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深度推进 新闻产品持续创新

2022-04-29 00:52:34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0期
关键词:晚报银川报纸

2022年3月8日,创刊于1988年7月1日的《银川晚报》迎来第10000期。作为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旗下的都市类报纸,《银川晚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唯一的晚报,是自治区主流新闻媒体和一级报纸。近年来,虽然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媒体的不断挑战,但《银川晚报》一手抓好新闻产品创新和品牌活动,一手抓好媒体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壮大之路,荣获中国“百强报刊”荣誉称号。

抓好新闻产品创新

创新是新闻媒体的生命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要运用丰富的新闻语言、形式、方法、技巧创作出精品力作来。按照这一要求,《银川晚报》编委会要求全体采编人员在思想深处将新闻产品创新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并付诸于实践。

首先,推行封面创意化。报纸的封面就像是人的脸面,封面是否精彩直接影响读者对报纸的判断和购买欲。封面出彩会对报纸整体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欲和购买欲。在目前的报业市场中,多数都市报的封面采用“图片+导读”模式,这样的封面中心突出、简洁明了,方便读者的快速阅读。然而凡事过犹不及,随着采用这一模式的报纸越来越多,导致报纸风格日趋雷同,彼此“撞脸”的现象越来越多,导致读者审美疲劳,大图片的海报视觉效果减弱,而其他所谓的第一眼效应、促销功能等更是已经基本丧失殆尽。针对这种情况,《银川晚报》积极做出改变,开始推行创意化封面,主要采用创意组图、漫画、矢量图等加上简洁的文字,解读当天最重要的新闻。同时,不再强调导读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质量与关注度,全面创意化封面占总数的90%以上,推出的《三十而已 做自己的英雄》《年少敢为 不简单》《乘风破浪的爷爷奶奶》《闽宁镇“后浪” 奥利给》《海原大地震1920-2020》《这些小手在敲击世界》《开往春天的高铁》等一系列极具冲击力和感染力的封面,受到了读者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通过这样的改变,使《银川晚报》在当地读者头脑中打上了自己独特的品牌烙印。

其次,策划让民生新闻更好看。这些年,自治区、银川市大事不断,这对《银川晚报》来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光要与集团旗下其他媒体竞争,而且要有市场上其他都市类媒体竞争。如果全部按部就班地进行报道,必然难以出彩。面对这种情况,《银川晚报》发挥了全员策划的优势,结合自身都市报特点,以服务民生为切入点,通过小切口展现大事件,推出《一百年 正青春》《清零!战疫特别报道》《山水相依 生活有光》《振兴在路上 一起向未来》《大河唱吟 川流不息》《山海情 振兴路》《养老院里的90后》《黄河流润宁夏川》等系列报道,通过策划让这些时政报道更接地气,不仅得到读者好评,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与此同时,《银川晚报》通过策划,推出了市民关注的热点新闻的系类报道,如《城中村蜕变》《凡人凡事 身边绚烂》《向往的生活》《奋斗逆袭 不负芳华》《重忆时光 寻找“李焕英”》等,不仅报道了热点新闻,并通过组合式的报道,让新闻更立体、更好看。

最后,做好特色周刊。《银川晚报》自创刊以来,就一直在探索特色品牌周刊,先后创办了文化周刊、教育周刊、生活周刊、旅游周刊、房产周刊、汽车周刊、健康周刊、艺藏周刊等一系列特色品牌周刊,这些周刊由于贴近性和服务性强,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报纸专副刊部在坚守文化周刊、健康周刊和生活周刊的原创内容的同时,加强专刊的时代性、服务性,进一步增设了博物周刊。

新知、博物是近年来新兴的文化现象,博物周刊内容以新知、科普为主,重在介绍宁夏的风物地理,给文化周刊注入了一份新的活力。除主打专题外,还设置了草木宁夏、博物书话、老手艺等栏目,社会反响非常好。文化周刊还增设了人物志、匠心等栏目。为满足读者的需求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生活周刊和教育周刊分别增设了萌宠、酷玩、开课吧、动起来等栏目,同时以上周刊还将活动常态化,增强了受众对报纸的黏性。

做好大型品牌活动

除了办好报纸,做好大型品牌活动,是《银川晚报》拓展外延生产力,打造品牌战略的重要一步,也是提升媒体收入和影响力的重要抓手。《银川晚报》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作为都市类纸媒,必须把纸媒的品牌作为自己的核心资源,经常举办参与性强的大型社会公益活动,一是可以锻炼队伍,提升自身策划组织能力;二是可以通过活动提升媒体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是可以为报业在当前困境下找到突破点、发力点和起跳点,从而实现纸媒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银川晚报》的大型活动均是围绕当前读者群体而开展策划的。根据我们对有效分析读者市场的分析,目前《银川晚报》的主要读者群体是中小学生、老年人、具有较高消费能力且对文化需求较高的中年人。

例如,围绕中小学,我们举办了中小学现场作文大赛、现场书画大赛、全能小记者大赛、城市阅读挑战赛、英语口语大赛、全国青少年车模赛等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围绕老年人,我们举办了老年产业博览会、银川市社区广场舞大赛、职能部门与社区居民面对面等活动;围绕具有较强消费能力且文化需求较高的中年人,我们举办了银川国际汽车博览会、开卷有益读书沙龙、朔方人文大讲堂等等活动,由于针对性强,这些活动累计参与人数突破30万人,直接参与和受益人次超过50万。

