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博
摘要:融媒体时代,受众的细分越来越明显。当下社会对于的传媒人才的需求,为播音员主持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更高水平的平台。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需要根据融媒体时代特征和要求,不断更新传统观念,在高度专业的媒介理念下重新思考和整合。高等院校是指导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要阵地,需要为毕业生的未来就业的发展进行指导,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迎合全媒体时代对于人才的需要,同时也为培养多种类型的新媒体行业人才提供基础。
关键词:媒体融合;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培养
融媒体时代,信息技术行业迅速发展,新闻传播界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和改革。新媒体传播模式的改变,为用户提供了多方面、全方位、综合性的传播渠道。不仅整合和创新了传播内容,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也为广大受众提供了参与信息传播,进行及时互动反馈的途径。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也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更新理念,满足融媒体时代社会对新型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1]
一、融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
融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新媒体时代,原有的时空被打破,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时代,受众的信息接收时间和地点是固定的,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报道时间是固定的,受众只能被动接受。[2]而融媒体时代,用户可以便捷地接收信息,仅仅需要一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都能进行信息的浏览与反馈;其次,新媒体将多种传播设备进行了优化组合,目的是可以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而且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将人类不同的感官方式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综合传播方式;最后,融媒体时代,改变了原有单向传播的模式,使整个传播过程有了新的渠道,互动性贯穿传播过程的始终。[3]因此,每个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这一模式的改变对播音主持专业带来了冲击,同时也加强了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交流与反馈,使整个传播过程更加
的顺畅和高效。[4]
二、融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与新媒体的前景不相适应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培育适合广播电视媒体的播音与主持复合型人才。融媒体时代,开放的市场带动了各大网站的兴起,各大媒体对于受众的需求进行了综合性、全面性、个性化的分析。于是便对其资源和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并创新出了一大批低成本、高视听率的网络节目。节目形态发生了变化,节目的播音员和主持人素质自然也需要进行革新[5]。如此一来,网络广播和电视逐渐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提供了新的发挥才能的平台。但实际上,当下很多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并不适应。
(二)教学模式与新媒体时代不匹配
传统的播音员与主持人被观众和听众们认为是传声筒、读字器。可是在融媒体时代,传播者通过不同的媒介,与受众进行及时的互动和反馈,曾经的单向传播模式已经不复存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与接收者,都与传播过程息息相关。新旧媒体的融合需要综合性的传媒人才,因此,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方法和专业实践也要进行全面调整。不管是从顺应融媒体时代的要求来说,还是从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的大背景来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都是极其重要的。然而当下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模式还比较单一,教师的讲授方式偏向于传统的灌输式,过分依赖“手卡”,学生在语言表达、临场经验等方面的实践不足,缺少同受众的交流、互动和反馈,影响了播音与主持的实际效果。
(三)教学内容相对陈旧,难以与新媒体背景相匹配
教学内容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只有不断更新,使教学内容顺应融媒体时代的特点和需求,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略显滞后,教材编写缺少新媒体、融媒体、全媒体的相关内容,和新媒体环境相匹配的教学资源更是少之又少。由此看来,当下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还停留在基础知识层面,新知识、新理论还比较欠缺,不利于学生在融媒体时代下从事播音与主持的业务工作。
(四)教师团队力量有限,师资队伍需要加强提高
部分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等院校由于教学资金有限,所以教师团队很少能够为学生配置经验丰富的教师。虽然现任教师的理论知识体系庞大、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但是他们大多实践能力不足,缺少播音与主持方面的实战经验。还有部分教师只善于传统媒体的播音与主持教学,对于融媒体时代下的新型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并不了解,不能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一些外聘教师工作于当地的广播电视台,他们身为台里优秀的主持人和播音员,可是他们的授课时间十分有限、难以固定,不能满足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影响了实际授课效果。
(五)毕业生的职业生涯指导不到位
全国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平均每年毕业近一万名学生,但是存在不了解市场需求的情况就不断盲目扩招的问题,这对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是不利的。就业方向大致分为:第一,少数专业素养较好的毕业生从事新媒体主播;第二,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的毕业生从事各类媒体;第三,善于理论教学的从事教育;第四,专业素养较差的毕业生频繁更换职业。一些学校受限于地理环境、教师资源、教学设备等方面,不能准确清楚了解当今的传媒教育形势,也就不能对毕业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以至于学生对于就业产生迷茫。
三、融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近年来,虽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不断发展,招生人数在不断增加。但各大高校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并没有很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事实上,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媒体融合的推动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不断进行改革,从而更好地提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八个方面。
(一)强化“主持人中心制”概念,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对于大部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同学来说,能够成为一个合格且优秀的主持人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各个高校也应该把他们作为优秀的主持人来培养,结合新媒体技术,以“各种技能的掌握是基础,整合运用和融合是方向,思维的转变是核心”为目标来培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播音员主持人群体。播音员和主持人往往是广播、电视以及网络节目的中心和灵魂。所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要不断地强化“主持人中心制”的概念,树立主持人和播音员的责任担当意识。更要不断地激励学生,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优秀的播音员和主持人。
(二)加强专业新媒体实践教学,适应市场竞争
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创新对于媒介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体的发展大概率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竞争关系,怎样才能创造真正的“新媒体”?真正的新媒体是与时俱进,自主创新的。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王凯从经济频道的《读报时间》的主持人到微信公众账号“凯叔讲故事”的自媒体掌舵者,[6]作为著名主持人,他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和科学技术进行创新,充分体现了一个媒体人的素质与水平。
