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凯
五千多年前,猫从原野中走进人类的家庭,成为人们亲密的伙伴。从那时开始,猫这种独特的动物便融入了人类文化,人类与猫相伴相生,相互影响,在历史长河中凝结异彩纷呈、别具韵味的文化现象和美学价值。猫具有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游戏天赋,既源自动物的本性,也受到人类驯养的影响。中国人尊重自然赋予猫的天性,从不限制猫的自由,可以随意出入主人家。千百年来,灵动可爱的猫儿与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花草藤竹、山石溪水间飞舞与追逐,动态与色彩相互融合,呈现美妙的画面,自然的美与人文内涵的烘托融和,赋予猫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美学价值。
中国文化中出现猫的身影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唐代以前,猫的角色是捕鼠的猎手,文化符号更多是时政评论和伦理思考。唐代人喜欢用文章写猫,而不是诗歌,韩愈的《猫相乳》、崔祐甫的《奏猫鼠议》、牛僧孺的《谴猫》等都是写猫的名篇。五代和北宋时期,纯粹的宠物猫已经出现,猫具有的美学价值被人们发现,逐渐成为诗歌和绘画的主角,猫和蝴蝶的题材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益州名画录》记载晚唐五代画家刁光胤“攻画湖石花竹、猫兔鸟雀”,北宋内府收藏刁光胤二十四幅作品,其中戏猫图有八幅,在中国绘画史上,刁光胤是最早将猫融入花鸟画的画家。刁光胤《蜂蝶戏猫图》“桧树海桐各一株,树旁为叠石,下布平坡,蹲踞一猫,身纯白,头尾间黑,若伺蜂蝶之状”。白猫静静地伏下身子,举头盯着翩翩飞舞的蜜蜂和蝴蝶,动态感十足。刁光胤的画风是“粉渍金钩”,用金线勾勒,重彩渲染,沿袭了唐代富丽精妙的画风。清乾隆时此图藏于重华殿,图上有“古稀天子”等印玺印文和御题诗。五代南唐徐熙绘有《蜂蝶戏猫图》,后蜀黄荃、黄居寀绘有《蜂蝶戏猫图》《戏蝶猫图》。清杨恩寿《眼福编》著录黄荃《耄耋图卷》,题赞:“娟娟者花,葱葱者叶。狰狰者猫,栩栩者蝶。各尽其态,写入丹青。谐声耄耋,用祝遐龄。”
两宋时期,猫蝶题材的诗歌和绘画更加流行(图1)。《全宋诗》中咏猫诗有六十馀首,黄庭坚、陆游、刘克庄等酷爱养猫,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咏猫诗中自然会有猫和蝴蝶的身影,但是所表达的情趣却大不相同。宋代咏猫诗有两种风格,一是重在状物,对猫蝶神形的描摹写生,以物抒情,流露诗人的情感心境,如南宋葛天民《小亭》诗:“小亭终日对幽丛,兀坐无言似定中。苍藓静连湘竹紫,绿阴深映蜀葵红。猫来戏捉穿花蝶,雀下偷衔卷叶虫。斜照尚多高柳少,明年更欲种梧桐。”这是文人隐逸闲适状态下对庭园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描写,生动淡雅。南宋吴惟信《咏猫》诗:“弄花扑蝶悔当年,吃到残糜味却鲜。不肯春风留业种,破毡寻梦佛灯前。”诗中描写年迈的老猫,回忆当年“屋角高鸣,花阴闲卧,衔蝉扑蝶,幽戏堪娱”的生活,如今只有残羹剩饭和佛堂寻梦,甚至不思叫春求偶了。诗人以恢谐笔法描写老猫的伤感。二是重在言志,以物喻人,通过对猫蝶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宋代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提出“不捕之猫”说,比喻在其位不尽其职的冗官,从此出现借讽刺懒猫不捕老鼠的责猫诗,表达对吏制腐败的不满。南宋刘克庄写有多首咏猫诗,其中《责猫》诗云:“将钱聘汝向雕笼,稳卧花阴晓日红。鸷性偶然捎蝶戏,鱼餐不与饲鸡同。首斑虚有含蝉相,尸素全无执鼠功。岁暮贫家宜汰冗,未知谁告主人公。”这里的猫蝶与猫鼠构成是非功过的两端,“蝶”成为酣嬉废事、尸位素餐的象征物。诗人笔下的猫只知稳卧花阴、扑蝶嬉戏,空有名猫的品相,全无捕鼠之能,可是谁愿意将实情告诉主人呢。陆游酷爱养猫,他家的猫却是恪尽职守的模范,终日捕鼠,无心花间扑蝶。诗人为此赋诗云:“贾勇遂能空鼠穴,策勋何止履胡肠。鱼飧虽薄真无愧,不向花间捕蝶忙。”
