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保生
摘 要: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紧相连,家是最小国,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国是千万家,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道就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高中语文教材内涵丰富,很多课文都蕴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高中语文课堂就是对高中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文章主要讨论如何将家国情怀教育更好地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家国情怀;情感教育
“家国情怀”是指国人对家庭和祖国有浓厚的归属感、自豪感、责任感,是一种真诚、永恒不变的情感。它不仅能为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还能积极地督促青少年奋发图强、报效祖国,以复兴中华为己任。《礼记·大学》篇中,点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终极学习目标。从这一目标可以看出,古代先贤认为学习的目的是治世报国。此人生理想蕴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随着时代的发展,治世报国的学习目的仍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在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语文教师就要发挥该学科的育人功能,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的内容,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以此为高中学生实现人生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挖掘高中语文教材
高中语文教材是教师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载体,当前所使用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是基于课程标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编写而成的。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其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学习能力。就文化修养而言,其所包含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如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把握教材编写特点,深入其中,挖掘极具道德内涵,尤其是家国情怀的内容,以增强青少年对国家的认同感,让其深刻认识到国家繁荣是最大的光荣,民族复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很多课文就蕴含着家国情怀内容。如《沁园春·长沙》中“同学少年”及伟人毛泽东形象,《烛之武退秦师》中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的烛之武形象,《记念刘和珍君》中爱国学生刘和珍形象,《采薇》中爱国戍边将士形象,《离骚》《杜甫诗三首》中忧国忧民的形象,《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蔺相如形象,还有如《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苏武传》《陈情表》《中国建筑的特征》《辛弃疾词两首》《滕王阁序》等等,都是非常好的教材,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内容。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从教材中挖掘出来的家国情怀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搜集与之相关的其他信息,使其在信息分析、整理等过程中,受到感染,产生独特的感受,从而加深对家国情怀的认知。以《中国建筑的特征》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后,组织了“细说乐平古戏台”活动,乐平素有“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之称,引导学生亲身观察体验乐平本乡本土的古戏台、祠堂,搜集与乐平古戏台、祠堂有关的文字介绍、图片等,并将其制作为PPT,在图文的结合下,学生不禁为家乡古戏台建筑所吸引,发出感叹,产生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因此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时,会以文字语言品析为渠道,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品析文本内容,在与课文中家国情怀实现情感共鸣的过程中,将学生心目中的家国情怀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受到熏陶,自主地将家国情怀作为自身坚实的情感基因,树立民族自信,培养浓厚的爱国情感,做一个自尊、自信、自强的中国人。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挖掘了教材中的家国情怀内容之后,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此情怀展现在学生面前,如何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加强家国情怀的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设计教学内容。
(一)以特色导语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个风趣、新颖的课前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而提高其教学效率,如果将家国情怀融入课前导语中,还能提高家国情怀的教育效果。例如《沁园春·长沙》以《七绝·改诗赠父亲》导入新课,“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从中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起首两句所表达的诗意,思想鲜明、气势雄伟、铿锵有力。“立志出乡关”的毛泽东,用“学不成名誓不还”的绝唱,表明了他求学的坚决、志向的高远。例如《杜甫诗三首》,课前导语是:宋谦的求学境界“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陶渊明的人生境界“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再来看,欧阳修的“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这些都是我们这一辈的楷模和榜样。听说在唐肃宗年间的关中地区,那正在闹饥荒,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有一位老人,他暂居四川,他的境界可能比不上宋谦和陶渊明,但是他的爱国情怀却可以和欧阳修和范仲淹相比。
(二)以深情诵读触动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高中语文课文中,赞美与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比比皆是,这些文章有一个共同点——专一抒情。若是写海,则充分发挥对海的热爱与深情;若是写山,则是对山的情感。教师在讲解这些文章时,应将家国情怀的教育也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朗诵来感受祖國壮丽山河的魅力。像《离骚》《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等古代诗歌,通过深情诵读就能让学生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再如《陈情表》中的“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滕王阁序》中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无一不体现着古人心中对家、对国的忧思之情。以《沁园春·长沙》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情朗诵,让他们深刻体会祖国土地百年沧桑的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深情朗读和问答形式来让学生产生心灵共鸣,让他们感受作者思想感情,体会作者那浓烈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情怀。
