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微课被广泛用于学科教学,由传统的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为主的教学资源,转化为紧扣教学重难点、包含完整教学过程的微教学视频。《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强化了课程育人的导向。微课教学设计与实施也应立足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以主题为引领,以真实问题、现实情境和建构式学习活动为途径,将事实、经验、知识、技能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英语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My Week”中的Story Time为例,通过展示微课设计与实施过程,探索运用微课助力主题探究、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核心素养立意下的微课教学目标
(一)紧抓素养目标,强化课程育人价值
义教课标强调课程育人,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设计微课教学目标时,教师应深入解析教学内容,梳理确定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内容和教学途径,通过设置基于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的达成。
(二)主题引领,创设整体语境
义教课标强调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微课教学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跨时空的语言学习空间。教师应充分发挥微课的天然优势,以主题为引领,依托语篇,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创设有内在关联的整体语境,使学生在丰富资源的支持下,在主题探究和知识建构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学习活动观引领,深度学习语篇
义教课标强调以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实施教学,因此,微课教学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通过设计不同层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在多重任务的驱动下,师生以多种形式的互动打破时空限制,体验从走近语篇到深入语篇再到超越语篇的学习历程,保证微课教学的有序实施。
(四)深挖内涵,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义教课标指出要关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因此,微课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通过强化过程评价,促使学生持续关注自身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促进自主学习。同时,要依据核心素养内涵,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探究点、共情点实施评价,使学生在学评过程中激发学习动机,突破学习重难点,形成对主题的深层认知,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二、核心素养立意下的微课设计
作为微教学视频,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做到将目标、内容、活动和评价融合一体,形成结构完备的微课程,体现微课教学的整体性。同时,要依据教学目标,整合运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始终在主题语境中开展主题意义探究,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和浅层化,实现教学设计与素养目标的有效对接。
语篇研读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微课教学时长有限,教师应精准分析语篇结构、内容与学情,将语言学习逻辑与生活逻辑融会贯通,以主题为引领,组织、整合、加工学习内容,整体实施微课教学。
(一)单元语篇
本单元主题为My Week,属于“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范畴,涉及“时间管理”和“同伴交往、相互尊重、友好互助”。单元内容围绕谈论星期名称、星期与活动安排,由易到难逐步展开,引导学生从个人视角和朋友共处视角,思考如何安排好一周的日常活动,学习愉快生活、愉快交往。
本课例是一个配图故事。小男孩Mike来到新学校,因为没有新朋友,内心难过。在接下来的一周,他认识了一些新朋友。他们和Mike一起玩乐,帮助他度过了愉快的一周。本语篇主题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他们体验过初入学时没有朋友的难过情绪和交到新朋友的开心情绪,可以共情 Mike的情绪变化,理解Mike快乐与悲伤的原因,体会友谊与朋友的重要性。语篇语言结构工整,内容充满儿童情趣,能够让学生在读文读图中感知、体验朋友的陪伴,学会善待他人,进行健康的社会交往。
(二)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 :能借助音频、视频,理解故事内容,朗读故事,给故事配音;能仿照例子续编新故事Lily's Happy Week。
思维品质:通过观察分析图片文字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辨析能力;通过归纳语篇信息与结构,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推断能力;通过评判语篇人物,续编新故事,培养学生的批判与创新能力。
文化意识:体验Mike与新朋友相处的快乐情感,学习如何在生活中与新朋友友好相处。
学习能力:通过运用不同方式和多种资源学习英语,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三、核心素养立意下的微课实施
(一)创设语境促进学生参与
语言学习是通过在语境中学习有主题意义的语篇来实现的[1]。微课教学中,创设真实且富有意义的主题语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刺激学生主动参与。为此,教师要整合加工学习内容创设语境,使学生在意义探究和问题解决中建构连贯整合的知识结构,形成对主题的深层认知,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1.课前预习:以真实问题讨论激活生活经验
课前,教师提前下发学习任务单,创设真实问题讨论情境,让学生根据实际仿照例子口头回答以下问题:“Who is your friend? Alice is my friend. /Alice and Tom are my friends. What do you often do together ? We ride bikes and read books. ”,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由于二年级学生的语言积累有限,教师还需提供主题相关词汇和语言支架(如图1),促进学生主动表达。
2.读前热身:以多模态方式整合语言知识
首先,教师选取外研版剑桥英语教材中的儿歌Days of the Week。该儿歌原使用静态插图,教师在此基础上增加学生儿歌表演视频,将图文与动态画面相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体验参与其中,完成视、听、说、演活动。接着,结合本单元第三课时内容,收集相关动词词汇图片,搭配轻快音乐,以happy week为题制作小视频,让学生在音乐与画面的指引下说出小朋友是如何度过快乐的一周的,开展了哪些活动。通过以上视、听、说、演活动,教师创设了happy week的主题语境,使学生沉浸在集视、听、说、图、文、动画于一体的英语学习环境中,主动参与意义探究,为故事学习作语言与情感铺垫。
(二)分层活动突破学习探究点
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教学内容包括语言内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和主题内容(语篇表达的观点、再现的经验,及传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由于微课教学存在时空分离的情况,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按照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级设计教学活动,通过结构化、递进化的过程推进,引导学生建构与主题相关的结构化知识,内化运用,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微课教学的层次性和有效性。
1.多途径学法指导,突破语言难点
二年级学生,其语言知识的积累是学习的基石。微课教学中,教师应在具体语境中引导学生感知发音,通过多途径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模仿正确的发音,奠定良好的语音基础。
教师首先呈现故事结尾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故事人物、故事发生背景,感受人物情绪,理解句子“All these children are at Mike's birthday party.”的含义。该句子的发音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对于学生而言,其学习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不能很好地体会和掌握发音舌位,以及长句表达不流利、不准确。因此,教师运用网络微课视频资源,引导学生感知these的发音,观察外教口型,自学发音。之后,采集网易电子词典children的发音示范,让学生仔细聆听跟读,自学发音。最后,按意群划分句子,指导学生跟读句子。
