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双线混融教学实践创新

2022-04-29 05:54邢至晖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线名师资源

邢至晖: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上海市特级教师,兼任上海市教育学会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参与或主持了多项市级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的研究,主要有“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行动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区域推进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行动研究、小学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研究、基于信息化构建区域课堂观察平台的实践研究等。主要教育教学理念为:技术赋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落地,核心素养导向的真实性学习才能真正发生。

新时代新要求,技术如何与教育教学实现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一直是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技术所特有的互动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优良的环境,使得做中学、在仿真环境中实践认知成果、及时获得反馈、促进概念理解并建构知识体系成为可能,也有利于学生将关键学术成果从学校情境迁移到真实的生产、生活中,打通通向海量信息源(如数字图书馆、在线信息、相关机构数据和研究成果等)的通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过程分为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四个阶段,通过基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线混融教学转型,可帮助学生获得应对未来未知挑战的能力。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教学、管理、服务日益与现代技术相融合,以主动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区域教育变革的重塑。科技创新为基于双线混融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保障。

在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作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教与学转型实验区”,上海市黄浦区借助新型双线混融教学平台,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从学生学习需要的视角出发,充分利用学习科学前沿成果启示下的创新实践,以“课堂教学融合交互”的双线混融课堂教学应用和“课后服务个性化定制”的名师学习指导为抓手,创设信息技术赋能的混合式学习环境,构建信息化双线混融教与学的新生态,致力于在学习资源的链接、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共同体的创设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支持。作为区域课程教学与信息化应用的双重研究者和参与者,在此,我结合上海市黄浦区双线混融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

一、双线混融教学是新课改下培养适应时代要求人才的需要

面对变化的社会环境、未来的未知挑战、科技的不断发展,为了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我们需要进行教学变革,助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让学生成长为21世纪的T-型人才。PISA对世界各国顶尖教育学者、专家进行的相关调研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是促进深度学习的助推器。如何实现,双线混融教学就是一条有效的实施路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在《基础教育的后疫情时代,是“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中提出,双线混融教学即“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混融共生”。它有三大关键词:一是双线教学,即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条线,重在教学之事,是混合教学的混合对象和混合载体;二是双线混融,强调融合或融通,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突破传统“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的加法思维,走向融通思维;三是双线共生,由两线前后相继的历时性转换或表现为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同时共存、共融的共时性,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生长与发展之间相互牵动、相互影响。

在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的背景下,黄浦区对混合式学习的理论背景和实施路径开始了研读和解析。根据对双线混融教学特征的分析,我发现双线混融教学能够在如下方面发挥作用:第一,为学生营造随时随地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层面,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适切的学习环境,让教师的双线混融教学常态化、课后名师学习指导常态化,让学生实现人人可学、时时想学、随地能学;第二,引领教学模式的变革,利用基于线上线下混融的教学模式,实现应用常态化,充分运用课堂教学融合交互应用与学习服务个性化定制两条线交叉融合促进教学变革;第三,促进教学资源的精准供给,助推个性化学习,实现资源供应,从内容的设计、生产和供应角度,推进学生的分层学习和个性化辅导,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效衔接;第四,催生指导学生学习的新机制,建立有效的“资源+名师”供给机制,实现学生有效地接收和内化,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减轻学生负担。正如李政涛教授所言,围绕双线教学、混融教学、双线共生三大关键词,构成了未来教学的新体系,它的形成过程带来的是新机遇、新挑战,也必将带来诸多新改变。

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双线混融式教学创新路径

具体而言,黄浦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双线混融教学实践创新,我认为要针对深度学习的三个领域精准发力。在认知领域,主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帮助他们对抽象的概念进行可视化思考、对真实情境中的复杂数据进行解读、参与真实生活和专业实践所需的高阶认知活动,从而强化学生对核心学术知识的掌握;在个人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可获得来自软件导师、教师和同伴的反馈,接受量身定制的学习辅导,从而实现自我导向的学习;在人际领域,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本地和跨区域的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专业人士在内的学习共同体,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从而涵养学习心志。

