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实现路径

2022-05-01 17:48张玲周研
当代农村财经 2022年4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张玲 周研

摘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十四五”阶段的一个关键任务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当前河北省绝对贫困已消除,正值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叠加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重要命题。本文充分论证二者的战略关联,继而从政策机制、政府职能和产业发展等角度,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思路和模式,为顺利实现河北省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衔接机制

*项目基金:本文受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210101042)项目、河北省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软科学专项(项目号:21557675D)资助。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概括,并郑重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它标志着我国农村居民开始向新生活、新奋斗出发。同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河北省的情况看,全省扎实稳步开展脱贫攻坚,目前已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232.3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首次消除,脱贫攻坚卓有成效。

虽然河北省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但从脱贫攻坚成效及面临的风险来看,绝对贫困的消除来源于大量政策支持和投入,目前脱贫攻坚的成就还不牢靠,脱贫工作应自始至终贯彻到底,为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提供一段政策的稳定和过渡时期,以防大规模返贫,巩固脱贫成果。同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方面尚有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充分利用好相对短缺的经济资源,积极壮大持续发展扶贫产业,强化教育扶贫师资和高素质农民培训,充分发挥贫困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易地搬迁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因此,河北省“十四五”阶段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十四五”期间的河北省来讲,避免返贫致贫,以及减少相对贫困问题,都亟须扎实巩固、有效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扶贫产业与乡村振兴

1.产业扶贫政策转型。一是建设扶贫产业配套设施,有效防范及应对风险。大部分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基础设施都得以显著改观,但与之对应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备,风险预警与灵活应对能力不强。为此,地方政府需拨发用于购置商业保险与投资配套设施的专项资金、创建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平台、加强信息开放共享。同时,与物流公司开展运输对接,并尝试和大型企业达成合作,力争整合跻身大型产业价值链。二是立足地区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以科学合理的流程选取扶贫产业。调研结果表明,河北省内多数县扶贫产业涵盖率均高达90%以上,各类扶贫产业给贫困户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丰厚的产业分红、强大的技术支持等,给予稳定脱贫以重要保障。为提高扶贫产业可持续性以及带动增收效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地方政府部门在选择产业前要开展市场调研,防止盲目上项目,要立足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角度开展立项产品的损益分析,了解该区域村民的消费结构和偏好并以此为基础,详细考察市场需求容量,确定产品类型,同时还要对自身开拓外地市场和扩宽销售渠道的潜力保持清楚了解,不过分贪大。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重新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后再理性立项。所谓“因地施策”,主要在于地區性资源优势,利用本地优质资源来开展新产品的制造、加工,可以大幅提高新项目获得成功的概率。地方政府还要善于利用地理上和交通上的优势,尝试搭其发展的“顺风车”对接当地项目。三是健全教育与培训制度,扶志与扶智齐头并进。要在准确剖析当地扶贫项目执行概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找到切实的益贫办法,精准施策,有效提升脱贫户内生动力。针对家中有劳动力且有就业意向的易返贫致贫户,要充分利用产业发展将创造的就业机会,加强就业培训,实现劳务输出输入双方高效对接,切实提升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匹配效率。最大程度上发掘当地的就业岗位,适当增加部分公益性岗位,为相对贫困人口提供更多就近工作职位,同时因地制宜,建设地方特色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引领产业振兴。四是短时政绩和长远效果有机融合,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长效脱贫和不返贫,应加强对产业长期发展的政策关注,包括品牌打造、人才培养、利益分配等,着重探讨政策实施的可持续效果,防止市场风险对产业发展造成影响。同时,可通过开展集中培训、自行观看视频学习或移动终端网络共享,对帮扶干部、易致贫返贫户进行风险教育,提升其风险危机预警意识。

