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超
摘 要:新课程教学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新课改的需要。中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与自主探究意识,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综合素质。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比较高效的教育方法,对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效果有着积极影响。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确保所开展的教育活动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对此,文章基于中学数学教学现状,阐述了翻转课堂的应用意义,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措施。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学数学;分层教学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它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微视频为知识传递的载体,颠倒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过程的教学模式。课前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师生交流、合作探究完成知识的内化,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重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起来,进而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翻转课堂教学其实就是将课堂与课后复习顺序颠倒,教师能节约课堂时间讲述教材知识,学生也可以查阅文献资料进行自主预习,从而节约课堂时间,更好地讲述重点与难点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可以让学生在二次学习中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持学生思维活跃性,实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二、中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
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能力、较强的逻辑思维,但对于中学生而言,从小学过渡到中学,思维模式的转变,学生学习会遇到很多困难。对此,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灵活转化数学知识,合理引入信息技术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知识。但绝大部分教师很难适应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也难以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制作相应的微视频,导致数学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日渐低落,大部分数学教师对引入翻转课堂这类教育模式还处于疏离状态。
(二)教学方式落后、单一
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特性,教师不能不讲策略地进行单向授课,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很难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来进行因材施教,只能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按照单一的手段来统一授课,导致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中学数学教师迫于成绩的压力,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更加关注课本教材,缺乏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不能灵活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辅助教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即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仅限于播放PPT课件、播放视频,仍然是一味地讲解,导致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三)忽视师生的交流反馈环节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互动与交流,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改进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认为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讨论是浪费时间,往往忽视师生的交流反馈环节,而中学数学内容较多、枯燥抽象,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倘若学生只是一味地听而不能参与课堂教学,就会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在学习中遗留的问题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下降,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虽然有些教师也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但一般是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很少以师友互助式解决问题,也很少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课堂氛围不好,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翻转课堂在中学数学课堂的应用
(一)制定数学教学目标
教师应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制定教学目标,可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有助于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方向。教师也可以将教学目标制定成小的教学目标,保证学生完成小的教学目标后,再进一步攻破大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增加课堂教学活动形式
中学数学知识点呈现出抽象化、复杂化的特征,更加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即增加趣味性,又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具象化地理解知识点。在立体几何的学习过程中,相关知识点的抽象化特征尤为明显,为增强学生空间概念,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立体几何相关知识。例如,学习正方体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发布任务,让学生们将生活中常见的正方体物品带到课堂上,课上让学生观察自己所带物品边与面的关系,并利用微课视频展现正方体内部结构,展示对角线与各面夹角的具体形态与关系,随后引出正方体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丰富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其精悍短小的优势,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明确数学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比如讲到七年级下册有关“图形的平移”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在课前制作出有关图形平移的短视频,提供给学生进行预习,利用动态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知识,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性。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比如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将图形的平移过程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强化学生感知能力,使得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在平移过程中产生的数学知识。
(四)引入分层教学法
中学数学教学涉及复习、教授、作业等环节,只有做好各个环节的安排,才能在合理利用课堂时间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出发,针对知识难易程度等进行分析,坚持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在学习中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教师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对中等生来讲,则需要给其提供展示的机会,适当提升学习难度,以此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如在讲述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要求学困生回答三个正方形面积的关系、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等。这一层次的学生通过思考与计算能够明确其中三边有着特殊关系。而这一提问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随后,对中等生、优等生就可以提出逆定理等内容,让学生在掌握勾股定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对学生进行准确分层,在提出不同问题的基础上实现因材施教目标,也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更好地表现自我,逐渐提升学习效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给中学数学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但是在应用翻转课堂这种模式之前,教师还是应该充分地分析教学内容、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课前自学资料。教师还要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前自学情况和观察学生上课讨论情况,充分地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责任编辑:淳 洁)
参考文献:
[1]黄国庆. 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有效性策略[J]. 教育现代化,2019,6(95):171-172.
[2]张力宁. 浅析翻转课堂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9):192+202.
[3]陈秀桃. 初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高考,2019(29):45.
[4]薛晨阳. 新课标下中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D]. 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