明清两代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咏猫诗词(图2),从多视角观察描绘猫和蝴蝶的神态举止。春天里,花开蝶舞,狸猫嬉戏。明代葛一龙《落红铺地看玳瑁猫扑蝶》诗云:“软翠作茵红绣贴,睛丝不系撩花蝶。春猫睡足眼光生,扑捉翩翻滚香雪。香雪斑斑体色宜,若为轻迅若为迟。蝶飞忽趁墙风逝,日影一帘春在地。”在爱猫诗人的眼中,蝴蝶的角色就是猫的玩具,猫走丢了,是否还记得家里庭园中的蜀葵、雁来红和黄蝴蝶。戴廷熺是乾隆年间“南屏诗派”的诗人,酷爱养猫,有首《失猫》诗写道:“翻经为伴夜灯馀,肯恋邻家食有鱼。葵苋闲园还忆否?秋风黄蝶影蘧蘧。”猫儿捕蝶迷失了回家的路径,诗人挂念宠爱的猫儿,立于门前“临风为汝一徘徊”,猫儿回家,诗人欣喜写下《猫回》诗:“小仆开帘一笑迎,旁人宛转作长鸣。岂因捕蝶迷深坞,犹是衔蝉认旧名。门客去来原可噱,塞翁得失亦何争。斋头好护书千卷,鲈脍时分醉后羹。”女人爱猫,猫与女人的性格多有相似之处,她们大都高傲优雅、温柔可爱、敏感多变。清代闺阁才女擅长咏猫诗词,王樨影写懒猫:“山斋空豢小狸奴,性懒应惭守敝庐。深夜持斋声寂寂,寒天媚灶睡蘧蘧。花阴满地闲追蝶,溪水当门食有鱼。赖是鼠嫌贪不至,不然谁护五车书。”屈秉筠和席佩兰是乾嘉时期有名的才女,屈秉筠善白描,号称“闺阁中李龙眠”,席佩兰题屈秉筠《猫蝶图》诗云:“花氍卧醒彩丝牵,锦带云图相宛然。一簇戎葵三两蝶,白描还仗女黄荃。”“锦带”“云图”是古时名猫,戎葵和蝴蝶是猫画常用的题材,席佩兰将屈秉筠比作五代名画家黄荃。清代康熙年间,词坛名家钱芳标首创以《雪狮儿》词牌咏猫,得到朱彝尊、厉鹗等众多文人的唱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全清词》收录《雪狮儿·咏猫》有二十六首之多,还有以其他词牌写的咏猫词。咏猫词多写闺阁女子与猫相戏的情景,词句含蓄蕴藉,唯美空灵。钱芳标《雪狮儿·咏猫》有云:“花氍卧醒,又闲趁,十二阑边,一双蝶舞。绣倦空闺,几遍春纤亲抚。奔腾玉距,乱蝇拂、红丝千缕。试验取、双瞳似线,庭阴日午。”董元恺《玉团儿·咏猫》:“深闺驯绕闲时节,卧花茵,香团白雪,爪住湘裙,回身欲捕,绣成双蝶。”白猫儿绕膝承欢,闲卧花丛草地,如一团白雪,猛回身欲捕捉双蝶。这双蝶其实是绣在湘裙上的图案。朱纯字粹生,善画猫,有《奴娇词·猫蝶图》,虚写猫儿闲情,实写女子愁绪,“并非田鼠,乃露爪张牙。威严若彼,恰说华堂春酒熟载,颂东君福祉,奈我多情怜最。孤蝶偏猫儿理,放他飞去,双双宿向花里。不料一梦,蘧蘧春光已暮,返得闲情起,但扑碎仙裙,六幅抹煞,相思乃尔。红雨丝丝,碧云冉冉,休说愁明水东风,小草一片青青向己”。
宋元以后,中国画题款艺术逐渐成熟,明代沈灏《画尘》中说:“元以前,多不用款,款或隐于石隙,恐书不精,有伤画局,后来书绘并工,附丽成观。”猫题材绘画上的题款将诗文、书法和绘画的融合,是画家借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增强绘画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咏猫诗讲述了各种场景下的猫蝶故事。明代刘基《题画猫》写春天的景色,“碧眼乌圆食有鱼,仰看胡蝶坐阶除。春风漾漾吹花影,一任东郊鼠化鴽”。胡奎《题母子猫图》写母子猫的形态和嬉戏,“大猫斑斑虎豹姿,小猫白白如狻猊。斑者是母白者儿,石苔昼卧春迟迟。儿能跳踉母不知,牡丹花前胡蝶飞。薄荷叶底酣晴晖,小鬟溪头买鱼去”。明清两代也多有《责猫》一类的诗文,借猫喻人,讽刺高官厚禄者的麻木不仁。故宫博物院藏明孙克弘《猫蝶图》,绘一猫一蝶,捕捉到猫仰首欲扑飞蝶的瞬间,造型生动,简约传神。画右有钱允治题跋:“春残蝶梦不能成,存暖狸奴饱饭行。鼠辈纵横都不管,却来闲与蝶相争。”陈继儒《题孙雪居写猫奴》诗则更辛辣直白地抨击当权者腐败无能,诗云:“鼠翻盆汝不捕,花上捉蝶花下坐。请问长安肉食人,罪过不罪过。”清代“扬州八怪”中李觯、金农、高凤翰、黄慎、高翔、闵贞等都善画猫,在为人清高傲骨、画风卓绝奇趣的画家笔下,猫蝶也被赋予别样的内涵。山东潍坊市博物馆藏李觯《猫蝶图轴》,题诗:“涛静天风树影孤,猫儿狠过小於菟。庄生一梦谁参破,花落花开看画图。”“庄周一梦”也称“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翩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庄周梦见自己变成美丽的蝴蝶,自由地飞翔,感到非常愉快和惬意,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了。李觯题诗赋予猫蝶以道家色彩,猫蝶与庄周,空间变幻,花开花落,真实与梦幻难以区分,反映了道家万物合一、天人融合的思想,表述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思考。
