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技巧
科普文章,是以科学发展的宏观脉络为基础,通过文字的方式将已有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精神表达出来,使之为读者所能理解的文章。科普文本包括说明文和科学小品两种文体,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特点。
解答科普类文本,首先明确此类文本主要的写作方法——以说明为主。具体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每种说明方法都有不同的作用:举例子的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打比方是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列数字是使说明准确无误,增强文本真实性,令读者信服;作比较是为了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正确使用说明方法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外情况及其规律,以此增强科普类文章的真实性。
面对科普类文本,针对各类题型,我们要掌握以下答题技法:
一、大致浏览文本,了解说明对象
浏览文本后,我们根据文本思路基本上就能清楚文章的写作主体是什么了,或是经研究表明的科学现象,或是对人类有益的医学现象,或是科学界上的新发现新发明……
了解写作对象的特征是阅读科普文章的中心点,因此我们要对关键词、关键句要予以及时筛选、整合,对文章的层次、思路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概括文章的大体思路,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中的一些关联词语、代词尤为重要,往往是出题的对象。例如替换修饰词(“已经”“将要”“或许”“可能”“都”“或许”等)、关联词运用以及对否定词多重否定的考查。在阅读文本与审题的过程中把一些代表性、标志性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和后面的考题进行比较、分析与判断,看替换的词语是否改变了文意。
二、整体把握科普文的说明顺序与结构特点
1.理清說明顺序。
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时间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进行说明发展历程;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对事物发展历程进行介绍,其中包含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等几种形式。
2.掌握科普文的结构特点。
说明文的总体结构通常为引出说明对象(开头)、详细解说对象(主体)、总结说明对象(结尾)。说明文主体部分的段落、层次之间的结构形式一般为: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一般以时间为线索前后互相承接)、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总分式(先总体的概括,再分说)等。
三、了解作者思想,鉴赏文章语句
科普文中有一类文体叫做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它往往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科学内容表达出来,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在做科学小品文的阅读理解时,除了掌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外,我们还要对其语言进行鉴赏,科学小品文的语言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1.科学性。
虽然具有“小品文”的特性,但是科学小品文主要还是以科学为主。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因此还是具备科学性、真实性的特点,引用的资料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2.生动性。
语言生动活泼,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也是区分科学小品文一般科普文的主要标志。
3.通俗性。
科学小品文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的语言必须深入浅出,生动诙谐,通俗易懂,与生活实际有交接之处,为大众所理解。
模拟演练
橡胶树给地球装上了轮子
我们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上体育课的时候会换上球鞋,因为球鞋底耐磨、有弹力、防滑,不仅能提高咱们的体育成绩,还能保护我们的膝盖。那汽车有没有鞋子呢?答案是有的,汽车的四个轮子就相当于汽车的脚,轮胎就相当于汽车的鞋。更有趣的是,汽车的鞋和咱们穿的球鞋是一个材料做成的,它是什么材料呢?橡胶。
那么,神奇的橡胶从哪里来的呢?天然橡胶来自于自然。自然界里面,含有橡胶的植物多达2000种,但是真正具有采集价值的并不多,目前已经从500种植物里面提取出来橡胶。这里面有我们熟悉的蒲公英,不知道大家尝试过没有,把蒲公英的秆掐断以后,里面会分泌一些白色的液体,用手摸一摸,感觉黏糊糊,这就是橡胶。还有一种高大的乔木——杜仲树。有人熟悉它是因为它是药用植物,除此之外,它的种子、树叶、树皮里都可以提胶。但是上面提到的植物胶产量比较低,真正能满足世界工业98%乳源的植物另有其物。什么植物呢?这就是咱们今天要重点介绍的三叶橡胶树。
三叶橡胶树又叫巴西橡胶树,或简称橡胶树,大戟科橡胶树属植物。与其他含胶植物相比,橡胶树具有两大优势:一是树木高大,含胶量多;二是寿命长,一棵树可以持续不断地为人类提供橡胶长达三、四十年。橡胶树原产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那么这个生活在密林深处的橡胶树是如何让世界知道的呢?
