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敏 王超 吕艳辉 杨超 李滨
作者简介:郭建敏,工学学士,高级实验师;王超,农学硕士,高级实验师;吕艳辉,农学博士,实验师;杨超,工学学士,实验师;李滨,农学博士,教授,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
摘要: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让生活和工作变得便捷、简单,各个领域都在想方设法借助互联网来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工作质量的提升。高校实验室管理也搭载着网络建设完成了大型仪器设备预约平台,让多年来一直较为落后的实验室管理越上了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预约平台 仪器设备
导语: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中国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高校尤为明显,校园扩建、生源增加、设备更新等等,实验室建设项目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就以我们园艺学院为例来说,十年前超百万的仪器只有一台,现在十几台,甚至超二百万、三百万的都已购置。那么如何让这些价值不菲的仪器设备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为教学与科研服务是学院领导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任务。
2019年我院实验教学与科研中心(以下简称“实验中心”)在学校率先创建了一个大型精密仪器共享管理预约平台(以下简称“预约平台”),平台的建立和使用让我们有了与传统管理模式不一样的体验。预约平台不仅仅是有一个预约功能,它是集信息共享、设备管理、仪器预约、仪器培训、计费管理等等于一体的功能强大的实验室管理平台,下面就以我院实验中心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功能与作用:
一、让资源整合,管理规范、运行顺畅
1.引领、激励作用
预约平台上有几大板块,其中有在线设备一项,学院根据自身情况把价值十万以上的仪器设备都接入预约平台上,所以老师、学生以及使用人员只要注册后就可以在预约平台上查询到学院有哪些仪器设备?每台仪器存放的地点在哪里?每台仪器负责管理的人员是谁?(因为我院实验中心的所有仪器都是专人专管),众多的仪器设备和规范的管理模式激励、引领着学生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探索未知。
2.有序、规范的使用
预约平台的建设让每一台仪器的使用都规范有序,因为每一个准备使用仪器的人,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必须提前预约,通过预约方可确定自己使用仪器的时间,根据等待上机时间的长短规划自己的任务、安排其他学习、工作事项,有效避免了由于人际关系产生的“加塞”等混乱。让实验管理更有序、规范。
3.提高仪器的利用率
有研究指出我国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不超过25%,与发达国家的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相距甚远,这里有制度的问题、有管理的问题再有就是仪器“潜伏”的问题,很多学生在校四年都不知道學院现有仪器是什么?预约平台的建成让所有大型仪器付出水面,学院的所有大型精密仪器都接入端口,呈现在预约平台上、呈现在老师和学生面前且每台仪器都可以找到对应的管理人,这就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从而降低了维护成本,高校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不高甚至闲置的问题有了极大的改善。
4.让仪器的使用自然传承
过去每台大型仪器设备都会定期进行培训以良好地接续使用,现在有了预约平台就不需要担心仪器不会使用的问题,因为预约每一台仪器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前面的预约情况,就知道前面预约的学生使用的时间跟测试的内容,就可以事先学习到仪器的使用方法跟样品的测试方法,这让仪器的正确使用快速、自然的传承下去,仪器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仪器培训的举办就变得更高端、更前卫。
5.寓教于平台
(1)使用预约平台的老师和学生预约成功后需要在预约的时间点点击上机。
如果超时5分钟本次预约失败,需要重新预约,如果有3次没有在预定的时间点击上机就有了“失信”问题,就会影响到今后的仪器使用信度,所以预约平台要求使用人必须守时、守信,同时也要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试任务,又需精度、精算。(2)我院实验中心组培室超净台的使用也纳入预约平台。
过去没有预约平台的时候,很多学生会长时间占据着超净台,甚至把自己的一部分实验用品放在超净台离开去做其他的事情,严重影响到其他使用人员的工作。自从使用预约平台预约使用后这种现象就再也没有出现过,预约平台的许多数据制约着工作台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情况,因此,这个软件不仅方便了仪器的使用还能在实验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大力推广和进一步深入开发。
6.其他
(1)预约平台时时都可以看到每台仪器的使用情况,也随时可以准确地统计到每台仪器的使用时间,这就为实验室后续的资金投入提供了依据和导向。
如:实验中心过去只有一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预约使用的人经常会预约到两个月之后,致使有的老师的科研需要不能等待太长时间,于是就会把样品拿到外面去测试,鉴于这种情况学院又购置了第二台气质联用仪,两台的使用预约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月,方便了使用也节约了费用。近些年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共建专项资金、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等项目的支持共投入约6000万,靠专家论证,靠老师的调研、靠平台的数据统计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避免了盲目花钱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2)预约平台上面每台仪器准确的使用情况显示也可以间接反映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工作状况。
