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融入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是趋势使然,但它并不必然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教与学中的主体地位。融合OBE理念将是信息技术提升财务数据分析课程教学效果的必要选择。在文献述评的基础上,从数据分析课程特质、教学本质要求和提升教学效果需求3个方面阐释了财务数据分析课程融合信息技术与OBE理念的必要性。基于教学经历与经验,从信息技术高质量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基于成果产出导向的教学改革目标、分层次的课程教学方法体系和多元化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4个方面提出了信息技术辅助下财务数据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OBE理念;财务数据分析;课程教学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创产业创新网络协同机制、演进特征及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19A05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资助课题“地方高校科研合作网络的知识治理:机理、模型与策略”(XJK17BJG008)。
0 引言
新一代信息技术使得以核算为核心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向以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财务管理转变。与此需求相适应,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从单纯的核算型人才向具备财务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财务数据分析类课程的教学融合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式。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只能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改变教学过程的时空关系,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体地位的教与学的关系。财务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新型职业能力,也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应着重聚焦培养的能力。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决策能力的关键问题。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引入,使教学过程能结合信息技术的辅助,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多元化、多层面教学模式与方法,有效形成师生之间教与学的良好关系。如何将信息技术与OBE理念有机结合,形成服务于财务数据分析类课程教学目的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是进行该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提。如何将OBE理念融入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资源体系,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中,是本文关注且着重探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1 信息技术与财务数据分析课程
国外很早就开始关注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能提升课程教学效果,这是学者研究信息技术应用之后的基本共识。有学者提出,可以开发基于计算机系统的动态教学网站,强化财务管理教学的实际效果[1]。由于国外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遍运用,信息技术对财务知识学习者的提升效果非常明显[2]。例如,虚拟学习技术能够提高财务管理课程学习中数据统计分析的效率,提高学生对统计方法的理解能力[3]。信息技术总体上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知识搜索的范围,但是也存在知识学习碎片化的问题[4]。信息技术在财务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是多元的,对于数据分析类课程教学的帮助尤为明显。
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也引起了国内教学者的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角色及融入课程教学的机制则被教学研究者所关注。叶苗苗等[5]提出将大数据技术融入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探讨财务分析、企业投资管理等内容的教学设计。大数据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当然也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财务数据分析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愈加明显。有的文献描述了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课程具体教学内容中的应用,提出信息化环境下合作学习的模式,并以“内含报酬率”为教学内容进行了教学过程设计[6]。也有文献以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项目化课程中的应用为重点提出了教学过程的设计[7]。但信息技术发挥辅助作用需要好的教学理念与模式设计,如何使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融合还需深入探讨。
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Spady提出的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强调“产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8]。该理念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在国内高校各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国内一些学者提出将OBE教育理念引入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如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9]、财务管理新商科教学模式改革[10],以及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11]。
从目前国内外文献中所涉及的研究内容看,结合信息技术改革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共识。其中,将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目的从传统的以核算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转向以数据分析与决策为核心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也已得到国内外学者及教学人员的广泛认可。但是信息技术角色重在辅助,不能替代教学方式,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讲授、学生接收的教学关系。尤其是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既涉及理论知识的教授,又需要各类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的实践应用。该类课程需要学生的高度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学中保持兴趣,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双丰收。因此,从已有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大趋势。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都缺乏如何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财务数据分析课程改革的可借鉴经验和理论观点。具体来讲,有3个方面的不足。第一,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现有研究与实践经验缺乏明确的理念。尽管有些学校的实践案例反映了信息技术在教学内容中的应用,但实际上只是信息技术的嵌入,对教学方式和理念的改革并不明显。第二,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并没有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发生改变,尤其是财务数据分析这类需要学生高度参与的课程。现有研究和实践并没有对该问题的解决提出有效可行的办法和途径。第三,OBE理念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运用确实会带来好的改革效果,但目前的文献缺乏将OBE理念与信息技术高质量融合的观点与建议。本文探讨信息技术与OBE理念的融合,并提出在财务数据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实践路径。
