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颖
【摘要】小学生因为个性、兴趣、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多差距,在班级管理中呈现不同状态,给班级管理造成更多新情况,班主任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心理展开研究,适时推出心理辅导方案,与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交流和沟通,能够赢得学生的信赖,也能够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率和品质,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辅导;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关涉内容众多,教师执行班级管理计划时,需要做好必要的学情调查,针对学生心理问题展开管理和教育,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一些班级管理问题。学生家庭生活环境不同,接受家庭教育也有所不同,其性格呈现差异性,这些因素都对学生心理形成重要影响。学生进入班集体之中,因为心理期待不同,在班级中的表现也存在个体差异,给班级管理带来更多新课题。班主任教师需要有统筹安排的意识,对学生心理展开全面调查,针对性推出心理辅导方案,为班级管理注入丰富动力。
一、学情调查,建立心理辅导方案
班主任对学生展开学情调查,可以为心理辅导方案设计提供重要参数。观察、询问、座谈、问卷等,都属于心理调查方式,班主任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这样才能获得最真实的学情信息。
1.整合处理学情信息
班级管理关涉内容众多,班主任是班级管理核心和灵魂,而学生是管理主体,针对学生心理进行班级管理设计,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学情调查方式有很多种,观察、询问、个别谈话、问卷、家访等,都能够对学生做全面了解,特别是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及时做出干预,班主任教师对学情信息做科学处理,可以为班级管理方案设计带来更多信息支持。学生有不同个性,这是其心理决定的。活泼好动的、沉静寡言的、顽皮大胆的、懦弱胆小的,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群体,班主任教师需要对学生个性做客观分析,找出其心理因素,适时做出教育设计,针对性推出解决方案,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辅导,也能够促进班级管理工作进程,为建立健康和谐班集体创造良好条件。学生都有个性追求,班主任教师执行管理制度时,要充分掌握学生心理动向,这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将一些问题消灭于萌芽之中。班主任建立学情调查意识,体现人文关怀原则,与素质教育、主体教育高度契合。
2.设计心理辅导计划
班主任教师设计心理辅导计划时,要对学生学情有充分的把握,对相关学情信息做科学处理,以便推出适合的心理辅导计划和方案。学生心理辅导呈现差异性,班主任教师辅导计划也要追求多样性,以提升辅导效率。对于性格开朗活泼、顽皮的学生,班主任要给这些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从正面做辅导安排,促使学生建立成就感,激发学生表现欲,让学生自然消除负面心理问题;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班主任要设计个性化辅导方案,找学生个别谈心,结合家访等形式,给学生更多鼓励,激发其积极向上的心理,对其点滴进步给予更多表扬,这样可以促使其建立自信。班级管理包含内容众多,班主任教师从学生心理角度展开设计和组织,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学生性格不同,其平时表现也存在更多差异,班主任推出分层教育机制,对学生展开因材施教,其教育效果会更为突出。
二、加强沟通,优化心理辅导程序
班主任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这样能够快速准确捕捉一些有价值信息,对学生心理做出科学判断,以便推出适合的辅导方案。学生大多惧怕班主任,班主任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认知,对沟通方式和交流渠道做优化处理,能够提升其交流效果。
1.开辟沟通交流渠道
谈话是最好的“疗伤药”,俗话说“话是开心的钥匙”,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是常态表现,当其心理处于焦虑、不安状态时,其行为也会出现异样。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表现,及时做出学情调查,以便做出积极应对,用心理辅导形式,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与学生交流沟通有很多渠道可以选择,班主任需要做出明智抉择,如果选择不当,其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个别谈话,这是最为常见的沟通方式,班主任需要抓住时机,找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在具体操作时,需要对谈话内容、谈话地点、谈话方式做优化处理。谈话要消除学生畏惧感,班主任要表现更自然更随和一些,谈话地方也不能选在办公室和教室,要找比较开阔的操场等地方,这样能够减少学生的压抑感。精选交流渠道和方式,是对学生心理的保护,能够获得更真切的信息。
