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伯军
摘要:为加强对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高效应用,浙江省教研部门依托研修平台,坚持“共建·共享·共进”理念,不断探索适合小学科学教师的网络研修方法,创建了“一轴六轮”的网络研修交互平台,建构了融合式研修模型,实施六大网络研修策略,建立“用户黏度”服务机制,形成了小学科学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的融合式研修范式。实践证明,以共同体模式开展网络研修有利于研发、积累小学科学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交流和专业成长。
关键词:科学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建设
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自然》 改为 《科学》,国家对小学科学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小学科学教学仍然存在不少困难。一是教师年龄偏大、兼职多,在知识结构方面存在不足,本体性知识不过关,条件性知识的应用掌握相对较差,知识更新速度慢。小学科学学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如浙江省2006年时专职教师比例仅为20%左右。二是一些科学教师教学只参考教参和教科书,缺乏优质配套教学资源。三是科学教师研修机会少,特别是年轻教师缺少发展平台。四是农村及偏远地区科学教师参与高层次培训的机会更少,获取前沿信息不及时,教学理念跟不上。五是用传统方式教研难以支持大规模、跨时空培训,因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交流渠道也不通畅,故培训难以持续产生效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建立网络研修共同体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以研促教是一个好办法。2000年后,中国互联网兴起,在线互动的交流方式深受人们欢迎。2004年我们调查发现,以BBS论坛为代表的网络交流工具可支持省域乃至全国科学教师的在线研讨,便捷分享教学资源与经验,网络互动能充分满足科学教师学习和成长需求。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突破了时空限制,赋予教师更多的发展机会。2005年6月,我们举办了全国第一期“小学科学网络研修班”,以论坛为主要载体,开启了以网络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探索。下面介绍主要思路和具体做法。
一、创建立体交互的网络研修平台,为教师提供多样化学习场域
在网络研修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逐渐达成共识:坚持“共建·共享·共进”理念,建设“小学科学教学网”研修平台,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开展网络研修活动,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如图1)。我们按调查统计—需求分析—平台建设—模型提炼—教学实施—资源汇集的研究流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收集和整理资源,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手段,结合调查比较法,在实践中探究。
历经16年探索,我们创建了“一轴六轮”网络研修平台,构建了科学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
网络研修,需要一个支撑全员学习的平台。2006年12月,我们创建了“浙江小学科学网”。经过多年建设,网络研修平台不断迭代,功能逐渐升级,研修策略明显优化,能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层次教师的个性化、碎片化学习需求,解决了面向全体、兼顾个性的难题。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我们在小学科学教学网的基础上构建了“一轴六轮”的平台架构模式(如图2)。以上七大平台各司其职、相辅相成,支持全覆盖、无间隙的网络研修,形成多样化学习场域,可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例如,教学论坛上的主题帖有很多教师回帖,其中精华帖会显示在网站首页,供更多教师浏览、借鉴和切磋;论坛帖子也会转发到QQ群和微信群,成为教师即时研讨的话题;还会通过公众号推送给每位关注者(用户),供所有教师交流,使论坛的主题帖内容更加丰富和精彩。
再如,开展现场教研活动时,现场教师一边观摩课堂教学一边在微信群里写下观课感受,与全体现场教师交流,授课教师可在课后观看群内信息,及时总结教学得失。团队成员将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和上课照片及时上传到论坛并设置为主题帖,让教师继续对课程教学进行研讨;团队成员利用公众号选择推送优秀的帖子,实现现场教研和线上研讨价值最大化。
二、构建融合研修模式,提高网络研修有效性
融合研修是传统教研模式改进后的新模式,即借助“一轴六轮”研修平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开展研训活动,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为广大教师提供理念新颖、内容丰富、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质课程资源,创设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及时交流、高效探讨的教研环境,促进各层次教师多元对话,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
