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地方小型博物馆的数字化之路

2022-04-29 00:44:03郝晓琳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0期
关键词:媒介技术博物馆数字化

郝晓琳

摘要:陕西作为旅游大省,有着深远广阔的旅游业发展前景。目前,陕西省渭南市有大量的小型博物馆正待保护和开发,这些景点的投资和运行成本低、回报周期长,而且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数字化开发正是依托智媒时代下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博物馆在研究、展示、传播方面的工作效率,使文物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数字化;媒介技术;博物馆

陕西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而渭南位于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2021年5月城事智库院发布《2021陕西博物馆发展报告》,陕西省备案的博物馆已达329座,其中县级博物馆有75座。[1]相对于高投入、高关注度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大多数地方小型博物馆地处偏远之地,受经济水平、交通条件的限制,博物馆的保护和开发力度远远不够。本文以陕西省渭南市小型博物馆为例,探究当前地方小型博物馆面临的数字化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使小型特色博物馆在智媒时代更好发挥自身文化交流、文物管理开发、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

一、智媒时代博物馆的数字化发展现状

博物馆数字化,指运用数字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对一个实体博物馆的各个方面进行数字化处理,包括建网站、藏品数字化管理、虚拟展示、楼宇自动化、网络建设等,且系统可以是开放式实时更新的。我国数字博物馆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智能终端和媒介技术的迭代更新,近几年规模逐步扩大。故宫博物院、敦煌莫高窟、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大型博物馆都在积极探索数字化建设,推出“云讲解”“云展览”“云直播”等服务体系,将历史文物与数字领域深度融合,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新路径。但我国博物馆数字化也面临着发展不均衡、数字化深度有待挖掘、共享资源程度较低的问题。地方小型博物馆运营模式比较传统,缺乏数字化发展思维,藏品的文化价值难以全方位得到展现。学术研究方面,在国内知网上搜索“博物馆数字化”共计872篇文献,而“小型博物馆”或“地方博物馆”“数字化”分别共计94篇、8篇文献,基于论文数量的比较,虽然国内学界对于博物馆数字化开发的研究较为丰富,但是对于地方小型博物馆数字化开发的关注有待提升,已有的研究大多也是经验层面的综合性分析,实证研究仍然有待深入。

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其中提到了数字化与可及性创新的力量,并提出博物馆已经成为创新的乐园,新技术在这里可得以发展并应用于日常生活。地方小型博物馆也应主动求变,推进数字化保护与开发。

二、渭南市小型博物馆的概况——以丰图义仓为例

博物馆作为传播民族文化的窗口,从多角度、多层面展现着文物的历史底蕴。渭南市博物馆共有25座,类型较为丰富,包括大荔县民俗博物馆、渭华起义纪念馆、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等,规模和藏品数量均符合地方小型博物馆的研究。

丰图义仓始建于1882年,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南寨子村。该仓由清朝理财家阎敬铭提议修筑,是目前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且仍在储粮的清代粮仓。[2]2006年,丰图义仓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丰图义仓是兼具储粮和旅游双重特色的粮食博物馆。目前,义仓内小博物馆包括阎敬铭纪念馆和丰图义仓粮食历史文化展。“粮食历史文化”展厅包括全国各地的粮、油、工分等票证,还有本地的饮食文化介绍。无论历史内涵还是建筑风格,丰图义仓都很符合近些年游客的喜爱,其博物馆资源也亟待进一步进行开发。

三、渭南市小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数字化建设是地方小型博物馆生存发展的新机遇,不仅能够获得必要的资金、技术支持,吸引更多的博物馆爱好者和参观者,而且能使其创新管理模式和运作模式。

(一)文物的不可复制性

地方小型博物馆本身就是一种受保护的文物。渭南市的地方小型博物馆主题鲜明,经过历史沉淀其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对小型博物馆进行数字化保护,也是在维护不同区县乡土文化的完整生态。丰图义仓历经百年来仍然完好,保留的粮仓建筑包含着千百年来人们对粮食丰收、国泰民安的美好希冀,其建筑构造与仓内藏品均值得精细保护。