(三)以典型形象感染學生的“家国情怀”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许多多歌颂与赞扬英雄的文章,从这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是代代都有英雄出的民族。教师在讲解该类文章时,应以分析人物形象为重点,其中要重点分析英雄人物中都有的精神品质和个人独特的能力,以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的奋斗热情。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他写了600多首词,其主题是忧心家国、抗金复国,饱含着浓厚的家国情怀。辛弃疾所在南宋是一个国家内忧外患,人民水深火热的战争时期。辛弃疾的人生过程:在20多岁时,他就率领着五十骑闯入到有五万多人的金营阵地中,顺利斩杀了叛徒张国安,成为人们心目中“金戈铁马”的英雄。此时的他想用自己的文韬武略来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但是南宋王朝却扼杀了他在战场上报效国家的理想。所以从23岁直至68岁去世,他从战场上转到文学中,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其英雄理想和人生价值。《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那种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想象自己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情景,以表达自己有心为国杀敌却壮志未酬的情感。最后一句,将辛弃疾拉回现实,自己的英雄理想并未实现,却已一头白发。通过对英雄人物精神品质和独特魅力的分析,来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的理想热情。
(四)以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师在组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自主体会的机会,使其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有效解读文字语言,品味语言,感知文本内容。以《廉颇蔺相如传》为例,在这篇文章中,司马迁利用质朴的语言,高超的写作技巧,刻画了以国为先的蔺相如形象和知错能改的廉颇形象。蔺相如之所以能原谅廉颇,廉颇之所以能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是因为二人心中都将国家放在了首要位置,以国家利益为先,浓浓的家国情怀流淌其中。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使学生深切地感知到司马迁蕴含其中的情感,教师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合作阅读文本,接着根据自身的理解,将教材内容改编为课本剧,以此生动地演绎蔺相如、廉颇等形象,在其一言一行的体验中,感知到其身上所蕴含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美好品质,以此在加深对文本内涵理解的过程中,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鼓励学生好好学习,书生立志要报国。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其目的是立德树人。立德育人的实现,单靠教师的说教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以实践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产生认同感,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地将家国情怀融入自己的血液中,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一)开展课前演讲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可在班级每节语文课前都安排一位学生演讲,时间3~5分钟,演讲内容需积极健康,传播正能量,体现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每周写随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教师可要求学生每周都要写随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写作实践与文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在乐平三中第十一届“读书月”系列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百年征程,青春向党”原创诗歌和朗诵大赛中,高一(19)班就有5位学生获奖,并参加了朗诵大赛;同时还有一批学生参加了“复兴中国梦,青春正能量”的主题征文,相信也会取得好成绩。
(三)结合中华传统节日进行家国情怀教育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还以传统节日的方式来传承民间百姓最朴素的情感寄托。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而流传,这一世世代代沿袭的节日习俗,表达了家庭之间的浓浓亲情和爱意,同时也将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洁品格超越时空地传送给世代后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寄托了国人对家的思念,对团圆的渴盼。无论身在何处的华夏子孙,仰望皎洁明月,都会祈愿国泰民安、民族繁荣。浸润着家国情怀的传统节日,唤醒了人们内心的情感波澜,是凝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巨大磁场,承载着家与国的表达。传统节日对亲情表达、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具有强大的引导作用。
(四)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家国情怀教育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依然历久弥新。2020年也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变得特殊,伟大的抗疫精神令人动容,温暖人心。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和抗疫精神有着丰富且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值得好好品味学习。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和抗疫精神有着重大历史与现实意义,必将永远激励、启迪着中华民族走好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实现中国梦。例如从孟晚舟回家,看国家力量。2021年9月24日,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国政府包机离开加拿大,回到祖国。这消息,让中华儿女无比振奋,让每一个中国人再次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只有祖国强大,才有我们的安全!没有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赢不来孟晚舟的胜利归航,祖国是孟晚舟背后强大的后盾,这是华为的胜利,更是中国的胜利! 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时事热点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
四、结语
总之,坚持立德树人,厚植家国情怀。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其中的家国情怀内涵,立足于语文教学的课堂,引入生活多方面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加强家国情怀的教育,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增长能力的过程中,不断锤炼并提升其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何佳鸿.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与德育教育方法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7(04):42.
[2]杨子钧. 高中语文古诗词家国情怀题材作品教学策略研究[D]. 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22.
(责任编辑: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