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发展现象体现出的利与弊及其对新闻报道工作的启发

2022-04-29 02:59张漓荔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特点新媒体

张漓荔

摘要:当下是互联网应用普及、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和自媒体平台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获取和发布信息的习惯与方式,短视频打破了过去信息传播的空间和时间的桎梏,让每个人都有了发声的机会,大行其道的短视频成为了很多人获取资讯的主要方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有着它自身的特点,笔者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些特点的分析总结出一些观点,从而对今后的新闻报道工作有所启发。

关键词:新媒体;特点;新闻报道;流量

如今,短视频的题材和范围越来越广,包括美食、穿搭,生活小知识、新闻资讯等,各种短视频填补了我们空余的时间,也成为了新闻报道的一种传播途径。但在短视频等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同时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特别是新闻报道的一些问题通过互联网的加持,如同被放置于放大镜前一般明显,值得我们深思。

一、新媒体新闻报道中的特点

(一)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于新闻传播的束缚

“地铁、老人、手机”这个表情包火了好一阵子,然而这很有可能就是大多数人获取信息时的状态,那就是我们只要拿起手机打开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短视频看到我们想看到的,短视频能够迎合人们移动化碎片化的应用场景需求,跟上快速的生活节奏,深受大众喜爱。

马克思在讨论流通费用时出现了“用时间消灭空间”,逐渐被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1]。时间和空间限制了新闻的传播,但传播速度的加快便可以缩短传播空间的距离,这一点在短视频上尤为明显。正是有了快捷的网络、简单的剪辑软件,使得制作者可以更快发布资讯。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可以随时点击收看,无须拘泥于某个播出时间段,这在相当大程度上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桎梏。

(二)与受众的互动性强,满足多元化需求

播放量是衡量短视频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平台会通过网络大数据得知每位受众喜欢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类型的,并且有针对性地向其推送这些视频。如果一个作品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就会刺激更多的作者主动去制作相关的作品。以东京奥运会为例,快手作为东京奥运会的持权转播商、全球首家参与奥运赛事转播的短视频、直播平台,在奥运期间打造了《奥运一年级》《冠军来了》《大话奥运》等节目。受众喜闻乐见的、受关注度高的内容自然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做。短视频由于受众基数庞大,通过播放中的点赞、评论、关注度可以及时对受众的反馈做出改善,灵活性强,能够随时掌握受众的需求,制作更符合受众期待的内容。

(三)人人都可以发声

新媒体平台给予了每个人发声的机会,人人都可以拿起手机编辑图文或用视频记录生活、评论新闻事件,甚至作为事件的当事人亲自报道新闻,大幅降低了新闻报道的门槛。作者将作品植根于自己的生活,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日常、工作、兴趣爱好等,观众从他们制作的短视频这扇窗口可以看到不同的事物,体味百种人生。很多网红就是身边的“普通人”,如“华农兄弟”,他们的主业是养殖竹鼠,在养殖竹鼠的同时把和竹鼠的相关的趣事和乡村生活的点滴拍摄下来放到网络上,他们的视频风格朴实、亲切、幽默,把诙谐的乡村生活带到受众面前,深受喜爱。

(四)惊人的传播效率与流量变现

网络媒体的受众基数大,且传播速度飞快,因此具有非常好的传播效率,它的宣传作用自然无可厚非。流量变现就是将流量通过某些手段实现收益。新媒体平台向受众提供海量的短视频作品,其中质量高的会获得大量的粉丝关注度,当这些流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便可将其变现。“网红”李子柒就是文化传播和商业价值两开花的经典案例,李子柒的YouTube账号开通于2017年,2021年2月,李子柒以1410万的YouTube订阅量刷新了其创造的YouTube中文频道最多订阅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李子柒向世界宣传我国丰富的文化和美丽的乡村,而其品牌在商业方面的表现也足够优秀。2018年8月,李子柒天猫店铺开业,仅仅上线6天店铺销售额便突破千万。新媒体庞大的受众数量和关注度造就了其产生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可能性。

