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珏
【摘要】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系统性的训练,而且需要有更多方法的支持,教师从校本评价体系构建角度展开教学创新,对学生运算学习进行专业分析,对制约学生运算能力成长的因素进行梳理和归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都能够为学生运算能力的成长带来一定助力支持。学生运算能力校本评价体系构建,需要学科教师的全力参与,对学生运算学习存在问题做梳理,对学生运算方法做创新,对学生运算情况做评价,都可以产生一些学习启迪,帮助学生顺利找到改进的出口。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评价体系;校本构建
小学数学运算能力评价体系校本构建,学科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对校本构建模式、构建程序、构建效果、构建教研等内容展开专业探索,能够为学科教学带来更多内驱动力,促进教师学科专业素质的提升,也能够为数学教学带来更多成长契机。学生运算能力高低,决定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教师对学生运算能力展开评价时,要考虑多种制约因素,学生学力基础、学习悟性、学校教学环境,以及学生家庭学习条件等,都会对学生运算能力培养形成影响。而校本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对学生进行动态的考察和评估,提升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为学生快速成长运算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一、运算能力评价指标校本构建意图
学生运算能力评价需要设定一些指标,教师从校本角度出发展开设计和操作,能够有效提升评价机制的优势作用。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学科教研、展开动态管理,为学科教学带来更多正面支持。
1.突出主体,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是学习主体,在数学运算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校本评价手段进行助学设计,推出更多实用性评价方法。校本构建带有更强的针对性,教师对学生运算存在问题和运算特点都有更清晰的把握,如果能够推出校本分级评价机制,提升评价的契合性,抓住学生学习问题做重点关注,进行科学的分析,对学生运算方法进行合理评估,都能为学生带来具体的帮助。
教师执行校本评价机制时,要对学生运算基础和运算表现做细致观察,这样才能做出准确判断。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学习经历,教师利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题目做过渡,让学生对计算过程做梳理,然后进行推演应用,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课例,并通过示范操作,为学生规划清晰路径。在学生具体计算时,教师深入观察学生学习表现,看到学生机械模仿现象比较普遍,组织学生做算理介绍活动: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经历哪些步骤?不妨结合具体案例做介绍。学生有操作经历,很快对操作步骤做归结。教师让学生说算理,这是校本评价构建的基本要求,为学生带来更多知识内化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路归结中建立运算能力。
2.关注教研,推进区域教学改进
校本评价体系的建构,不仅能够为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提供方法支持,还可以为教师教学研究和教学改进带来积极辅助。教师是教学方案设计者、执行者,主动参与校本评价机制的创编,对学生运算学习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整合处理,都能够为学科教学研究提供素材支持。学生运算能力评价校本建构,这本身就是学科研究课题内容,教师在学生运算能力评价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对评价效果和评价问题都会有清晰的把握。
在教学《千米和吨》时,教师利用生活案例展开引导,让学生自然理顺克、千克、吨等换算关系,然后列举一些案例,让学生填写适合的单位。如大象体重有3(吨)、公鸡体重大约2(千克)、小蚂蚱体重约为3(克)等。学生对重量单位的概念有了一些了解,教师搬出体重秤,要求学生先做估猜,然后测量自己的体重,看谁估猜更为精确。学生对这项活动比较感兴趣,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开始设计一些计算题目,让学生将全班同学的体重数据做合计,看有多少吨。学生计算过程中,需要将每一个同学的体重做累加,还要将千克换算成吨,这个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差错。在最后结果展示时,有一些学生的结果出现较大出入,教师要求学生做自我梳理和反思,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并对出错原因做归结分析。学生积极响应,课堂研学氛围建立起来。
3.动态管理,优化校本课程评价
学生运算能力评价是学科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师适时运用校本评价机制,对学生运算情况做检测和评价,其激发作用会更为突出。学生习惯教师书面评价、口头评价,其评价内容、评价方式都带有学科特点,而校本评价机制运行时,教师会改变以往的评价习惯,其评价方式、评价语言、评价内容都会发生重要变化,为学生带来全新体验,学生接受更为自然,启迪效果会更为显著。
教师借助生活案例展开计算设计,能够为学生思维对接创造条件,对训练学生运算能力也有积极帮助。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列举生活案例,要求学生做思路分析。如:两个同学去郊游,带了一张饼,其中一个同学说,要分饼来吃,他要分其中的四分之一,该如何分呢?学生开始阅读题目内容,对分数的相关概念做回顾,然后进行具体的分析。先将饼分成两个等块,然后再将其中一块分成两块,其中一个小块,就是四分之一。教师要求学生用白纸来做具体模拟操作,体会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的折叠方法。这个案例中虽然没有繁杂的计算内容,但操作过程中需要用到计算思维,如果规划不到位,也会出现错误。
二、运算能力评价维度校本分级指标
校本构建的分级评价标准的设计,为学生带来明确的操作要求,其评价设置是系统的、规范的。
1.正确运算,提升生本操作技能
学生运算能力评价时,追求答案的正确性、规范性、标准性,这也是最为基本的目标要求。校本评价体系构建时,还要增加一些要求和指标,追求运算正确是前提,学生运算思维、运算态度、运算效率等,也需要纳入评价范围,而且要以分级指标形式呈现出来,这对学生运算操作提出更高要求,也为教师规范教学设定标准。校本评价机制构建不是单纯追求高标准,而是从学生学习主体出发,针对学生现实进行分层性评价。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师设计一些计算任务,让学生利用给出的数据做面积计算,学生对数据做观察,统一单位后,利用面积公式做计算操作,很快就得出了答案。教师对这些操作过程和答案做评价,不是单纯判断答案正误,而是对计算过程、公式套用、解答程序等多个方面做分析评价,让学生自然建立正确思维。学生运算能力评价标准设计有不同取点,校本评价体系构建追求思维完整性、条理性,无疑是提升了评价品质,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有积极影响。
