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红
导读:区域游戏在幼儿园科学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与各类材料、伙伴、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幼儿不仅能学会尊重他人意见,聆听他人发言,锻炼语言能力,还能积累实践经验,提高综合素养。同时,区域游戏也是渗透STEAM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STEAM教育指的是将不同学科、领域综合起来开展教育,让幼儿通过实践与钻研,成功将生活与知识进行结合,提高应用能力,积累跨学科、跨领域的丰富知识。
针对STEAM教育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很多人有一定的误解,认为幼儿还不具备理解STEAM概念的能力,STEAM教育不适合幼儿。一些实践研究证明,幼儿阶段已经出现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发展的不平衡,这会影响到幼儿今后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开展STEAM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
一、STEAM教育内涵与教学现状
STEAM原为 STEM ,即科学( Science ) ,技术( Technology ),工程( Engineering ),数学( Mathematics ),鼓励学生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随着教育发展,在原来基础上增加艺术(Arts)内容,增强STEAM教育的包容性、跨学科性。分解这五个字母,科学指的是让幼儿接收“是什么”“为什么”的讯息,包括自然规律、新事物的内容、过程等;技术指的是让幼儿探索“怎么做”,用什么方法或技巧达到所设的目标或解决遇到的问题;工程和技术的定义较接近,更多地指向让幼儿用适当的工具或方法处理问题;数学是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的基础学科知识;最后增加的艺术,能让幼儿在这项教育中感受美的、人文的、多感官的熏陶。
综上所述,STEAM教育旨在让幼儿自主动手,在探索中学习理解后再运用到实践中,形成螺旋上升的研学过程,学习内容包含多学科,但并不是将几门学科进行简单叠加,而是将各学科零碎的知识进行整合,将其变为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在学前教育中更注重“整合”思维的教育方式,注重幼儿的参与、实践与体验过程,这样才能让幼儿关注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先预设活动目标,根据活动目标设计活动过程,组织幼儿开展活动。幼儿被动学习知识,接收知识的效果全凭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教师的讲授能力。STEAM教育与传统授课完全不同,教师从主导者变成了引导者甚至“旁观者”,幼儿处于绝对的學习主体地位,经历的过程包括进入情境、发现问题、查找收集相关信息、动手试验、在探索过程中重复发现问题再调整、最终解决目标问题。
目前,教师一方面倾向于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规律,探索自然奥秘,因此课程经常在户外进行;另一方面倾向于让幼儿探索科学规律,在室内进行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这两方面的课程更偏向动手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乏繁琐的步骤,比如搜索和收集相关资料、家校沟通反馈幼儿表现、展现每个阶段的成果等,如果都用纸质材料呈现,难免过于简单无趣。
二、幼儿园STEAM的教育现状
(一)教师存在误解
许多教师在接触STEAM教育活动后,没有树立正确的STEAM教学观念,对STEAM的教育体系认识不到位,导致教育活动中出现许多问题。一些幼儿园教师错误地认为,STEAM教育活动是简单的生产实践活动,会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基本的手工生产活动,例如允许幼儿用图画组装玩具,或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折纸活动。简单的手工活动虽然可以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但他们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素养很难提高。此外,许多幼儿仅进行单一的模仿和生产活动,无法理解与此类活动相结合的一些科学、数学和工程知识,只能进行简单的思维活动。教师也可能由于各方面能力限制,降低幼儿生产活动的难度。许多组装和折纸制作游戏的特点是难度低,幼儿很难锻炼思维能力。虽然生产活动可以反映STEAM的一些特点,但根本不能发挥STEAM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不利于幼儿能力的更好发展。
(二)未考虑幼儿实际情况
不少教师在结合STEAM理念开展STEAM教育活动时,并未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往往只会照搬理论,盲目开展活动。如在运用拼装玩具开展STEAM教育活动时,引导幼儿从“工程”角度出发,让幼儿先画“设计图”,再结合设计图完成制作活动。但幼儿年龄较小,理解能力不强,很难领悟“设计图”的含义,因而不少幼儿只会凭借自身的想象力画出部分模型图。由于缺乏一定的工程、技术相关知识,幼儿绘制的“设计图”很难实现,这样既会打击幼儿的积极性,也会使幼儿产生疑惑。不少教师也没有引导幼儿理解“设计”和“想象”的区别,幼儿根本无法较好地开展设计活动,也无法结合图纸进行制作。很多幼儿也会因想象无法实现出现情绪问题,进而较难主动参与活动,不利于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在幼儿园科学区域游戏中渗透STEAM教育理念的策略
(一)利用STEAM教育理念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发现问题所需的基础素养,而发现问题是开展一系列后续研究、获得知识、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的基础。幼儿各方面都处于萌芽阶段,利用STEAM教育理念可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使幼儿获得更多信息,积累更多经验。