2.“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集成创新的多元化扶贫模式。“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由保定市政府与河北农业大学携手打造,利用“六个一”模式,开创政府引导、专家参与、企业发展、群众受益的产业科技帮扶创新模式,以攻克诸如资源优势匮乏、思想观念守旧、产业基础单薄等一系列阻碍保定贫困地区扶贫产业优质发展的问题,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驿站打造出“政府+院校+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六位一体”模式,可概括成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当地的企业、园区和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提供务工岗位、入股分红等途径带领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科研机构提供技术层面支撑,贫困户获土地流转、分红股金、劳动工资等收入。科技扶贫的新机制,有效激发了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热情,省内外农业龙头企业纷纷与驿站对接洽谈,农业正成为新的投资热土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普惠性”作用愈加明显,科技扶贫已成为实现脱贫攻坚伟大胜利的战略性支撑工程。事实证明,该驿站对保定市科技兴农、科技扶贫意义重大,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保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产业格局、自然风貌和精神面貌。对按期完成脱贫任务有着无以代之的作用。一是新产业带贫。利用“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引进一批扶贫项目,如阜平县嘉鑫食用菌驿站辐射带动1.6万户农民,平均每户纯效益2.5万元,实现稳定脱贫。阜平县香菇产业蓬勃发展,现已掌握高碑店新发地市场的香菇定价权。涞源县创立猪苓、柴鸡2个驿站,共计带动4000余户贫困户,为这些农户每人每年增收3000元左右。二是新技术带贫。推广驿站先进技术,打通全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助农增产增收。阜平县禾木丽园酸枣驿站,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直接带动1000余人次就业脱贫。三是新品牌带贫。通过标准化生产、管理,形成了一大批质优价优的扶贫农产品,开创了一系列特色品牌并走向全国,大幅提升了我国扶贫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新模式带贫。建立“政府+院校+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六位一体”模式,贫困户获得土地流转、分红股金、劳动工资等各种收入。新机制的建立,有效激发了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热情,科技扶贫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大业中施展着愈加重要的作用,该模式可作为扶贫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样板。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生活富裕

1.“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可持续保障机制建设。脱贫摘帽后,绝对贫困不复存在,返贫风险防控将成为今后更需重视的工作内容,从根源问题出发制定干预式措施至关重要。在出台政策时,必须“以防为主”提出具体的防范式政策措施。一是健全医疗帮扶机制,优化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和疾病综合防控体系,加强村民健康管理,实现统筹利用医疗资源,提升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同时,通过政策兜底缓解相对贫困人口治病就诊负担。二是结合人居环境整治,保障相对贫困人口住房安全,主动寻求契合本地实际且满足农户需求的危房改造方式,增强政府补助资金使用效益。针对农村闲置建筑和宅基地,通过集中改造、新建幸福大院或廉租房,针对农村尚未利用的集体建设用地,具备条件的村可集中建设住宅,针对老弱病残、生活自理能力低的农村特困户,应用兜底保障政策,于敬老院集中供养。三是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普及义务教育,进一步发挥义务教育的积极作用,利用好优质教育供给在中止贫困代际传导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有效促进人才振兴做充足准备。

2.加大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解决非贫困人口的生计问题。得益于一系列扶贫政策和强有力的扶贫力度,目前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逐渐趋于健全,从实地调研来看,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已经远远超出非贫困村。乡村振兴过程中,政府应加强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非贫困村可持续发展筑底强基。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治理有效

1.明确基层组织任务,强化相关责任。强力地组织动员能力是脱贫攻坚取胜的保障,其中党建功能占据了关键性地位,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战的战斗壁垒。乡村振兴阶段,应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把握党建与乡村振兴的切入点,贯彻各级书记齐抓振兴机制,精准助推乡村振兴。

2.完善制度建设,激活基层组织动力。应依托组织振兴,利用帮扶干部带动,发挥村两委及村组织的作用。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继续严格贯彻落实当前的医疗、教育、兜底保障等政策,织密脱贫兜底防线,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

3.加强人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开展乡土人才培训和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打造高水平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利用“定制村官”试点工作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吸引和选拔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于乡村振兴。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生态宜居

