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因子、凝血指标在恶性血液病脓毒症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2022-05-01 03:57:12徐春苗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血液病全血脓毒症

徐春苗

(洛阳东方医院 检验科,河南 洛阳 471000)

恶性血液病是指造血组织、骨髓及淋巴组织所发生的恶性肿瘤,例如霍奇金、非霍奇金淋巴瘤及白血病等,严重影响患者机体健康[1]。由于机体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称为脓毒症,因化脓性细菌进入血液并大量繁殖导致发病,通过血液流动扩散至其他器官,从本质上讲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性因素的反应[2]。通常恶性血液病患者经过长期的免疫治疗与放化疗后,机体免疫功能较差,更有甚者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极易引发感染[3]。有学者研究调查,在全国范围内,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较高,达70%左右,且恶性血液病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可达50%以上,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恶性血液病脓毒症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特性,临床中无法通过检测白细胞水平判断其感染程度,使恶性血液病脓毒症患者的疾病诊断与治疗难度加大。因此,应确认恶性血液病脓毒症患者的血清特点,及时进行检测诊治,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本研究旨在探讨炎性因子、凝血指标在恶性血液病脓毒症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洛阳东方医院2018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22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根据感染程度将患者分为未感染组84 例,普通感染组61 例,脓毒症组75 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5]中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上述诊断标准符合者;②临床病例资料完整齐全者等。排除标准:①年龄<18 岁者;②伴有其他疾病感染者;③处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等。

1.2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三组患者一般资料,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温。②比较三组患者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约2 mL,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③比较三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约5 mL,待其自行凝固后,以3 000 r/min 离心15 min 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降钙素(PCT)、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CD64、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④比较三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约3 mL,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血浆D-二聚体(D-D)、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

与未感染组相比,普通感染组与脓毒症组患者年龄、体温逐渐升高,且脓毒症组患者体温较普通感染组患者升高(P<0.05),而脓毒症组患者与普通感染组患者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性别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三组患者全血NEUT、WBC、Hb、RBC 水平比较

与未感染组相比,普通感染组与脓毒症组患者全血Hb、RBC 水平逐渐降低(P<0.05),而脓毒症组患者与普通感染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全血NEUT、WBC 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全血NEUT、WBC、Hb、RBC 水平比较(± s)

表2 三组患者全血NEUT、WBC、Hb、RBC 水平比较(± s)

注:1)与未感染组比,P<0.05;2)与普通感染组比,P<0.05。

2.3 三组患者血清PCT、hs-CRP、CD64、IL-6水平比较

与未感染组相比,普通感染组与脓毒症组患者血清PCT、hs-CRP、CD64、IL-6 水平均逐渐升高,且脓毒症组均高于普通感染组(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血清PCT、hs-CRP、CD64、IL-6 水平比较(± s)

表3 三组患者血清PCT、hs-CRP、CD64、IL-6 水平比较(± s)

注:1)与未感染组比,P<0.05;2)与普通感染组比,P<0.05。

2.4 三组患者血浆D-D、APTT、PT 水平比较

与未感染组相比,普通感染组与脓毒症组患者血浆D-D、APTT、PT 水平均逐渐升高,且脓毒症组均高于普通感染组(P<0.05),见表4。

表4 三组患者血浆D-D、APTT、PT 水平比较(± s)

表4 三组患者血浆D-D、APTT、PT 水平比较(± s)

注:1)与未感染组比,P<0.05;2)与普通感染组比,P<0.05。

3 讨论

恶性血液病脓毒症具有疾病进展迅猛、病死率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的感染及炎性反应,是重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6]。通常机体在严重感染发生时,可造成大量炎性物质释放于机体中,造成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从而继发一系列促炎、抗炎的平衡紊乱,造成持续性的全身炎症反应,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威胁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安全[7]。目前,恶性血液病重症患者主要涉及凝血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等,而凝血功能紊乱与炎症反应可起到互相促进作用,具有密切联系。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血清指标检验,其中Hb、RBC、NEUT、WBC 为常见检验指标,Hb、RBC 可反应机体血液情况,其水平降低多见于贫血及血液疾病,但在机体中的表达特异性较低,NEUT、WBC 具有细菌吞噬及杀菌作用,其水平高表达时,提示机体存在化脓性感染或中毒,可作为恶性血液病脓毒症患者机体感染程度的判断[8]。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未感染组相比,普通感染组与脓毒症组患者年龄、体温逐渐升高,且脓毒症组患者体温较普通感染组患者升高,普通感染组与脓毒症组患者全血Hb、RBC 水平逐渐降低,而脓毒症组患者与普通感染组患者年龄及全血Hb、RBC 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血清NEUT、WBC 水平及性别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血清Hb、RBC 水平在恶性血液病脓毒症患者机体中的表达水平较低,但对于感染程度的判定检测意义不大。PCT、hs-CRP、CD64、IL-6 是常见的炎性因子,当恶性血液病患者机体出现感染时,其机体免疫反应可刺激PCT 释放,使hs-CRP、CD64、IL-6 表达随之升高,加重机体感染程度,而随着患者机体感染程度的增加,使PCT 以更高的水平加速释放,导致炎性因子水平进一步上升,加速患者疾病进程[9]。D-D、APTT、PT 为常见的凝血指标,D-D可反应机体是否存在继发性纤溶现象,其水平升高,提示恶性血液病患者机体存在高凝现象,APTT、PT 可反应机体内、外源性凝血功能状态,其水平升高,提示机体凝血功能较差,易发生出血[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未感染组相比,普通感染组与脓毒症组患者血清PCT、hs-CRP、CD64、IL-6 水平与血浆D-D、APTT、PT 水平均逐渐升高,且脓毒症组均高于普通感染组,表明炎性因子、凝血指标在恶性血液病脓毒症患者机体中呈高表达水平,患者疾病程度越重,炎性因子、凝血指标的表达水平越高。

综上,恶性血液病脓毒症患者给予血常规检查意义不大,可通过检测炎性因子与凝血指标判定患者的感染程度,为恶性血液病脓毒症患者提供早期诊断参考价值,但本研究中选例数较少,且选例范围较为局限,临床中可通过增加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血液病全血脓毒症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人人健康(2022年13期)2022-07-25 07:14:30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儿童血液病和恶性肿瘤如何救治
儿童血液病和恶性肿瘤
重视儿童血液病和肿瘤的防治
说说《通知》中所列的四种血液病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应用快速全血凝集试验法诊断鸡白痢和鸡伤寒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14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