回到1000多年前,橡胶树默默地生长在南美洲亚马逊的密林深处,树皮被割破以后,白色的乳胶会一滴一滴地往下淌,就像眼泪一样。所以,在古印第安语中它被称作“会哭的树”。古印第安人已经学会用一些原始的办法提胶并制作一些产品,比如说玩的弹力球,有弹性的瓶子,甚至把它涂在衣服上或脚上能起到防水的作用。
那么西方人是怎样认识天然橡胶的呢?这得归功于一个人:哥伦布。大家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也是他把当地印第安人玩的这个橡胶球带回了欧洲,让西方人知道了橡胶这种材料。后来,美国的发明家固特异开发出了橡胶硫化技术,彻底克服了橡胶制品冷天变硬、热天变软的顽疾。这个技术大大拓展了橡胶的运用范围。
邓禄普大家都比较熟悉,橡胶业的巨头,邓禄普轮胎、邓禄普床垫都非常出名。邓禄普原来是英国的一名兽医,他的儿子非常喜欢骑自行车,但早期的轮胎一直都是实心的,骑起来非常不舒服,儿子经常喊屁股痛,甚至摔伤。心疼儿子的邓禄普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把空气打进轮胎,使之膨胀后更有弹性呢?于是1888年,世界上第一个空心轮胎诞生了。很快,橡胶轮胎受到人们的喜欢,不到6年的时间,也就是1895年,世界上第一辆使用充气轮胎的汽车问世。从此,从巴西雨林里开始的橡胶工业登上了世界舞台,开始转动世界。1DD779DD-EA55-4348-A9DE-5DE19E212723
现在,随着人们对橡胶认识的深入,橡胶技术也日臻完善,不论是天然橡胶还是人工合成橡胶,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没有一种原材料像橡胶这样,囊括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居日用品到体育娱乐制品,从医疗领域到军事工业,都随处可见橡胶制品的影子。可以说,橡胶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世界。
(摘自《北京日报》2011年4月27日)
1.关于文本的内容与说明方法,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一段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橡胶比作汽车的鞋子,生动形象地点出了橡胶的作用。
B.蒲公英能分泌橡胶,杜仲树中也含有橡胶,说明含有乳液的植物皆能提取出橡胶。
C.橡胶树寿命长,可供人类使用三四十年的橡胶,是人间的宝藏。
D.生活中很多植物都能提取出橡胶,但是真正满足人类提取与使用的只有三叶橡胶树。
E.本文的写作方式采用并列式的写作特点,介绍了橡胶的来源、特点、作用等各个方面,每一部分皆有侧重,使读者全面了解橡胶的特性。
2.文本为何以“橡胶树给地球装上了轮子”为题目?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四段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内容,鉴赏文本语言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D(B项,文章只是说明“已经从500种植物里面提取出来橡胶”,继而列举了蒲公英与杜仲树的例子,B项中“含有乳液的植物皆能提取出橡胶”文章并未说明。D項,“真正满足人类提取与使用的只有三叶橡胶树”太过于绝对,三叶橡胶树只是提取橡胶的其中一个途径。)
2.哥伦布将橡胶带回了欧洲,后经美国的发明家固特异开发出了橡胶硫化技术,彻底了橡胶自身的缺点,拓展了橡胶的运用范围。从而使橡胶制成了轮胎,登上了历史舞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装上了轮子”说明橡胶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轮胎,而且如同车轮一样,推动人们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
3.列数字,“1000多年前”准确地说明橡胶树历史久远;打比方,“会哭的树”说明橡胶树树皮脆弱,提取方便,点明橡胶树的独特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举例子,“比如说玩的弹力球,有弹性的瓶子”说明橡胶树用途广泛,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4.(1)本文语言具有科学性。运用大量的说明方法说明橡胶的来源、特点以及作用,内容必须合乎科学,真实可靠;(2)本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例如“皮被割破以后,白色的乳胶会一滴一滴地往下淌,就像眼泪一样”“从巴西雨林里开始的橡胶工业登上了世界舞台,开始转动世界”等句子生动活泼,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深刻认识到橡胶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文章结尾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说明橡胶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改变了世界。
【王一涵/供稿】1DD779DD-EA55-4348-A9DE-5DE19E21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