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时,首先,应确立观察目的,明确需要观察的对象和特征、观察方法和应达到的精细程度、观察目的,抓取关键信息。目的性是观察活动最主要的特征,唯有明确目的,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其次,应在观察前制订周密的计划,对所要观察的内容、所用方式进行规划。幼儿若在观察过程中漫无目的、没有明确方向,就很容易受到某些因素的诱惑和影响而转移注意力,最终一无所获。再次,要激发幼儿浓厚的兴趣。幼儿的观察能力与敏锐性差异较大,对待同一事物的兴趣也各不相同,最终收获的结论更大相径庭。因此,应注意幼儿的活动体验,引导幼儿感受观察行为带来的乐趣,提高幼儿观察的积极性,进而鼓励幼儿开展自主观察活动,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最后,观察活动应以实践为总结。幼儿通过实践对比,可验证观察活动所得结论的正误,进而升华对事物的认知。
例如,在一次基于STEAM教育理念设置游戏情境的“有趣的传声筒”活动中,引导幼儿使用无线纸筒与有线纸筒分别进行对话。幼儿发现有些人能清晰地听到传声筒中传出的声音,有些人听到的声音则十分模糊或完全听不到声音。对此,指引幼儿对比观察,寻找“能听清声音”和“不能听清声音”的决定因素。经过多次尝试后,幼儿发现无线传声筒听不到声音,有线传声筒才可听到声音。接下来,让幼儿自由结伴、合理分组,通过进一步观察验证结论,并要求幼儿提出自己的设想,制订初步观察计划。有的幼儿表示:“有线传声筒能听到声音,但不一定清楚,应探究能使人听清说话声的原理。”有的幼儿提出:“有线传声筒只有线和传声筒两种构成要素,却能使人听到伙伴说话的声音,应探究其发声部位。”于是,提出问题:“你能听清好朋友说话吗?你是怎样听到对方声音的?声音是从哪里传来的?怎样才能听得更清楚?”在经历一番观察与尝试后,幼儿得出结论:“发声部位是听筒,能否听清的秘密藏在细线上,在说话时将细线拉直,就能听清对方说话。线拉直后,只要有一方说话,细线就会振动,两端的伙伴就能听清彼此说话;若细线弯曲,则不会振动,也不能传递声音。”基于此,鼓励幼儿进行延伸活动,添加多样化材料,制作结构、形态各异的传声筒,比较传话功能,进一步探索声音传递的奥秘,鼓励幼儿使用自制传声筒进行交流。
(二)将信息化技术与五大领域整合
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尝试进行跨学科教育课程的项目研究,在五大领域中挑选适当的教学内容开发STEAM课程,着力提升幼儿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AR互动操作以3D技术将幼儿的创意图画立体成像,将音乐、绘画、语言、视频与平板录屏操作、即时视频编辑等多种技术融合,生动直观地展示技术与科学活动的融合应用,让幼儿对信息化的感受与体验变得可视、可听、可触、可玩、可交流,这属于艺术和语言领域课程;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基础,为幼儿增设STEAM教育编程课程,通过生动有趣的“编程鼠”,让幼儿根据空间方位和数量的调整和变化,设置与之相应的编程,这属于综合领域课程;通过生动直观的场景化科技+运动多媒体课件开展有趣的信息化触控式活动,将操作虚拟的足球、篮球等游戏软件与幼儿的身体锻炼相互渗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这属于健康领域课程。
(三)融合科学探究和动手实践
在STEAM教育活动中,需要让幼儿在科学探究和动手实践中学习。这种做中学的方式是为了让幼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工程作品。如果过分看重动手实践而忽视科学探究,就会导致活动停留在技能培养层面,无法起到活跃幼儿思维的重要作用。
例如,设计“制作屋顶”的STEAM教育活动,让幼儿自主设计屋顶,并利用简单的材料搭建屋顶。在设计和搭建的过程中,幼儿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如何搭建出又尖又立体的屋顶、如何让屋顶保持平衡并起到防护作用。这时,引导幼儿发挥聪明才智,利用KT板等材料将屋顶和房屋的墙面连接起来,利用超轻彩泥、夹子及透明胶带等进行固定和装饰,从而有效提高屋顶的实用性和观赏性,活跃幼儿的思维。在这一活动中,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比如,让幼儿探究除了KT板是否能用其他材料连接墙面和屋顶。这样既能让幼儿学习技术,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技术问题,又能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使幼儿在动手实践中明白科学真理来之不易,提高活动参与积极性。又如,开展滴水活动,准备几个不同面值的硬币、四根滴管和一杯水。先将硬币排成四列,然后向幼儿解释规则:用滴管往硬币上滴水,水溢出来就输了,让幼儿最后思考自己一共滴了多少滴水。这一活动充分利用了幼儿的好胜心,在滴水的同时,幼儿认识了硬币的不同面值,同时水滴了几毫米高却没有溢出来的现象让幼儿产生了思考欲,有效提升了科学探究能力。
(四)将STEAM教育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除了结合STEAM开展主题活动,也可以将STEAM教育與日常教学相融合,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探索、求知能力,引导幼儿开展实践学习。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童话故事时,引导幼儿猜想故事的真实性,通过实践更好地验证乌鸦能不能通过往瓶子中丢小石子的方式喝到水。幼儿在聆听故事时,本就会对乌鸦丢小石子这一过程产生浓烈的兴趣,有了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幼儿会更积极地投入实践。引导幼儿尝试用别的方法喝到水,鼓励幼儿开展创新活动。当幼儿动手将石子放入盛水的塑料器皿中并看到水位线上升时,能产生较强的成就感。这既能帮助幼儿验证故事真伪,也能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幼儿不仅能积累一定的知识量,还能较好地理解瓶子水位上升的原理,初步认知体积概念,并察觉石子的大小与数量关系,在尝试过程中发现石子越大,需求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幼儿在理解基础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STEAM教学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际应用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探索。需要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努力,也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教学水平,引导幼儿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此外,还要合理利用教学用具,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综合渗透各个领域的知识,拓宽幼儿的视野,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保护和发掘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