2 财务数据分析课程融入信息技术与OBE理念的必要性
2.1 数据获取与分析内在的信息技术特质
财务管理专业课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大数据挖掘与处理成为财务管理专业发展与课程设置的重要内容。知识管理理论指出,知识的获取与转换源于对外部知识的搜索与识别,关键在于与知识接受者自身先验知识的匹配与融合[12]。作为知识资源的一种展现形式,数据的获取也需要匹配性的搜索、识别与挖掘,而实现这个过程的基础则是信息技术的支撑。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大数据的产生起源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这就使得数据本身就具有信息技术的特质。数据依附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承载和推动数据的呈现与传播。财务工作实践中工作场景的展示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例如,基于Python的网络爬虫程序可以帮助抓取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不仅能提高抓取的数量,而且通过数据清洗也能改善数据的质量。数据之间的关系需要用信息技术才能分析和展现。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必须要有统计软件分析之后的结果才能进行判断。数据结构之间的联结关系也只能通过信息软件等技术所具有的图形和表才能呈现。因此,数据与信息技术之间固有的内在联系,决定了财务数据分类课程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多种类型的信息技术混合使用的基础之上,充分依赖于信息技术的丰富功能,促使教学过程更为科学、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2.2 财务数据分析课程教学的本质要求
财务数据分析课程主要是传授给学习者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的知识与能力,其教学过程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统计分析软件,必须借助于计算机、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支持。在教学效果上,注重学生定量分析思维的锻炼,强调数学模型、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转化需要学生与实践场景紧密结合,根据分析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模型设计与指标选择。
财务数据分析课程教学,一是离不开数字信息技术的支持,二是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学生能“触及”的学习情境开展教学。从实践教学的过程看,财务数据分析课程契合的教学方法就是设计基于数据的场景,由学生自主选用模型和方法,解决数据背后所反映的问题。而这正是OBE理念所倡导的“探究式、参与式教学”的根本宗旨[8]。数据是一种生产要素,同时也是教学实践场景中的核心要素。财务数据必须通过信息技术呈现与分析,才能反映出经济发展与组织管理实践情境中的复杂关系;学生也只有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才能触及和感悟到实践情境问题所折射出的科学相关知识。只有这样,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才能被有效贯彻与实施。
2.3 提升财务数据分析课程教学效果的需求
强调教学效果与“产出”的提升是信息技术与OBE理念融合的需求。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既要实现知识的分解与传授,又要有教学实践成果的创新。一方面,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改革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模式,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教好”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学好”的双赢问题;另一方面,构建适应数字技术发展和岗位新需求的财务数据分析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探讨财务数据分析人才的培养对于财务专业人才顺应科技发展和岗位需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二者的融合对于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具体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质量的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学过程经验的总结和资料的积累,教师可以成体系地提出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实践实习、教学评价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可以就教学方法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培育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从而形成高水平的教学创新成果与“产出”。
3 信息技术辅助下财务数据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
3.1 信息技术高质量融入课程教学体系
信息技术辅助下的现代教学方法非常丰富,但是用于财务数据分析课程教学中的信息技术等辅助方法,需要契合教学要求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这就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体系高质量融合。
要准确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OBE设计理念,找准融入点,以财务数据分析课的实际需要推动信息技术融入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要筛选出适应财务数据分析课程教学的信息技术,识别其融入课程教学的价值。例如,计量统计分析类软件(Python、Stata)等适应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能让学生体会场景教学,实践价值明显,教学的全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压实这些软件的使用。此外,信息技术的融入需要考虑大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与创新实践等多方面的因素,要考量教师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信息技术工具的可利用度和受教者的可适用度[13]。另一方面,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师需要自身具备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充分了解各种信息软件技术的作用和运用范畴[14]。另外,教师还需收集和应用各种服务于课程教学的课程资源、技术资源和数据资源等,以推进信息技术融入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教师要坚持自行寻找数据,自己先对数据建模与分析,对结果进行论证和说明,具备严谨的科学思维习惯与规范。只有建立在科学严谨基础上的数据分析过程与结果,才能真实反映实践场景的内在关系。而且,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秉承知识学习的特点,教学者能否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载体的各类表征与操控,将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教学体验与学习认同情况[13]。
3.2 构建基于成果产出导向的教学改革目标
OBE理念强调成果导向,突出教学效果目标。本文基于在财务数据分析课程中的教学经验,提出基于成果产出导向的教学改革目标。第一,构建一套基于OBE理念的财务数据分析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方案。组建熟悉并能运用财务数据分析课程教学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开发基于数据挖掘与分析过程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开发实践情境型教学方法,践行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的融合式教学模式;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实践教学平台和知识资源,开发视频课程、网络阅读资源等。第二,建设两门进行教学改革的课程。长沙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就确定了《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和《大数据与财务决策》为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课程。前者注重财经类数据统计分析思维与方法的教学,聚焦学生学术基础与能力的培养;后者注重利用Python等信息技术进行财经大数据的挖掘与获取,聚焦大数据下财务战略与管理策略的分析与决策。两门课程的建设重点是确立课程体系、明确教师队伍、确定运用的信息技术和基于OBE的教学改革设计。第三,开发3类教学改革成果:①学生课程学习成果,包括学生课程考核论文和发表学术论文;②教师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包括出版相关的财务数据分析课程教材;③总结形成创新成果,发表系列相关的教改论文。