明清时,猫蝶文化受到吉祥民俗的影响(图3),产生“猫蝶”与“耄耋”的谐音双关,利用汉字自身谐音特性,虚实关联,以声托事,借以表达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因此,猫蝶题材绘画和图案受到人们的喜爱,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明代画家开始将所绘猫蝶图称为“耄耋图”。徐渭《明徐青藤画册》第十幅即是猫蝶图,题款:“耄耋图,青藤制。”清代以后,猫蝶图和相关风俗更加盛行。清蒋士铨《费生(天彭)画耄耋图赠百泉属题戏作》对耄耋图的缘起和当时吉祥文化的流行有所诠释,诗云:“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蝠鹿与蜂猴,戟磬及花鸟。附会必含媚,影射各呈巧。到眼见猫蝶,享意期寿考。”清代的绘画和图案融入大量吉祥文化的因素,如蝙蝠、鹿寓意福禄,马蜂、猴寓意马上封侯,戟、磬寓意吉庆,等等。在吉祥文化的影响下,画家需要选择“危日”画猫才会灵验。“危日”代表传统黄历中的黄道吉日,“危危日”或“金危危”则是更加吉利的日子。清代民间认为“金危危”是祭祀求财的吉日,此日画猫可以驱鼠。清俞樾《春在堂诗集》云:“五行属金,二十八宿值危,建除又值危,是名金危危,俗传是日祭之致富。”史致康《题耄耋图》诗云:“绘就猫蝶图,谐声为耄耋。卜日逢危危,东坡意重说。春草暖如茵,映以身如雪。悬之床榻前,鼠辈纵自绝。”清代开创的耄耋图对后世画坛产生深刻的影响。到民国时期,金危危日画猫之俗仍旧盛行。1937年,王禔、江寒汀、商笙伯和丁辅之四人合作《金危危图》,两只猫由商笙伯、江寒汀绘,王禔题字,丁辅之题跋《咏金危危日画猫三十四韵》。吴湖帆、潘静淑作《耄耋图》题云:“丁丑夏历四月廿九金危危日,静淑戏画狮子猫,湖帆为补花蝶石坡,并记于梅景书屋。”可趣的是,王禔等《金危危图》和吴湖帆、潘静淑《耄耋图》同时绘于丁丑年(1937)四月二十九金危危日。猫蝶图也成为年画、剪纸、玉雕、瓷器、服饰等艺术品中重要图案之一,江南民间《猫蝶富贵、蚕花茂盛》,繁复的猫蝶牡丹图案,寓意吉庆祥和。
中国猫蝶文化对日本、朝鲜半岛曾产生深刻的影响(图4)。古代日本、朝鲜汉诗中有大量吟咏猫蝶的诗歌,其诗风和内涵与中国咏猫诗如出一辙。日本烟帆矶部《题花下睡猫图》诗云:“帘波摇曳午风开,一朵牡丹红欲摧。日暖猫儿春睡足,不关游蝶乱飞来。”铃木寿《耄耋图》诗云:“寂寂春园日御迟,微风吹度李花枝。猫儿熟睡苔茵上,蝶翅触须还未知。”十九世纪朝鲜李朝画家南启宇善画蝴蝶,《富贵猫蝶图》绘牡丹、猫和蝴蝶,题诗曰:“暖日轻风飞凤子,浓烟芳草坐狸奴。养花天章毫端入,写就繁华富贵图。”日本浮世绘花鸟画非常流行猫蝶的构图组合,铃木春信、矶田龙湖斋、森宽斋等画家都绘有猫蝶图,刻画细腻,姿态生动,线描与复杂颜色之间的巧妙配合,极尽优雅的装饰性格。清代画家沈铨擅长画猫,他在1731年东渡日本,开创“南苹派”,深刻影响了江户时代的日本猫题材绘画的风格。
猫蝶是中国诗词、绘画中的重要题材,在描绘动物之美的同时,赋予其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宋明以来社会风俗变迁、文学艺术潮流和对时政的感知评论,体现了中国文化自然主题和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入。猫的聪慧乖巧、优雅灵动,蝶的美丽斑斓、闲雅梦幻,自古成为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元素和象征物,形成猫蝶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质,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