(二)信息化管理的便捷性

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推动博物馆业务的高效开展,数字化对于存储信息和安全管理也带来了更高的效率。渭南市小型博物馆藏品主题多元,但缺乏系统性整合,很难在网络上获取到文物信息。因此,可借助数字技术将博物馆陈列的文物进行云端上传,利用三维动画剖析、动态视频影像来保存尺寸、质地、来源及保管环境的相关数据,构建数字化资源平台。

(三)用户需求的提升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需及时根据受众需求调整运营方向。智媒时代受众不仅是以旁观者的角度观赏文物,更希望能够作为参与者体验博物馆的独特韵味。文物的展现方式除了文字、图像、声音、影像外,还应包括人类的主观感受,如触觉、嗅觉、立体感等。数字化能够使信息与空间相互结合,给参观者带来高度参与感。

四、小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博物馆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尚不够成熟和完善,受技术、人才、机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小型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之路更加漫长和坎坷。

(一)投入资源有限

小型博物馆地处较为偏僻,存在着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缺乏基本设备等问题,外部条件直接制约着博物馆的持续发展。部分小型博物馆受资金短缺影响,在游客数量较少的时期会减少电子导览系统的开放。以渭南市丰图义仓为例,丰图义仓至今还未开通线上购票通道,仍以线下购买纸质票为主。丰图义仓内有近百种粮食品种以及600余种粮票展览,是粮食发展的历史缩影,但由于受到人力、财力、技术等多边制约,博物馆的很多服务未能完善。

(二)缺少推广渠道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平台为博物馆的宣传开设了新的途径。但经笔者查询网页、文旅应用、社交账号等多种渠道调查统计,渭南市25家博物馆在媒体平台上可查询到的信息较少,传播方式难以起到为线下“引流”的作用。以微信公众号为例,25所博物馆中开设微信公众号的仅有11所。此外,部分运营微信公众号的博物馆更新频率低、内容同质化,宣传效果不明显。渭南市丰图义仓至今未开设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百度百科提供的资料也比较有限,主要从粮仓的设计、历史、影响方面概括,未对丰图义仓内的博物馆进行介绍。此外,在专业的学术领域,涉及渭南市小型博物馆的相关科研成果也较少,致使现存数量有限的馆藏资源荒置与浪费。

(三)体验比较单一

虽然近几年博物馆的参观人数逐年提升,但渭南市小型博物馆存在馆内面积较小、展览条件较为简陋、游客体验较为单一的现状。丰图义仓总占地数万平方米,但很多区域尚未完整开发,博物馆内大部分文物仍是悬挂在馆内墙壁和摆放在展台上,排列较为拥挤,粮仓的历史底蕴和文物的艺术性很难立体展现。仓内举办的线下活动也鲜少结合文物本身进行创新,使博物馆难以讲好博物馆、展览、藏品的独特故事,发挥自身的艺术价值。

五、小型博物馆数字化开发策略

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本地“云上博物馆”的建设方案,渭南市也有这样的设想和动作,但是地方小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无法避开资金和人才缺乏的困境。渭南市小型博物馆数字化开发与建设,必须善于借用资源,使用“巧劲”:第一,借用省内高校资源;第二,挖掘地方文化魅力;第三,提升数字服务能力。

(一)创新数字化管理理念,做好数字化基础工作

目前,国内很多国家级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措施是“线上直播+线下活动”双管齐下,打造“云上博物馆”,并利用多媒体平台传播的社交属性,实现对整体传播平台的引流,促进文物交流展览。但对于地方小型博物馆来说,要“走出去”,需要先从基础入手,拓宽宣传思路。由于资金有限,丰图义仓要先将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这类日活量较大的平台运营起来,通过视频、图文推送、话题互动等新媒体形式提高受众对于了解该博物馆的积极性。观察一个国家的博物馆,不能光看几个知名的大馆。特别像我国这样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要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整体形象,非努力把小馆办好不可。[3]地方小型博物馆也可与省内大型博物馆进行联合,共享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博物馆集群”是指各博物馆及相关企业集中分布,并共同从事博物馆相关的工作和活动,能够让博物馆资源聚集,展品资源利用更为合理。[4]可以由市政府进行“牵线”,令地方小型博物馆与“网红博物馆”进行合作,既可以弥补小型博物馆曝光量不足的缺陷,也能整合文化资源。

