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智
摘 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指标。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意识,要让学生从心里认为它是重要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整个教学任务的基础,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要重视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对阅读教学中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阅读教学;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实践对策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指的是一门学科的核心知识要点,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想真正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就一定要了解与学习核心素养,这是十分必要的,能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很好的结构基础。在学习一门学科之前,要对这个学科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这要求学生一定要注重核心素养,这对各门学科的整体学习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阅读教学的遵循原则
无论是哪一学科,在学习之前,一定要对其有着清楚的了解,要把握学习这门学科的规律,这也称之为教学遵循原则,师生必须遵循这类原则,这样才会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在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阅读教学有很多不同的遵循原则,例如一定要做好结构的规划,这对阅读这项技能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要不断积极改善和完善这项遵循原则,只有原则是正确的,遵循原则所实施的行动才是正确的。
三、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难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中,往往采用的都是传统的口头讲述方式,这就很大程度上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讲课时,一些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在整个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学生集体学习的作用,以学生的首要需求为前提、出发点,这样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这一主体。
(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形式化严重
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规律,但在学习中,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学习误区:知识经验与迁移,就是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这也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这种问题处理方式很容易让师生陷入困境,降低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长期下来,就会对人的整体发展造成影响。提高这一意识后,就要积极地付出行动,刚开始想要改善这种形式化的教学方式是困难的,但长期下来对学生有益。
四、阅读教学中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对策
(一)在阅读中激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阅读材料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学生才会有一个良好的态度来对待学习的内容,这样,学习的效率才会有提高,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他们也会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同样,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一定要让他们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教师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活动中,不断把握学生对哪些阅读读物、哪些阅读方式感兴趣。
(二)在阅读中感受,发展学生社会认知能力
学生都是在阅读中不断进行自我感悟的,可能一开始进行阅读时,学生并不会真正了解书中所要传达的知识和价值观,但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知识经验和社会经验的不断积累,学生就会重新理解自己阅读的知识,从而真正发展自己的社会认知能力,在不断成长中,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已有的价值体系,也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认识能力。
(三)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1. 探究式阅读法
探究式的阅读方法往往是学生进行自我阅读、自我学习的重要途径。同样,这种方法往往也只适用于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往往都具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结构,有自己独特认识世界、观察世界的方式,所以,这种探究式阅读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方式,去解决和提高学生的精神思维和阅读能力。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论在阅读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模式选择上,都要与时俱进,要时刻学习优秀的阅读方式,同时,也要注意自我风格的保留,通过教师听课互评、学生评分等多种方式,来了解自己有哪些优缺点,在有缺点的地方,要向优秀的教师看齐,自己有优势的地方,要及时保留下来,并努力发挥到极致,成为自己的教学特长。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非常有帮助的,好的教育往往能够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的热爱程度,同样,一个有经验的语文老师,也会以阅读这一方式为落脚点,不断向外延伸和扩展知识,在不断扩展中,让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从而避免刚开始阅读时的很多迷茫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要将整个语文知识不断地进行串联,过程可能会有些麻烦,但这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2. 情感教学法
情感教学法也是教师在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中一个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内心深处真正欠缺和渴望的是什么,从深层精神出发,更好地把握学生需求。教师要善于在不同的情景下,注意把控学生心理活动的变化,课堂教学要有互动性,要把学生当作课堂学习的主体,应该把主舞台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缺失的是什么,有哪些不足是需要去补充的。清楚地了解自己对个人成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不要盲目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样,学生不仅不会学习到真正的知识,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滋生出不想学习、讨厌老师的心理。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指引者,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放下防备心理,教师才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了解学生真正欠缺的是什么,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能很好地改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情感教学法不仅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使课堂的整体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悦,这样的教学方式是非常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借助积极有效的措施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短时间内便可完成的,为达到此教学目标,教师需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同时积极展开探索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同初中生认知需求相适应,将教学内容实践化、多元化、趣味化,并立足语言深入阅读、拓展思维构建阅读、渗透审美感知阅读、开放教学注重互动等教学策略,在实现高效阅读课堂构建的同时,提高学生语文理解能力,深化其对文本的认知,并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责任编辑:莫唯然)
参考文献:
[1]张小燕. 群文阅读,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助推器[J]. 课程教育研究,2019(50):94.
[2]郑爱霞.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J]. 课外语文,2019(36):63-64.
[3]赵妍梅.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考[J]. 中华少年,2019(36):164-165.
[4]程玲.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校园英语,2019(5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