2.启动心理辅导程序
班主任对学生做心理辅导时,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看待一些问题,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心理辅导不能是教师的一味说教,需要倾听学生诉说,还要适当发问,调动一些话题,让学生道出心声,这样才能捕捉到学生心理,为后面的辅导奠定基础。心理辅导没有固定程序,班主任教师要有个性化设计的意识,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做不同安排,可以获得更多辅导效果。心理辅导应该是和谐的观点交流,班主任要注意放低身段,与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让学生尽情道出诉求,这样才能给出针对性指导,让学生主动建立信心。在心理辅导程序设计时,班主任要从几个方向展开思考:一是分层设计,给不同群体准备不同预案,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二是辅导程序需要体现精细化,关注细节设计,追求人文性,体现关爱原则,唯有对学生付出更多爱心,才能赢得学生认同,心理辅导才能顺利展开;三是辅导程序要分不同阶段,追求渐进性,学生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班主任不能急于求成,给学生逐渐纠偏的机会;四是心理辅导方案设计需要有家长的支持,班主任要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以提升心理辅导效度。
三、精选时机,追求心理辅导效率
学生平时行为表现与其心理有直接关联,班主任教师要注意捕捉教育时机,对学生展开针对性辅导。学生心理问题大多不严重,只是在一些偶然事件中会有体现,班主任就事论事展开引导,能够达成心理辅导的目标。
1.抓住生成教育机会
心理辅导是一种教育策略,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举措,班主任教师需要有统筹规划,对心理辅导做合理安排。学生行为表现与其心理有直接关联,班主任在心理辅导时机选择时,需要做好教育观察,抓住学生行为展开心理干预,这样可以提升其教育成效。学生年龄较小,心理不稳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规范行为是极为正常的,班主任需要做出准确判断,抓住学生表现特征推出心理辅导策略,对学生做即时性教育,这样才能体现教育的时效性。如学生不遵守管理纪律,出现追逐打闹现象,班主任要及时干预,对学生行为表现做具体分析,要求学生做心理检查,展开针对性心理疏导,让学生正视个性行为的危害性,建立健康的心态,自然遵守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及时干预,抓住心理辅导时机,对学生做现场教育,这样能够成功触动学生心理,促使其主动改变。比较顽皮的学生,其性格大多比较开朗,班主任抓住机会做现场教育,能够对学生形成心灵触动,其教育效果会逐渐呈现出来。
2.提升心理辅导效率
学生心理诉求有很多,在班级中的表现也呈现个性化,班主任执行心理辅导策略时,要做好规划和调整,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以提升心理辅导的效率。如这样一个案例:班级中有一个小女孩,平时表现是很正常的,最近情绪却出现了较大波动。有同学发现她经常偷偷地哭泣,班主任对此比较重视,通过多种渠道展开调查,原来这个孩子的妈妈最近患病住院了,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一家人都陷入恐慌之中,自然对这个孩子形成影响。班主任了解情况后,及时找这个女孩谈话,对其安慰和疏导,并与其家长沟通,让其家长抚慰孩子,经过一番努力,孩子情绪逐渐恢复了正常。该案例中,班主任发现情况后,不是直接干预,而是做情况调查,为心理辅导方案设计提供更多参考。在执行心理辅导计划时,班主任与学生协商,是比较睿智的,孩子是因为家庭原因产生的心理波动,自然需要借助家庭的力量做平衡。
四、丰富形式,强化心理辅导品质
班主任教师执行心理辅导任务时,要追求操作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带来更贴心的服务。个别谈话、集体座谈、家庭访问、网络交流等,都属于心理辅导可以选择的形式,班主任教师要根据学生需要做具体设计。
1.创新操作形式设计