基于网络的融合研修流程如下。调查需求并确定主题,通过三条路径解决问题:一是线上活动;二是线下活动;三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活动。第三条路径最有效:教师通过即时群研讨、论坛发帖、视频直播、课堂教学观摩、专题讲座等方式参与研修活动,有效解决问题,共建精品资源,并借助各种平台分享与共享(如图3)。
团队应用融合研修模式,历经十多年探索,逐步形成了六大网络研修策略,用以支持科学教师的日常研修。
(一)自主引导策略
自主引导:教师计划参与且自认可提高专业能力的学习活动,如通过专业阅读、查阅资料、学习培训等方式,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在自主引导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以某项活动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并应用,掌握方法,同时继续扩大研究面,将活动贯穿教学始终,实现个人素养和教学效果双提升。
(二)群体辩论策略
群体辩论,即科学教师就一个或多个话题进行研讨辩论,阐述观点,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论坛、微信、QQ群和名师工作室话题坊参与研修活动。网络教研有一定隐蔽性,匿名交流更轻松,科学教师不因权威而盲从,不因稚嫩而紧张。简明而直接的对话引发大家对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深刻思考。
(三)师演师评策略
师演师评,即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学校通过名师直播面对面、CCtalk直播等渠道直播教师上课过程,让观课教师利用微信、短信实时在线评课议课,帮助教师理解教材、改进教学设计,总结得失。例如微信评课时,团队成员将观课教师对执教者在教学中的演绎、精彩的生成点或引发争议的环节,在微信群中以文字的形式表达观点,引发其他教师思考和互动。学校组织点评活动要把握好控、引、梳三要素:其一,合理把控评课时间节点,利用学生实验操作活动时间组织研讨;其二,借助资深主评引领评课;其三,及时梳理评课建议。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醒教师洞察教学过程,发现亮点,而且能促进听课教师内化先进教育理念,有效提高评课质量。
(四)大众向导策略
大众向导,即每月网上研修,小学科学教学网面向省内外教师开设在线研修课程。每月15日,按照年度计划,团队邀请省内外专家或学有所长的教师做专题讲座,引领教师成长。发布信息的平台包括小学科学教学网首页、名师特级教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等。其操作模式如图4所示。
以2021年6月15日第98期研修项目为例,针对许多教师在论坛发帖希望得到有效复习指导的需求,团队确定了“复习课怎么上”的研修主题,组织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进行线下复习课教学实践,在此基础上总结梳理出有效的策略,通过研修直播室进行在线分享。在此过程中,参与研修的教师通过在线提问的方式与主讲教师交流。直播结束后,工作人员将讲座视频和课件,通过多种平台分享给更多科学教师。教师撰写培训感悟文章向每月研修项目组投稿,被选中的通过公众号发布,推送给关注用户,进一步延续了研修。
(五)项目驱动策略
项目驱动指在培养教师专业能力过程中,以某项目为载体,团队将专业技能的培养渗透在项目活动之中,通过任务申领—个体学习—团队互助—群体评析—项目展示的路径,产生可见的公开成果,并引导所有参与者对成果进行评论、分析和修正。 教师学会对成果进行修订、完善、阐释,是其成长的重要环节。
小学科学教材配套教学网课、小学科学教材重难点微视频、小学科学教材配套课件等精品成果均是在项目活动中形成的。例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制作一至六年级网课时,为了提高网课质量,承担任务的团队采用先试教,再制作资源,由县市区教研员初审,特聘团队成员二审,省教研员终审的办法,将审核后的资源免费提供给广大教师使用。教师参与资源建设活动,提升了网课制作能力和对教材的理解把握能力,达到以项目任务促进教学的目的。
(六)平行成长策略
平行成长指教师通过提高自身素养促进学生发展,而学生成长又激励教师不断学习进步。新时代的教师和学生犹如两条平行线,共同在网络学习中前行,体验成长的快乐。团队将面向西部的同步课堂作为平行成长研修的重要载体。教师参加网络研修活动,聆听嘉宾的经验分享,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和内化;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参加网络同步课堂学习,使学生对科学有更深的感悟。
同步课堂往往以“双师教学”模式实施。“双师教学”是一种旨在促进教育均衡、普惠、创新的教学方式。“双师教学”中的“双师”指每个试验班有两位教师一起开展教学活动,一位是小学科学名师,负责网络远程教学;另一位是试点学校的教师,在远程主讲结束后负责组织学生讨论、实验,以及教学重难点的总结、答疑、批改作业、个别辅导工作。此模式下所有课程均以直播形式呈现。小学科学名师在本校实验室,用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即为广大乡村学生开启通往科学世界的窗口,促进教师和学生平行成长。
三、建设动态精品资源库,满足更多教师的教学需求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优质资源的需求非常迫切。团队调查发现教师非常需要这些资源:教学课件(占82.1%)、教学设计(占78.4%)和微课(占71.3%)。为给教师提供一个脉络清晰系统的专题板块和资源结构,团队采取全面考量、全员互动、全程打造的做法,找准资源建设的制高点,确定资源库建设方向。团队依据学科基础,建构教学设计、课件、拓展性课程、专题资源等若干内容线,以项目驱动为手段,鼓励全员互动审核,打造项目精品资源。16年间,团队按照制作—试教—修改—初审—再修改—终审的流程,制作了小学科学教材配套教学网课、小学科学教材重难点微视频和教材配套课件等精品资源。
