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曼??洪丹妮
当前,学生不交或随意交信息技术作业现象严重,任课教师“因授课班级数量大,难以在短时间内对每份课堂作业进行反馈”是产生该现象的重要原因。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基于单元统整的教学理念,明确作业目标,设计作业的层次与环节,并借助学习平台全程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结合多元评价和学生间的自主交流,实现师生交替作业发布—作业提交—作业批改—作业修订—作业展示的闭环管理,并为学生构建学习的认知地图,提高教学效益。
一、问题与设想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注重实践操作但又不留课后作业,因此,课堂作业成为学生掌握技能的主要抓手。然而,当前信息技术课堂作业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知识点割裂、脱离学生实际情境、被学生轻视等问题。基于现存问题,我们针对课堂作业的改进提出了以下设想。
(一)课堂作业围绕同一主题进行规划
初中信息技术作业现有的形式是一课一作业,每课作业围绕教材设计当堂练习,缺乏整体性和关联性。那么,能不能把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做有效的“减法”,让学生一个学期围绕一个作业主题开展沉浸式学习,形成环环相扣的知识闭环?
(二)课堂作业体现为个人需求而设计
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作业脱离学生的学习需求,驱动难度大,难以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那么,能不能转变作业设计的出发点,从学生需求出发,变课堂作业为学生的自主方案,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三)课堂作业按照课时进行提交
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常态是:学生演示结束后,不及时跟进练习,甚至趁教师不注意,进行与作业无关的上机操作。那么,能不能提升学生对作业的重视度,变学期作业为一个不可一蹴而就的“大雪球”,用“大雪球”作业倒逼学生完成每节课的课堂作业?
(四)课堂作业按周及时评价
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作业,教师很难做到全批全改,工作量大是主要因素。教师平均每周上16节课,按每班40名学生、每份作业耗时5分钟计算,教师要批改完本周学生的作业需要约53个小时。那么,我们能不能剔除机械的作业统计工作,聚焦非教师不可的作业评价,从而节约时间,实现对每份作业的及时评价呢?
二、过程与实践
从设想走向现实,需要基于单元统整教学开展系统设计,精心构思连续性的作业内容;更需要借助技术工具实施作业管理,及时提供针对性的作业反馈,即以教材单元内容为载体,围绕单元学习目标,对学习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评价,以及与其相关的课外资源进行系统化设计与实践的教学策略。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单元统整教学关注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发展性,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优势。因此,在处理“Python程序设计”教学时,笔者以“电动自行车充电管理系统设计”为单元学习主题,带学生完成“界面设计”“充电计费”“充电监测”“充电付费”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在完善和优化充电管理系统功能的挑战中走近Python语言,解锁程序的基本结构。本文以“分支结构——电动自行车充电监测程序设计”为例,利用“设计、平台、评价”赋能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策略研究。
(一)设计为引
教师可对标单元目标,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为起点,以富有价值的问题为导向,设计特色作业引导学习进程,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合作能力。
1.作业目标明确,贴近学生心理需求
为满足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对作业感兴趣,在导学作业的设计上,教师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规划方案。在本节课教学情境的选择上,教师设计了符合学生认知的电动自行车充电监测教学情境,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推理、分析问题。基于身边真实的问题,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理清问题的前因后果,深入认识知识的本质,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
2.作业层次分明,符合单元教学进程
作业分为“监测方案我来想”“监测程序我来编”和“程序功能我来拓”三部分,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迭代为主线,层层递进。
(1)思维发散,聚焦学科知识
“监测方案我来想”中,教师设计了四个题干。第一个题干旨在打开学生的思维,形成“充满即停”“定量充电”“定时充电”三个不同的设计方案(查看二维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第二个题干旨在让学生明晰分支結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理解分支结构的结构框架。第三个题干的设计,则是为了让学生关注关键问题的提炼,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这三个题干聚焦的是本节课分支结构的知识点梳理,让学生通过记录自己的设计思路,关注关键问题的提炼,弄清楚设计方案的流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提炼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教师设计第四个题干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分支结构的框架,从而在绘制流程图的过程中,梳理关键问题,聚焦对分支结构的理解。
(2)殊途同归,落实分支结构教学目标
“监测程序我来编”中设计了两个题干。不管学生采用哪种方案,知识点都会落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支结构的程序实现上。教师设计第一个题干的目的是让学生结合“监测方案我来想”中设计的方案,通过关键代码填空的方式,促进他们对分支结构的理解,以及从学会知识到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迁移。教师设计第二个题干的目的是利用学生心理——想知道“我的答案对了吗”,顺势给出上机编程实践的作业设计流程(如图1),让学生在验证中求证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解决问题中探索新知的应用,引导学生从感知走向内化,从而真正落实分支结构的执行流程及语句格式。
(3)合理分层,续写单元课程
