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2022-05-03 00:07王雪朋
前线 2022年4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

[摘要]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关系国家经济大账本、国家安全大战略。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路径有:守好红线、底线、安全线,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粮食安全;国家安全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F307.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29-1445(2022)04-0025-04

“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①“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②当前,受单边主义、贸易保守主义及逆全球化思潮影响,国际正常粮食贸易遭遇挑战;国内粮食生产受土地资源、农业科技和粮食市场影响,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期。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的当下,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扎实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指的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即“应该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得到未来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③从国家层面讲,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粮食生产、供给、销售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粮食安全事关政治稳定和国计民生,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仓廪实,天下安。马克思指出:“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的条件。”④列宁强调:“一个最根本的生活问题,这就是粮食问题。”⑤纵览世界历史可以发现,社会动荡大都和粮食不足、民生凋敝有关。粮食安全一旦出了问题,社会必然会隨之动荡。明末李自成喊出的“等贵贱,均田免粮”,太平天国洪秀全喊出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口号,无不凸显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时至今日,伴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农业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粮食生产能力大大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粮食问题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作用降低。必须看到,当今时代,粮食不足连同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异常、贫困、疾病流行、经济危机等,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21世纪初,世界粮食价格持续攀升,导致全球20多个国家出现了粮食危机。时任尼加拉瓜总统的奥蒂加说,在贫穷国家,每5秒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有大批民众涌上街头游行示威,抗议米价持续攀升。①可以说,粮食问题不仅是农业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中国共产党比任何政党都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也更加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明确提出“打土豪、分田地”口号,把亿万工人农民汇聚在自己身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毛泽东特别强调:“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②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讲:“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③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首次把粮食安全战略纳入五年规划,并将其列在“粮食、能源资源、金融安全”三大安全战略的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④历史和实践表明,确保粮食安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治国理政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⑤当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因素的影响,又有外部因素的制约。

从内部影响因素看,主要体现在粮食生产土地、能力、质量等方面。一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历史地看,我国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户均耕地规模仅相当于欧盟的四十分之一、美国的四百分之一。2021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19.18亿亩。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相比,10年间全国耕地地类减少了1.13亿亩。不断减少的耕地面积势必会削弱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影响粮食安全。二是土地污染严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1990—2014年,我国农药使用量从73.3万吨增长至180.7万吨,增长率高达147%,虽然从2015年开始我国农药使用总量下降,但2019年仍高达139.17万吨。⑥由于过度依赖农药和化肥,使得一些地区的粮食用地不同程度地出现营养成分单一、再生能力下降、有机物失调和流失等问题,再加上环境污染造成的重金属超标、酸化、盐渍化等问题,我国粮食生产质量面临严重安全威胁。三是粮食产业收益过低。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以及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的现实收益情况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从外部影响因素看,主要包括国际安全形势、世界粮食价格以及世界各国的粮食进出口政策等。一是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粮食的国际供给产生复杂影响。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必然带来大调整,也可能引发大动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增速趋缓、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一些传统产粮大国出于各种原因开始收紧粮食出口政策。据统计,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到2020年12月,全球共有38个国家或地区针对196种农产品累计实施了1336项出口限制措施,其中大部分措施都集中针对粮食产品。①二是农业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链面临被进一步挤压和控制的风险。一方面,外资大举抢占上游种业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粮食安全隐患。数据显示,过去100年,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60%得益于种子技术的发展。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目前,我国种子企业有3000多家,总体上呈现出“小、散、弱”的特点。中国种子贸易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种子进口量为6.6万吨,进口额4.35亿美元,进出口赤字约为2.24亿美元。我国主粮水稻与小麦种子基本可以自足,但玉米、马铃薯种子依赖进口程度较高,大豆基本依赖进口。目前国内大量种植的番茄、洋葱、茄子、胡萝卜、辣椒、西兰花的种子都是依赖进口。②“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③另一方面,国际粮农巨头不断加强对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的拓展,而我国农业尖端科技发展不平衡、总体研发水平偏低、竞争力不强,直接影响我国民族粮食品牌的建设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较大压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④必须站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认识和谋划粮食安全问题,切实把粮食安全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坚定粮食安全自主自信。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曾提出:“谁来养活中国?”30多年过去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已经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中国不仅快速地推进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历史进程,更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的有效供给;不仅成功解决了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水平和营养水平都有显著提升。2019年发布的《中国粮食安全白皮书》指出,中国的粮食产量稳步增长,人均占有量稳定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上,谷物供应基本自给,糧食储备能力显著增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人们对粮食安全的担心,2020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特别指出:“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完全有能力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⑤信心是最根本的安全保证。坚定粮食安全自信,才能在各种挑战和谣言面前从容应对。

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构建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有效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历史地看,为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实践证明,实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是落实地方政府承担保障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制度保障和有力举措。随着国际国内粮食安全形势变化,保证粮食安全需要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这是进一步推动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地的长远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①保证粮食安全是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一把手”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提高粮食生产自给能力。实力是安全的基础,能力是安全的保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说到底还是要靠提高自身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②要采取刚性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种粮积极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核心。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活力。

增强国际粮食市场话语权。一方面,中国应加快角色转变,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全球粮食问题上已然不是被动接受者和参与者,而是主动建设者和塑造者。应积极主动促进各项粮食安全计划、倡议的落实,完善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机制,坚持弘扬多边主义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充分利用G20峰会、金砖国家、APEC会议、“一带一路”等平台,主动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发出中国声音。另一方面,应加大农业对外援助和投资,从净引资国向净投资国转变,向欠发达国家继续提供资金、人员和技术援助,帮助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产品贸易和物流体系、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同时,还应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和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建立高端智库和专业团队,对全球粮食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维护粮食安全问题上发出更强的中国声音、提供更有说服力的中国方案,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作者简介:王雪朋,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文职教员)

责任编辑/王焕宇

①《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人民日报》2022年3月7日,第1版。

②《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人民日报》2020年12月30日,第1版。

③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所下的定义。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715页。

⑤《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79页。

①《尼加拉瓜总统:中美洲粮食危机可能引发社会动乱》,中国新闻网,https://news.sohu.com/20080428/n256553400.shtml。

②《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9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6页。

④《习近平在广西考察工作时强调扎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人民日报》2017年4月22日,第1版。

⑤《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人民日报》2022年3月7日,第1版。

⑥《全国各省市农药“十四五”发展思路汇总分析》,中商情报网,https://baijiahao. baidu. com / s? id= 1697818847230174904&wfr=spider&for=pc。

①朱晶、臧星月、李天祥:《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防范》,《中国农村经济》2021年第9期,第9页。

②何翠云:《促进种业发展需加强整体规划》,《中华工商时报》2021年1月13日,第3版。

③《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强调统筹指导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种业振兴推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民日报》2021年7月10日,第1版。

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人民日报》2021年12月27日,第1版。

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人民日报》2020年4月9日,第1版。

①《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人民日报》2020年12月30日,第1版。

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20年12月19日,第1版。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
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对策探讨
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对策探讨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
中国农业需避免落入产业化陷阱
云南省粮食安全视角下马铃薯产业发展
基于区域竞争视角的我国粮食安全与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