3.3 建设分层次的课程教学方法体系
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融合OBE理念最终融入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手段。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一系列教学模式、工具、内容所组成的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可以建立一套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体系。第一,探讨财务数据分析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在教学模式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提高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引入OBE理念,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设计一套适合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混合式的教学工具与资源。通过具体课程实践,探索混合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以此为基础,建设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开发相应信息教学软件,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开发和出版《财务管理定量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教材,建立财务数据分析课程完整的教学工具与资源体系。第三,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创新性的财务数据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内容紧密结合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着重提高学生数据处理、分析与决策的能力,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数据思维意识与能力,强化内容的实践情境化与生产场景化。
3.4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评价应是多元化的。首先,应反映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设置企业经营的实践场景,要求学生根据情境发现科学问题,然后建模与收集数据,以及数据分析。其次,应体现学习者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因此,可开放教师课题资源,让有能力和兴趣的学习者参与课题研究,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最后,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式[15]。对数据分析类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既要有学习者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比如知识理解程度、教学互动情况等,又要有对教学成果的定量评价,比如课程论文质量、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等。应改变以传统考试定成绩的单一性评价方式,要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后对企业经营、组织管理和社会治理等微观和宏观领域的认知,关注学习者理性分析能力的成长,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4 结语
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既要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辅助作用,又要突显“以学生为中心”的“三全育人”理念,因此将信息技术与OBE理念融合融入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信息技术与OBE理念融合的观点,指出了在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融入信息技术与教学理念的实践路径,对于财务数据分析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教学资源的强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YU F.Application of computer-based distance education with dynamic webpages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cours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Learning,2021,16(14),99-112.
[2]WOLMARANS H P.Business simulations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courses:are they valuable to learners?[J].Meditari: Research Journal of the School of Accounting Sciences,2005,13(1):121-133.
[3]TRIHANTOYO S,SHOLEH M.Development of virtual learning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courses to improve student critical thinking[C]//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s and humanities(IJCAH 2020).Paris:Atlantis Press,2020:397-401.
[4]BURRELL D N,WRIGHT J B,PEROT M,et al.Financial management education courses as social societal learning tools at minority-serv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ociology and Sociotherapy(IJPSS),2021,1(1): 39-57.
[5]叶苗苗,徐四星,赖纪伟.大数据技术融入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J].当代会计,2021(1):7-9.
[6]徐晓云.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合作学习模式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实践运用:以内含报酬率教学设计为例[J].时代教育,2018(13):176,190.
[7]刘红梅.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财务管理项目化课程教学思考[J].会计师,2015(18):56-57.
[8]刘锴,孙燕芳.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校教师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6):59-61.
[9]王爱国,牛艳芳.智能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1(6):34-39.
[10]卢呈,廖小燕,岑捷丽,等.基于OBE教学理念的新商科教学模式改革探究: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会计师,2021(9):102-103.
[11]田乐.基于OBE理念的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当代会计,2021(5):52-54.
[12]詹湘东,谢富纪.外部知识网络与企业技术能力:知识距离的调节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9,40(4):76-93.
[13]周松,邓淑华,陈希.信息技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重维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8):125-130.
[14]萧潇.以在线开放课程体系支持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8(9):70-73.
[15]王正青,唐晓玲.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动力逻辑与推进路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94-100.
收稿日期:2022-02-08
作者简介:
詹湘东,男,1978年生,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知识管理、创新管理与财务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