这些活动使《银川晚报》有新闻的刊登者变革为新闻制造者,从根本上突破了报纸传统的单一输出模式,不经有效地提升了纸媒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同时也为报纸带来了可观的经营收益,使报纸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也增加了报纸发展的能力。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不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下媒体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银川晚报》在多年前就开始探索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目前主要包含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头条号等。由于这些新媒体新闻质量高、定位准确、权威发布,所以吸粉无数。目前,“银川晚报”微信公众号拥有粉丝29.28万,综合影响力稳居宁夏官方新媒体第一位,全国纸媒排行前40名,传播力超过99.44%的微信公众号。

除此之外,我们目前还拥有“壹度文化”“螃蟹团”“小记者”“银川教育”“银川晚报书画院”“大象慢生活”“银报会展旅游中心”“银川第一地产”“银川晚报生活汇”等多个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以及直播平台。它们与“银川晚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一起组成了新媒体矩阵,有力地推动了《银川晚报》新媒体的发展,提高了《银川晚报》的影响力和在线阅读量,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与此同时,《银川晚报》还不断推进与集团内其他媒体的融合互动。其中,与银川广播电视台“电视问政”栏目深度合作,向懒政、怠政、庸政亮剑,体现媒体的监督力;《银川晚报》还与融媒体中心合作,推出“政在线”栏目,关注行风政风,对百姓关注的供暖、交通、医疗、教育等话题与相关部门及行业展开对话。

《银川晚报》积极践行集团全媒体联动机制,与广播、电视、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形成常态化合作机制,在报纸上推出“二维码新闻”,开设“全媒体报道”版面,通过扫描二维码读者可以看到广播、电视、网站和新媒体平台等不同类型的新闻,同时打造“无人机新闻”版面,推出了一系列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视觉新闻。

通过融合发展,《银川晚报》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增加,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为未来发展摸索了经验,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持续推进民生化、故事化改版

回望10000期背后那些灯火通明的夜晚,《银川晚报》既观风云万变,亦呼广厦万间,这是一份独特且珍贵的“银川记录”。

34年间,时光荏苒,《银川晚报》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它始终陪着银川人、陪着银川这座城,在时光的流转中,见证、记录、亲历和参与了太多的历史瞬间、大事小情、万家灯火和家长里短。

从创刊之初的“立足银川,面向社会,进入家庭,指导生活,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传递知识信息,丰富文化生活,回答现实问题”,到新千年毅然改革改版升级后的“现场,真相;独特,深刻;贴近,实用;理性,责任”,再到媒体融合大变局下的“服务老百姓 传递正能量”,《银川晚报》始终坚持走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条紧密联系市民生活的新闻生产路径。小切口、市井气、真生活,在媒体融合蝶变的当下,《银川晚报》在继续传承不同发展时期的办报宗旨与理念的基础上,于2021年毅然开启“无生活 不新闻”的新闻生产理念,抛开空洞乏味与模式僵化,细腻讲述人与城市之间的故事。

10000期,是新起点也是新契机,今年《银川晚报》还将持续推进民生化、故事化改版工作。2020年11月,《银川晚报》正式推进以“减量提质”为目标的改版工作,由原有24版减为16版和周五刊,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民生化、故事化改造,在可读性和差异化方面取得进展,为进一步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形势,《银川晚报》将于2022年下半年进行新一轮改版工作。

第一,本土新闻足量,注重接近性,走故事化、民生化、杂志化和社区化办报路径。减少常规时政类即时动态消息稿件,注重挖掘新闻动态背后的深度故事结合本土的热点与重点,推出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深度报道。走进社区写百姓故事,提升接近性,关注市民诉求书写百姓生活故事。

第二,成立“工作室”,以责任提升业务,值班编委、责编、编辑三级负责。根据部门人员工作特点,将编辑部分割重组,组建时政、民生、视觉三个工作室。三个工作室由三名值班编委直接分管并主抓工作推进,选题策划常态化、跟进化。

第三,编辑部依托市民记者团积极组织活动,与市民互动常态化,同时进行由编辑部牵头的志愿服务活动。市民记者团的稿件征集整理、活动策划组织完全纳入晚报编辑部,按照每月一次的频率开展活动。依托报纸互动版面版块,编辑部定期下社区下基层推广晚报征求意见,形成与市民互动常态化。由编辑部牵头或与集团其他平台合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常态化。

第四,打造全新新闻评论版面,与评论部深度合作,编辑流程前置,与评论部提前沟通策划本土重点评论选题,当日热点评论做到当日出稿。同时培养编辑部评论队伍,新增“热点观察”版面,针对当天的热点新闻,以编辑部核心,推出4-5篇评论并配发原创漫画。

在媒体深度融合中实现新的跨越,这是新时代给晚报人的新答卷,晚报人正满怀信心擘画新蓝图,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给银川老百姓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走过万水千山,我们一起向未来,相信《银川晚报》一定会更精彩。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副总编辑、副台长 陈宝全

《银川晚报》执行总编 孙瑞亭

《新闻文化建设》 刘丹

猜你喜欢
晚报银川报纸
数字银川
中国火炬(2023年8期)2023-08-16 14:44:40
报纸
宁夏科协“健康养生,食品安全”大讲堂在银川顺利举办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7:06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晚报如何做到“主流、好看、有用”——以《江南晚报》为例
新闻爱好者(2016年3期)2016-12-01 06:04:31
银川威力
风能(2016年12期)2016-02-25 08:45:50
从银川跳到硅谷
创业家(2015年7期)2015-02-27 07: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