融媒体时代,自媒体发展迅速,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习并且熟练地运用自媒体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只要你手里有合适的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同学来说,这些学生最好都有手机、电脑等新媒体设备,并且经常进行朋友圈分享日常等,这么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可以增加关注度,进行社交与交流学习;二是可以充分了解当下热点事件与新闻,不与社会脱节。由此可见,实践对于学生们来说更具有意义。所以,学生要不断注重自身的实践学习,在实战演练中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与水平。
(三)培养学生各项技能,优化技术型人才
新时代背景下,媒介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新媒体不断提升自身的商业价值。例如,罗振宇从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到创造百万收听者的微信公众号,[7]罗振宇吸引了众多的受众。通过《罗辑思维》的反响,不难看出自媒体对大众的吸引力是很大的,这种商业化的模式在自媒体中也是十分有前景的。如果单单从播音与主持艺术来看,相关专业的学生的就业范围并不大。如果与自媒体相结合,那么就业面就会十分广泛。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就业范围十分广泛。新媒体技术人才也要建立相应的技术核心条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要进行技术的革新,提高专业的技术水平与能力;另一方面,要明确新媒体技术的核心。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这样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四)转变人才培养理念,积极面对新媒体环境
融媒体时代,随着新型媒介技术不断的发展,既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有一定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机遇。这就需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并且积极地面对媒体环境。[8]创新理念,促进发展,对于新媒体的环境不能惧怕,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媒体的不断发展能拓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面。融媒体时代,要积极探索并且发掘学生的潜力,在各个平台上进行宣传推广,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性的人才。
(五)丰富专业教学资源,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环境
如果想要培养出优秀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就要注重教学资源与人才培养环境。一方面,专业的教育资源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丰富专业的教学资源可以更好地促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同学找到自身定位,更快地明确目标;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环境,“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未来”,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学校要注意创建良好的氛围,好的环境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同学来说,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资源进行新媒体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不断地丰富课堂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师资力量投入
播音与主持艺术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在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中,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增加师资力量的投入。与此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质量与水平,吸引并增加更多具有较强理论性与实践能力的师资。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们专业性的提高。同时,学校也要与新媒体平台进行对接,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构建丰富的实践平台,并采用“双师制”,使同学们既可以和教师进行交流,也能够同专业的播音人员进行学术交流与学习。
(七)加强新闻媒体交流,体现实践教学专业性
融媒体时代,各大高校在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参与新媒体交流,体现实践教学的专业性。高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定期让学生们进行实践交流与学习,充分进行实践。学校要完备新媒体基本设施,例如新媒体广播电视台、网红直播工作室等,为学生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还可以定期组织播音主持实践活动,如主持人大赛、出镜训练、模拟播音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9]
(八)组织引导社会实践,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各种问题也不断凸显出来。为确保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稳定发展,保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质量,教师要做好相应的工作,帮助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不断进步。教师作为学生们的引导者,要组织社会实践,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使人才培养不断与时俱进,提高学生们社会实践的参与度,不断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同学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实地进行参观学习,并且付诸实践操作。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参与到采、写、编、评、摄等活动中,用行动来提高自身能力。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传播方式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给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培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人才培养的指导实践中依然存在着很多实际问题,如毕业生的专业素养与新媒体传播模式不匹配的问题等。因此,高校需要以一种全局的观念,顺应如今媒体的发展要求,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革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从而与新媒体环境相融合。
参考文献:
[1] 江胜清,龚小雨.地方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一体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35(5):80-84.
[2] 张秀丽.媒介融合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J].新闻知识,2015(6):86-88.
[3] 张琦.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评《融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发展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0(10):144.
[4] 纪军.全媒体时代高校传媒专业课程教改探究:山西省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影视配音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传媒论坛,2018,1(15):21-22.
[5] 符进叶.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中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70-71.
[6] 李诗涵.基于可雇佣性视角全媒体时代下播音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湖南信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传媒工作室”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3(34):157-158.
[7] 徐颖情.关于地方综合型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289.
[8] 王婷婷,徐曼,刘焕利.新媒体传播特征与传播业的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22.
[9] 黄杰.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地方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许昌学院为例[J].视听,2015(5):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