学生对班主任存在莫名的恐惧心理,这是非常普遍现象。班主任对此需要有理性判断,在执行心理辅导计划时,要注意创造良好环境氛围,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确保管理教育的顺利执行。如网络交互平台的应用,为班主任执行心理辅导方案创造良机,学生有应用网络交互的经历,班主任推出网络交互平台,与学生展开更多信息交互和心灵交流活动,能够为班级管理带来更多信息支持。网络交互让学生自然消除了心理恐惧,能够对班主任说实话,只有展开心灵对话,班主任才能掌握学生心理,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如班主任在网络交互平台组织学生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其中,给出不少好方法,班主任与学生做互动交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建议,学生大多会积极回馈,网络交互顺利展开,班主任获得不少有价值信息。
2.塑造心理辅导品质
学生对班级管理都比较关心,班主任要针对学生心理诉求做管理决策,广泛吸纳学生参与意见,这样可以体现民主管理原则。如班级管理机构建设时,班主任大多会沿用民主选举的形式,决定班委会人选,也会通过主题班会形式,决策班级重要管理事务。学生对这些组织形式比较认同,但操作过程中,依然要体现班主任意志,学生真实想法并没有体现出来。为此,班主任针对学生心理反馈情况,对班级管理机构建设做出创新设计,要求学生先进入学习小组,具体讨论班级管理相关事务。如班委会选举、执行班级考勤制度、班级卫生管理等相关主题内容,让学生在小组内发言,小组组织集合集体意见,提交到班级,经过汇总之后,建立相关管理策略。这种管理机制带有“代表大会”的意思,学生有发言权和参与权,班主任集合学生“民意”展开政策设计,其管理体现大多数学生的意愿,自然有更高的回应和支持。班主任针对学生心理展开管理设计,赢得班级管理主动权。
五、延伸时空,拓宽心理辅导维度
心理辅导是一种潜移默化式教育,体现“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教师不能局限在学校之内,要做延伸设计,与家庭对接,也可以借助网络,这样可以对学生形成全天候的教育。
1.渗透人文关怀内容
民主管理班级是最为典型的管理策略,班主任在执行制度时,要注意渗透人文内容,追求人性化管理,自然与心理辅导高度契合。学生对自身、对班集体、对教师有不同要求,班主任整合处理这些要求信息,从学生心理角度展开教育和指导,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心理安慰,主体教育观念顺利落实。如学生出现迟到情况,班主任执行班级制度没有任何问题,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也是无可非议的,但班主任在执行制度时,依然不忘心理辅导,对学生出现迟到现象做进一步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之所以迟到,完全是家长的责任,学生自然是无辜的。班主任对这部分学生的违纪处理体现了人文关怀,学生感触更为深刻,自然建立更高自觉性,其归属感更强。学生对教师有畏惧感,如果能够让学生逐渐变畏惧为敬佩,其教育便会自然发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心理辅导应该是班级管理的至高追求。
2.开阔心理辅导视野
班级管理渗透心理辅导策略,可以体现班主任的睿智选择,如何才能赢得心理辅导的效益最大化,这才是班主任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班主任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特管理方案,但大多属于经验积累,心理辅导要面对诸多新情况,需要有更多新应对,很多时候不能光靠经验来支撑的。如学生玩手机上瘾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性问题,家长对此束手无策,其焦虑感也日益增加。对此,班主任将这个问题直接列为主题班会内容,在具体执行阶段,要求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自由讨论,给出自己的纠偏意见。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很高,但给出的纠偏建议都比较简单,这说明学生对此也没有深刻认识。教师直接推出典型案例,用事实说话,从反面展开教育,让学生从生活案例中建立心理认知,对手机危害性有了更深刻的感触。班主任组织学生做主题发言,给学生带来参与机会,并利用案例做教育和指导,给学生感官带来冲击,其教育作用逐渐呈现出来。学生平时都对手机有兴趣,当这个问题成为一种隐患后,班主任从心理辅导角度展开教育,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
学生有心理问题是普遍现象,班级管理中关注学生心理问题,从这个角度展开教育突破,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展开细致的学情调查、丰富交流形式、延伸辅导时空,教师积极推进人文关怀教育进程,对学生展开“春风化雨”般心理辅导,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成长环境。心理辅导内容、形式都亟待创新,教师要深入研究心理辅导策略,对学生展开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赵振玲.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家长,2021(12).
[2]郑小霞.小学班级管理心理辅导方法探究[J].发展,2019(09).
[3]邵佩.小学班级管理中边缘学生的心理辅导探讨[J].教书育人,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