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俊颖
中年段的小学生,头脑智力趋于成熟,逐渐掌握了相对具体的学习方法。但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教材知识的理解难度也随之增大,小学生在学习时也会遇到更大的学习阻碍。课堂教室作为小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第一场所,转变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练习便成了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小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双减”政策出发,简要探究这一政策影响下的中年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及课堂练习设计优化的有效方式。
“双减”政策的双层含义
“双减”政策是当下备受教师群体关注的教育政策,其表层含义要求教师群体最大程度缩减小学生的课后作业总量,缩短小学生的课后作业总用时,整体降低小学生来自课后作业的学习压力;而深层含义则要求教师革新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练习,通过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让小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掌握当前的知识点,从而缓解小学生来自课后的学习负担,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课堂练习的提质增效。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教学本就是一个矛盾体,教学环节中存在问题更是避无可避的事实。教师欲提高中年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增长语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势必要在第一时间发现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所在以及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选择相应的方式方法将之解决。以下仅对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首先,課堂练习有效性较差。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对于课堂练习的重视度不足。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的教学理念较为传统,工作重心多放在理论知识的分析上,忽略了课堂练习的重要性,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的课堂练习活力,甚至还会影响小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
其次,课堂练习针对性较差。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样与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有关。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惯用“整体”“一体”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小学生通过集体演练的方式进行习作,但小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针对同一知识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很快切实掌握,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需要进行巩固练习。教师仅通过“整体”练习的方式进行引导,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甚至还会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不必要的浪费。
再次,课堂练习的方式过于传统。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较为依赖于“板书文字”的教学方法,多以黑板演示、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知识传递。教师围绕这一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不仅会造成枯燥化的学习气氛,甚至还会抑制小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力与学习动力,进而降低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最后,课堂练习的范围受到严重限制。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于教学资源拓展的重视度不足。在授课时,教学载体过于依赖教材课本,对于教材以外的知识内容延展度较差,所传授小学生的知识内容也多为教材当中所呈现的部分,因此,小学生的课堂练习项目皆是教材涉及的知识点,长此以往,不利于小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的发展。
“双减”政策要求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设计优化措施及作用
运用游戏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练习效果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游戏活动有着极强的亲近感,在游戏活动中也表现出了不竭的动力,因此,教师可以立足游戏的角度,运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教导。这一教学手段主要是指教师将现阶段的语文知识与备受小学生喜爱的游戏项目进行深度融合,让小学生以做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并在游戏的环节中,逐步掌握其中包含的语文知识。游戏化教学法的运用既有助于活跃语文课堂的教学气氛,强化小学生对于学习乐趣的感知,还有助于优化传统课堂练习的模式,提高课堂练习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英雄雨来(节选)》这一文章时,可以通过情景游戏的方式进行授课。该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雨来聪明、勇敢地应对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表达了作者对抗日战争时期少年儿童形象的赞美。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环节细分为两个阶段:其一为理论阐释,该环节教师应围绕教材展开深入分析,全面讲解课文当中所涉及的各种知识点与情感内涵,让小学生可以透彻知晓文章的核心重点;其二则为课堂练习,该环节教师需要创设文章相关的情景氛围,让小学生自行扮演文中提及的角色,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自身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再现文章的故事场景。在此一环节,教师还可以将小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通过表演的方式进行比赛。教师选用情景游戏的形式作为课堂练习的载体,既有助于满足小学生喜好玩乐的成长天性,还有助于点燃小学生的课堂学习的热情,进而在充满欢乐的游戏化练习中,逐步实现练习有效性提升。
