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音乐表演理论研究述评

2022-04-29 00:44肖瑶金红莲
文学艺术周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钢琴理论

肖瑶 金红莲

音乐表演的本质是对作品文本的音响实现,乐谱文本与音响实现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发挥空间,表演者丰富的创造性也因此蕴藏其中。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进行音响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国内外音乐表演理论研究进行梳理,提出国内音乐表演理论研究的建议——探究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表演研究,挖掘中国钢琴独有的音乐内涵,增强中华民族自信。

一、什么是钢琴音乐表演

音乐是一种表演的艺术,它延续着作曲家的创作,属于“二度创作”。钢琴音乐表演属于音乐实践的一环,即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

钢琴音乐离不开表演,音乐表演是音乐创作的进一步呈现。音乐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形态,欣赏者不能直接面对作品,必须经过表演这一重要环节,音乐创作和表演者才能把音乐作品传达给欣赏者。比如,像绘画、雕塑作品,当这些作品被完成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进入欣赏的环节;而钢琴音乐作品,主要以乐谱的形式呈现,是一些没有生命的音乐符号,而表演使音乐重新获得灵魂,变成活的音乐,即音乐表演。

二、国内外音乐表演理论研究爬梳

音乐表演是一个创造性的行为,所研究的对象包括表演技巧、表演内容和表演心理三个方面。

西方的音乐表演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研究、表演分析和运用科学和心理方法的分析三方面。

在历史研究中,多里安是较早研究音乐表演理论的学者,他在表演风格与诠释的联系中提出“音乐通过表演得以实现”的思想,认为表演者是音乐作品与听众沟通的桥梁。他将音乐表演作为音乐创作与欣赏的中间环节,阐明表演的二度创造性及中介性。更为重要的是﹐多里安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表演技法、风格进行了论述。

彼得·沃尔斯对历史演奏实践持否定态度,推崇既具有想象力,又继承演奏传统的演绎方式。他认为历史不应该限制表演的创造性,音乐表演不能一味去模仿,而应该在历史意识形成的过程中激发我们的想象。他还提出了三个构建理想表演的模式:一是得到证实的历史因素;二是乐器的演奏传统及技术信息;三是想象、灵感和演绎能力。

在表演分析研究中﹐海因里希·申克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位,申克以浪漫主义音乐为研究对象,对过度主观性的演奏观点进行了批判。他在《演奏家的艺术》中,反对过度炫技的表演诠释方式,认为这样的音乐表演忽视了作品本身的内涵,提倡通过技术分析追求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包括后来的科恩,他在稍早的一篇文章《当代的分析》中曾说过“分析是表演的指导,表演是深度的分析”,认为表演的主要功能是阐明由分析得出的结构关系。他的理论对后来的分析家和表演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音乐分析领域采用图表分析法对音乐作品的速度、力度、节奏及旋律形态进行分析,这也是当今国外常用的分析方法。约翰·林克提到,有关音乐表演学科的基础理论,由刚开始关注乐谱逐渐过渡到音乐表现及对音乐表现的训练中。同时林克认为面对音乐体验评估时,分析要多方位﹑多范畴,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描述和解释。

音乐表演的表现力是音乐表演艺术的重要问题,它不仅揭示和传达出作品呈现方式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更是演奏者将作品与听众进行联系的关键部分。

西方音乐表演研究第三个领域是运用科学和心理学方法揭示音乐表演中的表现。卡尔·西肖尔作为这一领域的开拓者,他收集不同表演的录音,通过图表分析、数据统计等技术手段对表演参数进行实证性的测量。他提出了“偏离”原则:情感表现存在于对规则的审美偏离中。那规则指的是什么呢?是纯粹的音调、绝对的音高、和谐的动力﹑严谨的节奏等。

在西肖尔的影响下,西方开始出现采用计算机进行细节分析,探究音乐表演表现性的实验研究,形成了一股科学实证—表演测量的热潮。例如托德选取巴赫的《萨拉班德舞曲》作为分析材料,运用计算机规则来研究音乐表演中的计时和动力,提出“越快越响,越慢越弱”的观点,认为渐强渐弱伴随着渐快渐慢的速度变化。雷普选用舒曼的《童年情景》、肖邦《E大调练习曲》的不同演奏版本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出几种即时策略,如旋律结束时的减慢﹑句子中的加速﹑开始强拍的增长等。安德斯·弗里伯格和乔瓦尼·翁贝托·巴特对雷普的实验进行了有关IOI模式的总结。另外﹐朗纳和基博,阐明了表演中的速度与力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美国的得克萨斯理工大学,运用动作捕捉传感器对钢琴演奏进行分析,形成三维的数据模型。

国内的音乐表演理论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张前教授是国内音乐表演理论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通过现象学和释义学思想的分析,为我们理解音乐原作和音乐表演提供了理论支持,他提出“正确的作品解释是音乐表演创造的基础”,以及二度创造的三个美学原则,即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历史性与当代性的统一、技巧性与表现性的统一。

在综合研究中,罗小平教授较早的论述了表演的二度创造性问题,王次炤教授对音乐表演的本质进行了研究,对西方原样主义盛行时期的表演真实性问题进行了批判,认为“更多的是在于学术而不是在于审美”。

杨易禾教授以自己对音乐表演的认识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为参照分析音乐表演中的一系列心理原理;冯效刚教授试用一般心理学和艺术原理来解读音乐表演行为及认知过程;高佛晓教授的著作《音乐表演艺术论》,试图构建起音乐表演理论学科体系,完善了音乐表演“创作—表演—听众”的系统研究。理工科出身的杨建教授,整合国外的研究成果,引进可视化研究方法论,提出计算机可视化音响参数分析并创建Vmus平台,可以对速度、力度、音色等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研究演奏参数和情感表现之间的规律﹐为国内音乐表演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持,使音乐表演的研究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证性。

在国内的研究成果中﹐分析描述性研究比较常见,杨易禾以诠释学的方法分析肖邦《即兴曲》,高佛晓解释了舒曼的作品、杨建对肖邦的钢琴作品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可视化方法对不同演奏家的演奏版本进行描述性分析。有关音乐表演的研究已经从乐谱的文本分析扩展到音响参数的可视化分析。

前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在导师金红莲的带领下,燕山大学相关课题组在音乐表演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发表关于音乐表演的文章有《如何让钢琴说好中国话》《中国钢琴音乐表演研究撷英》《音乐表演艺术研究典范之作——评〈音乐表演艺术论〉》等。已完成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有两篇,有李元元《论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演奏诠释中的音乐表演表现力》和段逸群《基于琵琶音乐创作的钢琴改编曲之音乐表演表现力研究——以〈夕阳箫鼓〉为例》。

三、总结与展望

钢琴音乐表演理论研究可以帮助认识、诠释表演实践过程中表演主体、表演者和听众三者之间的矛盾问题。钢琴音乐表演理论研究以乐谱为蓝本,从表演技巧、表演内容和表演心理等方面进行理论探索。

最后,笔者提出一点儿对国内音乐表演理论研究的建议: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增强各民族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推动社会主义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纵观音乐表演理论研究,高水平论文更多的集中在对外国作品的分析。我们希望在接棒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表演,挖掘其独有的思想内涵。

[作者简介]肖瑶,女,汉族,吉林省集安市人﹐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钢琴音乐表演。金红莲,女,朝鲜族,吉林省延吉市人,博士,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钢琴理论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