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钧
退休后,朱忠学想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农民做点什么。他的想法一提出,立即遭到了家人、朋友的反对。但生性倔强的朱忠学还是组织原来种子公司的6名下岗职工成立了一家新的种子公司。
刚起步的朱忠学并不顺利,公司每年亏损20多万元。一时间,家人的抱怨、朋友的劝阻接踵而至。
反对最为激烈的还是朱忠学的老伴。朱忠学的老伴也是农业局种子公司的退休人员。老伴的想法是从事种子零售,赚一点稳当钱。哪曾想朱忠学却要搞种子研发。老伴深谙此道,种子研发不仅周期长,而且风险极大。几经争吵无果后,老伴一怒之下卷起行李回到了城里的家中。
朱忠学破釜沉舟,回到家中准备用房子作抵押申请贷款,结果被老伴连推带拖赶出了家门。
“无家可归”的朱忠学像一个落魄的难民,形单影只地回到种子公司基地,住进了十几平方米的临时住所。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老伴切断了和朱忠学的所有联系。朱忠学白天面对的不是谷粒就是田土,晚上独守这前后漏風的破旧房子,心中突然有一种莫名的心酸,他也出现了动摇的念头。但看到公司成立之初自己写的“志在农业、服务农村、致富农民、老有所为”一行大字,他还是咬紧牙关选择了坚持。
毕竟是几十年风雨与共的伴侣。老伴是刀子嘴豆腐心,几个月的冷战后,还是忍不住关心朱忠学的生活和身体,回到了公司。这让朱忠学内心温暖,干劲更足。
几年的负重前行,一些技术难关逐渐被朱忠学攻克。公司开始有了起色,并有了一定的收益,但他并没有将这些收益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全部用于再投入、再研发。
为了公司的壮大,也为了实现他服务群众的初心,朱忠学以高出当地土地流转价100元/亩的价格,租赁了几百亩土地,通过推广良种,带动上千户种田大户,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他自筹资金修筑机耕道、排灌沟渠和良种繁育基地,改良田土。
把抛荒的田土恢复成良田,需要很多钱。前后一算账,周围的人都说朱忠学太糊涂。朱忠学却毫不在乎,因为这50多亩田土改良后,每年能为国家增产稻谷40多吨,这才是朱忠学最看重的。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朱忠学始终没有忘记周边群众,他帮助很多农民脱贫致富。他不断地推广新品种,攻克了一个个难关,连正规的科研站所都羡慕他取得的成绩。
有人问朱忠学哪来的干劲,年近古稀的朱忠学笑着说:“只要闻到这满田的稻香,我就浑身是劲。”
编辑/李园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