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教学,深度阅读的好帮手

2022-05-05 21:32:07王全全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5期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深度阅读高中生物

王全全

【摘要】试用“思维可视化教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由单纯的读取知识转向深度阅读、获得能力、发展思维、完成提升学科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高中生物;学科思维导图;深度阅读

教育部新颁发的《通知》指出:在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方面,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该通知还特别提出: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灵活性、开放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减少“机械刷题”、死记硬背现象。高中生思维活跃,可利用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从容应对考试改革。

一、深度阅读的意义

读透一篇文章,是指读完之后能把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创新,并总结为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检查有没有读懂文章最简单方法就是: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重新讲述这篇文章。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越透彻,越能够进行提炼、概括和整理,越能简明扼要的表达出来,重新阐述文章的本质内容。

二、深度阅读的好帮手

大脑容易接受的是图像而不是大段的文字,这就是最近几年思维导图特别流行的原因之一。现代生活中信息繁杂而冗长,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梳理可使其一目了然变得简洁,精简出关键词制作出的思维导图更容易让人记住,比单独用文字效果好很多。例如人们看一部接近两个小时的电影感觉时间飞逝,读一小时书却分秒都是煎熬。在高中生物学习中也是一样的道理,想要把知识记得牢固,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左脑的抽象信息转化成右脑容易记住的图像信息。绘图中一定要鼓励学生放下自己不会画的预设,因为生物学科思维导图是为了整理信息和思绪,用来表达想法的步伐。

(一) “思维可视化教学”

“思维可视化教学”是指在高中生物课堂实践中师生互助,通过“独立思考”或“思维交流”的方式来建构学科思维导图、完成深度阅读。使学生的阅读从“简单浏览”升级为“深度思考”,在知识网络建构,问题提出及解决的过程中发展出较强的提取、概括、推理、分析、等思维能力,并学会运用追问、比较、批判、转换、发散、等思考策略。图示的直观性与思维的严密性、结构性、概括性综合起来,便会使抽象复杂的长篇文字变得更容易接受;脉络清晰的学科导图展示了学生丰富的思维,成为有精神的图示。

(二)思维导图和学科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与学科思维导图一样吗?一般提到的思维导图人们看到的其实是由英国人东尼·博赞发明的,他强调发射性思维,而学科思维导图则更强调结构化思维。虽然发射性思维与结构化思维都是从中心向四面八方层层发散的思考方式,但其实大不相。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并不要求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想到即写,主张自由联想,即从一个中心点开始,想到什么就扩展开来;而学科思维导图要求每个概念之间必须要有清晰明确的逻辑关系,强调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毫无理由的连接是不能用引导线将其连接起来的。东尼·博赞发明的思维导图学起来更容易,因为自由自在,天马行空;而学科思维导图更规范、严谨,必须要考虑学科本身的结构、规律来绘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生物学科功底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可见学科思维导图更适合高中生物教学。

学科思维导图具体是指用层级分明的网络图示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分解、重构,在画图过程中体会并梳理文章的层级关系,从而实现学科思维的内化,促进心智结构的发展。

(三)学科思维导图的评价标准

形态上(1)一副思维导图只有一个中心内容,主题图案要突出立体;(2)主干不要超过五条,方便阅读及记忆管理;(3)引导线平滑自信有力量,曲线式水平连接。(4)关键词提炼概括准确;(5)层级三到五级,由宏观到具体;(6)可用特殊符号标注出难点要点;(7)相同内容用同一颜色描画。

内容上(1)目标清晰明确;(2)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阅读者能从中体验到绘图者思维的蔓延伸展的过程;(3)图示充分体现文章的主旨和重要要素;(4)层次分明,概括性强;(5)逻辑关系清晰:同一层级为平行关系,前后层级为从属关系;(7)由图能体现出深挖出来的文章本质规律。

(四)具体实施过程

第一,教师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在快速通读课本后,进行综合的思考、系统的整理,形成条理清晰的生物学科知识结构并画出自己的学科思维导图。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思考、提问、评论等。可提供问题模板给学生,让学生试着带着问题去读课本:(本节的大标题小标题分别是什么?本节内容课本上出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吗?怎么解决的,还有引申的问题吗?我是否理解?我对此问题的观点是怎样的?等)得以构建对本节内容更清晰的认知。此过程中提醒学生重视课本,不放过本届聚焦,图片,楷体小字,旁栏思考题等信息来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先独立思考从课本中找出自己的答案,因为脑袋空空,是没办法深入思考问题的,即便别人告诉你,你可能也无法理解。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同一本书的内容,每个人能深入阅读的层次是不同的,所理解和感悟的东西也是不同。

第二,深度阅读是一个学习、积累和思考的过程。每个人思考的角度不一样,答案也有差异。所以当独立思考后的个人生物学科思维导图完成后,小组再进一步交流完成“思维共振"会进入更深层次的阅读。然后学生再对自己的生物学科思维导图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为什么要小组交流呢?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思维的局限性,比如知识角度、思考问题角度的局限性,所以体验别人的思路和方法过程,也是深度阅读提升科学思维的好方法。

第三,苏联文学家、教育家卢那察尔斯基说:“犯错误乃是取得进步所必须交付的学费。”鼓励学生坚持每天画一张学科思维导图,花5分钟也好,10分钟也好,标注好日期、姓名。利用生物学科思維导图评价表,请小组成员互相评价。

总之利用生物学科思维导图做好深度阅读,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学概念,使学生能对概念进行清晰、准确、必要的学习理解。使学生在千变万化的情境中得心应手的运用自己的生物学知识,畅游知识的海洋。

【参考文献】

[1]程光丽.分析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20(04).

[2]韩莉.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 .

[3]陈静.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以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为例[J].文理导航,2020(11):62.

[4]李燕.思维导图助力高中生物教学[J].知识窗(教师版),2021(05):27.

(责任编辑:周炎平)

猜你喜欢
思维可视化深度阅读高中生物
“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思维可视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戴着镣铐起舞
考试周刊(2016年78期)2016-10-12 12:53:08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8:31
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16期)2016-07-11 19: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