资源库的建设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如图5),团队基于此构建了动态更新机制。以教学设计为例,最初一节课只有一个教学设计,后来一节课有多个教学设计及配套课件,教师可有多种选择。为满足新教材教学的需求,团队及时补充和调整了配套资源,实现新旧资源的快速无缝衔接。团队面向全国科学教师免费开放全套精品教案(课件集)和单元微课视频集等资源,为保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集中建设一至六年级微课精品资源并投入使用。
四、建立“有黏度”的服务机制,提供持续研修的不竭动力
针对科学教师年龄跨度大、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和网络研修自由随性的特点,团队加强网格化管理、多样态组织并实行进阶式激励机制,吸引了大量教师主动加入网络研修共同体,长期坚持研修,增强了网络研修的“黏性”。
(一)网格化管理,落实平台全方位监管
虽是无行政要求、无经费支持、无编制人员的“三无”自建网站,但共同体运行秩序井然,团队建立了“一日一登录”“一月一例会”“半年一现场”“一年一总结”的管理机制。团队坚持目标责任制,设立“站长—组长—组员”的网格化管理层级,开展“年初定标、年末核标”的考核机制。一月一例会是保证网站顺利运营的基础,从2007年至今例会从未间断。例会时间一般是每月25日19:30—21:00,线上召开,团队成员轮流主持月度例会、记录会议内容。会上论坛、网站首页、微信公众号、每月研修负责人汇报月度工作情况,并讨论下个月的活动安排,每位成员都要发言。召开例会有助于了解一个月来网站运行情况,查漏补缺,并及时针对出现的问题商议解决办法。每年暑期团队召开现场管理会,总结前一年的经验,商讨新一年的发展方向。
(二)多样态组织,构建项目研修共同体
团队基于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学科关注点,依托网络研修班、名师工作室和跨区域联盟,分类组建“项目团队”。一是以专业供需结群,即以教师发展的共性特征为基点,成立由教研员或名优教师为班底的县级项目教研共同体,分时、分项地结群建队,实现县级与片校级教研团队的双向的“伙伴合作”。二是以资源共建黏合,即团队成员参与资源制作,提高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团队建设的精品教案与课件、配套微视频、重难点微课等资源一直是吸引教师参与研修的黏合剂。
(三)进阶式激励,促进教师持续成长
为保障网络教研可持续发展,团队采取积分进阶、优秀评比、成长展示等多维度和阶梯型激励措施,增强网络研修共同体的“黏性”。如何积分进阶?对于小学科学教学网的会员,网络系统依据其在线时间及发帖研讨数量,做具体的积分评定。进化进程、进化阶段、威望值和积分代表了该学员在网络学习中的递升状态。如何开展优秀评比?依据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小学科学教学网举行一年一度的优秀会员评比,每年12月通告评比办法,以会员“自主申报+管理员审核+全体投票”方式产生年度优秀会员。年度优秀会员作为会员代表,可以参与一年一度的管理团队现场会议,行使网络研修献计献策的权利。管理团队成员参与优秀管理员评比。如何进行成长展示?以班组为基本单位,研修群体中优秀学员可优先参与各级各类成长展示。团队通过主题活动展示、疑难问题解决、青年教师课堂,打造等跨区域联盟,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此外,邀请专家云端磨课,促使教师快速成长。
16年来,团队建设的小学科学教学网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提供公益服务,在资源富集程度、会员数量与活跃度、内容更新速度等方面,一直领跑同类学科网站。数据统计显示,网站主页注册会员近4万人,其中农村教师占56.1%;微信公众号关注量21.64万人次,其中西部地区占23.4%。全国所有省份均有教师参与网络研修活动,浙江、贵州、福建、河北、辽宁、青海、山东和河南等省份的教师尤为积极。其中连续参与时间超过五年的达11.4%。对于每月研修活动,有1000多名教师坚持每次参加,网站资源每年阅读下载超500万人次。小学科学教学网已成为多地小学科学教师首选的学习平台,每天参与研讨已成为教师的日常习惯,“有困难找小科网、要资源上小科网”已成共识。
科学教师参与小学科学教学网组织的各类网络研修活动,不断学习、厚积薄发,取得丰硕研修成果,大多成长为教学骨干。小学科学教学网51位管理成员和12位网络骨干会员中,从原来的乡镇普通教师成长为全国优秀教师和模范教师的有2人、特级教师有5人、正高级教师有2人、高级教师有17人;获得地市级或以上综合荣誉30人次、学科荣誉161人次,举办讲座167人次,参与课题研究29项。
团队以小学科学教学网为载体开展教研活动并不断改进,建立成熟有效的运行模式,帮助成员(单位)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建设学科教学资源,助力教师成长。网络研修全覆盖、交流全参与、资源全共享、线上线下相融合,深受广大教师欢迎,在大江南北开花结果。2017年,小学科学教学网的创建者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被授予“全国小学科学学科教研基地”称号,是当前唯一的全国小学科学学科教研基地。借助技术以研促教,任重道远,希望浙江小学科学网络教研的实践能为其他地区、其他学科提供借鉴。
(作者系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特级教师,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核心成员,教育部新课程培训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科学组委员)
责任编辑:祝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