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生产策略探究

2022-04-29 02:30孙海锋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8期
关键词:新闻采访融媒体时代写作

孙海锋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介的更迭使得新闻传播方式日趋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让传统媒体不可避免地走向低潮,而融媒体顺应互联网浪潮受到更多关注。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不论是传播介质还是传播形式,相较于以往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新闻采写作为新闻内容生产的重要环节,亦应顺应形势进行调整。基于此,本文从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写作的特征出发,对当前暴露出来的部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详细探究了如何让新闻采访写作顺应时代需求,以新角度、新思路和新观点全面提升新闻创作质量。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写作;策略

新闻作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社会主要信息的途径,承担着为人们传递社会动态、解读国家政策的任务。正因为其是上传下达的重要媒介,因此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受众接收新闻的方式改变,新闻素材在采集和传递过程中充满了许多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到新闻内容的生产,这也就对新闻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要求其与时俱进、改变老思路,在复杂多变的融媒体环境中创作出更符合大众需求、立场鲜明、具有引导及传播价值的新闻作品。

一、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写作的特征变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从新闻媒介处接收到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新闻采写人员对素材进行整合之后所呈现出来的内容。但在融媒体时代,丰富的信息传播媒介使得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报道方式不再停留于简单的图文表达和单线的电视节目,在短视频流行的互联网平台上,人人皆可参与新闻制作,大众可以通过更加直观和碎片化的形式获取新闻信息,因此也就对传统新闻采访及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语言更具趣味性

新闻采写由于是面向全体受众进行的通用新闻信息的整合及报道,因此必须要坚持用语规范的原则,传统的新闻语言用词严谨,往往力求用更为简洁的语言传递较多的信息。但在融媒体时代,在用语规范的基础上还需要具有适当的艺术性,根据不同的新闻素材采用不同的新闻用语。新闻编辑要将新闻信息通过加工创作变成便于理解与播报的新闻稿件,并由主持人对新闻信息进行传播,受众通过观看新闻节目获取信息,这是传统媒体对于新闻采访写作的要求[1]。在当下,则更需要新闻编辑根据不同新闻的类型、发布平台的特点以及新闻信息所要传达的内核等诸多因素,对写作方式进行调整,让受众在新闻信息中获得情感价值,从而产生更多的共鸣与思考。在新闻信息的采访写作过程中,编辑人员始终要秉持的理念就是要在一定的语言规范基础上,对新闻信息进行艺术加工与创作,使其成为受众易于理解与接收的形式,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多样化需求。例如,短视频平台的新闻语言要尽量口语化,文案简明扼要交代新闻要素。

(二)形式更具多样性

传播媒介的多样性使得新闻传播形式变得更加丰富,但内容仍旧是核心。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信息的传播媒介从传统的报纸、电视,变成了手机和平板电脑,接收新闻信息的时间也趋向碎片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受网络平台的影响,新闻信息具有相当强的互动属性,受众都可以对新闻进行评论。在这样的传播背景下,新闻工作者需要针对受众获取新闻的需求,对写作方式进行一定的改变,可以通过开通抖音、快手、视频号、B站等社交媒体平台,与受众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受众圈,通过不断提供优质内容和根据受众需求进行适当调整的形式增强受众黏性。一条新闻作品多平台分发,不仅有利于新闻采访创作质量的提高,而且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新闻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可谓一举两得。例如,河南广播电视台旗下开通有多个新媒体账号,如大象新闻抖音号、视频号、快手号、B站(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等,根据每条新闻的类型制作成竖版短视频或横版长视频,针对不同平台的属性进行分发,既活跃了新媒体账号,又对新闻进行了有效传播。

二、当前新闻采访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闻编辑专业能力不足

当前,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新闻整合能力较差、采访提问不够恰当及新闻编写能力不足等。新闻编辑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新闻内容的质量。以新闻素材的收集为例,优质且一针见血的采访对新闻内容的最终提升有直接导向作用。首先,对一个新闻编辑来说,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基本要求,只有知道自己想说什么、要说什么,具有能够准确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能力,才能够很好地完成上传下达的使命。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更是要了解受众想什么、要什么和期待什么,换位思考提高自身业务能力,通过恰当的表述将内容传递给受众,并引起社会的共鸣;其次,在实地采访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提问过于官方、脱离现实的现象发生,针对不同人群要有相对应的采访策略和采访语言,让他们在一个舒适的氛围中为记者提供更多的信息[2];最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快速,因此就需要新闻工作者秉承行业准则,保持高度职业道德感,不歪曲事实真相,准确向受众传达事件信息,不盲目追求流量、夸大其词,降低社会对媒体的信任度,保持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二)新闻生产选题不合民意

