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琦
摘 要:高中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关键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教师要加大对此关注力度,增强高中生的传统文化底蕴、文化素养,将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进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文章阐述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渗透进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出了相应措施,以实现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深度融合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意义
语文课程是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既要注重知识技能的外显功能,更要重视课程的隐性价值。其中隐性价值包括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内容。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文化是保证中华民族长久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最佳时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学生爱国之情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可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教学问题
(一)教师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缺乏重视,主要教学活动以高考为指挥棒,高考考的内容多教,高考不考的内容少教或不教。有的教师虽然将语文教学活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但仍流于形式,导致语文教学活动和传统文化传承处于脱节状态。
(二)教师缺少教学经验
部分教师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尝试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但缺少相关经验,只能生搬硬套,授课方式也不新颖,无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三)渗透内容过于单一
很多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过程中过于注重讲解教材内容,这种单一的渗透形式难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很少向学生介绍教材以外的内容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严重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渗透方法不够新颖
目前仍然有一些教师对渗透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不够,严重打击了学生对高中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会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内容理解得不到位,很难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更无法让高中生以后去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
(五)忽视情感教育
很多教师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常常会在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讲解考试重点,很少向学生传授和讲解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知识和文化内涵,使高中生很难对传统文化知识拥有更好的认同感和重视感。
三、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一)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优秀的文章,是经过反复推敲才选入的,其包含的内容都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及丰富的精神底蕴,大多是一些极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经典。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挖掘教材文章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及精神情感,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为学生展现出文章中所具有的传统文化魅力。在讲解文言文或古诗文时,可以先讲解作者的生平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背景、历史、文化现象,学生有了大致的了解后,进行详细的文章解说,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精神底蕴和作者高尚的品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以及文人所具有的高尚情怀,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同时增强精神底蕴。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应该注重挖掘教材本身,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精神底蕴。
(二)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且艰难的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这种情况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首先要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考虑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情境,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活跃课堂氛围,从视觉、听觉多角度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参与性强的活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语文本身是一门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应该注重情感的渗透,使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教学过程中适当开展传统文化课外拓展活动
高中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最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促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因此,我们不应该把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片面地放在教学上,应该注重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其中具有很多的传统文化活动,例如吃粽子、划龙舟等。高中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后开展一些传统文化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深入的了解,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帮助学生培养文化素养。
(四)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在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前,教师可通过制作关于传统文化的黑板报、在教室张贴传统文化的海报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相关音乐或相关影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或开展传统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就自己了解和喜欢的传统文化进行交流、讨论。学校还可定期举办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邀请相关专家给学生普及相关知识,消除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排斥心理。
(五)立足课文,渗透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可立足课文内容本身,在不同类型的课文中,穿插不同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与爱国主义有关的文章或诗篇。而爱国主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少年强则国强”,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教师在进行相关课文授课时,要深入了解课文的内涵和背景,然后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例如,在教学爱国诗篇《红烛》时,教师可先了解《红烛》的创作背景,再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相关影片、短视频或以讲述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传递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又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反对党八股》时,同样可以采取上述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爱国主义精神。另外,学习态度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可向学生穿插介绍中国古人的学习态度、文化精神等内容。例如在教学《师说》《劝学》时,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课文意思的同时,可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其中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的宝贵精神文化,对当代学生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值得其学习、传承。
(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教师要加强引导,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觉探究,了解课文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例如在教学《短歌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曹操的人物形象进行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课下搜集支撑自己想法的曹操的事迹,上课时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这样,学生可多角度认识曹操,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进行其他课文或历史人物的介绍时,教师都可以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了解人物背景,发表见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和鼓励工作,努力让学生每次学完课文后都有兴趣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
(七)融入课外活动,感受传统节日魅力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重视中国传统节日,重视传统节日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例如,在教学《离骚》时,教师就可以在授课时引入端午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并通过视频短片等方式介绍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和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制作粽子、香囊、五色丝线等,感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同样,在其他中国传统节日,教师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升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例如在中秋节一起分享月饼,腊八节一起分享腊八粥等。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并积极致力于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运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渗透传统文化
为了营造出良好的高中语文课堂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借助新兴的教学资源向高中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既有效吸引了高中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又能使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知识拥有更深刻的印象,从而使高中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鸿门宴》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例如,课文中出现了“项王、项伯东向坐”这句话,教师可以根据这句话向学生提出其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座次礼仪相关知识点。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来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例如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林黛玉进贾府》的视频过程中,可以从当时贾府中不同人物的服饰和礼仪情况来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也可以从居所、礼俗来研究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知识拥有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九)增强情感熏陶
教师除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加强情感方面的教育。例如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教师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文言文词语的用法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注重课文中烛之武的性格特点和精忠报国的精神。在学习《齐桓晋文之事》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发表读后感,渗透孟子所展现的思想文化涵养。能更好地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中历史人物的情感熏陶,同时也会使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十)增加选修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除了课堂内传统文化的渗透,学校还可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选修课,指定教师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这样可以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拓展知识的机会,让学生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知识积累,逐步提高文学素养。另外,学校也可以建立有关传统文化的社团,如文学阅读、中国书法、中国传统绘画、民族音乐、民族戏曲等社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和宣传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精神底蕴,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通过不同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宋自军.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5):87.
[2]孔志群.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 语文课内外,2020(19):64.
[3]孟翔燕. 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传统文化的渗透[J]. 散文百家,2020(13):173.
(责任编辑: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