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恒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初中教育目标也在不断变化。传统初中数学教育目标为单纯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成绩,现阶段初中数学则以提高课堂效率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等多元化教学方式的价值并将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切实完成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为提高学生成绩,使学生在中考中获得好名次进入心仪高中学习,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师纷纷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授课。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可以有效节约课上时间、加快教学进度,教师可以预留出大量时间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并通过题海训练的方式提高学生成绩。但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素养,不符合新形势下教育理念,也难以完成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目标。
(二)课堂效率低下
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效率低下是影响教学效果并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因素。为加快教学进度,教师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授课,缺乏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使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大量布置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弥补知识漏洞,繁重的课业压力不仅扼杀了学生学习兴趣,还影响了学生休息。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学生极易在课堂上走神或打盹,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数学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三)学生兴趣不足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是影响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数学是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科,初中阶段数学知识较小学有很大不同,抽象的概念、复杂的逻辑和困难的习题使小学阶段培养的数学兴趣消失殆尽。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繁重的课业压力、做不完的习题都是扼杀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初中阶段学生叛逆心理较强,对教师和家长的强制要求较为抵触,因此现阶段大部分初中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佳,甚至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一)提高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将教学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并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等方式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进行灌输式授课,缺乏沟通交流的教学过程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使师生关系较为疏远,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使学生极易产生走神等不良情况,因此传统数学教学效果不佳。通过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可以将教学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并合作解决,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教学环境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和谐发展,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活动中由于课堂效率较低,教师需要大量布置作业以提高教学质量,但小组合作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师生互动可以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知识薄弱环节进行讲解训练,通过高质量教学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家长教育焦虑。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教学可以其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和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和高效减负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学生易受环境影响,因此学生极易参与到交流讨论活动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仅有交流讨论一种方式,教师还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竞赛等活动,初中阶段学生好胜心强且“讲义气”,不愿因自身能力不足拖累整组同学,因此设计良性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挖掘学生潜能的重要方式。
(三)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
在小组合作教学活动中,学生要通过自主学习对数学知识有初步了解,才能在交流讨论中提出自身想法和建设性意见,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阶段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合作交流能力较差且不具备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产生较强归属感并产生为提高小组成绩不断努力的欲望,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观念。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倾听他人想法的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素质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思考探索能力是深入学习的基础,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宽度并加深学习深度,切实提高学生思考探索能力,为日后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便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决,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
(一)科学分组、营造氛围
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也是能否成功进行合作教学法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能力进行科学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旗鼓相当的竞争力,以便开展良性竞赛。每个小组内都要有数学综合能力较好的领导者,带领整组同学进行深入学习思考;要有思维活跃的拓展者,使小组成员思维不受限制,有效拓展学习宽度并提高学习效果;要有细心的记录者,使讨论方向和思维亮点得以记录;要有稳重的落实者,使学生不至于因为天马行空的讨论偏离学习主题而影响学习结果。教师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组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获得进步和提高。
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展开联想和讨论的基础,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可以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使小组合作学习价值最大化。
(二)引导提问、交流合作
引导提问和交流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和灵魂,教师应利用有效问题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并充当监督者和解惑者的角色,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现的疑问及时得以解决,切实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向学生讲述统计、抽样调查、简单随机抽样等概念的意义,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具备初步理解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环境问题是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国家颁布了限塑令,但仍有很多商家坚持使用塑料袋,请小组同学设计一份关于一周内家庭丢弃塑料袋个数的调查问卷并设计一个抽样调查方案,对全校同学进行抽样调查,估算全校同学的家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个数,并根据调查结果估算每月和每年的塑料袋丢弃情况。”
在教师提出问题的引导下,组内成员会积极进行讨论、深入理解相关数学概念并设计调查问卷。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可以清楚认识到为保证调查结果公平有效,抽取样本数量和质量都要有相应要求。调查学生较少的话样本没有代表性,不能客观反映学校内同学的总体情况;调查学生较多的话不仅会增加抽样调查时间和精力还难以发挥抽样调查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抽取调查的学生数量要适中。在抽样质量方面,抽取学生要尽可能具有代表性,不能偏向某一类学生,使校内每一个学生都有被抽样调查的机会,使抽样调查有公平公正的基础、有调查统计的价值。通过小组交流讨论,部分小组同学选择根据学号进行随机抽样,部分小组成员选择在校门口对出入校园的同学进行随机抽样,在小组成员的不懈努力和合作下每个小组都可以提出相应的调查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将抽象统计概念跟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在提高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理解深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养。
(三)科学评价、课程反思
评价和反思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认识自身不足等,是重要教学环节之一。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单一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难以使学生对自身有清晰客观认识,还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没有发挥教学评价的价值和意义。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小组完成的作品、小组内学生参与程度、小组成员合作态度及学习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评价进行反思并获得进步。
以调查问卷为例,教师要根据各组成员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每个调查问卷都是小组成员的心血,因此教师要对小组作品予以充分肯定,但不同调查问卷也暴露出不同小组的不同问题,有的小组随机抽样数量过多;有的小组抽样数量过少;有的小组抽样不具备代表性,偏向女同学;有的小组抽样方式复杂烦琐,实施难度较高等。教师要根据每个小组暴露的不同问题进行综合点评,对于所学知识掌握不牢的小组,督促组内成员深入学习并针对知识薄弱环节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对于实施难度较高的调查问卷,教师应指出不足之处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寻找可行性办法;对于符合要求的调查问卷教师要予以表扬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并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能力。在对小组作品进行评价后教师要根据不同小组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综合点评,例如A组同学作品优秀但讨论不够积极、B组同学合作讨论态度不佳等,使学生正视自身存在的客观问题并进行改正。
四、小组合作学习注意事项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有诸多好处,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教师注意。
初中阶段学生思维广阔且叛逆心强,教师要具备把握课堂氛围和教学节奏的能力,使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其价值,不至于流于形式。现阶段很多初中教师都能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因此纷纷开展相应教学活动,但部分教师仅学到其形式未领会其核心内容,且不具备调整课堂气氛的能力,因此学生往往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无组织无纪律地乱嚷,不仅影响教学环境,也没有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科学分组是成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教师要根据班级内实际情况进行分组。现阶段部分教师对班级同学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因此难以进行科学分组。部分教师将成绩较好的同学分为一组,成绩普通的同学分为一组,使小组之间不具备竞争力,不能进行公平的小组竞争。部分教师将内向同学分为一组、外向同学分为一组,内向同学在活动结束后都没有参与到讨论活动中,外向同学全部积极讨论甚至有部分同学插不上话。无效分组是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科学有效的引导问题是有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部分教师专业能力有限,难以提出科学有效的引导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缺乏讨论中心和重点,讨论的问题毫无章法,极易打消学生讨论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甚至成为成绩较好同学的个人表演舞台,禁锢小组同学思维,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教师要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性,虽然小组学习有诸多好处,但部分内向敏感的学生不爱热闹,不喜欢参与讨论活动,教师要对这部分学生予以特殊关注和正确引导,使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获得进步。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法是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方式,是“双减”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之一。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充分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和价值,将其灵活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在提高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完成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朱雅男.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2]肖剑. 高效课堂背景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D]. 宁波:宁波大学,2017.
[3]包长淮.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17.
[4]张娜.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与实践案例分析[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5]彭婧妮. 小组合作促进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6]张乃中.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
(责任编辑: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