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素养

2022-04-29 23:26:19熊应平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2年2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个性化培养

熊应平

摘  要:在作文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摆脱“作文难,难作文”的窘境,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主动融入社会,把生活中的点滴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充满各种幻想,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激发学生自由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独特感受,体现学生鲜明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作文教学;个性化;培养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生活出发,捕捉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在内容、形式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用自己的口说自己事,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新课程环境下,怎样让学生的作文“活”起来,怎样帮助学生摆脱“作文难”,“难作文”的窘境,使学生的作文个性化呢?本文就如何指导学生“观察、想象、表达、展示”等几个方面谈谈几点做法。

一、细致观察,养成个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必须先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观察事物时,让学生不光用眼睛看,更注意引导他们通过听、摸、尝、闻、判断、想象等多种手段,作用于观察对象;在观察生活时,让学生融入社会、体验生活。“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指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学会按顺序,抓特点,有重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尤其重要。在平时训练中,教师应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备有一本素材积累本,让学生走近自然,去领略大自然中的“趣”,搜集社会生活中的“奇”,记录学生生活中的“得”。通过定期评比交流,在相互借鉴,学习中巧妙地让学生养成了观察的个性。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同时,教师应更重视引导他们投入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了解社会,获得对生活的真实体会和感受。如引导他们在“今天我当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活动中扮演角色,鼓励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体验长辈的辛苦,去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去探寻“生活中的快乐与宝藏”。为以后的作文打下基础,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有素材,就有真情实感了。

二、大胆想象,突出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分段目标”和“教学建议”中反复强调,在写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不拘形式地写下想象”“要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当前作文中,模式化的现象比比皆是,说空话,编假事随处可见,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想象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想象力。其实学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他们充满着各种幻想,想象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思维活动。

作文教学中要尽可能给学生提示可以产生联想和想象的依据,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一言一行,一词一句等都可以是学生想象的信息源,要让学生游离于“现实”之外、神思于“真实”之中。如教材中的一些作文训练《二十年后的……》《假如我会克隆》等都能引发学生的奇思妙想。还可以抓住教材的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如《穷人》《凡卡》等课文,学完后引导学生想象:桑娜的日子以后会怎么样呢?凡卡一觉醒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你又想对凡卡说些什么?这样很自然地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学生思维活跃。一位学生以《凡卡,我来了》为题在结尾时写道:“小弟弟,你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将来我要穿越世纪的时空把你接到我们这里来。到那时幸福将把你拥抱……”学生的作文练习既紧密联系了课文内容,又写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极端憎恨。

三、自由表达,张扬个性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经历也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的体验是个性鲜明的,教师何不给学生一种权利,让他们自由去选择呢?只有这样才能蕴生出多姿多彩、内容丰富、个性鲜明的好作文来。文无定法,如何开头,如何行文,如何结尾都应由学生自主来决定,教师不必过多限制,切不可用唯一的模式去调试个性鲜明的学生。过去,教师总是花大量的时间去指导写法,指导用词,因此造成了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再也不能重复了。

教师应适时点拨,激发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构思出属于自己的作文,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如在指导学生写看图写想象作文时,教师借用某一幅图进行重点指导,在具体写时,放手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有话可说的图画,不一定硬性规定在那一幅图上。因为学生的个性不同,他们的喜好自然也不同,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当教师给予自由后,他们才能毫不保留地释放出来,这样才能发现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四、习作展示,发展个性

学习活动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使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师要用一切手段展示学生学习成果,鼓励他们在习作中展示率真自我。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一个展示习作成果的舞台。教学中,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读书笔记,交流展示

每个同学都会在课上做笔记,大多数同学即使不确信自己擅长做笔记也很少质疑自己做笔记的能力。做笔记会讲究一个效率问题,到底选择何种方式都是其次,真正关键的是我们要明确什么需要记,什么不需要记。需要记的东西没有记,笔记将无法发挥作用;不该记的拼命记,纵使方法得当效率喜人,结果也不会令人满意。教师可以通过读书笔记交流会来介绍读书的收获和方式方法,展示学生的语言素材积累本,每周班级选出“读书大王”。

(二)观察积累,交流展示

写作的一项基本技能,那就是学会观察。有人说过,观察力和想象力就像是人走路的两条腿,锻炼得越强大,人跑得越快。因此,要想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锻炼好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观察力不仅仅指“用眼睛看”。广义上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全身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来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和深刻。教师可组织学生介绍观察经过和观察经验,展示习作素材积累本,每周班级选出“观察明星”。

(三)开展佳作交流展示

班内定期开展佳作交流会,让学生把自己本周的得意之作在班上宣读,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在交流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到自己的精彩句段,并精选在教室墙上“佳作展示栏”,以多种形式展示学生佳作,努力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

五、结语

个性化作文教学给老师和学生都提供了极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老师可以不拘一格地指导,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写作。只要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天性,呼唤学生的灵性,激发学生的悟性张扬学生的个性,就能帮助学生写出个性化的文章,也一定能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有个性、有思想的人才。

(责任编辑:向志莉)

参考文献:

[1]张丽娟. 论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 试题与研究,2021(04):68-69.

[2]闫娟. 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初中作文教学的研究[D]. 厦门:集美大学,2018.

[3]曾文珠.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的路径——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为例[J]. 作文成功之路,2020(06):64-65.

[4]赵宏霞. 让学生对作文爱起——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J]. 新课程(中学),2018(09):113.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个性化培养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12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7:10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6:43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6:40:21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0:05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6:35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46:28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