施都多
染色剪纸也被称为“点色”。作为彩色剪纸的一种,染色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染色剪纸广泛流传于河北、山西以及福建等地,其韵味独到,有丰厚的民族特色。为了发扬传承剪纸艺术,各小学已将其纳入美术教学中,期望以一种教学实践的方式来宣扬染色剪纸的价值。本文就染色剪纸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染色剪纸艺术由来已久,一直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经由数年的演变和发展,染色剪纸在当代展演出一种剪工精巧、线条精炼、构图大胆、色彩丰富以及题材新颖的特点,大多数染色剪纸与民俗习惯息息相关,代表了古代智慧的劳动人民丰富的艺术创造力以及崇高的审美。这些优秀的思想内涵需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承发展染色剪纸,让染色剪纸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小学阶段学生审美艺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染色剪纸
染色剪纸不同于普通的“剪纸艺术”,染色作为染色剪纸最大的亮点,包含两种形式:单色染和彩色染。彩色剪纸的技艺奇特,其艺术形式融汇了晕染、套染、涂染、点染等多种艺术染成形式,以灵活多变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其丰厚的底蕴。根据各个地区风俗的特点,染色剪纸艺术在不同地区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与演变,一些地区也有以阴刻为主的染色剪纸,成为了中国剪纸的三大流派之一。从客观上分析,染色剪纸其线条纤细,与鲜艳的色彩融合后,展现出其传神的感染力。同时不可忽视地也证明了细腻的刀法,是中华民间艺术一绝。染色剪纸作为我国国家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从改革开放至今,染色剪纸凭借着丰厚的题材,创作思维活跃广泛。以乡土生活为主体,把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题材直观地表现了民俗生活,更多样化地表现了人物、动物以及植物,从染色剪纸上传达出人们对自然生命的真挚感情。从根本上看,染色剪纸与传统剪纸的审美风尚并不一致,传统剪纸热烈、自然、朴素。而染色剪纸注重情感上的抒发。染色剪纸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应从小学就开展染色剪纸的教学,从小抓起,让染色剪纸在现代体现出其应有的艺术价值。
二、染色剪纸在小学美术中的重要性
1. 了解剪纸文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于学生的教学要求不再只局限在成绩方面,而是注重德、智、体、美、劳多个方面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美术课堂推进染色剪纸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剪纸艺术蕴含的文化,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染色剪纸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内容,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结晶,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尤其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以民俗趣味剪纸引领小学美术教育,让学生喜欢上剪纸课程,拉进学生与染色剪纸的距离,让染色剪纸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出来。染色剪纸本质无法与历史文化相背离,其创作本身更离不开人民的生活,任课教师需要以合适的办法把握其自然属性,将染色剪纸与传统文化、民俗学习等相融合,让学生在染色剪纸中学习到人生百态,以染色剪纸为媒介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学生通过小学美术课堂学习相关知识,能够逐渐加深对染色剪纸文化的了解,促进文化认同感的提升。
2. 培养综合能力
在小学阶段进行美术课堂讲解,不仅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还需要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染色剪纸艺术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学生们在学习染色剪纸相关知识的时候,不仅需要学习剪纸技艺,也会进行剪纸作品的创造,使理论知识与艺术创作得到融合,以染色剪纸间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染色剪纸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不同的剪纸图案表达了不同的文化內涵,借此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激发他们学习染色剪纸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将学生剪纸操作与染色剪纸的思维逻辑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染色剪纸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美,为学生展示具有美好内涵的剪纸作品,鼓励学生关注染色剪纸,可以自己尝试设计染色剪纸作品,让学生有更好的观察力及学习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学习染色剪纸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指挥思维,实现思维动作内化与动作思维外化,不但让学生的手部肌肉得到锻炼,而且加强脑力活动,以动手与动脑作为剪纸教学的两大基础,不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新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 实现艺术传承
染色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但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艺术文化受到了现代思想的冲击,使艺术的传承与发扬迎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实现优良艺术的传承,在小学美术教学讲解染色剪纸艺术的相关知识,能够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埋下染色剪纸艺术的种子。染色剪纸教学目的在于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染色剪纸历经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至今,其具有悠久历史,但也出现过艺术断层。其主要原因是不断有外来文化冲击以及传统文化的逐渐衰退,因此,在染色剪纸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开展一些染色剪纸的文化交流活动,邀请染色剪纸老一代的艺术家来进行讲述,将剪纸艺术与美术教育全方位融合,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染色剪纸的艺术内涵,更全面系统地传创染色剪纸这门艺术。学生们通过小学美术课堂的染色剪纸教学,能够逐渐加深对此类艺术的喜爱,激发文化认同感,让染色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三、染色剪纸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许多地区都将剪纸教学列入小学美术的课程内容中,尤其是福建、广西等地更是将染色剪纸融入到美术教学体系中,以丰富的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将染色剪纸不断传承下去,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爱上这门传统的艺术文化。
