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上肢力量素质

2022-04-29 19:02:55王博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2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学生

王博

摘  要:学生的知识拓展和世界观的形成是中学时期的主要内容,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目前,学生的学习压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时间用来完成课内作业,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加强锻炼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素质需要非常有效且直接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教学;上肢力量素质

一、初中学生上肢力量素质降低的原因

(一)生活环境及学习压力的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以及生活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使得学生在饮食方面可能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家长也会因为学生学业繁忙而很少参加家务活动。随着学业越来越繁重,学校也会有意识地减少体育课的课时,学生已经没有多余的课外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更别说有针对性地提高上肢力量了。

(二)学生对上肢的锻炼意识和毅力不够

学生自身严重缺乏锻炼身体素质的意识,学校统一且无目的性的一些体育活动不但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且对身体素质提高没有任何益处。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学生课外更愿意花费时间去打游戏,就算参与锻炼,也没有坚持有效锻炼。最重要的是,学生需要提高自身吃苦耐劳的能力,体育锻炼本身就是对身体素质和耐力的双重考验,也是对自信和心理的双重考验。大多数初中生在体育锻炼方面严重缺乏毅力。

(三)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上肢力量素质训练的重视不足

作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直接指导者和监督者,体育教师有义务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使学生身体能够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但在新课标实施以来,很多教师为了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采取了一些并不有效的方法。为了摆脱以前上课作为一种训练的模式,过于强调了学生对技能及体育知识方面的要求,反而在学生体能方面注意力减弱,尤其是对上肢力量素质的训练更可以说是完全忽视了。

(四)体育器材缺乏

因为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体育教学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每个学校对体育教学都有不同的安排和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中学生所受到的体育教学也大不相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学条件和设施差,无法满足高质量的上肢力量训练的要求。

二、提升上肢力量素质的重要性

上肢的力量素质作为人体力量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体上部分在运动中克服阻力的能力。上肢力量素质达标是进行一切体育锻炼的前提。因此,在体育锻炼中,上肢力量尤为重要。初中学生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学习负担越来越重,而好的身体素质才是好好学习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在中学生身体健康素质测试中,中学生上肢力量素质明显低于标准。因此,加强上肢力量的锻炼对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上半身力量素质最重要的是它显示了上半身肌肉收缩的强度,这反映在上半身的灵活性和熟练使用它的能力上。无论是篮球还是羽毛球,比赛过程中上肢都需要非常强大的力量。在平时训练中,每一个动作和技能都是根据上肢的力量来训练的。在一些特别考验手臂力量的运动中,如网球、乒乓球,只有上肢力量的质量达标才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在这项运动中取得自己的成就和光荣。因此,上肢力量的锻炼不但是任何运动完全完成的先决条件,而且也是提高整体身体素质的基础。

三、提高学生上肢力量素质的方法

上文通过对上肢力量的重要性的简单描述,让大家更能够体会到上肢力量的不可或缺。学校和教师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手段,有针对性地对影响锻炼上肢力量的因素调整方案,高效解决学生在体育活动当中遇到的问题,并采取强有力的手段改变这种状况,努力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中中学生的上肢力量素质。

(一)培养学生强化增强体质的意识

为了加强学生的增强体质的意识,他们必须意识到上肢力量素质锻炼对他们的重要性,并且还必须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有效地加强锻炼。可以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游戏和小组分组比赛极大地激励学生练习上肢力量的积极性。

(二)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上身力量素质

鉴于课程多样化的同时,体育教师应着眼于提高上身的力量,同时也应顾及其他运动的训练。因为学生一般进行锻炼的时间不同,身体状况必然会有区别。因此,重要的是在上半身能力的发展上有区别的情况下,利用适当的训练方式和方法。只有通过为每个学生选择正确的训练方法,我们才能用一半时间在改善上半身力量上取得双倍的成绩。教师对那些平时很少锻炼,上肢力量素质不达标的同学,要慢慢引导,万万不可心急。可以使用哑铃或其他道具帮助学生逐步进入练习阶段,并且教他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如果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并且能够保证自己的训练方法有效,教师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所习惯、有效的训练计划,或教他们一点改进的技巧。

(三)家庭方面应主动配合教学工作

如前所述,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学生的锻炼占据很大一部分,教师应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并将学生饮食健康的重要性告诉家长,让家长更加全面、科学地了解进行体育锻炼的益处。让家庭方面积极配合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案,实现上肢力量素质提升的培养目标。

(四)有效解决器材缺乏现象

对于一些简单上肢力量训练的器材,我们可以采用平时生活的东西来代替,比如可以用饮料瓶来代替哑铃等。而且根据不同的项目来采用不同的替代品,让同学自己在替代器材上面进行有创意的想法,小组协调创新,这样可以在保持新鲜感的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制器材不但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更有利于学生上肢力量素质的提高,寓教于乐。

(五)保持练习频率

耐力和毅力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体育锻炼也同样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对于上肢素质的锻炼,更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锻炼。在教授过程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个体的素质水平来进行教学任务的具体计划。并且要求学生在训练过程之中不能中途放弃,因为需要对学生的体育健康锻炼进行必要的培养,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

(六)合理安排练习次序

不同强度的锻炼会让上肢力量素质的质量并不一致,所以说,正确的训练顺序对中学生上肢力量素质的训练来说至关重要。如何不能选择合理的训练顺序,那么不但不能提高中学生的上肢力量素质,反而还会对其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一定给中学生安排合理、科学的训练次序。在进行一些力量训练之前,应该先安排一些小负荷的热身运动,等到肌肉活动开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进行一些高负荷的训练。这样循序渐进的强度训练,不仅可以锻炼肌肉耐力和身体的协调性,而且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有效提高上肢力量素质。

总而言之,作为体育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上肢力量不断下降的事实,不断提高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健康均衡的发展,使学生更加享受体育课堂的魅力。因此,迫切需要改革现有的中学体育教育制度,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素质。上肢力量素质达标是其他运动的基础和学习其他锻炼技巧的先决条件。当然,在我们关注如何训练上肢,提高上肢力量素质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忽略总体身体质量的提高。我们应该实现协调全面的发展,培养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终身受益的目的服务。

(责任编辑:陈华康)

参考文献:

[1]崔立平.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J]. 吉林教育:综合,2017(17):51.

[2]陈宝华.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分析[J]. 魅力中国,综合,2017(5):101.

[3]张晓帆. 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 中华少年,2017(21):198.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6:04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4:19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7:21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7:11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8:02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