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项目”的形式

2022-04-29 03:30王加林
教育视界(智慧教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微项目综合实践活动

摘 要:“微项目”学习以真实的情境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解决一系列相关的实际问题或完成项目,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将“微项目”和综合实践课有机结合,开展《千克和克》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交流、主动探索。

关键词:《千克和克》;微项目;综合实践活动

项目化学习能够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复杂问题,所需课时较长,且对学生有一定的能力要求,这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学阶段项目化学习的发展。笔者通过设计一系列相关的、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的项目任务,以“微项目”的形式,缩减了项目时长,简化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流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门槛”,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自主探索、主动交流、形成成果。

一、设计思路

《千克和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初步认识质量以及质量单位,初步建立对千克这一质量单位的量感。要能够比较和估计物体的质量,学生不仅要对质量和质量单位有一定清晰的认识,还要对常见物体的质量有所了解。三年级学生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思维阶段,其学习方式还需以具体形象的操作为主。结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相关要求,可以“微项目”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解决一系列问题或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经验,习得知识,锻炼思维和能力。

二、教学实施

教学《千克和克》一课,需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在操作中学会用多种方法比较、估计物体的质量,积累实践活动经验。因此,笔者设计了“比较两袋红薯的‘收获量”“比较两袋红薯的质量”和“称出1千克大米”三个逐级递进的“微项目”,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经历从理论认识到操作感知的过程,逐步深入理解质量这一抽象概念,并形成“1千克”的具体表象。

(一)比较两袋红薯的“收获量”,了解质量概念

三年级学生对于质量的具身体验较少,课始可以设计项目任务——比较两袋红薯的“收获量”,让学生自己寻找可以代表“收获量”的标准,将对抽象知识的探寻融入生活实际当中。学生虽然能找到多种比较的标准,但其他标准总有一些“不公平”之处,从而自然转向质量这个“公平”的标准。具体过程如下:

师:同学们,学校农场的红薯成熟了,(出示两袋红薯)这些红薯分别是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收获来的,你觉得哪组的收获多一些?

生:这两个袋子看起来差不太多,不好判断。

师:用观察的方法好像不能得出结论,你有其他方法吗?

生:可以拎一拎,或者称一称。

生:可以把红薯倒出来数一数。

生:我觉得数不太合理,因为红薯有大有小,万一都是小的,数量多也不能代表收获就多。

师:他不同意用数量来比较,你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

(学生各抒己见,最终认为不能用数量比较。)

师:称一称或拎一拎是在比较红薯的什么呢?(学生回答:重量)数学上一般叫质量,各种物体都有它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的质量。

(二)比较两袋红薯的质量,感知质量大小

如果直接让学生称出物品的质量,然后比较,那么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就会片面。设计项目任务“比较两袋红薯的质量”,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设计方案,主动探索称、量等“精确方法”,自然地感悟质量的大小。具体过程如下: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各种物体都有它的质量,那物体的质量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找一些身边常见的物体,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它有多重。

生:我掂了掂铅笔、尺子和书包,书包重一些,铅笔和尽子很轻。

生:我掂了掂我和同桌的书包,同桌的书包很重,我几乎抱不动,我的书包很轻。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书包很轻,可前面一位同学却说“书包重一些”,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因为他们把书包和不同的物体进行了比较,所以感受就不一样。

师:是的,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物体质量轻重,是相对而言,参照物不同,可能结果就会不同。

师:那你能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这两袋红薯吗?

生:我觉得两袋红薯质量差不多,很难比较。

师:拎一拎的方法难以比较,那同学们有别的方法吗?老师这儿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工具,(出示绳子、木棍、台秤、若干1千克的袋装食品等)小组合作,比较这两袋红薯的质量。

(学生交流比较方法略。)

师:同学们都很厉害,有的用平衡比较法,有的用称重法,还有的用参照物比较法,都得出了结论。那你们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三)称出1千克大米,经历测量过程

要想建立质量单位“千克”的概念,就要丰富学生的称量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对1千克的直观感知,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项目任务“称出1千克大米”并不直接让学生称量,而是先让学生交流身边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通过估计、验证等活动,增强学生对质量的感受,再在示范称量的基础上,称出1千克大米。具体过程如下: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用称重法和用参照物比较法测量的小组,他们汇报时都用到了一个特别的词——千克,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应该是质量的单位。

师:那为什么参照物比较法明明没有称重,也用到了质量的单位呢?

生:因为他们用了1千克的袋装食品作参照,是想知道一袋红薯等于几个1千克,袋装食品是他们的计量单位,也就是1千克。

师:那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我们来感受一下。先用你的手掂一掂1千克袋装食品的质量,然后用台秤称出1千克的大米。

(教师介绍台秤用法,学生尝试称1千克大米。)

师:(出示一些常见用具、水果等)下面请同学们说说看,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质量大约相当于1千克,并称重验证一下。

(王加林,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乐山路分校,邮编:210019)

猜你喜欢
微项目综合实践活动
基于微项目的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教师团队“微项目”研究
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微项目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中职电类技能微项目教学过程评价实践与研究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挖掘探索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基于微项目教学法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广告写作课程的微项目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