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晔云
一、引言
教师话语是教师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在第二语言——外语学习的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通常涉及教师的话语量、语码转换、提问语、反馈语等概念。Nunan指出: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两者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因为教学内容只有通过恰当的教师话语的组织与传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因为它本身还起目的语使用的示范作用,是学生语言输入的又一重要途径。
教师课堂反馈语是教师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策略。积极有效的反馈可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助于增进学生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机,从而促进其第二语言习得。
但是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反馈语的实践和研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的外语课堂缺乏有意义的课堂互动,教师反馈话语形式单一;另外,对此课题的研究成果也不多,对存在的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和有针对性的思考和研究。基于此现状,对英语课堂教师反馈语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显得更有意义。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问题
本研究针对高中教师课堂反馈语,着重分析以下两个问题:
(1)积极反馈的类型和频率;
(2)纠错的类型及频率。
2. 研究对象
本研究针对江阴市某所重点高中高一、高二年级的六位教龄不同的英语教师及高一、高二300名学生展开。六位教师的教龄分别五年、十年、十五年左右,听课班级有重点班也有普通班。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现场录像的方式,对高一、高二的六位英语教师进行随堂听课一节,共录像6节英语课,每节课大约45分钟,记录英语课堂中的所有话语语言交际活动。然后将录像转写成书面文字,对教师反馈话语进行分类,统计出各自的次数和百分比,然后对每类反馈详细分析。
本研究还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让学生对教师课堂反馈语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对教师反馈语的满意度和期望值。
三、结果与讨论
根据反馈的性质和功能,可分为积极反馈,如“Very good.”和消极反馈,如“No.Thats wrong.”;还可以分为简单反馈,如Thats right. Sit down, please.”和引发进一步输出的反馈,如“Yes, and How?”。大量研究表明:恰当、积极的反馈比消极反馈更有效,可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笼统、机械的反馈,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1. 积极反馈的类型和频率
本研究对各种反馈的频率及其在反馈总量中所占比例进行统计,结果见表一。
根据表一可以发现:在积极反馈中,简单表扬占表扬的40-83%,平均为55%;具体的积极反馈包括“重复后加以表扬”“表扬加点评”分别占32%、13%。
在问卷调查中,学生对于教师话语的期望与现状之间在以下几个方面差异显著:(1)在学生回答问题时,75%的学生希望教师“面带微笑,仔细倾听”,而事实只有59%的学生认为教师是这么做的。(2)56%的学生认为教师“表扬过于笼统”,45%的学生希望教师“经常加以赞扬,并加以点评,而事实上只有34%的学生认为教师这么做。(3)49%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关注、肯定其成就,并把其成功归因于其自身的努力,而90%的学生希望教师这么做。
表一的观察数据表明:首先,课堂上大多教师都采用积极的反馈形式。在访谈和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表示,教师的鼓励性句式如“Never mind!”“Doesnt matter.”“Can do it better.”“Try harder next time .”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有积极影响。其次,简单反馈多于具体反馈,这和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一致,学生认为教师的表扬过于简单笼统,希望教师能根据个人的特点做出鼓励性的具体点评。Brophy(1981)、Nunan(1991)指出:像“Good”或“Right”之类的简短反馈,过于笼统和单调,因而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表扬时,要有的放矢,指出好在哪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纠错的类型及频率
表二数据表明,学生出现的错误中,平均31%的错误会被教师直接纠正;25%的错误会由他人回答;44%的错误教师会引导学生自我修正。
下面展示一段实录:
T: When we go travelling, what means of transport can we choose?
S: Cars, buses, planes and coaches.
T: Anything else?
S: Er ...
T: Have you been to shanghai? When in shanghai, what means of transport will you always take?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回答)
S: Ill take the underground.
T: Good.
在上述对话中,学生想不到更多的交通方式,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更多的答案,而是用巧妙的方法提醒学生,引导他找到答案。学生在情感上显得很愉悦。
表三显示了问卷调查中在纠错方式上现状和学生期望的对比值。
表三数据说明,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更多给予学生自我修正错误的机会。在学生完成任务遇到困难时应加以提示,帮助学生找到答案,不要轻易“叫他人回答”,因为这会令学生感到“沮丧、尴尬,自信心受到打击”。Van Lier(1988)认为,学习者的自我修正比教师纠正产生更好的效果。
据问卷调查,总体上学生对于教师反馈话语呈现较为满意的情感态度,教师在对学生作出话语反馈时,大多能照顾到学生的情感,进行积极、合理的反馈。
四、结语
大量数据表明,教师在给予积极反馈时,不仅能使学习者知道他们正确地完成了任务,同时还能通过适当赞扬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好地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的积极反馈能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有效的强化作用,但如果表扬过于笼统、单一,对学生的具体表现缺乏充分的阐述,同样起不到应有的教学反馈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坚持积极反馈来鼓励学生,并对学生具体的表现加以具体点评。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加以简单提示,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当学生答错时,应给予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和机会,尽量避免直接纠错或叫他人回答等挫伤积极性和自尊心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