(二)依托本地资源,丰富文创产业

博物馆本身具有为公众提供知识、文化教育的意义,是传播社会公共文化的重要机构。[5]地方小型博物馆,可积极组织研学活动,将人们和历史结合起来,以教育科普的方式弘扬博物馆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学习和交流中国传统文化。大荔县可以将丰图义仓发展为渭南市学生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让青少年从这里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精神和聪明才智。此外,地方小型博物馆要充分利用陕西本地科研资源优势,通过开展高校项目化合作,提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项目选题,吸引更多年轻人研究博物馆数字化的课题,进一步推动小型博物馆的开发。在文化产业建设方面,丰图义仓也可尝试与相关公司进行合作,开发文创周边产品。小型博物馆可开展“馆企合作”的方式,与其余行业里的企业合作,进行文创产品的IP设计、产品制作、运营推广。书签、明信片、冰箱贴等物件非常贴近生活,也是当代人更有购买欲的文创产品。例如,陕西汉阳陵博物馆以馆内文物为模板,设计特色文化IP“姗姗”,打造博物馆品牌产业链。丰图义仓可以结合粮食博物馆的特征,推出一些定制版粮票的书签,以粮仓图案设计一些挂件、玩偶类的文创产品,都能体现自身的美学特征,既能够传播地域文化,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提高博物馆的品牌影响力,带动地方文化产业。

(三)发掘本地文化,讲好历史故事

2016年12月,国家文物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印发《“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各类各级文化事业单位,走上互联网平台,更好地把中华文化传承下来。[6]文物是博物馆特有的语言,博物馆要挖掘自身内在的美学价值,将文物的情感表达出来,赋予其故事性。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国的仓储文化源远流长。《礼记·王制》提道:“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仓内的农具、粮食模型、粮票都蕴含着地域性、民族性的色彩。因此,丰图义仓可以梳理国内各类传统粮仓以及农具的演变过程,也可以推出一些有关作物种植、储藏系列的文物故事,如农作物的溯源、治理饥荒的传说,在微博征集老一辈与粮票的故事,用真情拉近文物与观众的距离。博物馆要有会讲故事的策略、讲好故事的信念,推动历史文化历久弥新。

(四)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

小型博物馆的数字化要从参观者的角度进行完善,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性。当前小型博物馆内的数字化措施主要为在馆内配备电子讲解器、扫描二维码进行语音导览、利用多媒体设施来辅助实体文物等。而数字化具有跨越时空性、虚拟现实性特点,小型博物馆要从技术层面提升自身的可参观性,特别是针对线上参观者而言。丰图义仓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来对文物进行数字化展示,开设一些互动体验区,通过人机交互感应来调动参观者的感官,还原历史背景,使其感受到粮仓存在的历史意义。对于丰图义仓这类具有建筑特色的博物馆,既可以开发线上小程序来展现藏品互动,也可以通过数字手套、数字头盔等增强现实的技术,在仓内开展互动体验。

六、结语

以往小型博物馆只能静态展示文物,进行实地参观,对于文物背后的历史知识的传播形式也比较单一,很难与人们进行空间与时间上的互动,博物馆的推广和发展面临很多局限性。“文化+科技”的融合,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予以小型博物馆文旅更多的发展模式。博物馆的宣传、管理以及开发等各项工作都能够借助数字化完成蜕变,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将是大势所趋。未来,小型博物馆可以在数字化领域探索更多功能,让文化交流的形式更加多元,提升博物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城事智库.2021陕西博物馆发展报告[EB/OL].[2021-05-18]. http://zhiku.hsw.cn/system/2021/0519/3224.shtml.

[2] 华秋实.大荔·丰图义仓景区特色挖掘及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3] 苏东海.博物馆的沉思:苏东海论文选[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4] 王小明,宋娴.重构与发展:博物馆集群化运营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5.

[5] 陈晨.博物馆建构影视多媒体系统的理论与实践:以国家博物馆为例[J].大众文艺,2014(2):64-65.

[6] 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N].中国文物报,2016-12-09(003).

猜你喜欢
媒介技术博物馆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博物馆
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展望泛媒体时代下媒介技术的进化趋势
技术决定论:浅谈对媒介环境学的认识
今传媒(2016年12期)2017-01-09 19:04:41
数据新闻的品格特征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09:57:53
数字化制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0
德里罗早期小说中的媒介技术再现
戏剧之家(2016年4期)2016-03-25 13:33:42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