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受众需求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方法

2022-04-29 21:15李芸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6期
关键词:受众需求创新方法

李芸

摘要:受众对新闻传播形式和内容的高要求是推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不断创新的基础。本文聚焦如何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新闻采编方式的创新,系统分析了受众需求变化的特点,提出了创新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模式的方法,以期为提升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受众需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方法

广播电视新闻是我国社会民众获取新闻类消息的主要渠道,传统上一直采用文字配合音频以及图像的方式进行播报,具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平台除了负责向受众报道新闻事件的真相,还负责普及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以及支持度,必要时需要引导社会舆论,统一宣传口径,使受众对某一重要热点事件达成共识,减少社会“噪声”,净化舆论环境。传统上,广播电视新闻主要依靠声像显示技术进行传播,无论是排版方式还是播报技巧都比较固定,对于新闻编辑的专业技术要求较为一般化。[1]然而,近年来广播电视媒体受到以实时交互为主要特点的互联网新媒体冲击,出现了市场占有率下降、新闻报道可读性不强、社会舆情引领能力不足等问题[2]。

互联网技术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进行文字及声像处理以及版面编排时不能再使用一成不变的方式,必须在注重美观的同时提升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观众、获取稳定的受众源,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确保传播力占据市场高点。如何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新闻采编方式的创新,是摆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在分析受众需求变化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模式的方法,以期能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一、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需求的变化分析

受众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的对象,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在进行新闻事件信息采编工作之前,需要首先分析受众需求的变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各种信息充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欲望,同时也给人们的信息选择带来了困扰。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受众需求受到多种媒体形式的持续激励,对新颖性、趣味性、知识性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了。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在处理新闻信息时,需要更加注重其来源的真实性、内容的趣味性以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同时需要肩负起引导舆论走向的历史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受众需求变化的基础上赢得广泛的市场占有率。

(一)多源头信息相互对比,真实性依然是赢得口碑的关键

互联网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信息“泛滥”,关于同一类主题的信息不仅多而且时效性极强,经常是某件事情一发生,互联网上就开始跟踪报道[3]。注重时效性是新闻报道的根本遵循,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始终站在事件的第一现场,向受众提供最及时的信息资讯。随着信息源的扩大,受众会在第一时间收到同一主题的若干报道,潜意识里会进行相互比较,对其真实性进行质疑。他们会倾向于选择真实度最高的信息源作为长期获取新闻资讯的来源,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必须确保事件独立报道的真实性,这样才能始终占据“舆论喉舌”的主体地位,从而赢得大众最高的评价和持久的信赖。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在进行新闻事件信息处理时,需要吸收、理解和借鉴其他来源的信息,做到“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持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融媒体时代,多种信息传播源涌现出来,它们无论是在内容编排上还是版面播放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尤其是越来越具有趣味性,这是这些新媒体平台能够保持长盛不衰的原因。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在进行新闻信息编辑工作时,需要借鉴这些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努力使电视新闻更具有收看性。但是在进行吸收借鉴时,必须秉持“真实性是根本”的原则,对新媒体平台的新闻报道内容进行筛选与辨识,去除其中的不实内容,不允许对不真实以及违背社会道德或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的内容进行转载和报道。