而在文化宣传方面,李子柒的成绩也是引人注目的,她拍摄的《樱桃酒》《兰州牛肉面》《番茄牛腩汤》等古风美食短视频作品画面美、内容好,充满制作诚意,让很多从未来到中国和不曾接触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看到了中国的乡村、中国的美食、中国的文化,对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甚至喜欢上中国的文化。2019年,李子柒获得了《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年度影响力人物“荣誉盛典”年度文化传播人物奖, 2020年李子柒与袁隆平、申纪兰、冯巩、海霞、冯骥才6人共同受聘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这些都是对其文化宣传作用的肯定,互联网的传播效果是巨大的。

二、新媒体短视频中的不良现象

(一)“流量为王”,偏向报道有爆点的新闻

短视频时代人们似乎默认了“流量为王”,一切首先要为流量服务,大数据会反映出大家喜欢什么内容,一众短视频作者便会对此趋之若鹜。这体现在选题上就是作者会优先选择自带流量的人和事件,以获得点击率。以至于小到某明星的宠物鸭子失踪都能登上热搜榜,不得不让人发问,这其中包含多少新闻价值,是否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

对于热点的过分追求让一些媒体过分关注那些自带流量的明星和新奇的事物,从而忽略了一些难以发声的弱势群体,忽略了一些看上去不那么“有趣”的社会事件的报道,造成人为的“偏听”。

(二)新闻报道频频发生反转

新媒体平台上的新闻报道常会发生一些反转,让人一时无法辨别真假。

2020年4月,某媒体发表文章《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儿三年,揭开这位总裁父亲的“画皮》,称律师鲍某某涉嫌性侵其未成年养女达三年,一时舆论哗然,但在大众为这件事感到愤怒时这件事的后续却出现了反转,最后公布的调查结果和处理结果是,鲍某某性侵罪不成立,吊销律师证,驱逐出境,一切方才尘埃落定。这里是由于媒体没有了解事实就发表了这篇文章,造成了失实新闻的传播。

由于自媒体盛行,人人都可以发声,信息生产呈现出全民化的特点,导致信息生产的主观化和片面化,网友“吃瓜”就像看连续剧[2]。2021年2月27日中午,演员吴某某在朋友圈发消息称演员吴孟达于一小时前离世,引发了不少明星跟风发文悼念,随后吴孟达好友却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表示吴孟达并未去世。虽然吴孟达最终还是于当天下午去世,但这个乌龙事件依旧令人唏嘘。还有一些当事人自己爆料,可能有失客观公正,引发反转再反转,令人难辨真假。因此,当某一新闻事件被爆出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让子弹飞一会”。在人人皆可发声的时代,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经考证的转发,要是出现了一些带“热度”的词条,传播速度比过去更快、范围也更广、影响更大,因此要更加谨慎。

新闻报道应该具有真实性,如果新闻报道失去了真实性,将失去它的新闻价值,会让人们对媒体产生不信任感,破坏新闻媒体的生态环境,还可能引起对当事人的二次伤害,更有甚者会对社会舆论造成不良影响。

(三)成为流量的奴隶,出现娱乐化倾向

有了点击率就意味着有了流量,有些作者的视频作品只是为了吸引关注,去满足一些观众的猎奇、审丑等恶趣味,过度娱乐大众,产出一些低级趣味的作品。比如,被封号的“风小逸”,作为一个男生,他在视频中过度“娘化”自己,不管网友喜欢不喜欢,反正赚了一波眼球。他做作的风格,一句“吃个桃桃,好凉凉”成为了网友们之间调侃的梗,却也引发了一些网友的不适感。还有一些短视频平台中充斥着啤酒浇头、社会摇等令人哭笑不得的行为。

为了在新闻报道中博得眼球,部分报道开始变得娱乐化,在标题上制造噱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3],或者在叙事手法上极为夸张,这些做法都是为了刺激人们的神经,获得更多点击率。

(四)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自媒体短视频给予了人们平等的发声机会,但自媒体作者的受教育程度、生活背景各有不同,其中难免存在着一些没有经过培训,缺乏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自媒体作者。一方面,一些虚假新闻的传播源于自媒体作者为了利益一味对流量、点击率的追求;一方面,由于自媒体作者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或获取新闻事件真实信息的渠道和能力有限。而其作品的传播会对社会、受众产生不良影响。

