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商科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路径探究

2022-05-05 22:57赵田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5期
关键词:商科双师教师队伍

赵田英

[摘           要]  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强化学生创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关键途径,同时也能进一步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实现长效稳定的发展。因此高校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提高教师思想认识,通过多种举措培养更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首先分析“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其次基于商科专业从几个方面深入说明教师培养的具体路径,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应用型本科;“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5-0073-03

根据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满足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对现有教育布局进行调整。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将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作为关键一环,也就是说教师既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又要熟练掌握商科相关领域关键技术,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只有将“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举措落实到位,才能有效突破制约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因素限制,在实践探索中找到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培养战略,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进程,逐步完善育人体系。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商科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一)满足社会急需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

2020年,全国高校普通毕业生总数为874万人,相比2019年人数增加了40万人。从就业现状看,部分学生因为在校学习期间缺少实践经验,对于行业实际情况以及岗位工作内容缺少深入了解,导致很多学生难以找到理想工作,但是很多大型企业却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深入探寻其原因,培养人才数量庞大是其中一项影响因素,更为重要的是本科高校的教育结构不协调,造成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1]。“双师双能型教师”是指教师自身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基础、教学组织能力,同时也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组织经营能力,可以发挥教学力量,切实解决人才市场急需人才资源不足、普通人才就业难的问题。所以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满足社会急需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

(二)推进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

我国部分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其思想观念方面存在一定误区,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没有契合实际,无目的追求学术型教学与研究性教学,无法有效满足学校发展需求。第二,没有将应用型教育举措落实到位,导致所培养的人才类型存在局限性。第三,教师在实际授课环节仅是照本宣科,所以没有过多关注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以上思想误区既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相偏离,与教学规律相违背,也直接导致高校的内涵式发展进程受到限制,无法体现出办学特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是要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致力于培养有责任感、有实践能力、有创新精神的“健全人”。达到此目标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本科高校需要尽快落实“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加快学校向应用型教育转变。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商科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的路径分析

(一)制订“双师双能型”教师发展规划

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并非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而是要依据学校发展需求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战略性发展规划。在制订规划期间,始终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并举的原则。在人才引进方面,学校需要设计中长期的引进计划以及实施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规划的制订,从而逐步凝炼出先进的教师培养理念,形成制度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全体教师营造出浓厚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氛围[2]。

专项发展规划的制订分为三个步骤:(1)制订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参照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根据学校现有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制订出长期阶段性建设目标,但核心是要组建一支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实践经验丰富、知识储备丰富的高水平“双师双能型”商科专业教师队伍,同时确保数量合理、结构适宜。(2)确定教师培养原则。学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始终以先进带动、点面结合、协调发展作为根本培养原则,具体而言就是让先进教师或者经验丰富教师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带动其他教师广泛参与到能力锻炼与实践实操过程中,加快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的进程。制订专项发展规划还需要学校结合商科专业特点以及行业特点,并且兼顾到不同专业能力、不同层次的教师,促使商科专业现有教师都能稳步提生自身的专业关键能力,最终获得协同发展[3]。(3)发展规划内容具备可行性。不论是发展规划还是落实环节,都需要学校立足于当前,从商科全部专业全部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实际情况视角出发,从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对学生提出的能力要求出发,在此基础上分析行业与企业在未来对技术与能力的长远要求,最终参照分析结果分阶段、分层次制订出发展目标与实施举措。

(二)构建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进行“双师双能型”教师选拔的过程中,需要重新制定选拔标准,按照多元化的选拔原则,严格筛选出职业道德过关、专业技能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丰富、已取得对应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的人才。在教师选拔渠道方面,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并采取一定的政策倾斜,适当减少学历与科研成果等条件限制,关注其实战经验,让这部分教师具备更多的务实技能[4]。同时也可以积极借鉴西方国家教师培养的成功经验,设置“双师双能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通过相关法律条例为制度实施提供基本保障,在各个省市设立专门机构,用于对接“双师双能型”教师资格认定的考核工作。另外应用型本科高校還要基于学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师队伍的培养结构,严把教师培养的质量关口,根据现有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采取有效举措,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应用型教育模式,强化全体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与校企合作联动机制

在西方发达国家,“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更加关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校企合作联动机制的建立。这两种模式的侧重点都是将企业、学校、科研单位等有机协调起来,促使其相互作用、相互支持,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最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为人才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加快实现专业的发展[5]。基于此,学校首先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学校内部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其目的是与产学研进行有效对接,为教师技能实践与学生专业实习提供实训基地。其次,根据当地商业相关企业发展进程中对前沿理论与技术的研究,鼓励更多专业教师走进企业,并在企业业务一线承担项目研发的责任,为企业获取核心技术资源。同时学校在与企业达成合作期间,也要定期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入企业参与专业培训,增加实践锻炼经验,借助这一过程促使自身的技术能力与实操技能得到充分训练。