2.理解算理,发展生本推理能力
教师评价学生运算能力高低时,最需要关注的应该是其算理理解和应用情况。运算的本质就是推理,而学生推理思维往往不到位,常常是机械地模仿,这样很容易造成计算的错误。教师在指导学生解读数学概念、定理、推论时,需要让学生正确表述算理,还要对算理的应用做实践验证,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算理,提升计算的准确性。
如《混合运算》,教师设定混合运算的题目,学生快速进入计算环节,教师在评价环节找到一些运算错误,要求学生对这些错误做算理分析,看问题出在什么环节。学生对算理做梳理和归结,混合运算的算理很清晰:混合运算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而且需要分步骤操作,在计算时还要关注运算律的正确使用。学生对这些算理有了一些认识后,都能够主动展开思考和梳理,找到出错的原因。
3.方法合理,优化生本学习思维
学生运算能力评价有具体的校本构建指标可以遵循,教师执行评价标准时,要对学生计算存在的个性问题做针对性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推介一些科学的方法,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符合校本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运算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对学生出错原因进行科学诊断,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小数应用案例,然后列出一些数,让学生做判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学生开始思考和判断,教师继续推出问题:小数和分数是如何转换的?学生借助一些案例做实践操作,教师鼓励学生做计算比较,对分数和小数大小进行区分。经过一番操作,学生找到了一些操作要领,教师组织学生做方法交流,课堂学习进入佳境。
三、运算能力测评编制校本设计方法
学科教师在校本评价体系构建时,需要做出明确的分级设置,为学生规划清晰操作路径。精选运算题目、展开数据分析、进行分级评价操作,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运算水平。
1.题目筛选,构建校本评价机制
教师对学生运算能力展开评价时,需要借助一些题目进行操作。这些题目设计带有特殊属性,能够准确检测学生运算能力的高低。学生运算中为什么会出错、在什么地方出错、什么原因导致出错,这都是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检测题目,让学生进入测试环节,教师对学生操作情况做评价,以便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学生运算问题做科学评估,体现校本评价机制的优势所在。
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做数据搜集:深入到生活之中,做一些对应调查,如店铺经营数据、生产情况、家庭收支等,都可以产生许多数据,将这些数据做搜集和整合处理,计算出相应的结果,准备参与班级集体展示交流活动。学生对生活调查学习形式比较感兴趣,能够快速找到数据素材,在整合计算过程中,也能够得到一些结论性的数据。教师在组织学生做数据整合分析时,给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计算数据时有鲜明的根据,提升数据整理的价值度。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布设实践性任务,对学生运算能力做实践性考察,获得不错操作效果。
2.数据分析,完善校本评价程序
教师借助评价题目进行测试设计,能够快速得到需要的数据。这些测试题目形式丰富多样,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分析题等,多种题型都存在,教师不是简单地对分数做评价,而是对学生思维状态、关联思考、关系梳理、要素整合、逻辑构建等多个层面做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做出最为正确的判断,为学生列出补偿措施。
如《运算律》这部分内容涉及不少运算法则,交换律、结合律等在运算中有广泛应用,教师先让学生结合课例做阅读和梳理,对这些运算律应用形成记忆认知,然后设计一些计算题目,让学生借助运算律展开操作,对学生运算律应用情况做评价。学生大多直接套用这些运算律,而不是对运算律应用的必要性做关注,教师针对这些情况及时提醒学生:运算律是帮助我们提升运算效率的,属于简便用法范畴,在操控中,要考虑运算律应用的必要性,如果没有应用的需要,也不用强行使用,这样很容易造成画蛇添足的尴尬。学生开始审视自己的操作过程,自然建立反思意识。
3.分级评价,创新校本评价实践
学生运算能力到底如何,教师不能简单给出结论,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题目难度、生活对接、关系对接、知识储备、思维限制等不同内容,这样才能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评价群体,找到一些共性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要领,给学生带来最有效的帮助。校本评价机制构建,要体现学科教学的现实性,教师利用教学经验展开设计,通过学科组教学研究,推出特点鲜明的评价和补充措施,都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启示。
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拿出几个多边形的卡片,要求学生做观察和计算:这些图形是几边形?如何计算其内角和?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长方形内角和都有认识,自然会顺利进入到计算环节。教师对学生计算情况做分析评价,不是直接看结果,而是要让学生对操作过程做介绍,学生对多边形进行分割的方式不同,计算的繁琐程度也会不同,教师以此展开评价,为学生带来学习启示。计算不能忽视思维运行,唯有找到正确的路径,这样的计算才有意义。教师从学生思维运行情况做评价,体现校本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小学数学运算能力评价设计时,教师从校本构建角度展开创新探索,不仅能够体现对接性、适合性,还能够激发学生动力,对学生形成多点冲击,进而建立丰富运算训练起点,帮助学科教师做出教学研究,归结出更多行之有效的运算方法,为学生学习带来更多直接的帮助,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快速提高。校本评价体系构建,体现学科教学的现实追求,学校、学科组、学科教师和学生,都属于关涉方,如何达成共识,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成长,这是最为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纪梅.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1(20).
[2]马俊.基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运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21(34).
[3]许秀英.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方法[J].吉林教育,2021(36).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武进区区级备案课题“小学数学运算能力评价体系的校本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