为此,我们构建了常态化应用的混合式学习生态,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及课外,采用“课前+课中”的融合交互与“课后+课外”的名师学习指导两条线。“ 双线”可以历时先后、衔接互补,利用信息技术将日常教学、个别化辅导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一体化整合(如图1)。

(一)区域规划与学校教师自主创设相结合

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需要做好区域层面的顶层规划。除了相关技术与网络建设需要区域统筹外,还要根据学情做到以下几个关注:一是为各教学环节提供必要的工具,二是为师生提供适切的学科资源,三是充分发挥教研优势,聚焦关键教学问题,以教研共同体推动教师的主动作为,实现由上而下的导向和由下而上的需求两者交互,形成供给平衡。因此,在双线混融教学实施中,首先,采用区域规划与学校教师自主创设相结合的方式,由区域层面主动出击,做好双线混融教学的顶层规划,组织区教研业务部门人员开展教学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区域实施双线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引入双线混融教学平台,做好已有优质资源如网上E课堂资源的对接工作。再次,发挥教研员的作用,借助学科组教研团队力量进行团体合作、攻关,研究如何开展混融教学,怎样制作优质的学科教学微资源。最后,鼓励学校和教师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利用学校办学特色和信息化环境优势,开展混融教学。

(二)引进混融教学平台,与区域平台对接,统一部署和认证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离不开数据的采集。这些数据既包括教学数据,更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数据。这一过程中,需要关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应用平台应与区级师生身份的统一认证系统对接,从而实现在区域范围内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归整在统一的大平台下;二是通过师生身份的统一认证系统,能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数据采集与积累。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师生利用何种终端,只要用统一规划的账号登录系统,就能实现学习数据的统一管理。

为此,我们统一引进新型双线混融教学平台(如图2),并与区数据中台对接,在区域范围内统一部署,进行师生统一身份认证管理,实现资源、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做好已有优质资源的对接工作,支持线上线下多场景互联的教与学。

(三)组建名师团队,打造数字化名师资源中心

网上名师指导团队的组建,离不开教研部门的牵头指导。对此,我们从学生出发,尽量不延长学生学习时间,提高在线名师指导的针对性。因此,以区教研室主导,根据在线辅导需求,制定名师遴选标准,组建包括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在内的名师团队;在此基础上组织名师录制有教学重点、难点和疑惑点的微课,进行录播课、精品课、学习资料等内容的生产,生成新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学校做好学生线上学习的指导。生产的教学资源则整合进入在线教学平台,分类管理,线上发布共享。资源内容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为学生提供菜单式选择。资源内容建设围绕知识点的重点解析、难点剖析和要点分析,分层次梯度设计,紧扣课堂教学内容,直面学生学习中的困惑点。其形式包括直播课、微课、课件、试题等,支持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指导、答疑解惑。

三、基于双线混融教学,构建数字化教学新生态

由于区域内校际之间、各校学生之间的情况迥异,我们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与探索,归纳出区域混合式学习视域下双线混融教学实践创新的几种典型模式,分别在学习方式、学习资源、教学场景、学习场景、学习共同体等方面,为不同定位的学校以及不同学术水平、学习风格和智能志趣的学生提供定制化服务,协助他们进行自我导向的理解性学习。

(一)“课前线上自学+课中线下教学”的翻转式混融教学

“课前线上自学+课中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融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一致。在这种混融教学模式中,学生可登录学校提供的校园网络平台在线浏览选课以及学习,再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它突出体现的是线上线下的结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兼顾到某些学生在课堂短暂时间内学习吸收的内容不牢固,可以利用课前预习和课后在线,实现巩固学练。教师可以将丰富的网络资源与学科教学中的要点融入教学内容,体现教学的全面性与实效性。

比如,在体育与健康课上培养学生运动能力方面,教师可以把一些标准的运动技巧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利用视频资源作为参照帮助学生规范动作与技巧,同时借助运动手环,让每位教师都能即时获知学生的心率或每日消耗的热量等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为教师教学提供科学性依据。