引导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聆听电子词典发音、观察句子意群划分,可将学生的词句发音学习过程外显出来。在多种学法的有机融合指导下,学生能够更好地经历感知、体验、实践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和模仿,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2.多形式师生互动,促进知识建构
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主题是语篇的灵魂,结构是语篇的骨架。教师和学生应围绕主题的内在逻辑进行交互活动,发挥交互作用[3]。二年级学生在思维品质与学习策略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要依据主题需要安排语篇讲解,充分互动,详略得当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理解语篇的语言和意义。
(1)以问题引导设置悬念
讲解完故事结尾,教师再呈现故事开头的图片,通过直观对比Mike的情绪变化,自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猜测Mike伤心的原因。这样,结合生活经验,学生能够在预测活动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展开充分想象。接着,教师呈现两名学生的头像,并播放学生的猜测结果,最后给出Mike伤心的原因:“Mike is sad because Mike is new in the class. ”(如图2)。由于二年级学生长于形象思维,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教师搜索了入学时学生自我介绍的图片,通过重置部分内容补白课本插图,从而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含义,体验语用场景(如图3)。
(2)以整体阅读梳理关键信息
义教课标强调教师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引导学生参与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的学习理解类活动。本节课上,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围绕 Mike的情绪变化原因展开探究,通过问题“Why is Mike happy? What happened? ”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从语篇中获取与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首先,教师提取故事主体部分的图片,自制小视频展示故事主要情节,帮助学生以图片环游的方式整体感知故事(如图4)。之后,以第1幅图为例,分步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语篇内容,熟悉语篇结构,通过听音跟读,帮助学生巩固内化核心语言结构“On...Mike meets... They...”,为语言输出做准备(如图5)。
接着,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What about the next few days? Whom does Mike meet? What do they do?”,引导学生梳理提取信息,概括语篇结构。具体步骤如图6所示:(1)引导学生阅读图6a,教师示范画关键词,即名字画圆圈、动作画直线,完成连线;(2)请学生拿出任务单(如图6b),依据教师讲解方法演示完成练习。
本环节中,教师分步示范,外显思维过程、教学过程,学生则通过师生互动更好地梳理语言结构和掌握学习方法。之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的任务,概括整合关键信息,发展了归纳与推断能力,并通过情境交际活动,内化了语言,建立了知识间的关联。
(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有序触发学习共情点
育人价值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如果教师不能准确把握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就不能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4]。因此,教师应以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微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时长和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而且,由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尚不丰富,逻辑思维尚在萌芽阶段,语言积累不足,在主题意义探究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多种活动,进行适度的创新迁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建立知识、技能、经验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共同指向问题解决和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能够在类似情境中解决真问题,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1.内化语言知识,丰富情感体验
在读后环节,师生回顾故事,学生听音跟读。由于提供的故事缺少标题,教师可请学生补白故事标题“Mike's Happy Week”,外显故事主题意义。接着,教师依据与教材配套的动画视频,通过消除声音、增加配乐等方式重新制作视频,以凸显故事情境与氛围。通过看视频、给故事配音,学生能够在情境中体会、观察和感受人物情绪与语气差异,运用不同语气完成配音,尝试表达故事主题。最后,教师提出问题“Do you like Mike's new friends? Why?”,引导学生谈论 Mike的新朋友,并结合故事情节,分析、思考并尝试表达个人观点,从而促进学生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在情境中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2.链接生活情境,挖掘育人价值
教师可提前拍摄一些学生活动、生活场景的照片,以结构化图文的形式呈现,创设新的故事情境“Lily's Happy Week”(如图7)。之后,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示范故事开头,引导学生尝试自主续编故事,迁移运用知识。接着,播放其他学生续编的情节和故事结尾,完整呈现故事。然后,提出问题“If there's a new student in your class, what can you do? ”,并通过图片呈现与朋友相处的更多方式,结合语篇主题意义,引发学生思考。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升华主题意义“You can do like these. Play with him, help him in life, help him in study. Then he'll be happy at new school. Please be kind to every new friend.”。
在读后环节,教师创设了真实的生活情境,提出了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题探究,通过解决问题和提炼语篇背后的育人价值,触发学习共情点,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结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历程,并在学习任务单上自主评价三个层级活动的学习效果,通过自评,外显学习效果。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也便于教师精准掌握学情,进行针对性调整与改进,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学科育人是英语教学的价值取向。微课教学中,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探究点和共情点,通过资源的深度加工、情境的整体创设、活动的分层设计、过程的整体推进、评价贯穿始终和教—学—评的一体化设计,实现资源、活动、评价的有机融合,促进微课教学的整体化、层次化和深度化,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微课技术的运用上,教师也要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结合微课教学的特点与优势,探索依托信息技术因材施教和精准实施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2][3]程晓堂.核心素养下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21:65,69,67.
[4] 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作者系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