新闻内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新闻主题不够精练以及新闻内容不够新颖。主题明确是新闻报道的核心要求之一,主题模糊的新闻内容无法准确向社会传达核心思想,短视频的时长有限,可支配的文案内容较少,更不允许新闻采编人员长篇大论。“选材严谨、深挖内核”是新闻工作的宗旨,明确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受长期习惯的影响,许多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局限在一个虚拟的框架中无法跳脱出来,这就导致很多新闻内容单调、乏味。为了更好地引起受众的注意,新闻编辑要快速转变思路,通过多看多分析爆款短视频的用语,在工作中大胆发散创新思维,才能保证新闻作品可以常做常新,吸引到更多受众。

(三)新闻报道传递信息不完整

融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由电视向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平台转变,可以有效提升其影响力,再配合适当的运营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受众黏性。正因如此,部分新闻工作者将短视频简单浅显地理解为传统长视频的片段,导致目前一部分短视频形式的新闻信息,一般为先按照原有流程进行编辑后再对视频内容进行二次剪辑,缺少了整个事件的连贯性,导致受众无法通过有限的短视频时长了解到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或是缺少背景、或是缺少结局。此外,部分新闻工作者将电视新闻与短视频新闻看作是完全割裂的两个部分,将短视频新闻当作引流工具,过分重视内容爆点,忽视了新闻内容权威性这一基本准则。例如,目前很多官方媒体为了达到引流的效果,将个人发布的新闻素材直接搬运,以新闻素材发布时间作为新闻的发生时间。新闻要素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官方媒体的权威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在官方抖音视频的评论区发现追过来的视频原创者,他们在评论区发出“为什么使用视频素材没有授权”这样的质问,也让官方媒体的声誉下降。还有部分媒体过于追求新闻的时效性而忽视了真实性,对部分个人演绎的作品未经核实直接以新闻刊发,严重影响了新闻的严谨性,也对官方媒体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还将面临侵权或被平台关停的风险。

三、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写作的策略

(一)积极实现向“零采访”的转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新闻业,大幅度提高了新闻的生产效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媒体平台丰富的当下,部分平台过于追求利益而忽视了内容的真实,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虚假新闻和负面消息肆意传播。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在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实现“零采访”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媒体人的素养和思辨能力,从繁冗的信息中提取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并传递给广大受众 [3]。例如,转载个人作品时要向原作者核实或对新闻发生的环境进行分析判断。“零采访”不等于不核实。

(二)在采访中彰显人文精神

融媒体时代,由于部分媒体自身定位不准确和专业素养不强,导致他们在工作中无法对内容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准确的衡量,使得新闻内容缺乏对于事件中人物的尊重与关怀,只是冰冷地向外界传达信息,这就使得他们在社会上更容易遭到受众的抵制与反对。人文关怀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力,也是受众会选择此媒体的根本原因,可以说一家媒体是否具有人文关怀是其能否在行业内站稳脚跟的关键。当前,网络的快速与便捷使得社会信息化程度极高,许多重大的社会性突发事件,借助网络和媒体平台,可以快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因此,充分还原事件的始末、分析造成事件的原因以及事件后续的处理方式与处理结果,由一件事引出对社会各界的提醒,是融媒体时代新闻人的职业责任。例如,2021年4月,东海航空一架飞机在飞行时受到大风影响,而此次大风灾害也让当地出现了人员伤亡,部分媒体却使用了娱乐化的背景音乐,将此事件处理成娱乐新闻,这样制作出的新闻作品严重缺乏人文关怀;而在2021年7月的河南暴雨事件中,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每一个新闻人的思想中,对本地受灾情况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直播,持续奋战八天八夜,全国400多家媒体转发直播线路,记者、编辑深入抢险一线救人,并搭建了24小时暴雨互助平台,呼吁人们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团结起来战胜灾害,就充分体现了媒体人的人文精神。

