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的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路径研究

2022-05-05 09:06:51李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志愿校园文化

李佳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三全育人”教育方针的提出,高职高专院校不仅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更要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为社会输送知识、能力、素养有机结合的综合型人才。而校园文化活动所具有的教育导向功能在综合型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和综合素质。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探索创新校园活动实践形式,发挥其育人机制。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创新高职高专校园文化活动实践育人机制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高职高专;校园文化活动;育人机制;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2)16-0178-03

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积极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教育方式,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是推动高职院校改革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已经构建了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突破、以社会实践为补充、以志愿服务为平台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充分发挥了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实现了育人机制机能[2]。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更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实践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基于时代背景及学校实际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文娱、科技、学术等校园活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提供力量。

一、创新高职高专校园文化活动实践育人机制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受社会人才需求的影响,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所以,高职高专院校除了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培养外,还要加强学生人文及文化素养培养,以职业能力和人文修养为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实践育人机制[3]。

(一)有利于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

“三全育人”是《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中提出的要求。其要求高校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建立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型教育模式[4]。“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与体系的重新建构,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该如何在教学实际中进行落实还缺乏参考。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有效整合育人项目、载体和资源,推动“三全育人”理念的落实。

(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加强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保障。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技术应用人才,而当下的高职高专院校教育虽有一定进步但还存在不足,想要实现综合型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必须不断进行教育创新,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实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普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立足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引入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和高技能创新型综合人才[5]。高职高专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推进创新型综合人才的培养。不断创新高职高专校园文化活动实践育人机制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升。

(三)满足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需求

创新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实践育人机制,还可以刺激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推动学生自身的发展。从某方面来讲,创新高职高专校园文化活动实践育人机制,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快速、便捷地接触到各类社会信息,有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养成和生存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创新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模式、管理模式,有效整合学生的工作、学习和娱乐,为进入社会奠定基础[6]。所以,总体来说创新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实践育人机制可以充实校园文化,拓展其内涵和形式,满足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

(四)促进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其文化建设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创新,有效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而且,基于学生为主的内在原则,高职高专院校有效推动了校园主流文化的形成,促进了社会主义性质主流文化的发展。所以,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实际需要,不断创新其文化活动实践育人机制可以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学会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自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进而提升高职高专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路径存在的问题

(一)育人机制创新的模式探究不足

高职高专教育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这些年高职院校不断发展完善,但仍存在不足,尤其是在校园文化活动实践育人机制创新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实践是认知的来源”,所以学生素质的养成和提升也必须在实践中进行。但在实际的高职高专教育中,学校仍欠缺对创新高职高专校园文化活动实践育人机制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其创新存在表面或未进行创新,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升。

(二)实践育人机制创新的关注和投入不足2BBDB0CD-EA93-448B-AC09-B61D8BFDA71A

虽然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关注教育,并进行了多项教育改革措施,但在文化育人机制创新方面的认识仍然不足,这就导致在其创新方面资金投入欠缺。而且高职高专院校本身的教育经费就有限,用于文化育人机制创新方面的经费更加有限,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校园文化活动实践育人机制创新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提升,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建立自身的实验室以及校外实训基地,以进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但受制于有效的时间和资金,高职高专的实践性教学设施无法很好落实,进而限制了文化育人机制创新工作的开展,导致学生很难提升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实践育人机制创新的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下,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都建立起了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但文化育人机制创新的兴起时间较短,再加上在教育行业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其尚未建立完善的高职高专校园文化活动实践育人机制,创新质量评价体系。由于考核评价标准不同,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很难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水平进行客观的评价,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活动实践育人机制创新的效果。

三、基于“三全育人”的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路径探索

(一)科技文化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

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要求必须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高职高专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注重育人教育,积极进行思想教育,并将科技文化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将思想教育与科技文化、科技创作等有机结合,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乐于接受校园文化活动,主动参与其中,收获事倍功半的效果[7]。同时,在对学生进行科技、艺术、文学等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文化修养提升和道德思想培养。所以,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时,要注重发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作用,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组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精品活动,推动校园文化与思想教育的统一,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社团活动与岗位能力紧密结合

社团活动是高等教育院校中特色突出且活跃度非常高的校园文化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参加社团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将社团活动与综合实践岗位能力相结合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拥有更为广泛的专业需求。社团是当下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阵地。在社团活动组织过程中,可以依托各级团学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团体在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此同时,加强社团活动和岗位能力的运行机制,可以增加学生团体类型,比如创新创业、思想研究、文化艺术、体娱健康等多元化类型,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8]。社团活动与岗位能力紧密结合可以改变传统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低素质、能力弱的局面,为学生提供更多提高专业技能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需求,选择参加合适的社团,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三)社会实践与素质提升紧密结合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环节,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社会实践活动日益受到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视,素质教育要求:“高等教育要加强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活动以及社会服务活动[9]。”这一要求强调了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更早地接触社会,积极了解、认识、服务社会,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所以,深入强化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是高职高专院校需要不断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缺乏深入科研意识和能力,学生的人文及文化素养有待提升。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帮助学生进一步增长才干、开阔眼界,进而树立正确的“三观”,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在实际工作教师可以组织、鼓励学生多参与志愿服務和寒暑期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积极锻炼自身专业素质。

(四)志愿服务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志愿服务是因为社会需求所出现的活动。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志愿服务也在不断进步[10]。高职高专院校的志愿服务也应与时俱进,紧扣社会需求的主题,将最好的服务、最到位的奉献延伸到最需要的节点。将高职高专院校志愿服务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可以为最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比如,课余时间通过定期探访、义演等形式关爱空巢老人,让其感受到儿女般的温暖;关爱帮助留守儿童,让其感受到父母般的关心;等等。坚持志愿服务与当下社会需求相结合,需要倡导奉献、互助的志愿精神,发扬服务他人,完善自我的服务宗旨,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大量的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完善的高职高专院校志愿服务体系和制度,营造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风尚。此外,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重心要随着社会的需求而发生转移,并将社会需求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风向标。比如当农民工子女因远离家乡无法融入当地生活时,可以组织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助学、慰问活动,帮助其尽快赶上学习进度,适应新环境。通过组织这些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让更多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感受到志愿服务所带来的社会新风尚,体验到社会正能量。只有真正的急民所急,为民所想才能让志愿服务活动得到提升,才能真正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人生的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文化建设,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创新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路径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型综合人才。为此,要基于学校实际、学生特征及社会需求,组织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综合素质提升的校园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吴琼斯.“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4):101-104.

[2]王雪梅.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4):79-82.

[3]张琼玉.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52):106-108.

[4]朱倩,吴慧媛.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模式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993(17):83-87.

[5]邢瑞娟.新时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7(6):53-56.

[6]覃晋.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效融合的探究: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为例[J].教育观察,2019,8(40):92-93.

[7]王官成.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平台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2):14-16.

[8]王聪,张朝晶.“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融合研究[J].人文之友,2021(17):69-70.

[9]刘红.“三全育人”战略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150-151.

[10]李冠文,黄婉宜.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困境与优化:基于“三全育人”的视角[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3):93-97.

◎编辑 马燕萍2BBDB0CD-EA93-448B-AC09-B61D8BFDA71A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志愿校园文化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考试周刊(2016年51期)2016-07-11 17:21:24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6期)2016-04-06 00:31:25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7期)2016-04-01 09:35:40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