三、利用短视频平台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建议

(一)利用好短视频平台,创新新闻编辑方式

网络传播速度惊人,这对新闻报道来说是非常有利的,网络平台与新闻报道相结合大幅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和宣传的效果,传播的速度更快、更广。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在新浪微博、抖音、B站(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等平台上注册、经营自己的账号。利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做好新闻工作已经为人们所接受。新闻媒体人不能与时代割裂,要主动融入新媒体、融入群众,利用好各种平台进行新闻宣传工作,采用群众喜爱或者容易接受的编辑手法、通俗易懂的文字语言,这样才能向群众做好宣传工作。

(二)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不能为了求“快”、抢流量而不经求证就发布新闻报道,不能为了爆火而虚构事实,要静下心来做新闻,尽可能为人们还原事件的本来面貌,这样才能够维护新闻的生存环境。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社会传播正能量,避免向流量谄媚,向市场无节操地低头。同时,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对关注度和社会效应的取舍更应该偏向于前者,由于大数据能分析出受众感兴趣的内容,向有相同或相似偏好的受众推送类似的内容而形成“信息茧房”[4],人们或主动或被动地被关在无形的墙内,墙内五光十色,墙外的世界仿佛与自身无关。因此,从题材选择上应该主动关注一些严肃的社会题材,为弱者发声,注重新闻内容的质量,避免一味迎合市场博取流量,甚至为了某些受众去搞一些猎奇的题材,或者渲染犯罪情节和血腥暴力。同时,要提升自身相关的法律知识储备,保持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初心。

(三)利用好流量,使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丁真是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一个靠着帅气的面容、青涩的笑容走红网络的“网红”,一夜成名后,众多网友都知道了他的家乡理塘,一个美丽的地方。2020年11月,丁真为家乡拍摄的《丁真的世界》宣传片上线,他的走红对家乡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流量具有惊人的“带货”能力,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当新闻报道拥有流量时,我们应该重视新闻报道将会产生的社会效益,传播正能量。互联网的传播速度惊人,受众范围广,这十分有利于新闻报道的传播,其产生的社会效应也会被网络放大。因此,要预先考虑到新闻报道播出后将会产生的社会效应,对社会具有良好促进作用的内容应该要多做,如多报道一些关于乡村、关于民生的内容,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那些需要关注的地方。

(四)做好跟踪报道

由于短视频的篇幅长度有限,且过度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失实或者挖掘的不够全面,甚至发生前文所说的反转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对于某些事件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去发掘事件的前因后果,揭示其本质。不能未经证实便进行发布和转发。网络平台有着惊人的传播效率,各平台的报道数量巨大,要想在这些报道中去伪存真、还原事件的真相、深挖事件的本质,就需要做好跟踪报道。

(五)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广大的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新闻专业素养,主动学习和更新各种相关的知识,避免由于自身的专业素养不足而造成新闻报道价值的缺失,引发不良的社会影响。例如,在法治类新闻报道中没有保护好当事人隐私或过度渲染犯罪情节,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在报道正在审判过程中的案件时,过于倾向于事件的某一方而造成“新闻审判”等。同时,要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坚守新闻初心。而相关部门要加强短视频内容的审核和监管,建立健全相关的规定制度,把好新闻传播的最后一关。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报道有了新的平台阵地和新的宣传形式,飞快的传播速度、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各种信息在互联网的加持下问题也被放大,短视频的特点是其得以迅速发展的“因”,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果”,其优势与问题同时存在。作为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利用新兴技术去开展工作,也不能一味随波逐流,不论好坏全盘吸收,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在融媒体时代的洪流中扬帆前行。

参考文献:

[1] 贾秀秀.“用时间消灭空间”的传播学再思考[J].新闻传播,2019(22):23-24.

[2] 吕芳.自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失范问题研究[J].记者观察,2020(24):99-100.

[3] 胡晓晴.依法治国视阈下法制新闻报道的娱乐化问题探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0(17):124-126.

[4] 胡泳,李雪娇.反思“流量至上”:互联网内容产业的变化、悖论与风险[J].中国编辑,2021(11):29-34.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特点新媒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