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林 王艳
摘 要:进入新时代,效率的提高为公平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实现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具有现实可能性。近些年,各地推行教师轮岗制的初衷旨在缓解中小学“择校热”的问题,实现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教师轮岗制有可为之处,也有很多难为之处,要实现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有一定困难。文章将从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和效率统一的角度出发,论述教师轮岗制的重要性、教师轮岗制面临的困境和教师轮岗制的有效推行等问题。
关键词:公平;效率;义务教育;教师轮岗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于经济建设的热潮之中,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优化各种教学资源与配置,期望能够培养出各行各业的紧缺型人才。教育部出台相关政策,本着效率第一,兼顾公平的原则,设置重点学校,一方面利用优质资源优先为国家输送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希望通过重点学校的成功经验带动和帮扶周边学校,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千方百计将孩子送入重点学校,20世纪80年代,择校现象在我国出现,愈演愈烈,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择校热”问题引发的教育公平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过高的学区房价格,人满为患的重点学校,农村学校的低入学率等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成了社会高度关注的教育话题。为了缓解中小学“择校热”的问题,实现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做出了许多努力,试图解决问题,但效果依然甚微。
说到底,学生家长择校的热情源于名校一流的师资、良好的声誉和较高的升学率,其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常,优秀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教学水平所决定。如果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高,那么成绩一般也不会太低,学生家长们更希望去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如此一来,使得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中小学“择校热”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生家长三方面共同努力,教师轮岗制的出台,是从学生家长的关切出发,以学生家长择校的原因、内容、途径等问题为症结,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近些年,各地教育部门出台教师轮岗制度缓和“择校热”问题。这一政策虽然对缓解“择校热”问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政策的失真、轮岗教师的不情愿、轮岗制度保障不完善等,制约了教师轮岗制的成效,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既没有达成,甚至破坏了原有的效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很多成就位居世界前列,社会生产落后的局面已经改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亿万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社会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层次化的特点,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已经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效率的实现为公平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具有现实可能性,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的美好追求正在通过教师轮岗制得以满足。在实现教育的公平和社会的公平之中,教师轮岗制显得更加重要。
跟随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脚步,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但仍然没有改变我们对有些事实的判定,即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虽然逐渐在缩小,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导致了教育领域发展的不平衡,例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教育公平与效率难以保证等。很多地处农村或偏远地区的薄弱学校,在硬件设施和师资配备等方面与重点学校存在很大差距。很多城镇重点学校优秀教师不愿意到薄弱学校任教,薄弱学校优质师资稀少,导致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处于较低层次,学生在升学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严重违背了教育公平的要求。另外,对于教师本身,长期处于固定的工作环境,容易对职业产生倦怠,对教育事业缺乏工作热情,教师轮岗制能很好的优化人力资源,打破城乡区域间教师封闭的状态,不断生成鲜活的教育生态环境。因此,不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角度,还是完善教师教育职责的角度,教师轮岗制都是我们必须做出的选择。
尽管教师轮岗制从设想到制定再到实践,我们一直期望平衡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促进教育的公平和效率,但是实际情况远比我们想象要复杂得多,轮岗政策实际执行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境,这许许多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义务教育实现的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目前,中小学义务教育教师轮岗制中,相关部门政策解释不清楚,落实不到位,轮岗流于形式。城乡区域间实行教师轮岗制,可以很好地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当地的教育教学水平。然而,实际上,各学校基于声誉的考虑,通常选派一些普通教师或临退休教师参与轮岗,优秀教师并未真正流动,使得轮岗制流于形式。另外轮岗教师生活压力大,工作热情不高,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前提下,各学校轮岗教师工资待遇差别较大,直接影响了轮岗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大多都是到基层轮岗支教,很多教师调任到了离家较远且交通不便的农村,带着抵触情绪,教师在城乡两地之间来回奔波,并要自行担负由此带来的交通费及生活费,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生活压力,不利于教师到农村安心执教,使轮岗教师的工作热心降低,工作效率下降,造成了教师轮岗政策的失真,违背了实施教师轮岗制度的初衷。现实中到农村任教的城镇教师,大多数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更好的规划,例如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具有支教经历的教师可以优先考虑职称评定工作,这种职称考评制度对教师轮岗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也具有被动性,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轮岗制度的实效性。
为了更好地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轮岗制中的问题,实现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笔者认为。
