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惠芬
【摘要】“校企融合”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服务。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员工的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用工缺口也越来越大,但又无法及时招到符合岗位需求的技术员工。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从顶层设计规划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旨在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力和办学规模,营造智能、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高职院校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大政方针,从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目标等方面制订适合本学院的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大量的技能人才。文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如何改革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融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6—0027—04
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技术人才的支撑,而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要场所,只有把两者联合起来,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人才,才能够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提高他们的国际竞争能力[1]。校企融合的教学模式,促使职业教育走上提质培优的道路,也解决了企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难题,学校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才能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让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受到良好教育,成长为合格的技能人才,为将来成为“大国工匠”奠定基础。
目前,社会各界对高等职业教育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定义是,高等教育中偏职业性和实用性的一类教育,主要培育技术工人、职业院校的师资、从事高精尖行业的特殊人才等;民间普遍认为是培育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技术人才。这两种理解的共同之处就是,高等职业教育是培育具有动手能力和扎实专业知识水平的高级别技能人才,将来从事专业性强的工作岗位。
我国不断出台职业教育法律法规,规范职业教育办学途径,建立职业教育体系,打造了一条从中职、高职到大学的求学之路。从2007年起,为了保障困难家庭子女入学,对中职学生实行资助政策,符合条件的学生在上学期间免收学费,优秀学生可以申请奖学金;同时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了校企合作、进厂实习等人才培养方案[2]。通过校企融合,企业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学校又为企业培养大量的技术人才,促进企业高速发展。
企业对人才的最基本要求是“能力”,即工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革新的能力等等[3],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要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中,要落实在课堂上。学校除了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以外,还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计划地开展课程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的,就需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学生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为企业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人才。
1.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改革中。当代大学生成长在宽松、自由、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并通过各种媒体接触了大量的多元化信息,对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的养成影响很大。因此,要将“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三观”,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内涵和质量。
学校的课程教学内容主体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生存技能,教导学生遵守社会规范,但是隐含在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也随着知识的传播传递给受教人群,发挥着教书育人的社会功能。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提炼、加工,并结合长期在一线教学的经验,最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其中包含了科学知識、价值观念、思想信仰等内容,并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传输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知识构成和对社会的认知。因此,“课程思政”要想更好地融入课程知识中,主要依靠学校和老师的重视、推动和践行,使思政元素与课堂知识有机结合到一起,并根据社会发展不断调整,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2.将“新技术、新理念”纳入教学改革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企业岗位要求,并能推动企业技术革新的人才。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出来,并能快速普及到世界各地。企业既需要拥有理论知识和创新技能的设计人才,也需要懂设计、动手能力强的“能工巧匠”将产品生产出来。所以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考虑到“专业群”“产业学院”的建设,发掘不同类型课程知识中的深层次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使各个课程能够整体配合,形成“大专业”格局。
高职院校根据专业目录确定招生专业,制定培养方案,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结构的多元化,没有开通行业中“新技术、新理念”快速进入课堂的渠道。基于这些原因,高校要进行教学改革,就应充分利用国内外新型技术成果,搭建跨学科平台,提供多学科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建立超越学科界限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已经推广多年,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技能人才,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之路,同时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能力和育人水平,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常见的校企合作方式有:企业冠名合作、订单合作、顶岗实习等,企业主要负责后期的技能培训、实习就业,没有深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导致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需求脱钩,学生对企业管理的认知度不高,不愿到一线企业就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对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责、权、利作了详细规定,从法律上保障了他们的合法权利和义务,促使校企互相扶持,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对学生的学习、实习、就业、人身安全等方面制订了明确的标准,同时也指出,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实践精神,促使他们成长为创新型、实用型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符合企业生产标准的教学实训基地不足,或达不到企业标准;教师没有掌握行业先进技术,无法给学生讲授新技能;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智能评价系统不完善,不能准确地检验出学生的技能水平;学生对专业认识不足,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没有认同感,看不到发展前途,无法产生认真学习技术的动力等等。职业院校要解决以上问题,可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能力”,从而达到培养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目的。