(二)信息获取与休闲娱乐交融,娱乐需求比重越来越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在社会每一个角落的强力渗透,人们在获取各类信息、了解事件过程的同时,更注重信息所带来的休闲娱乐感受[4]。也就是说,之前一板一眼的说教方式或者纯文字内容已经不太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人们更希望获得生动、灵活、包含着大量笑点的信息,在满足自己掌握社会动态的需求同时,更带来身心的愉悦[5]。相比之下,很多受众不需要对新闻事件掌握得足够全面与详细,他们只需要了解大概过程、抓住其中的关键点即可,因此,以偏重休闲娱乐的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便于大众理解。广播电视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应该顺应受众需求的变化,注重改变新闻报道形式、增加易理解性并能够带给观众快乐的感受,这样才能提升收视率、扩大影响力。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在进行新闻事件“娱乐化”处理时,必须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娱乐化仅仅是要求在新闻播报时更有趣味性,能够抓住受众的心理需求,带给受众愉悦的感受,而不允许将事件内容过度“娱乐化”,造成政治事件丧失严肃性和原则性,误导受众对事件的理解。电视新闻的“娱乐化”转型:更应该体现在语言、版面等形式上,使语言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尽可能地贴近生活,避免使用过于书面化的语言报道普通的新闻事件,使受众产生“被说教”的感受,从而对新闻报道的内容产生抵触情绪;同时,样式上更加新颖,增加更多的动画、漫画等对复杂的事件进行补充阐释,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因为人们更愿意通过动画这种有助于理解的形式接受知识,而反感从文字中读懂事件的全过程。但是,在进行娱乐化转型时,不应该改变事件的本质属性,对于涉及党和政府大政方针的政论性事件应该进行原原本本地报道,同时尽量保持严肃性,不要为了刻意追求形式上的新颖而使观众对新闻内容的严肃性和政治性产生动摇,从而造成不良的舆论影响。总之,电视新闻编辑在进行事件信息处理时,需要采用娱乐化的方式增强其趣味性和可读性,但不能过度娱乐化,以防产生负面影响。

(三)秉承真相传播原则,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不同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广播电视新闻具有更加强大的社会责任属性。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所决定的,也是确保党的领导地位、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的现实要求。很多自媒体为了吸引流量,人为制造热点甚至扭曲事实进行炒作,这些都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不仅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甚至还会造成社会舆情事故。广播电视新闻需要紧跟社会热点,随时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不能混淆视听进行不负责任的报道。广播电视新闻需要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积极进行正能量宣传,以实际行动强化社会责任担当。

电视新闻媒体作为传统的新闻传播单位,在社会受众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一直是全社会信赖的媒体发布单位。电视新闻媒体是社会大众了解并掌握党和政府政治立场以及方针政策的重要平台,因此,必须要有社会担当,避免做出“自毁长城”的事情。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在对新闻事件进行处理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尽量避免加入带有自我倾向性的观点或者引导性的话语,不允许有选择性地进行报道从而产生歪曲事实的嫌疑。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政治立场应该与党和政府始终保持高度一致,需要时刻加强政治自律意识,只有忠于党和政府的宣传政策以及新闻工作者的从业职责,才能始终如一地对新闻事件进行实事求是的报道,从而赢得社会大众对电视新闻报道质量的信赖。

二、围绕受众需求创新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模式

受众需求受到时代发展的推动而不断变化。受众对电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对自身的工作方式进行改变与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受众需求、赢得受众信赖。在实际工作中,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围绕受众需求创新工作模式,在去伪存真的基础上通过独立分析还原事件真相,采用多种趣味性和知识性比较强的新闻报道方式播报新闻事件,同时创新新闻事件的播报角度,不忘肩负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持续提升电视新闻的播报质量,促进电视新闻媒体在多种形式媒体并存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一)去伪存真,通过独立分析还原事实真相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在事件采集的过程中,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对现场基本情况进行报道,尽可能多地采访到事件相关主体方,收集到正反两方面的所有信息,不能偏听偏信。对于采集到的信息需要进行独立分析,根据节目播出时长对相关信息进行取舍,保留必要的真实性。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不仅需要具备对事件真实性的分析能力,还需要能准确判断受众对某一类型事件感兴趣的“点”,根据兴趣点对事件信息进行筛选与编辑,在有限的时间内围绕事件真实面貌向观众提供最有“意思”的信息,这样才能吸引受众的关注,获得收视率的稳步提升。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对新闻信息进行处理时,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允许掺杂带有自我倾向性的观点,不允许故意歪曲事实或者为了吸引眼球而进行不实报道,避免造成社会性舆情事件。对于突发事件,在进行编辑和处理之前要征得主管领导的同意,就报道主要内容与领导进行必要的沟通,虚心采纳领导的指示和建议,不允许违背领导的意图。另外,对于社会热点进行报道之后,要督促相关记者及其他保障人员对新闻事件的后续发展进行跟进报道,根据事件的最新发展还原真相,使受众对社会热点话题形成全面的认识,同时做好舆论的引导,争取能够为其他自媒体提供基本参照,发挥引导社会舆论走向的作用,确保党和政府的新闻主张能够在社会环境中落地。