第一,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当适当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努力改善城乡、区域间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工资补贴,缩小待遇上的差距,确保轮岗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适当的提高,尽可能的提高轮岗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心,这样,才能使教育更加公平、更加高效,才能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二,相比于城镇重点学校,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落后,交通不便,条件比较艰苦,无疑将给从城镇轮岗过来的教师带来了许多困难,为此,教育部门除了为优秀教师轮岗进入农村学校创造较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之外,应当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给予教师适当的关爱和帮助。
第三,在教师轮岗制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应当逐步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公开的监督评价体系,动员家、校、社会的力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防止轮岗教师工作流于形式,疏于效率,对轮岗教师在学校的各种表现进行考核打分,确保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高效和均衡发展。
第四,城镇学校选拔轮岗教师时,一方面主管实施部门应该综合考虑教师的教学水平、适应能力、家庭状况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师进入轮岗,另一方面应加强轮岗教师的培训工作,要对轮岗教师进行农村教育学习,让轮岗教师从身处乡村文化环境和经济水平来思考课堂的实施,使轮岗教师有充分的准备走进乡村学校,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优化和完善考核机制,促进轮岗制度的有效实施。要不断优化和完善轮岗考评机制,轮岗交流前,要制定轮岗考核目标,针对轮岗教师工作进行全面的考核。对于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教师,可以采取适当措施,例如适当延后职称的晋升、适度调整工资待遇等。对于具备轮岗交流经历且完成相应指标的教师,要给予适当激励,如优先参与评先、职称晋升或适当的物质经济奖励,建立奖惩结合的轮岗考评机制,促进轮岗制度实施。
第五,教育部门在轮岗政策的制定、颁布和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会涉及多方的利益关系,例如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其中,学校是教师轮岗的具体执行者,教师是轮岗的直接参与者,家长和学生则是直接受益者,如何确保各自的利益关系,使得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更加公平与高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这些相关者中,如果谁的利益受到损害,都会使效果下滑,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大打折扣。为此,教育部门应当发挥自己的指挥棒作用,在轮岗政策的实施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努力使各相关者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做到真正的平衡。当然,学校作为执行者,应该本着公平与效率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向薄弱学校派遣优秀教师进行轮岗,而不再是派遣临退休老教师应付差事,只有这样,教育公平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师作为直接参与者,应当十分明确自己的教育职责,不能为了自身利益使得轮岗变味,家长和学生作为受益者,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使家长认识到轮岗制对实现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具有现实意义。
第六,任何事物的发展总会接受实践的检验,轮岗制也不例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难,甚至偏离了原来预定的目标,因此,要想真正做到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必须要有科学的纠偏机制,使其回归到原有的政策上。纠偏机制是指轮岗过程中当政策理解不到位,然后执行相关政策时方向跑偏,没有按照原来的目标执行,此时,教育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使其按照原有的目标执行。笔者认为,首先,教育部门在实施教师轮岗制时要有明确的文件规定,并建立相关的纠偏机制,认真落实教师轮岗制度。其次,学校精心公开选拔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轮岗,并进行公示,接受监督。最后,应当对教师的实际困难予以充分考虑,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动员工作,更多关注轮岗教师的福利待遇问题。
第七,在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非均衡发展问题中,相关部门应当更多关注教育教学,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进行讨论研究,并最终形成一套具有研究价值,能够指导教育实践的基础成果,逐步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此同时,教育部门还应当注重人文关怀,给予轮岗教师更多精神上的关注,教育部门的这种决策将直接影响到教师轮岗制的实施效果,直接决定着决定教育公平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提高教育部门实施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必要。可以通过宣讲、培训等途径使其真正领悟教师轮岗制的精神所在;另外,在具体的轮岗过程中,多加关注轮岗教师的实际生活困难,多听多了解轮岗教师的心声,使其意愿及时上达,避免对轮岗教师造成身心伤害。应当避免采用非人性化的方式应付上级部门交给的轮岗任务,致使教师带着消极情绪上课,严重影响教学效率。总之,在轮岗政策的具体实践中,在注重原则的同时,还得要注意灵活性,杜绝生搬硬套,切实增强轮岗制的实效性,保证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目标最终实现。
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统一问题的有效实现,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健康发展。教师轮岗制在国内实施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其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只要立足于各地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全面科学的政策和合理可行的具体措施,就能做到轮岗公开化、公平化、制度化和人性化。
(责任编辑:汪旦旦)
参考文献:
[1]张天保. 另一种角度看基础教育效率与公平[J]. 文教资料,2007(17):114-115.
[2]闫建璋,王换芳. 教师轮岗制的应为、实为与路径选择[J]. 教师发展研究,2018,2(01):19-24.
[3]郭静. 中小学教师轮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C]. 当代教育评论(第7辑),2018:111-115.
[4]马焕灵,景方瑞. 地方中小学教师轮岗制政策失真问题管窥[J]. 教师教育研究,2009,21(02):61-64.
[5]朱洪翠,杨跃. 关于中小学教师消极轮岗的调查与反思[J]. 教育导刊,2013(03):28-30.
[6]许小平,杨挺. 公平与效率视野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之审思[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08):18-20.
[7]汪小将,朱清芳. 基础教育中“教师轮岗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内江科技,2014,35(1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