1.采用“双元制”教学模式,校企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学校负责讲授专业知识,企业负责职业技能培训[4]。学校和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技术创新、行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共同研究设置专业类型,开发课程体系以及制订教学目标,共同建设、管理实训基地和技能鉴定机构。
企业处于生产一线,最先接触到行业的新技术、新理念,同时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才。所以在校企合作中,企业要从自身需求出发,根据行业发展,与学校共同商讨专业建设,制订实习、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计划,严格把控课程设置,并参与教学过程的监督和课程评价,以达到符合企业用人计划的教学目标。
以我校的“动漫专业”實训基地为例,在合作企业的指导下,对原有实训基地进行了改造,建立两个标准画室、一间专业绘图工作站机房、两间普通机房,并安装了所有与动漫制作相关的软件,教室里配备了透写台、定位尺、规格框、数位板等专业设备。同时,邀请企业专业人员对所开课程论证,并对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时间等提出指导意见,在校企双方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动漫专业硬件资源的改造建设。从后期的运行来看,老师讲课更顺畅,学生接受得也快,整体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改善。
2.教学环节采用“三明治”模式,突出企业考核环节。“三明治”是英国提倡的职业教育模式,由“理论——实践——理论”环节组成,重点突出“企业培训、考核”环节。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效果优劣以企业的检验、考核为主,毕竟企业处于生产第一线,能够洞悉市场需求,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为学生提供新知识、新规范,让学生了解制作流程,准确地认识行业现状。
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量的知识来源于实习实践,为了增加学生实习机会,学校可以实行“三明治”教学模式,第一学年安排文化基础课程和校内教学实践课程;第二学年安排教学实践、进厂实习,或聘请行业著名学者、企业高管、本专业高技能人才来学校讲课;第三学年再回到学校,根据实习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连续长时间的企业工作经历,能帮助他们提高技术水平,让他们快速成长为熟练的技术人才。通过进厂实习,要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内涵,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
3.校企融合,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人物,是保证教学计划顺利执行的组织者,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只有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理论知识扎实,还要具备很强的实操能力。关于理论知识的培养,我们已有成熟的培养体系,大学期间主要学习的是专业理论知识,平时的各种培训也是侧重于新知识、新理念的培养,有效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4]。针对专业教师实操能力的培养,是职业院校的当务之急,也是急需解决的难题。只有专业课教师掌握了本专业最新技术、新规范以及行业发展趋势,才能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新技能。
高职院校要利用互联网资源,将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并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使用教学视频资源,模仿企业制作工艺,演示产品制作过程,并配合视频资源,讲解制作时的注意事项和用到的知识点,以及各种操作技巧,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整个制作流程,指导学生完成相关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校企双方要制订人员互相兼职计划、教师实践培训、员工理论知识培训、技术革新等人才培养或职工培训方案。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参加技能培训,听取企业技术人才和行业专家讲座,勤练岗位基本功,把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效融合起来,使教师快速成长为“双师型”。
4.贯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职业教育理念。举办“技能大赛,促进行业发展”,逐渐成为全世界行业企业的共识。1950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了第一届全世界技能大赛[5],经过全球企业和人民的不懈努力,现如今被誉为技能界的“奥运会”,成为各国交流职业技能的国际舞台。2020年12月10日,在广州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主要为“全世界技能大赛”选拔参赛队员,同时也引领企业重视人才培养,鼓励产业工人学技术、练本领,争取成为行业翘楚。
校企双方共同设计技术比武活动方案,鼓励行业优秀人才积极参加比赛,学生以志愿者、小组工作人员、参赛选手的身份参与到比赛中。通过参赛,企业可以选拔出优秀技术人才,促进技术革新,检验员工整体素质。学生通过融入比赛氛围中,感受到行业技术水平,见识到前辈精湛技艺,达到提高技能和鼓舞士气的目的。
企业举办的各类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技能大赛,主要的目的是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技能、选拔人才,吸引更多的年轻人重知识、学技能、勤钻研。高职学院要积极鼓励师生,踊跃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校企融合”的教学模式是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学生培养的任务。考虑到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弱,学习兴趣不高,自控能力差,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应遵循的原则是:科学制订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教学计划。基础课程要保持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兼顾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专业课程要符合专业发展,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严格遵循教学规律,科学合理安排课程数量、教材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设备、教学评价等环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1]万兵.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的问题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15):32-38.
[2]李峰.职业教育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3]王刚.美道慎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学建设集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4]李高原.校企合作是我国现代企业走出人才困境的途径[D].太原:山西大学,2011.
[5]张晓丽.基于职业技能大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研究[J].科学时代,2013(05).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