因为我院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都是专人专管的,管理的越好、维护的越好、开发的越好使用的老师、学生就会越多,预约平台上的预约时间就会越长,最后的数据统计就会越漂亮,工作总结也会越漂亮,让数据说话最有说服力。
(3)预约平台给实验室管理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带来了不确定性。
因为预约平台的软件操作是在手机APP上(电脑上也可)实现的,这就意味着仪器管理人员随时关注平台动向、随时审核通过预约人员正确、合理的待审核请求以免影响到老师学生的工作和学习。
二、让数据采集更便利更准确
作为实验管理人员为了对每台仪器进行一个评估每年都需要统计、收集一些相关的数据:
1.使用时间
我院实验中心在仪器管理方面的优势让仪器设备高校使用的同时也每年产生着十几万元的电费,过去都要靠登记本上的登记记录手动分类计算,工作量既庞大又不十分准确,自建成了预约平台每台机器总的使用时长以及每个老师、学生各自使用时间都显示在预约平台上,电脑或手机上稍加计算就可统计出来,为每个导师实验室的电费统计提供的准确的依据;
2.样品数量
实验中心从2007年第一台大型仪器设备收费开始经过十余年的探索找出了一套针对不同使用者、不同用途、不同仪器设备的人性化收费管理制度,如:毛细管电泳仪,院内使用50元/个样品;院外使用100元/个样品;校外200元/个样品;学生在预约仪器的使用时间时就会根据自己的测样多少预约时长,同时也在登记本上记录实际的样品个数,既避免了無限占用仪器又能很好的完成测试任务,准确无误,为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费用收取提供方便。
仪器运行产生的各种费用的收取是实验中心多年来的传统,正是有了这部分合理费用的保驾护航让中心的仪器在遇到问题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及时修理、维护,不仅不影响老师学生的科研还提高了仪器的知名度、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知名度也提高了实验中心和学院的知名度。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流式细胞仪不仅本学院的老师、学生预约使用,有更多的外院、外校甚至于外省市兄弟单位慕名前来使用,中心很多仪器的运行都处于在一个良性循环中。
三、科技引领发展人才铸就未来
科技的大力发展以及资金的不断投入让高校实验系列有了巨大的改变,设备投入是显而易见的,管理模式也是紧跟科技的发展,借助互联网,打造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线上线下多渠道共管促进仪器开放共享,极大提高了仪器使用效益。
与之匹配的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组成也不再是过去的学历低、年纪大、不重要的“闲人”。我院实验中心管理人员的组成由之前的4人(最高学历硕士)发展到现在的9人,其中3人博士学历、1人博后,2人硕士,其余本科。也正是有了这样一些高学历的人才管理才会有更科学、更先进的管理模式、也才会有更高的科研成果。2019年我院学生利用两台大型仪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实验中心老师的指导下获得了两项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利用其他大型仪器(如:毛细管电泳仪等)也分别在中心老师的指导下获得了七项省级创新训练项目。
科技的发展、人才的引进让实验室成为高校越来越重视和越来越离不开的科研重地。
四、结语
预约平台有着巨大的优势,已经是实验室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越来越多的实验室管理单位在建设、使用这一平台,且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目前学校正在筹划建设一个更大的预约平台,将全校所有的大型精密仪器都接入进去,给老师、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更大的科研创新平台,给每一位有理想的人提供更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间,激励他们去创造未来、实现梦想!
基金项目:山东农业大学十四五改革项目(x2019025),山东农业大学“十三五”本科教研项目(X2017051)
参考文献:
【1】阮慧,李五一.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的时间与探索【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0,27(9):6-8.
【2】尹伟,肖桂凤,刘双双等。构建一流公共仪器平台的关键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6):273-276.
【3】史作安,王秀峰,王超,等.“教学、科研、基地三位一体”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9):22-24.
【4】罗刚,李云,凌冠华.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建设 【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33(2):230-233.
【5】李祥,赵世杰.开放大型精密仪器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2016,3(19):201-204.
【6】武向侠,白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250-253.
【7】花蕾,杜一平,唐静,等.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的建设和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9):296-299.
【8】张海峰,李桂宾,梁国丰.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体系探索与研究 【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7,34(3):257-259.
(作者单位:1.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园艺学实验教学中心;2.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3.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黄淮海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