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梅英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具有文学价值的学科,带领学生去畅游语文世界,能使其更为深入地理解和探究知识。那么,在初中这个比较重要的语文教育时期,要懂得利用课程知识来引发他们的学习想象力,让他们更好地探索和研究语文课程知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想象;方法;教学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想象积极作用的意义
(一)有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链接
初中生的大脑思维比较活跃,敢于想、敢于做,如若教师一味地灌输课程知识,则会限制学生大脑思维的发展,使其不敢发挥想象力,无法对课程知识展开更为多元的学习联想。那么在长时间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想象力就会被局限起来,大脑中的知识点也相对比较零碎,从而直接影响到后期课程知识的学习。
(二)促使学生更好地表达自身情感
在以往初中语文教学中,就是因为学生不敢想,无法将自己对语文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整地表达出来。尤其是在回答语文阅读理解问题时,多数学生都能读懂课文内容,但是让学生说出自己读到了哪些内容、领会了哪些思想情感,就会发现不少学生说出来的内容词不达意,无法向别人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思。
那么一旦学生愿意将自己心中所想说出来,他们就自然会产生各种关于语文课程知识的想象,便能有效解决上述“词不达意”的问题。一旦学生具备良好的想象力,他们可以利用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关联性,又或者是用另一个为人所熟知的事物来表达自己想要说的内容,使得自身所表达的内容更加通俗易懂,更易于对方理解。这样学生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就能有效地传递给他人,从而让其他同学也能受到学习的激励与鼓舞。
(三)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互动
适当的课堂想象环节,使得他们从知识的表面学习深入到内部学习,进而抽取出其中有用的知识信息。那么教师就要学会将语文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学会从互动的层面引导学生去分析其中的语文课程知识,让他们自觉感知语文学习的每一个过程与环节,使得他们不会受到课程教学的束缚,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地发挥自己想象力去解答数学问题。
二、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一)教师应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常常具有较强的想象力,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学生的这一性格特征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有不一样的体会。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时可以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认同感。比如教师在讲解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观沧海”这节课时,可以先给学生详细讲解本首古诗的基本内涵和主旨大意,并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想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情景,从而唤起他们在本节课的学习灵感,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在创设情境的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秋风萧瑟”的课堂情境,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体会曹操所写诗的具体意境,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情境教学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确保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灵活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在当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能够进一步激发自己的想象力,拓宽自己的语文思维,从而有不一样的语文学习体验。比如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再讲解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节课时,可以准备好基本的多媒体课件,将有关本节课的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放映给学生,比如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有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场英雄战役的视频资源,使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源更加了解本节课的语文内容,体会人民解放军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鼓励学生在网络上搜集有关人民解放军的英雄事迹,并将不同的事迹进行联想,从而使不同的思想片段连接在一个思维链条上,使学生能够展开合理想象,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可以发现在初中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中,作者在创作文化的同时给读者留下了一些想象空间,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这些“空间”启发学生用想象去深化补充,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任务,鼓励学生进行想象讨论,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激发自己的想象潜力,从而对语文学习有不一样的认知。例如教师在讲解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四课“出师表”这节课时,可以在讲解基本人物和基本主旨之后,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比如本篇文章可以表达出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情感?“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之后,诸葛亮会做出如何抉择?鼓励学生结合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想象,并在课堂上进行激烈的讨论,使同学们进行知识交流和在不断的知识碰撞下激起自己想象的火花,进一步使学生放开想象的“翅膀”,使想象 “有理有据”。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想象的积极作用的方法
(一)明确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课程教学目标
教师想要发挥想象的积极作用,无非要先改变自己的教学思维角度,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学习,以将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与实际课程内容相互融合,以引导学生在探究课程内容中学会想象、敢于想象。此时,教师不能继续像以往教学那样只会顾着传递知识,而是要懂得从学生需要学习的一些实际语文内容出发,给予他们适当的教学引导与启发,从而以激发学生想象力为动力,以制定出完整、针对性的语文课程目标,使得学生完成课程知识探究的同时,自身的想象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地锻炼,进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来引发学生的想象
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缺少不了适当的课堂教学互动环节。有效的课堂交流和互动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多的想象思维。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学会如何发表自己的想法以及虚心接受他人的学习建议。而在交流和互动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地激发,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敢于想象、敢于挖掘其中的知识。
(三)以有趣的生活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也是用来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那么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学会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教学培训,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里展开知识的探索,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使其敢于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比如在学习一些科技类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生活中挖掘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如何利用科技构建更好的生活环境,以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创新思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已不能再像以往课程教学那样。在当下,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学生想象力,以促使学生透过现象观察本质,最终让学生从语文课程学习中有所收获。
(责任编辑:向志莉)
参考文献:
[1]宋艾容.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有效培养探析[J]. 现代交际,2019,20(07):228.
[2]黄新倩.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学周刊,2020,3(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