1. 染色剪纸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教学目标
在推进染色剪纸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教学工作能够有序推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根据染色剪纸教育需求和学生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能够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明确教学重点,构建合理的教学架构,保证教学内容制定能够满足小学美术的教学需求,进而为染色剪纸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奠定良好基础。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染色剪纸艺术有一定的了解,掌握染色剪纸艺术的教学需求,同时分析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艺术素养,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良好条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情感目标、知识目标以及能力目标融入到小学染色剪纸美术教学中,情感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推动力,任课教师需要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到染色剪纸的乐趣,让他们感受到能够自己动手制作剪纸的愉悦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爱上染色剪纸,强化染色剪纸的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对染色剪纸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知识目标作为教学的基础,任课教师需要让学生以不同的途径学习到更多的剪纸知识,对中华民族传统的剪纸文化加以深入了解,尤其是关于本地的剪纸文化,让学生体会到剪纸的深刻内涵,准备染色剪纸的工具并学习如何运用,在学习中感受到剪纸的乐趣。能力目标作为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平台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染色剪纸的操作步骤,让学生感受染色剪纸的魅力。
2. 讲述染色剪纸的历史文化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历史文化来导出染色剪纸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染色剪纸可以更趋向于日常化。教师可以通过染色剪纸的工具来展示染色剪纸的魅力,可以展示胶水、毛笔、刻刀等工具,同时,结合染色剪纸的理论学习,讲述染色剪纸的历史文化。最重要的是,要将染色剪纸与当地的民俗习惯紧密结合,以染色剪纸来展示古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建筑风格以及他们在节日时的民俗,让学生感受到染色剪纸的内涵。教师在正式进行染色剪纸教学之前,需要运用多种途径来搜集相关的资料,将其进行归纳梳理,形成较为全面的染色剪纸的历史发展进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运用网络搜集资料的时候,需要对这些网络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准确判断相关历史资料的正确性和教育性,以免查找到的资料存在错误内容影响到学生对染色剪纸历史知识的了解。保证染色剪纸历史资料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产生文化认同感,有利于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将这些历史资料运用多媒体的方式投放出来,多媒体课件当中可以采取图文结合、短视频的方式,学生们能够在视觉与听觉双重影响下,更好地了解染色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并且在学习染色剪纸文化的同时,也能够掌握剪纸技术的类型,提升了学生对染色剪纸的学习兴趣。
3. 分辨染色剪纸类型
小学美术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染色剪纸艺术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染色剪纸艺术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教师需要教导学生分辨染色剪纸类型,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染色剪纸艺术的特点。任课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展现形式来表现出剪纸类型,教导学生们如何分辨染色剪纸,让学生们领略到染色剪纸的艺术魅力。在美术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染色剪纸、拼色剪纸、套色剪纸来展现。让学生们结合作品来分辨出是哪一种类型的剪纸,让学生深入了解染色剪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采取单方面的讲述式教学,因为这样的方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学知识的传授,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会逐渐产生疲惫感,难以长时间保持学习注意力。但是不同类型的染色剪纸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如果学生没有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将难以掌握不同类型染色剪纸艺术的特点和差别。因此,教师教导学生分辨染色剪纸类型的过程中,需要与学生保持一定的互动,或者提出一些课堂教学问题,引导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专注力,使学生可以认真聆听和分析染色剪纸类型的相关知识,进而带来理想的教学效果。