企业的选择也非常关键,学校要关注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文化、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这也可以为教师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尽早应用行业前沿理论与新技能武装自己,将新思想引入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拓展出多样化的横向课题,促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稳步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在企业培养与熏陶下逐步进入应用型高层次人才队伍行列中。

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与校企合作模式两者之间是联动关系,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企业中的资深业务人员来到学校,为教师讲解行业前沿理论以及优秀案例,将工作实际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结合。或者直接聘请其担任商科专业教师或者实习导师的角色,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补充新的力量,这一方式也能增进人才之间的交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与校企合作模式既有利于企业加快技术升级,促使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园尽快融入经济领域产业升级进程中,紧跟社会创新驱动的步伐,为“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与长效发展提供支持条件。

(四)完善教师考评监督机制

应用型本科高校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出更多兼具素质、知识、技能过硬,具备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学校在教师培养过程中,要增加强有力的监督评价环节,完善考评监督机制,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培养的内部环境,从多个维度对各项指标进行动态化评估[6]。具体到实践中,学校需要先设置一个专门机构用于对接教师考评工作,机构成员由行业学者与专家组成,协同拟定理论与技能考核的课题,针对考核通过符合标准的教师颁发“双师双能型”教师资格证书。其次,学校根据自身的教育特色,积极丰富考核形式。在职称评审与晋升中,适当降低理论研究部分的分数比例,将关注点转向教学成果,关注教师在授课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带领学生参与竞赛活动所取成绩。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横向形式的课题研究,借助校企合作模式,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助力。最后,要对现有监督机制加以完善。学校内部人事部门、教务部门等协同制定监督机制,为“双师双能型”教师考核提供监督服务。与当地大型知名企业达成长效合作,或者安排专门人员进入企业负责教师实践工作、工作成果等方面的检查监督,并且将检查结果直接记录到教师个人档案中,用于考核评价与职称评定的参考信息。

(五)健全教师激励机制

学校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是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的重要保障。严格的教师准入资格,与匹配薪酬待遇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但是对我国高校现阶段“双师双能教师”的工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与普通教师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也是激励机制不健全所导致的,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难以有效激发教师的创造能力,导致教师职业发展动力严重不足[7]。因此高校要尝试从职级津贴、政策支持、低职高聘等手段作为切入点,通过合理调配激励,致力于为全体“双师双能型”教师创设良好的发展氛围,促使其将更多时间、精力贯注到岗位工作中。在物质激励方面,可以以薪酬为首,根据教师课时安排适当增加薪酬,针对参与社会实践的教师给予一定特殊津贴支持,更好地激发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并通过这一过程全面提升自身实践技能。另外,学校要根据办学特色以及商科专业发展需求,拿出适当经费用于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或者是外出进修等,在学校内部营造出浓厚的实践锻炼氛围,让更多教师借助“双师双能型”培训通道获得良好发展。在校内教师职称评定期间,可以将“双师双能型”教师作为首选,并且在政策方面也要对“双师双能型”教师有所倾斜,适当降低科研工作数量在职称评定中的比例。政府方面也要积极建立资源信息库,将教师的学历、实践经历、教学素质等多方面信息录入信息库中,并按照“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标准进行筛选,并根据教师信息变动实时更新信息库,对储备信息加以整合后,为长效的用人机制提供信息保障。总而言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可以确保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获得稳定长效的发展,从而推动更多教师向“双师双能型”的目标持续前进。

综上所述,伴随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持续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结构改革进程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在学校改革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而教师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基于此,高校需要通过制订“双师双能型”教师长期与阶段性发展规划、构建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与校企合作培训平台、完善教师考评监督机制、健全教师激励机制等多项举措,推动更多教师向“双师双能型”转变,通过教师培养,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同时,更好地弥补市场中技能人才缺失的现象,帮助学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

参考文献:

[1]林丽丽.“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优化:以新建本科院校为视角[J].莆田学院学报,2017, 24(6):5.

[2]朱来斌,周群.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塑的现实困境及其出路[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7,36(2):4.

[3]林慧君.校企合作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能力培养的探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5):99-100.

[4]高杨.应用型本科高校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双师双能型”教师为例[J].活力,2019(2):1.

[5]李珍,赵柏冬.本科高校基于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0):243-244.

[6]张蓉.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模式构建与优化[J].陜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3.

[7]江风云.地方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模式实证研究[J].智库时代,2020(1):2.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商科双师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互联网+”商业模式变革背景下的新商科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中国学生商科留学报告》:中国留学生扎堆商科热度不减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