(三)保障信息的完整与真实

新闻工作者可以在根据网络留言获取新闻信息的同时,找到当事人或爆料人对其进行实地采访,在现场收集更加全面的新闻素材;还可以从多个平台和多个角度对新闻信息进行评估,如进行现场新闻报道时将记者着装和当地天气结合,佐证新闻发生的时间是否准确;短视频平台上其他媒体在报道中的增量,也可以成为核实新闻事件真实性的方法。通过多方佐证,在确保事件真实性的情况下再对新闻进行报道,充分保障信息的完整与真实。

(四)细化新闻生产环节,合力进行新闻产出

融媒体时代,新闻内容生产各个环节的边界同样也趋于融合,正向着采编一体的方向发展。新闻采访是新闻内容生产的前序步骤,负责信息的收集、内容主题的确立和报道形式的规划,仅凭一个部门很难形成系统性的新闻内容生产体系,因此,就需要新闻采访及写作人员依托整个团队的力量来完善和创新工作方式。工作人员在收集完新闻素材后要迅速将它们传递到策划部门,由策划部门集思广益对这些素材进行统筹规划,并进行采访和信息收集,再交由后期制作部门对素材进行加工和二次创作,之后由新闻报道部门将新闻信息传递到受众手中,最后再结合受众的反馈对后续新闻的收集进行调整,指导新闻编辑之后的工作方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环,能够更好地为受众提供所需要的新闻信息[4]。新闻编辑需要对社会新闻事件有敏锐的洞察力,时刻关注社会上引人热议的话题,以此作为新闻信息的切入点。此外,还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审美能力,新闻内容的生产,在保证准确传达新闻信息的同时,应满足受众对美的追求。例如,如何选取画面制作出的短视频才会赏心悦目,如何使用音乐才能将气氛烘托得更加到位,这些都需要编辑在日积月累中进行摸索,对爆款短视频进行分析,汲取精华、为我所用,从而达到提升自身新闻素养的目的,从而水涨船高,量变引起质变,制作出高水平的短视频作品,这对提升受众满意度、增强受众黏性具有积极的影响。

(五)依托版块组合构建新闻体系

“版块组合”是新媒体运营的范畴,如短视频平台推出的合集功能,既可以充分发挥短视频短小精悍的优势加快内容的传播速度,还可以利用合集将事件的前因后果更加详细地呈现给受众,便于受众通过合集快速了解到整个事件的发展历程[5]。因此,在进行较为重大严肃题材的新闻报道时,新闻编辑可以利用合集功能,将整个主题按照时间或是其他规律划分为不同的小主题,这样每一个小主题既能完成某一段落的完整阐述,又能对整个合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将大主题更加顺畅地衔接起来,用完美的节目呈现给受众。例如,大象新闻抖音账号对超过5条以上的连续报道作品制作合集进行传播,所建的29个合集有“清明奇妙游”“2022河南春晚”“直击河南暴雨”“舞千年”等,总播放量近70亿,组合出击,方便受众观看,从而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四、结语

在新闻传播方式快速更迭的当下,新闻工作者要保持与时俱进、时刻学习的心态,积极转变思路,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在坚守新闻价值导向和职业道德原则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作为新闻媒体的管理者,也要给年轻人更多机会,让他们敢于探索、敢于试错。传统媒体在融媒体发展中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摄入的需求,受众对新闻的渴求从来不会停滞,这需要我们换个赛道再奔跑,哪里有受众,就在哪里生产新闻。

对于新闻采编人员而言,要积极借助新媒体平台创新采访与编辑方式,以满足新媒体受众的需求,只有形成独具特色的个人采编风格,才能在短视频赛道上跑出成绩,继而受到受众的青睐、积累更多的粉丝,从而提升新闻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彤欣.媒体融合下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探究[J].传媒论坛,2019,2(5):78,80.

[2] 李馨.基于成果导向的新闻采写课程模式改革探析[J].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9(6):649-653.

[3] 王亚男,崔乃馨,张莹.融媒体环境下外宣网站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报业,2020(23):102-103.

[4] 吴永焕.融媒体环境下电视台新闻采访写作的革新构建[J].传媒论坛,2019,2(24):80.

[5] 张捷.新闻采访与写作在媒体融合中的地位[J].电视技术,2019,43(17):42-43.

猜你喜欢
新闻采访融媒体时代写作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
新闻采访中的采访技巧运用分析
记者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网建设的思考
时间与空间:新闻采访中无声的语言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