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洁
导读:情韵自然课程不只是种植活动,更以专业的课程意识为指导,关注幼儿与空气、光照、植物等互动产出的元素,将这些元素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与区域游戏相对照,与主题相融合,真正做到契合幼儿的大自然体验,让幼儿形成正确的生命观、自然观。
一、情韵自然课程的定义
“情韵自然课程”情韵并美、身心俱悦,遵循幼儿自然生长规律的教育理念,提供有情趣、有韵味、可趣玩的自然场域,支持幼儿在四季韵律中的全面发展。情韵自然课程内容涵盖自然种植、树木认领、生命成长、自然科学探究等内容。
二、情韵课程实践的现状
(一)观“有”
以才开园8个月,生源以小、中年龄段幼儿为主的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飞龙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为例,纵观自然课程环境,具有丰富且多元化的自然资源,前庭开设纵向攀爬区域,与大树融为一体,实现了自然、科学、艺术、运动等多效功能用途,让幼儿从洞中看世界,从大树高处观自然,促进幼儿与大自然互动的探究能力。中庭、后庭覆盖大片草坪、山坡、百果林、种植箱、沙坑、银杏林,种类繁多。园外以百花林、景观植物为主,植物品种达45种。秋冬季农作物以蔬菜根茎类为主,春秋季农作物以爬藤、叶片类为主,让幼儿在散发果实味道、自然气息的场域中,获得更多生活体验。
(二)观“缺”
自然课程需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评价等方面审议适宜性,进行查漏补缺:(1)从整体审议的角度,我园种植课程的目标系统性较弱,脱离园部—级组—教师自然课程的审议顺序,经常发生教师忽视课程规律,随意种植的现象。(2)自然课程内容较单一,大多偏重班级门口自然角的种植,对校园内的自然探究、自然种植的跟踪内容较少。(3)自然种植角整齐划一,班本特色较弱。
三、情韵自然课程的实施策略和路径
(一)问题式教研,对接—梳理种植目标
我园对园内的种植资源进行了充分挖掘、建设与统整,关注小、中年龄段“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等发展目标,不同年龄段也有了对应的发展子目标,以此开展 “如何让幼儿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整体和谐地发展?” 的问题式教研。
(二)多维度生发,探索—拓宽种植课程
应致力于打造基于幼儿“情韵”的自然游戏场。
自然活动是幼儿与季节、空气、阳光等环境要素的交集过程,遵循打造自然原貌、优先发展多种感官、提供多样化低结构物种等原则。
1.拓宽空间:转移、扩充种植空间,清除不成形的围墙边灌木,考虑地理位置的阳光、水源,增添能攀爬围墙的爬藤类植物和农作物。
2.赋予异同种类:增添同一种类、不同形态的植物。以春季为单位,引导幼儿种植番薯、土豆、萝卜等各种类型的地下根茎类植物,或栽培线椒、辣椒、中椒等各种形态的椒类植物,便于幼儿观察、比较、探究、记录。
3.增加联动:填补饲养、农家乐区域,与种植区域进行情境联动。幼儿的种植活动大多以科学探究类为主,观测、比对不同生命在不同时间的成长状态,增加幼儿游戏活动经验,提供农家乐的情境,拓宽幼儿互动模式。
4.营造艺术生态化的自然角:只呈现与幼儿当下经验相关的动植物(以季节性动植物为主)、营造幼儿过程性评价环境、聚焦幼儿的问题探究、聚焦多领域的生发。
(三)创新课程方式,拓宽幼儿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我园以MINI型课程著称,以拖拉式、移动式区域模式为主,思考幼儿如何体验和亲近自然。以果树种植区域的优质资源拓宽幼儿的学习样态,从班级112平方米的小区域转向中庭500平方米的大区域,时间频率从偶尔散步关注植物角,拓展到每周两次1小时自然区域活动。以自然游戏业务培训为平台,拓展教师对自然教育的认识,颠覆“为种而种”的固化思维,从单一领域过渡到整合领域种植。作为一种综合性活动,自然课程除了增强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之外,也给幼儿提供了健康锻炼、语言表达、社会交往、艺术创作等机会,充分体现加德纳提出的第八种智能——自然智能,唤醒幼儿对风、云、光线、泥土、气流、动植物等自然事物的探究欲。支持幼儿自然学习的发生,允许幼儿随意在空间走动。通过自然互动的方式,充分激发幼儿多感官的使用,充分鼓励幼儿爬上梯子看大树,引导幼儿寻找自然界的奇妙现象。
(四)实施基于核心经验的“情韵”种植课程
情韵种植课程是指:跟随天气、时宜、节气、地理情况的节奏,因时而利开展课程,在园部统筹下,形成“以研促行,研行合一”的研究共同体。我们对种植环节、管理环节、收获环节等蕴含的教育价值进行研讨,帮助教师厘清种植活动背后的课程价值与教育意义。班级根据班本化特点,关注幼儿兴趣和需要,做到生活化、互动化、过程化和经验化。
1.生活角色参与,激发幼儿主观能动性
关注不同季节,利用不同工具和不同方式进行采、摘、分、择、洗、捆、卖,引导幼儿从出土过程中关注各种蔬菜的根系,在分类、择菜中学会分类,并成为卖菜员;在春分挖野菜、包春卷,成為小厨师;营造农家乐、饲养角的环境情境,成为饲养员;修剪茂密疯长的树木,成为园艺师。让幼儿体验各种生活角色,在游戏中获得种植带来的愉悦感。
2.激发多元资源互动,从开放式探究转向聚焦式探究深度学习