1.易地搬迁后续生计问题。对易地搬迁来说,“搬”只是手段,“就业”才是核心,乡村振兴期间要把推动安置区的产业发展和落实搬迁群众就业工作作为关键任务,力促招商引资,引入实力雄厚的企业带动产业的发展,用市场化的、可持续的方法解决后续升级问题。另外,群众搬到安置区,配套服务必须跟上,让群众真切体会到城镇生活的舒适便捷,真正实现生态宜居。

2.生态扶贫成果巩固。生态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创新举措,赋含生态保护和精准扶贫双重目标。各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条件,他们纷纷克服“资源诅咒”,让绿水青山成为脱贫的宝库,达到了脱贫与绿色发展的统一,为生态振兴筑牢基础。目前的生态振兴更要求与产业振兴融为一体,达成合作共赢,可结合各地情况选用适宜的生态振兴手段。必须明确的是,生态振兴要积极培育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创新体制与机制,使农民广泛深度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

(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风文明

1.加强政策宣传,树立脱贫户致富信心。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消除根植于脱贫户的过度依赖心理。增强发展理念,营造依靠自身能力实现稳定脱贫奔小康的浓厚舆论气氛。依托文化振兴,强化共同富裕的舆论宣传,營造勤劳致富的良好氛围,培养村民凭借自身努力追求家庭富裕的自信。

2.弘扬传统文化,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开展各项评选活动,树立乡村道德模范,从而起到榜样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广播或借助网络平台,大力弘扬积极进取的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组织各类文体活动,满足村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

(一)政策机制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叠加期的战略在政策上有一定联系。要狠抓政策衔接,促使政策从特惠向普惠转变。整理归纳脱贫攻坚前期做法和教训,为后扶贫时代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乡村振兴要形成相对贫困的创造性转化机制、多元共治机制、政策衔接机制、城乡一体化的扶贫机制,建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机制,创新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接续推动乡村振兴。从融合机制,从城乡融合、部门融合、产城融合、政策融合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搭建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外部机制运行平台。

(二)政府职能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叠加期的战略在政府发挥作用层面有一定的关联性。首先,立足地方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基础,深刻剖析、合理提出适应当地现实情况的过渡衔接实施方案和计划,以及具体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着力优化生产性基础设施条件、强化技术支持、促使农村全员参与乡村分红等。其次,加大对土地、金融、产业等政策的供给,推进城乡融合最后,搞好行业规划与相关专项规划的配套衔接,通盘考虑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构建区域一体、城乡相融、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三)产业发展衔接

产业是促成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区域振兴的助推器,无论是后扶贫时代还是乡村振兴叠加期的战略,都强调市场作用。因此,实现产业兴旺应遵循市场规律和消费者需求,将产业选择的导向转到需求端,同时结合各地优势和特色,将乡村振兴战略思想和原则深度渗透到产业发展实践中,科学拟定县、乡、村各级产业振兴发展规划[郑瑞强,赖运生,胡迎燕.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协同推进策略优化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17(06):762-772.]。在此基础上,衔接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提高小农生产经营的组织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

(四)参与主体衔接

后扶贫时代与乡村振兴叠加期的战略中不可忽视扶贫对象的参与作用。这一时期需要政府主导农民充分发挥主体功能,调动农民的内生发展动力,增强农民的参与度。鼓舞脱贫人口与普通百姓,在乡村产业共建、生态共生、乡风共识、村庄共治、民生共享中创造和分享更加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黄海棠,蔡创能,滕剑仑.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返贫风险评估及防范长效机制研究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8-44.

[2]欧阳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践行初心使命的时代号角[N].2020-06-28.

[3]张玲,王建忠,王佳越.秉持初心,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6-01.

[4]袁彪.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探索[J].农业经济,2018(07):11-16.

[5]郑瑞强,赖运生,胡迎燕.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协同推进策略优化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8,17(06):762-772.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