(二)优化报道方式,采用多种方法增强趣味性

电视新闻报道为了吸引受众的兴趣、增强可观赏性,必须要改变过去简单的说教式或者纯文字的报道方式。新媒体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形式灵活多样,经常采用“戏谑”式的语言对热点舆情进行报道,同时会更多地考虑受众的立场,通过增加现场互动等环节吸引受众参与进来,提升受众的主体感受。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在进行报道时,应该创新版面编排形式并采用更加灵活、富有时代感的语言,引导受众思维跟着事件发展走,在有限时间内带给受众立体化的感受,包括更有吸引力的声音、更有趣的动画、更新颖的文字样式等,使受众感到新奇而又不失逻辑合理性,这样才能维护稳定的受众群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方式进行持续创新,如对于政治性的新闻事件,在进行报道时需要注意使用严肃的语言,这样才能引起受众重视,有利于新闻事件的深入传播;对于社会突发事件,在进行报道时需要实事求是,并且持续跟进,对于在后续报道时发现之前报道中出现的错误需要及时进行更正和说明,向受众表明新闻职业的实事求是属性,这样才能赢得社会大众的认可;对于娱乐性的新闻事件,必要时需要使用动画进行事件过程的全局性描述,这样有利于受众理解整个事件的过程,同时有助于受众接受事件中表达的观点,也有利于吸引其他媒体进行引用和转播,从而扩大电视新闻这一传播平台在整个新闻媒体行业中的影响力。

(三)创新报道角度,始终不忘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毕竟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进行形式创新必须要把握尺度,不能逾矩、出轨,不能为了追求“新颖”而放弃基本的政治立场。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需要创新报道角度,不应该一味宣扬所谓的“正统道德”引发受众反感,而应该融道理于事件报道过程,向受众提供必要的“信息空间”供其进行独立思考。另外,对于社会热点舆情,尤其是与党的大政方针相左的事件,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及时向受众提供相关的法律条文解释,传达党和政府关于事件的指示精神,引导受众接受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思想,从而能够在关注事件真实性的同时获得个人价值观和认知水平的提升。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必须要创新编辑思想,完善采编方式和工作流程,高度关注与重视新旧媒体之间的融合,夯实自身新媒体技术,为自身的新闻编辑与传播寻找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渠道。融媒体时代,在针对一些与大众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民生新闻类报道中,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将一些最新信息与新闻动态发布在电视台官方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里,提前对新闻进行预热,并且和受众、粉丝展开积极的交流与互动。与此同时,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也可以将较为具体、详细的新闻报道网址链接和电视台新闻节目播出的时间进行上传,依靠新媒体平台以及相关技术全面提升电视台自身网站的流量与关注度,进而有效地扩大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与收视率,并且通过这种全新的传播推广模式,还能够让新闻节目变得更加亲民、更加接地气。此外,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也可以在各类新媒体社交平台上汲取与聆听广大粉丝和网友的建议与想法,进而不断增强自身的媒体创新意识与媒体融合能力,让电视新闻媒体更具市场核心竞争力。

三、结语

受众对新闻传播形式和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既是时代进步的趋势,也是推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不断创新的基础。为了继续保持广播电视新闻社会舆情的引领地位,各级新闻从业者需要重视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不断改进传统工作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编辑方式与表现形式的创新,从而增强新闻内容的新颖性与趣味性,以获得更多受众的认可与青睐,进一步提升新闻的关注度,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

参考文献:

[1] 冯革文.新时期新闻传播的转型及其价值取向[J].中国有线电视,2020(2):206-207.

[2] 高秀莹.利用新闻采编技巧体现广播新闻节目特色[J].科技传播,2020,12(13):85-86.

[3] 张军峰.广播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J].中国有线电视,2020(1):67-69.

[4] 佟文泉.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对新闻稿件的处理方法分析[J].科技传播,2020,12(8):81-82.

[5] 孙强.探析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报道的创新途径[J].科技传播,2020,12(3):50-51.

猜你喜欢
受众需求创新方法
论中小型企业管理创新的实现路径
历史剧中现实中的指涉与受众需求探析
受众需求视角下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方式论述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创新方法初探
浅谈提高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方法
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思考
从提升科学水平角度分析高校党建工作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电视媒体微信公众号运营探索
试论森林分类经营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