(1)幼儿成为自然资源的收集者:整合小、中班幼儿自然科学探究的核心经验和季节资源,在审议前、中、后期,聚焦不同年龄段的学习方式。幼儿在与自然进行互动时,通过不同探究方式成为自然资源的收集者。比如,小班以观察单个树木为主,中班以对比、收集同类树木为主。2月初万物睡眠时,中班幼儿就在小组认领的桃树、梨树下关注发芽状态。幼儿猜测新叶即将长出,通过日常探究得出是花骨朵的结论。幼儿好奇植物生长的是花而不是根叶的原因,并想知道还有什么树也是先开花的。小班、中班的小科学家们拿着记录纸分类收集,察觉树木开春的不同生长形态。有的幼儿甚至发现,有些树不仅不开花,也不长叶,而是变色。幼儿由此总结出春季特点:2—4月是植物苏醒—发芽—生长变化最明显的季节。通过收集分类,幼儿成为了校园树木春季资源的收集者。
(2)幼儿成为聚焦自然的探究者:分析和判断幼儿兴趣走向,以及问题生成中的价值性和关联性,努力引发幼儿在多方领域探索、多层学习交往、多元感悟表达中,逐步实现深度自主学习。幼儿自行划分学习小组,从开花、花谢到长叶,研究花的全部形态,将掉落的花瓣带入植物角探究区,形成聚焦式探究,观察了解花的结构,更借助植物绘本,比较桃花与梨花的区别。绘本学习、成长日志与桃树陪伴式成长,拓展了幼儿在生活中对花的运用。结合妇女节,让幼儿与艺术领域链接,形成生活区的创意制作。引导幼儿合理运用叶子资源,从园内资源拓展到园外100米以外的飞龙公园,定时关注叶脉的不同形态和颜色,进行大量分类并发现枇杷树不断掉落长出新叶。幼儿对其进行调色,制作色卡,玩“寻找绿色”的游戏,整个调色过程加深了幼儿对色彩混合的探究。
3.过程导向体验,支持幼儿自然链接
种植是幼儿自主观察、劳作和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一系列种植活动,幼儿亲身体验植物生长、发育、死亡的循环过程,感知植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学会科学看待种植过程。要给予幼儿工作的仪式感,从丰收、翻土到播种对幼儿进行悉心教导,并合理利用家长资源。3月12日我园启动春耕翻土仪式,收集各种工具进行集体翻土,我们鼓励幼儿描述遇到的问题。幼儿感慨于石头附近杂草丛生、土质感太硬、没有力气翻土、难以掌握正确方法等。经验不足、收集工具的适宜性欠缺等问题,给幼儿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首先工具有80%不适配翻土,大多以塑料挖沙工具为主,其次在工具的使用过程中20%的幼儿会恰当使用工具,60%幼儿使用工具不当,20%幼儿完全不会使用工具。科学总结中班核心經验与身体动作核心经验,幼儿从认知层面、行为层面上存在经验的需求点,教师应支持幼儿多元收集信息并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并提供真实的工具作为幼儿的观察对象。幼儿思考手里的工具能否将土翻出来、达成目标的工具需要具备哪些特征。引导家长一同用真实的工具翻土,让幼儿反思自己的经验,幼儿在猜想中发现各种工具在土上留下的痕迹、翻出的土的数量都不同。惊蛰、春分、雨季后,幼儿进行多次翻土,发现泥土很好挖,土里还有好多小蚯蚓、皮球虫。教师讨论与土相关的绘本,梳理绘本资源库并带到班级分享,或运用集体活动的方式,迁移关于泥土的秘密和工具使用方法。幼儿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运用身体的各种方式练习巩固。针对种植后的养护,幼儿采用了施肥计划,并邀请经验丰富的园艺教授家长堆肥的知识。幼儿回家后带来了一批淘米水、果皮水,带上手套,准备好瓶子,将收集的落叶、瓜皮、果壳、淘米水、兔子的排泄物进行处理,逐步促进经验增长。
4.横向经验拓展,助力幼儿生命意识形成
我园以“春耕节”为契机,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开发园部种植区,尤其重视丝瓜、扁豆、黄瓜、豇豆等爬藤类农植物的培养。根据小、中班各年龄特征,划分基本种植种类和种植方法,每班对“小小责任田”和“班级种植箱”内种什么、怎么种进行探讨。教师听取幼儿的意见,将适合片状种植的豆类、蔬菜类、粮食类等二十余种农作物作为种植内容。
教师注重拓展幼儿的经验,让幼儿不仅关注自己班级的菜地,也开始关注其他班级的菜地,甚至产生惊喜的发现。胡雨宸发现了小3班的菜地里有很多长在泥土里的土豆,他带领其他幼儿观看,还找到了土里的洋葱。陆威名对番茄长在树上还是泥土里提出疑问,引起热烈讨论。于是绘本《红红的番茄》走进了幼儿,幼儿在书中认识了番茄的一生,了解了番茄的生长样态:原来番茄长在上面,土豆长在下面。
随着旧经验的生发,新经验需要新的问题催化:还有哪些蔬菜长在土里,哪些长在上面?带着这个问题,幼儿和家人商讨答案。在集体交流中,我园借助绘本《上面和下面》,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猜测、验证等方式,融合生活经验和绘本中的经验,了解果实生长的地方。自主探索获得经验后,幼儿更喜欢去菜园、自留地里观察庄稼,拿着图卡对照观测、联想蔬菜类型和果实生长部位。在反复操作、师幼互动、幼幼合作中,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持续学习,由起初粗浅的感官化经验积累生发新经验。
四、结语
我园对情韵课程的实施进行总结思考:自然课程培养目标下,如何让幼儿的特质与自然相链接?应依托有趣的环境,在互动、探究、支持互动中促进自然与幼儿和谐共生,让幼儿在亲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对生命的敬畏,逐步形成对自然学习的热爱,愈加关注对植物特性的观察,从而理解自身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