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国昌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数学学科的教学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我国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资源的短缺,数学课堂教学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甚至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状况。基于以上问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学校和教师应当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教学;实践探索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授课,加快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综合分析当下的现实状况,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种种现实因素的存在,学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分层教学的意义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以供参考借鉴。
一、分层教学的意义探讨
分层教学即教师从本质意义上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并对此做出不同的计划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此种分层教学策略的采取充分贯彻落实了因材施教。
但值得注意的是,分层教学实际上是以一个班集体为单位开展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做出不同的安排,将课堂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这样才能充分保证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从而有效避免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再次出现。
总的来说,分层教学策略的采取可以较好地促进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取得实践性战略成果,逐步推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于分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可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学习更加逻辑化、思维化。因此当学生在接触初中数学学科以后会逐步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而这种状况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更为明显。农村学生由于学习策略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化,不同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会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教学设备以及教学资源相对短缺,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接触的新知识也有所不同。基于以上两种现实因素的存在,在初中阶段数学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分层教学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分层教学法是一种科学合理化的创新教学策略,教师在采取分层教学方法之前会综合考量不同学生的发展情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逐步缩小农村初中生之间的差距,避免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再次发生。其次,分层教学方法的采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充分贯彻落实了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注重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个性化差异,这也有利于他们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化发展。总的来说,分层教学的实施可以帮助教师全面顾及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最大化地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因此,教师将这种新型策略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果,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可以推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不断革新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数学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固定化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看作整体进行全面授课,这种传统的教学策略不但会逐步拉大优等生和差生之间的距离,而且也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首先,分层教学的实施可以帮助教师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结合他们的个性化差异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安排,使得优等生更加具有成就感,不断积极进取,也会使得差生逐步认识到数学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并建立一定的自信心,所以这种分层教学策略的采取可以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初步建立。其次,随着当下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教育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革新,这样才能促进时代的快速发展。而分层教学策略的采取就打破了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弊端,真正贯彻落实了新课改素质化教育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真正意义。这种策略的实施也是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和创新,不仅实现了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学创新,还能够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化发展。总的来说,分层教学策略采取的是当下教学创新的一种有效体现,更是农村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
三、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采用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与探讨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是教学的基础
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这种新型教学策略时应当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化的分层安排。首先,在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前,教师应当让学生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这种教学策略的采取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当教师在与学生进行相应的沟通与交流时应当明确说明采用这种分层教学的策略并不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真正的分层,这只是对他们现阶段学习成果的一个小测验,其实质目的还是帮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有所获得,这样他们才会从思想上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而这也是教师开展分层教学的有效保障。其次,当学生充分了解了分层教学的内涵意义后,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家庭背景以及性格特点等多种现实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考量,将全班的学生科学合理地分为A、B、C三个学习层次,同时教师也要明确学习层次的划分只是对学生现阶段学习状况的一个短暂性评价,并不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最终评定,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有效缩减每一位学生之间的差距,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化的成长。总之,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应充分认识到分层教学的真正内涵意义,这样才有利于后续教学模式的开展和推进。
(二)积极进行备课分层是教学的保障
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前的充分备课是教师进行分层教学的有效保障。教师只有在课前进行了充足的准备,并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才能够保证初中数学教学任务的良好开展和顺利进行。教师在进行备课之前应充分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也要不断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研究和探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也要对班集体的每一位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和综合化的考量。举例来说,当教师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授课时,应当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自己的教学备课内容在学生的可接受范围之内,也要保证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讲解要呈螺旋上升的趋势,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一“可以熟练识记数学公式,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应用”,安排给C层次的学生,不仅能逐步培养C层次的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帮助C层次的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同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二“能够熟练掌握并且理解其推导过程,并且能够运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运算,针对不同的题目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安排给B层次的学生,这种科学合理的任务安排策略可以较好地帮助大部分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也有利于教师逐步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三“能够进行数学公式的推导,并结合不同的公式进行合理运用,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安排给A层次的学生。这样不仅能够使A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地培养和发展,还能对A层次的学生起到拔高训练的作用。
(三)授课过程进行分层是教学的关键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背景下,教师如果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策略已然不能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要求,因此,教师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逐步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和应用。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进行授课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制,如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才应当是教学环节的中心,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进行知识点的单一讲解,而是引导学生逐步去认识、思考、解决各种问题。所以在采用分层教学的策略进行授课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鼓励A层学生不断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让B、C层的学生在A层学生的带领下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进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章节的授课时,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例如问题一“等腰三角形的角和边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应当安排给C层次的学生,而问题二“如何证明以上的结论”应当安排给B层次学生,问题三“在等腰三角形中角的平分线或者是中线又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安排给A层次的学生。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在学生的可接受范围之内,还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不断培养和发展,也有利于良好班级氛围的形成。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科学合理地进行安排,力争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四)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是教学的补充
科学合理的作业安排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反馈,作业布置不仅可以及时检测学生的现阶段学习成果,还能够帮助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因此采用分层教学的策略进行教学时,教师也应注意作业的合理化安排,不仅有利于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还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以便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优化和创新。举例来说,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可以按照百分比的形式严格把控作业的难度,将基础练习题目的数量控制在50%左右,而针对巩固练习的题目应当设置在30%左右,最后的20%应当是一些练习拓展题。这种作业形式的安排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针对化的巩固练习。或者教师也可以采用必做和选做的作业布置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也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况,并帮助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总的来说,在进行作业布置这一环节时,教师应当重视作业的合理编排,更好地推动分层教学的顺利开展。
(五)测试和评价的分层是教学的有效反馈
为了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贯彻落实分层教学,教师应当重视测试环节以及评价环节的分层式安排,在对学生进行测试时,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况进行合理的试题安排,而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时,教师也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以及当下取得的学习成果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C层次取得进步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表扬,并给出相应的奖励;而对于B层次取得进步的学生,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现阶段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客观地分析,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帮助这些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而对于A层次取得进步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在表扬鼓励的同时,告诉他们要戒骄戒躁,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积极学习,不断进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应当引起相关学校和教师的充分重视,这样才能够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从而使得初中课堂教学能够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强. 基于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J]. 考试周刊,2021(22):89-90.
[2]夏菊霞.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新通信,2020,22(07):193.
[3]朱小敏. 分层教学在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新课程,2020(06):143.
[4]胡颖婷.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数学教学通讯,2018(26):34-35.
(责任编辑: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