4. 将染色剪纸应用于教学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行讨论染色剪纸,让学生自行分辨染色剪纸与其他剪纸的区别,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染色剪纸的创作思维。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准备染色剪纸的材料,通过讨论小组的形式明确染色剪纸的创作要点,加深学生对染色剪纸的理解,在学生的发言中展开染色剪纸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教学视频来展示染色剪纸的制作视频,以视频的色彩带给学生的教学冲击力,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染色剪纸的制作过程,了解染色剪纸的技术要求以及艺术特点,更为顺利地开展染色剪纸的教学。通过对比来进行染色剪纸的教学,将染色剪纸与拼色剪纸、单色剪纸以及套色剪纸共同对比,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不同剪纸的独特韵味。其次,可以配合着图像、文字以及语言,来表述染色剪纸的修正设计、粘贴等技术流程,让学生们可以学以致用。目前,染色剪纸在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染色剪纸作为一项民俗传统艺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对当地地方特色民俗的了解,这些地方民俗包括建筑、服饰内容,以及节日中祭祀、结婚 、丧葬、嫁娶的民俗风俗。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地方民俗风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染色剪纸的认知力,提升学生创造力、想象力 。其次,染色剪纸目前在传承过程中出现断层,外来文化对传统染色剪纸冲击力很大,很多学生对染色剪纸兴趣不高,家长对这项民俗艺术不认同,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教授染色剪纸技术,更加要宣传其历史性、文化性及不可替代性,加强自身技能水平,邀请家长同学生一起参与,提高染色剪纸在社会的认同感,弘扬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回顾学习的全部内容,以不同的表现手段展现染色剪纸的创作全过程,借助多媒体平台、教材内容等来进行染色剪纸的自我反思,让学生自我评价、互评以及教师总评,让学生接受到更客观的评价,不断提高他们的染色剪纸技术。
5. 结合教材内容,营造剪纸的艺术氛围
新课改在美术教学目标上提出了重要指示: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将剪纸艺术与美术课程完美融合,可以帮助美术老师实现美育教学目标。在新课标美术教材中,关于染色剪纸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层出不穷,在教学过程中,将美术教材上的内容与染色剪纸有机结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剪纸艺术氛围。学生们在课堂教学氛围的熏染下,能够对染色剪纸教学给予更高的关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民间艺术,引起对民间艺术的兴趣,而且也会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对剪纸艺术的欣赏和感受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剪纸图案背后的民间习俗以及文化相关的故事,使学生对染色剪纸艺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制作相关染色剪纸图案时,要通过历史背景与故事的讲解,使学生端正对民间剪纸艺术的态度,以饱满的艺术情感对学生进行剪纸教学的启发,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动力源泉。老师可以通过课堂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思想碰撞,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应以鼓励性的方式和语言进行评价,不要采取过于严厉的语言进行批评,以免影响到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自信心。教学相长,激发大家对于剪纸艺术的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剪纸技术。
6. 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在小学美术课堂进行染色剪纸的教学,教学方法对于教学结果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使教学工作能够兼具教育性和趣味性,营造出轻松欢乐的教学氛围。如果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不仅难以保证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会使学生逐渐产生疲惫感和抵触感,降低了学习兴趣,不利于后续教学工作的推进。因此,美术老师应对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应予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充分调动学生对艺术剪纸的兴趣,使课堂染色剪纸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出来。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电影视频、图片的形式使剪纸艺术生动地体现出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教师和同学们相互探讨有关剪纸艺术的知识和技能。不仅如此,教师们还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选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教学策略生动多样,引人入胜,适当融入情景教学与故事教学等方法。在情境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设置课堂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与理解能力。学生们在教学問题的引导下,可以更加专注地学习剪纸知识与剪纸技巧。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剪纸艺术进行创作,可以选择将制作的剪纸中有趣的作品进行汇总整理,制作纪念册。在重大节假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染色剪纸对教室进行装扮,也可以定期进行剪纸作品义卖的活动,所得善款可以帮助一些慈善机构。如此,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制作剪纸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艺术学习与艺术实践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结语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审美养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将染色剪纸艺术在美术课堂中有机融入,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剪纸的艺术也会得到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染色剪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更应以教育的手段切入染色剪纸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就小学美术教学开展染色剪纸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以期盼在小学阶段,学生就可以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在传承发展染色剪纸的文化价值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育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