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红欣
(作者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近视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引起视力损害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近视,已呈现出显著的“低龄化、普遍性、高度化”趋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2020 年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 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
同时,高度近视发病率也逐年增加。我国目前有近10%的近视学生为高度近视。其中,6 岁儿童中约有1.5%为高度近视,高中阶段则高达17.6%。高度近视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如大家熟悉的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变性等,严重时甚至可造成不可逆转的视力丧失。可以说,高度近视已经成为我国以及全球的重要视力损害原因。那么针对目前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现状,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防止过早近视高度化”呢?
首先,对于青少年来说,任何年龄阶段都是有可能发生近视的,随着身体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近视度数会呈现出更加迅猛的增长趋势。在日常门诊中,七八岁的孩子发生近视,甚至发生600度高度近视的比比皆是,所以近视防控不分年龄阶段应该从小抓起。
目前,我国是青少年近视大国,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因为日常用眼时间过长、离书本或电子产品距离过近,环境光线不足、遗传因素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早早就发生了近视。要想从根本上降低近视的患病率,就需要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鼓励家长从小为孩子建立视觉屈光档案,做到近视早发现、早干预。当已经发生近视时,建议一定要选择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使用科学、有效的近视防控手段,控制进展,避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目前得到专家共识,科学、有效的防控手段有每日2 小时户外运动、角膜塑形镜、0.01%低浓度阿托品、功能性框架眼镜、离焦软镜。千万不要相信一些“治愈近视”的言论,近视防控没有捷径。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才能做到正确科学的近视防控呢?
首先,一定要多进行户外运动。有效的户外体育活动对于青少年来说,是非常有意义且必要的。充足的日照——每日白天2 小时可以增加视网膜多巴胺的分泌,此种物质对近视有明显的控制效果,尤其对于尚未发生近视的青少年来说,可以极大程度地延缓近视的发生。有效户外活动除了对防控近视有很大的帮助外,在锻炼的同时也增强了身体素质,还可以磨炼意志力。目前,多数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平日上学时间更是很难保证每天有连续的2 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此时,户外体育运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把碎片时间充分累计起来,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近视的患病率,同时也锻炼了身体,防止体重超标现象的发生。
其次,就是需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要遵循“20—20—20”的黄金法则,即看20 分钟近距离的东西后,向20 英尺远的地方看20 秒。读书、写字时,坚持“三个一”原则,即手离桌子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避免歪头或躺着看书,不走路看书,不要在晃动的车船上看书。充足的睡眠,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建议每日保证睡眠时间在8~10 小时。饮食也要均衡,做到不挑食,少吃甜食。养成科学用眼习惯,才能让青少年在专注学业的情况下,也能防止近视过早发生。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如果已经被确诊为近视,那么一定要到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科学近视防控,切勿耽误最佳防控时期。
当然,对于近视防控,大家可能还存在着很多误区,为帮助大家树立科学防控意识,对于青少年近视的防控也会起到积极的效果。下面和大家强调一下关于近视防控易产生的几个误区:
在发生近视后,尤其是裸眼视力比较低看不清楚外界事物时,近视度数会增长更快。因此,近视了不戴合适的眼镜会更加快近视度数的增加。
近视手术并不能治愈近视,手术本质属于美容性手术,通俗意义上来讲就是按照不同个体的屈光度数在眼角膜上定制一副“眼镜”,把原来的框架眼镜移到了眼睛上,是无法真正治愈近视的,之前的近视度数依旧存在。而且,近视手术也并非“想做就做”,手术适应人群是有严格规定的,很多人甚至由于过高的度数而丧失了手术机会。
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而并不是单纯指看书学习。青少年画画、使用电子产品都属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因此都有可能导致近视的发生。
阴天时确实没有阳光明媚时户外活动效果好,但对防控近视也是有一定效果的。不管在任何天气进行户外运动,都避免了长时间近距离的用眼,这样就会降低近视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