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中职学校德育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04-29 00:44:03梁瑜
新教育·综合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职德育有效管理立德树人

梁瑜

【摘要】中职德育管理面临着“一个不合理”与“五重五轻”困境,基于立德树人视野对中职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个优化”与“五转变”的切实对策,期冀提高中职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职德育;有效管理

德育是教育领域里的热门话题,其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社会对人才素质衡量的重要指标。2019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职德育管理应以立德树人为首要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心理健康以及法律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与智、体、美、劳等教育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共同促进中职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也对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有引导与推动作用。

一、海南省中职学校德育管理的现状

1.师资总体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教师是落实德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但是在中职德育教育工作中各校的师资结构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引进渠道单一,导致在中职学校中德育教师总体数量不足,其次是中职德育教师队伍在结构上存在不合理现象,据调研得知,中老年教师居多,约占德育教师总人数的68.5%,而年轻教师偏少,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缺乏活力。

2.在教学方法上重说教而轻引导。教与学是双向活动,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举措。可是现实中常看到的都是任课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多数还是以讲授为主,学生个体在参与德育活动过程中表现出认可度低、参与度低以及主动性差,且能以创新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德育小组活动学习的教师还只占少数,而这些课堂教学方式大同小异毫无特色,德育效果不佳。从德育“五位一体”构建模式的五要素(知、情、意、行、境)中看,传统说教的德育方式仅停留在让学生了解道德知识,还无法升华到道德行为的正向培养,教师缺少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引导。这样显然与德育教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3.在课程设置上重技能而轻德育。课程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在课程设置中大部分中职学校由于不重视德育课对学生道德品质与职业素养的渗透作用,导致德育课被挤占甚至被取消。据调研访谈了解到,约33.3%的学校因为专业技能课较多而挤占德育课,只开设部分的德育课程。

4.在教材选用上重统编而轻校本。在教材选用方面,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在使用国家规定的德育教材,中职德育统编教材类别不够丰富,适用度也不够高,无法满足每个学校德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由于师资与资金条件的限制,当前只有少数中职学校在尝试开发校本教材。

5.在教研培训上重形式而轻内容。目前,我省中职学校的教研活动大部分还没有形成制度化,仅有三分之一学校定期组织德育交流研讨活动。而在培训方面,有多数德育教师都参加过相关培训,但是据访谈参加过德育培训的老师得知,大部分的德育培训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内容。可以说,在教研培训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6.在评价体系上重结果而轻过程。当今,中职德育评价体系构建并不完善,德育评价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并未发挥引导性作用。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采用的评价方式相对单一,仍然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德育学习成果的主要方式,导致教师对学生成绩以外的其他方面都了解甚少。另一方面,德育评价内容针对性差,大部分中职学校的评价内容只围绕学生分数而定,仅注重评价结果而轻视评价过程,教师也未能灵活整合资源,无法与企业、家庭建立起良好的合作评价机制,导致德育评价与学生实际相脱节。

二、强化海南省中职德育管理的对策

1.优化教师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力量,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我省德育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严重不足,教师引进渠道单一。建议教育管理部门与中职学校在“十四五”规划与海南建设自贸港背景下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优先考虑引进年轻的教师,从而使教师队伍年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同时,还应加强德育教师培训工作,根据教师的工龄、学历等情况,采取分层分类培训,针对性地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

2.德育教学方法:由重说教转变为有效引导。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倡导德育课堂要切实贯彻“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遵循德育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化特点,积极改变传统的德育说教方式,转变思维去开发贴近中职学生生活的真实德育案例,善于用学生能接受的沟通方式去启发与引导学生达到德育情感共鸣,心灵共振,从而有效开展德育活动。第二,灵活利用校企合作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开展专业见习、顶岗实习等活动,让学生提前强化对专业的认同感,检测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增强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第三,完善线上德育教育管理机制,正确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分享德育经典故事、道德榜样人物等影像资料,贴切学生实际生活,并且可视化、动态化的网络方式也深受学生喜爱,进一步提升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3.德育课程设置:由重技能转变为德技双全。德育课程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德育课程设置与安排上,学校教务部门要注重专业技能课与德育课的分配比重,避免倾斜于某一方面课程,做到德、技课程分配均衡,德技综合全面发展。此外,还要转变学校管理层、一线教师以及学生的观念,向他们宣讲德育课的基本知识,加深他们对德育课的理解,使其感知德育对中职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开展学习德育课,并自觉转变由忽视到重视德育课的意识。

4.德育教材选用:由重统编教材转变为开发校本教材。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依据。考虑到各个中职学校德育情况不一,应鼓励各校在参考与借鉴统编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符合本校实际教学情况的校本教材。要开发校本教材,一是组建教材编写团队,从引进的年轻教师中抽出人选负责教材编写、排版等,资深教师负责质量把关;二是教育管理部门要简化教材审批流程,并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德育校本教材开发。

5.德育教研培训:由重形式转变为高效实用。强化德育教师专业化培训是提高德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抓手。可以从以下两个途径入手提升教师教研能力。一是专业引领,提高集中培训的实效性,教育管理部门每年组织集中培训的理念必须富有前瞻性,把握住每一次培训的方向,选择有能力、有实力的德育专家或教师授课,确保培训内容和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步或超前,使参与培训的教师切实受到启发,起到实效。二是立足校情,探索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以校为本”的教研是促进德育教师专业成长最为有效的途径,要立足校情,发展特色,把培训与教师的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使校本培训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6.德育评价管理:由重结果转变为多元评价。在改革与创新中职德育评价体系时,需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模式,鼓励学校、教师、企业、家长等多方主体参与到德育评价工作中去,形成多元评价主体模式,全方位多维度认识到学生在德育活动中表现的优点与不足。二是形成多样化评价内容体系,打破仅以单一的考试成绩评定学生个体道德品质优劣的局面,可以尝试从学生特长、专业技能、待人处事等方面制定详细评定指标,从而全面促进中职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扩大德育评价考核范围,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从校内走向校外,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将各种德育活动逐一纳入考核范围内,真正做到囊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总之,在立德树人视野下中职德育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满足学生个性需求,使其掌握专业技能,提升道德素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践行职业教育的初心与使命,让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岗位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潘莲娣,张艳辉.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五位一体协同联动模式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

[2]储海平,王祖凤.关于中职德育课程生活化微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9(24).

猜你喜欢
中职德育有效管理立德树人
让管理为教学助跑
技工类院校班主任如何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
价值工程(2016年32期)2016-12-20 20:46:03
中职德育教学对学生善思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基于分类分层次教学模式下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管理分析
如何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职德育实效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57:41
高校机构知识库的资源建设及有效管理建议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