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 要:深度学习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之能够学习到如何提升自身能力和如何独立解决问题。老师应当为学生制定好各种方案,以解决学生在深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深刻教研,找到适合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深度学习;中学语文综合学习;教研活动模式
对中学生来说,提升自身能力需要进行深度学习,在进行深度学习时就需要进行思维的进阶,思维的进阶就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知识点从简单到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老师就需要通过教研,摸索出适合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认知从学习课本的经验到进行熟悉学习语文的方法,从知识的具体到抽象的感受,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提高。
一、深度学习的概念界定
在教育学的层面,深度学习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布鲁姆提出,是对认知层面的划分,分为知道、了解、应用、分析、综合、最终评价,这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从这个过程中也体现出一个学习由浅入深的道理。深度学习一是对简单知识的了解过程。二是进行深入性的学习状态,在这个过程学生就需要利用自身的身心进行感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再深入思考。三是要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深远的影响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后,对知识有了自己的理解,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潜移默化的自我提高,这就是深远的影响,也是笔者对深度学习的理解。
二、当下中学语文教研活动概述
(一)中学语文教研活动的目的
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老师就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进行课程的创新和改革。语文作为中学的主科,老师更需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教研活动就更是语文老师需要进行的。
(二)中学语文教研活动的意义和方法
1. 意义。中学语文教研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地解决老师在进行教学时遇到的各种问题,一是共性问题,二是特性问题。老师进行教研活动,能够快速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也有助于老师能够养成爱研究的好习惯。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开展教学工作,也有利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教研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产物,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与时俱进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找出解决方案,进而改善当下的教育现状。
2. 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的文献法;实地调研走访的走访法。
三、中学教研活动的优势及困境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老师对教研的态度有好有坏,教研活动的时间也有长有短,主题也是设置的有无。通过对结果的分析,也说明了当下教研活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进行教研活动的优势
在传统的教研活动制度上,中学都会将一节课的时间作为语文学科进行教研的特定时间,不能进行其他的用处,保障了语文教研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开展,这样时间一久就积累了宝贵的语文教研经验,成为学校的优秀教学资源;每个学期举行的听课和评价活动,比如优秀老师示范课等,开展的类似的示范课很多,形式非常丰富,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不能搞形式主义,严肃的进行和开展中学语文教研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进行中学语文教研活动遇到的困境
1. 教研老师对语文教研活动缺乏明确和清晰的认识。一是语文教研活动成了一种形式活动。教研时间是保障教研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经过调查,现在大部分的学校没有设置有关教研时间的正式文件,学校只是通知了一些相关教研的时间,但是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语文教研的时间就非常少了。每次进行语文教研活动时,学校大部分时间都在传达一些行政的事务和通知,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的东西就很少,学校进行语文教研活动也不是根据语文的核心问题开展的,有也是偶然,所以对语文教研缺少实质性的思考和沟通交流。二是对语文教研存在随意和盲目的情况。教研活动中的内容决定着教研活动的开展是否有效,通过调查,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教研活动有自身的主题,教研活动包括自身的主题和流程。根据调查,现在大多数的语文教研活动主题大部分集中在现代文阅读的方面,这样缺少了多样性,还有很多学校领导习惯在教研活动中传达指令,这就大大降低了教研活动的效率。而且在教研活动中,教研的主题和内容没有具体的标准,很多老师把能解决的日常问题也带到了教研活动中,这样教研的内容就失去了高效性和有效性。还有很多老师聊到什么就说什么,有些话题和教学研究没有关系,也就是出现了跑题的现象,引导者没办法进行有效地引导,内容缺乏质量。三是语文教研活动缺乏多样性。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教研活动有助于老师进行高效的语文教学,经常性可以开展的教研活动有:理论传授课、公开课、专题的讨论、参加优秀老师公开课、学生评价、自我反思等。现在的中学老师语文教研主要是公开课的形式,只有公开课的原因,一方面是硬件设施的限制,另一方面是中学教学的任务很繁重,公开课不会影响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也符合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初衷,所以老师都喜欢选择这种方式,因此在多种原因的影响下,语文教研活动就缺乏了多样性,这样不利于中学语文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2. 教研的成员自身没有养成学习习惯,教研水平低。一是语文老师排斥进行理论学习。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喜欢运用理论知识,喜欢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教研,很多老师不愿意去接受新鲜事物,不愿意去学习先进的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在中学的语文老师,能够感受到现在教学存在的困难,并且能够迅速感受到和表达出来的只是少数的老师。其实有很多专门对理论进行研究的学者尝试通过培训和讲座对老师传授最新的理论知识,引导教师能够进行正规的教育和教研,但是学者往往忽略了普通老师当下的工作环境和学习习惯,以及自身的表达习惯,他们愿不愿意去做出改变,往往老师们习惯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愿意进行自我创新和改变,这就需要学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进行培训。二是因为应试教育体制下,老师的语文知识变得传统,不创新,导致限制着语文老师的发展。在对现在中学语文老师自身的知识素养进行调查时,发现现在的老师对语文知识的认知只还是停留在解决应试教育问题上,就是怎么去解决语文试卷上的习题,但是当提问到语文学科的核心知识,比如汉语知识,现代汉语和古汉语,好多老师都对这些一知半解,甚至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说起,这就更不用提教研活动了,对很多的中学语文老师来说,如果不能挣脱应试教育给他们的束缚,那么他们的专业发展就会受到阻碍,更不用说如何提高教研的质量和研究教学模式了。