运用分层教学法,打破固化模式,整体增长学习质量
分层教学法顾名思义,即教师结合某一要素对班级小学生进行分层管理,结合现阶段的教学进度安排,为各个小组分别布置相应的探究任务,让小学生以组内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可以打破传统“师授生从”的固化教学模式,还可以一改传统“整体”式的练习格局。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分层教学的方法来提升课堂练习的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学《题西林壁》这一文章时,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进行分层教导。该文主要描绘了庐山山势之浩大,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又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慨叹。在教学环节,教师同样需要先行对文章整体进行解析,讲解当前的知识内容,让小学生对现阶段的重点形成初步了解。而后,教师可以为各个层级的学生别布置特定的课堂练习任务。例如,学习能力较强的小组,对比鉴赏《登飞来峰》,探究两首诗文当中存在的异曲同工之妙;学习能力适中的小组,探究诗文中表达诗人情感的字眼,分析这样用有什么好处;学习能力较弱的小组,由教师带领进行二次的讲解与练习。教师针对学习能力的强弱进行层级划分,既能够尊重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还能够让所有小学生都可以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进而实现课堂练习质量的整体增长。
运用信息教学法,创新教学方法,革新练习巩固途径
“板书文字”作为最传统、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它在我国的教育历史上沿用了已有百年之久。中年段的小学生经历了低年段的学习,对于这一教学手段下的学习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倦怠感。对此,教师则可以运用信息化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即,教师根据现阶段的教学任务需求,联动不同的信息技术辅助知识讲解,利用更动态、更生动的影音资源作为教学的载体,并组织小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有助于优化小学生的学习视听体验,还有助于创新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式方法。
例如,教师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文章时,可以联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与练习。该文主要讲述了叶圣陶先生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赞美与热爱。课前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文章相关的短片,以此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文章时,可以根据讲解的进度,动态展示文章提及事物的图片,以此帮助小学生理解文章知识点。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可以展示文章描繪的场景,让小学生置身其中,结合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短文的创作练习。课后练习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技术”辅助教导,将复习巩固的内容录制到5—10分钟的微课视频当中,让小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下载进行观看学习。教师借助不同的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授课与课堂、课后练习,这样不仅能够为小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还可以为小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可以联动信息技术来革新教学的方法。
运用拓展教学法,扩大教学范围,塑造学生全面基础
拓展教学法简而言之,是教师对现有的教学资料进行拓展与延伸,借助与教材内容存在一定关联性的课外事物作为教学载体,让小学生通过课外鉴赏、课外探索的方式进行学习与练习。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有利于扩大语文知识教学的范围,还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练习内容、方式的多样性,扩充小学生语文知识储备量的同时,还可以加速小学生全面、坚实基础的塑造。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学之余,带领小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探索活动。在开展课外活动时,教师可以从“课内巩固”“课外延展”两个角度出发。“课内巩固”角度,教师应围绕现阶段的教学内容选定课外素材,可以让小学生通过探寻课外知识点巩固课内知识功底。例如,教师在挑选课外素材时应优先考虑相近的诗文,在设计练习项目时也应以此作为出发点。“课外延展”角度,教师则需要根据小学生现阶段的知识理解水平选择课外载体,既要满足小学生日益增长的语文知识学习需求,还要更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习习惯。例如,选择励志类、名人传记类的读物;在设计练习项目时,可以让小学生围绕某一历史人物进行写作。教师选取课外拓展的方式进行授课,拓宽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渠道的同时,还可以充分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进而增强教学的范围性与课堂练习的多样性。
“双减”政策作用下课堂练习评价方式革新方法及表现形式
评价是指对人、事物、行为所评定的价值,课堂练习评价则是针对课堂练习过程、效果进行的评定与判别。传统的课堂评价不仅范围较小,且评价的有效性也相对较差。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同样需要对评价的方式方法进行优化与创新。
例如,“优劣评价”,这一评价需要教师立足于班级整体,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练习环节中的表现情况予以评定,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及时给出赞扬,对于表现有待提高的学生及时给出鼓励,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练习的自信心。“指导评价”,这一评价则要求教师围绕教学手段进行展开。如“游戏化教学”,在小学生演绎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指导小学生的表现方式,指点小学生演绎环节需要注意的事项,纠正小学生表达错误的部分,从而提高学生课堂练习的有效性与规范性,进而,实现课堂练习评价效果的增长。
总而言之,教师基于“双减”政策的视角创新教学方法、革新练习途径,既有助于提升中年段语文教学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也有助于优化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在促进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水平提升、课业成绩增长的同时,推动小学语文中年段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