(二)课中“线上资源+线下互动”的资源应用型混融教学

资源应用型混融教学模式中,线上资源的运用是关键。在任一教学环节,教师可根据教学设计或学生学习需求,利用线上优质教育资源开展线下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高中艺术“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这一课时,教师将教材内容与线上资源融合起来,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将虚拟的画面与实景相融合,拉近山水画与实体景观的距离,也方便学生通过终端设备随时搜索学习,有效地提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通过线下教学与活动实践整合线上所学资源,进一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艺术实践,获得优质的艺术感受,在线下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共鸣。

(三)课中“异地线上指导+本地线下教学”的双师型混融教学

双师型混融教学模式,主要是指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借助另外场景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产生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场馆介绍、实验过程演示、专业主题内容讲解等,均可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开展双师课堂教学活动。它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线上主讲教师远程实时授课,线下本地教师结合本地学情提供教学、答疑、针对性辅导、查漏补缺、巩固练习等课堂服务,学生能够通过在线教学工具参与课堂问答,与在线教师互动,借助互联网高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第二种是线下教师在主讲过程中及时引进异地优质资源,如某些核心知识内容,可由这一领域的专家来讲解,专家依托专业背景,往往能比科任教师讲得更深入浅出,更能让学生理解。

例如,地处黄浦区的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于2021年3月利用全国首个5G+全息教室,在建党100周年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双师型混融教学探索,与贵州省遵义五中同上了一堂“党史思政专题课”,在课堂上应用5G全息技术(如图3)。通过全息技术,借助“虚实叠加”的课堂,可实现虚实画面实时交互的场景感;借助远在遵义的“线上教师讲解”,让上海和遵义两地的高中学生实现了跨区域的全息互动学习,促进优质师资、优质资源、优质课堂的共享。

(四)“课内学习+课后辅导”相结合的同步型混融教学

同步型混融教学指的是帮助所有学生实现学习进程的同步,它关注的是每个学生的发展。它所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基于跨班跨校的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也可以是课堂上学习与课外辅导的同步、教学资源更新与学生学习资源获取的同步,以及相关的信息服务同步。在个人身份统一认证的环境下,通过双线混融平台,它连接了区域、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形成个体、学校、平台、信息的“互联网”。黄浦区在相关教育集团或学区内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就经常实施这种同步型混融方式。

(五)课后“资源+名师”学习指导式混融教学模式

“双减”背景下开展课后服务,相应地,学生在校时间延长了,家长更关注学生在课后服务期间的学习质量。因此,构建网上名师指导学习平台,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在线“学习资源+名师指导”的资源,也减轻了家长的焦虑。通过“资源+名师”发展两翼供给服务机制,可将教学资源和名师从供给侧方面有机联通,建立学科全、名师全、资源全的课程供应菜单,通过“人+物”双管齐下的补充机制,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让学生更好地回归校园,充分地发展和成长。

图4所示,由区统一规划落实,学校组织学生走班选课,创建学习课表。学生能够利用学校机房、常规教室互动教学一体机、平板电脑等学习终端登录个人统一账号在线学习,还可以在线观看录播课、微课及学习课件和资料,自主保持、重复观看、快进观看,也可随时结束学习。

名师可在平台上创建班级和课程,建立在线直播课表,发布课程菜单,学生根据需求扫码加入班级,可了解名师直播的时间和内容。名师还可通过在线直播和双师课堂互动授课,为学生互动答疑、在线分组教学、分层次测验、在线布置练习作业,从而实现差异化指导。学生也可自主发起在线互动答疑、小组学习、个人分享等,学习不限时间与地点。例如,黄浦区教研室中学数学教研组在数学名师的带领下,组织区域学校学科带头人,录制网上微课资源,实现课后“资源+名师”的学习指导。

面向数字化转型黄浦区开展的双线混融教学,思考的起点就是要立足常态环境进行课堂教学。以上归纳的五种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前四种是以常规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最后一种考虑到落实“双减”政策后做好学生在校课后服务工作,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供帮助。双线混融教学的开展,得到了学生与家长的认可,激发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构建起多种形式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接下来,我们将加强服务需求的收集和名师团队、资源的补充,借助在线教学优势,促进学校教学计划与名师学习指导课程的有机衔接,更好地推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双线名师资源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双线自动闭塞轨道电路故障时发车进路准备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