3. 教研组缺少专业性。没有属于自身的教研文化,教研环境也没有对每个教师起到鼓励和支持的作用,所以不能有效地进行教研活动。教研组的老师一方面是担心舆论的压力把自己压垮,这样就缺乏敢于开拓创新的勇气,不能再顶着舆论的压力进行创新,另一方面,语文教研的小组缺少能进行引导的人和力量,有一些老师在进行探索和创新中迷失了方向,也就失去了继续下去的信心,有时就算有收获也不被人知道,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同,这些问题和导火索就导致语文老师在进行教研活动时缺少自我的成就感。
四、开展中学语文教研活动的对策
(一)聘请专业的教研员
大部分中学的教研室可能只有一人或者两人进行专职的语文教研活动,这样教研力量匮乏,就很难进行教研工作,可以向领导申请,由上级机关发聘书,聘请一些专业的语文教研员,这样保证教研室有充足的教研力量,定期开展教研会议,研究语文教学前和过程中以及教学后所遇到的教学问题,总结出宝贵的教研经验,专业的教研员定期可以制作有关语文教研的学习资料,分发给学校语文老师,也可以定期订阅一些有关中学语文的期刊,加强语文老师的能力水平,推动中学语文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设置专门的语文答疑信箱
为保证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语文教学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可以在中学学校设置专门的语文答疑信箱,由本学校的专业教研员和语文教研组对学校老师提出的语文教学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可以发挥语文教研组和专业教研员的作用,还可以调动很多人参加语文的教研活动,提升其参与的积极性。
(三)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
每学年前先制定专门的教研活动计划,确定这个学年的重点和研究难点,让教研室有一个研究中心,也有了目标和目的,保证学年的教研任务不偏离,比如以初三的说明文为例子,可以设置一个重点的实验课,课前组织相关学科的全体老师共同开会研究教学方法,和进行一线教学的工作者一起设计教案,尽量让其成为地区教学的示范课,保证每年公开课的频率。
五、深度学习下的中学语文综合学习教研活动的进阶设计
(一)巧妙运用预习单,在思考和交流中发展思维
这里会引入一个新名词,是学习单,学习单就是老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主题,根据自身班级语文课程的学习情况和老师教案的内容设置学习任务。老师在对学习单进行设置时,老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自身如何学习语文的方法和之前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根据每个单元需要学习的任务和要素,让学生能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到底是什么;其次,在学习单上,老师可以清晰地制定好这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然后细分到每一节课中,让学生把自身原来的知识储备和要新学习的知识之间能够串联起来,这样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就能够前后连接起来。老师在学习单上布置的导学部分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这一人文主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能够感受到每个作者在抒发情感时是如何运用表达手法的。
(二)巧妙设置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思维
姜树华老师在一本自传中曾写道,从“言”走向“意”的整个过程就是拥有思维的过程,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我们除了关注课文的工具性和运用性,还要注意到,运用性和工具之间是用思维进行连接的,在中学语文的课堂上,老师大部分运用的老师提问一句,学生回答一句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把整体的课文知识分解成小的知识点,这样看似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了,但是反而不利于学生构建起对语文知识的整体框架,在中学语文的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模块化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还需要老师借助时代的背景,让学生对现在的社会背景有一个大致全面的了解,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语文课文。
在课堂教学的结尾阶段,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让学生展开想象,愤怒的人们为什么不愿意离开教室,以后还会发生哪些事情?让学生积极发言,通过这种想象,让学生说说原因和感想。让学生经历了这一思考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对“小说”类文体加深了解,也掌握了学习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品质,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三)熟练运用练习单,让学生在深度参与的过程中发展自身思维
练习单的意思,就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时,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一个巩固练习的过程,这里练习单中的作业不是机械和重复的抄作业,而是锻炼学生思维的实践作业。比如在学习完《爱莲说》这节课后,学生对莲的美好品质就有了简单的认知感受,而且能够表述清楚莲这一君子所具有的品质。这样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对莲的认识。首先我们要知道“意象”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物象”形成的一种认知。所以在运用练习单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关的学习目标,比如莲的多种意象表达和莲在不同场景中是什么样的表达,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梅、兰、竹、菊”的形象,不仅和莲做出对比,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意象的表达方法。这种练习就让学生经历了思维的参与,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德君,齐雪艳. 深度学习在中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研究[J]. 高考,2019(6):162-163.
[2]居玉军. 深度学习:中学语文思维进阶的活动设计[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111.
[3]李全兰. 西部地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分析[J]. 中学教学参考,2020(21):2.
(责任编辑: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