“程序功能我来拓”设计为选做作业,包含“提建议”和“编程序”两个题干。设计“提建议”的目的是拓展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思维,为推进后续的单元课程作铺垫。学生无论提出怎样的优化方案,都能催生形式丰富的新情境,为后续的单元教学积累素材(如图2)。它也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编程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进入第二个题干一显身手(如图3);对编程不感兴趣的学生则可停留在“贴吧”畅所欲言,还可以不断爬楼看帖,在相互学习中打开思维,为下节课的学习积蓄能量。题干“编程序”让学生在线编程求解新问题,直面现有知识与预设效果之间的冲突,唤起热爱编程学生的学习新需求,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样一来,学生不管编程能力强弱,都会在潜移默化的预设中走进单元课程。
3.作业闭环清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为让课堂作业伴随学生的学习进程,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导学、诱思效果,有别于传统一单到底、统一发布的形式,教师借助学习平台实现作业个性化发布及关卡设置。发布环节为“监测方案我来想”“监测程序我来编”和“程序功能我来拓”三个,关卡为:小组每个成员必须完成当前环节的课堂作业。如:在学习平台中,教师先发布第一个环节“监测方案我来想”,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方案设计。每个小组成员都通过后,教师发布第二个环节的课堂作业,学习平台会自动统计和反馈学生的完成情况。这样环环相扣、逐一发布的形式,让率先完成的学生可以帮助组内成员,由此巧妙地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高效实践“以学定教”模式,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平台为杖
为聚焦作业实效,教师可以Learnsite平台为依托,及时掌握学生作业动态,实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作业。
1.及时确认学生登录情况,掌握作业动态
用好教学平台的在线签到和缺勤记录功能,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登录情况。学生成功登录账号后,教师管理端会自动统计并实时反馈信息,不仅会显示出“已签到××人”,更能详细标注出所有“已签到”“未签到”的学生姓名,缺勤记录功能则支持备注缺勤的具体原因,双管齐下筛选出清晰的观察对象,便于考勤的同时,也为教师掌握学生作业动态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2.适时检查作业上交情况,掌握教学动态
一项作业布置后的结果因学生而异,所以适时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分支结构的程序实现,根据先前课堂作业的设计,这里教师只需关注两个环节的卡点就可以掌握本节课学生的学习动态,如“监测方案我来想”这一环节,只需看第四个题干的呈现结果,基于教学平台的可视性,课堂上只需抽取小组中的一两名学生的作业,仔细查阅,就可知晓学生对IF语句的理解情况,为后续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如果是大批量的小组出错,则采用全体讲解模式;如果只是某个小组出错,则采用个别指导模式,不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3.准时跟进作业完成情况,掌握教学实效
教师完成授课后,无需马上对学生的在线编程作业给出等级评定,可以先浏览程序给出针对性的评语,给学生留出一周的弹性时间延续对课堂作业的思考。周一到周五午间开放机房,学生可以在这期间再次登录平台,平台会实时推送教师对这周课堂作业的评语,点击查看就能进入作品的查阅与修改页面。有了弹性时间与个性化评语“推送”的双重支持,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纠正错误再学习,从而由表及里地进行学习探索,增强了作业的实效性。
(三)评价为鞭
为突显评价作用,教师可以开放式评价为手段,以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为导向,呈现所有学生的成长痕迹,以评价促学习。
1.按时评价学生作业,收获学生认可
任何学生都有被尊重、被认可、被表扬的心理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类型的作业,教师都会及时给出评语。弹性时间内,教师会给出针对性的评语;弹性时间过后,教师会给出对应的等级评价。比如“监测程序我来编”的在线编程作业中,在弹性时间内,教师仅给出针对性评语,如果存在错误,则指出错误位置和错误类型;如果没有错误且完成较好,则给予充分肯定,指出亮点。弹性时间过后,教师会对作业做出对应的等级评价。多时段的按时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能被教师“看见”,唤起对作业的重视,收获学生对教师和作业的双重认可。
2.及时订正作业错误,强化教学效果
作业订正是一个亡羊补牢的过程。能不能补好“牢”,与学生的订正态度与订正习惯密不可分。学生如果不及时更正停留在大脑中的错误信息,可能会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为此,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弹性时段或课前十分钟来机房直面“错误”,查漏补缺;在关注订正结果的同时,教师会建议学生更多地关注出错的原因,把不明白、不清楚、不仔细的地方弄懂和做改进。于是,每一次作业订正成为学生反思的机会,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调整,也成为教师调整后续教学的参考。
3.定时展示优秀作业,提升学习氛围
优秀作业展示作为重要的教学互动,能够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从而在比较中寻他人亮点,知自身不足,营造良好的助学互学氛围。每次作业批改完成后,评定等级为G的作业自动被推送到平台首页的展示区,所有登录平台的学生都可借鉴。课前,大多数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浏览优秀作品榜中的作业,先查找自己是否榜上有名,再去“较量”“评价”榜上有名的优秀作品。在查找中,他们不断提升自我要求,期待下次榜上有名;在“较量”中,他们体验了不同思维的碰撞,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价”中,他们尝试中肯地给予评价,学会换位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成果与成效
“设计·平台·评价”的课堂作业三部曲,体现开放的问题环境、不同的思维过程及多元的思考结论。学生的课堂作业在作业长度、作业效度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变化。
(一)自主延伸作业长度
过去,学生提早来机房,是为了挤时间娱乐。现在,学生课前到机房是为了进入平台自查:看评价,览作品,在比肩中成长。课中,学生在课堂作业的引导下主动去获取新知,学习探索,在合作中成长。课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查漏补缺,补上短板,巩固反思,在优化中成长。
(二)有效提升作业效度
过去,学生抓住教师作业管理的漏洞,不交作业或随便上交作业。现在,借助学习平台实现了作业的全方位管理:一是自动统计作业上交详情,聚焦教师评价工作,提升了作业的实效性;二是记录作业的评价轨迹,学生重视作业品质,督促了作业的提交;三是推送优秀作业的榜单,学生围绕优秀作业查漏补缺、取长补短,提升了作业的质量。
(作者朱曼系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教育研究院教研员;洪丹妮系浙江省温州市绣山中学信息技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