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故事化表达的缺陷与优势

2022-04-29 16:00张友埔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9期
关键词:缺陷新闻报道优势

张友埔

摘要:新闻报道故事化会因其可读性、情节性强等特点,使受众更容易接受新闻内容,并产生较为深刻的记忆,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无法忽视的。在新闻报道中加入故事化的表达方式,会使新闻的严肃感被削弱,导致受众对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客观性产生怀疑。同时,在新媒体信息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传统媒体依旧是确定新闻事件真实性的重要渠道。本文围绕新闻报道的故事化表达展开讨论,分析了新闻报道故事化表达的缺陷与优势,提出了新闻报道故事化表达的优化路径,供广大新闻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新闻报道;故事化表达;优势;缺陷

故事是一种文学体裁,侧重于对事件发展过程的表述。新闻则是通过概括的方式,将近期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叙述。将新闻与故事化的表达方式相结合,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情景再现以及对话等多种方式再现新闻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其中的冲突与悬念能极大地吸引受众的关注。

一、新闻报道故事化表达的缺陷

(一)故事化表达会对新闻的真实性造成影响

新闻的基础是客观真实。真实不仅是指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五要素需要具备真实准确的特点,还需要对构成新闻报道的所有因素,如人物语言、细节、相关数据以及情节等内容都必须真实可靠。但是故事化的表达方式不用这么严谨,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性没有严苛的要求,仅需要建立在客观生活的基础上就可以作为新闻报道传播。同时,故事化的表达方式还会使新闻报道高于生活,经过艺术加工后变成一种艺术真实。因此,新闻报道的故事化表达虽然能够提高新闻吸引力,使受众更容易接受、阅读,但同时也会在实际操作中使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受到影响,在事件真实的基础上或多或少会加入一些艺术真实的部分,最终导致媒体在社会责任的重视方面逐渐放松警惕。

例如,在一些警情案件、邻里纠纷类型的新闻节目中,故事化的表达方式能够使得事件的描述更加清晰明了,但同时在事件还原的真实性上可能会进行艺术加工,甚至杜撰一些细节内容,这都会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造成损害[1]。

(二)可能导致新闻出现故事情节过度的现象

新闻是对最新发生事件的真实报道。因此,事实是新闻报道的核心。但故事却不是这样的,其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明显的艺术性特征。因此,若是新闻报道中的故事化表达方式被无休止地放大,新闻报道就会存在故事情节过度的问题,进而脱离事实存在。例如,一些新闻栏目会采用设置悬疑、讲故事的方法,新闻事件本身也许并不是具有复杂情节的故事,但是这样的故事化滥用会导致新闻事件出现故意一波三折的设定,为了追求戏剧性的效果,导致新闻报道最终失去其真面目,进而降低了新闻栏目自身的公信力。尤其是部分平面媒体,可能会为了追求发行量,甚至在通讯类的新闻报道中也加入故事化的表达方式,吸引受众的关注,造成新闻报道故事情节过度的现象。

(三)故事化的表达方式容易造成新闻情绪化

新闻报道的核心讲究的是真实与客观,但部分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采用故事化表达方式时,通常会潜意识地加入自身的情绪,或是站在自身立场,将自己的“三观”植入新闻报道中,进而导致新闻素材的选择和新闻报道的内容失去客观性。新闻报道的故事化表达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新闻记者的报道思路,提高新闻的趣味性和人情味,但这样的发展趋势也导致整个媒体行业的新闻报道工作都流于浅薄,新闻记者容易忽视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工作,更容易按照自身的喜好和主观情感选择新闻报道的内容,从而为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长此以往,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中,生动有趣会被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过度追求,新闻报道容易向着庸俗化和低俗化的方向发展[2]。

二、新闻报道故事化表达的优势

(一)使新闻报道更加具备可读性

新闻报道的故事化表达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新闻报道模式的禁锢,以故事化、情节化的形式使新闻报道由原本单一严肃的报道模式发生改变,使新闻报道更具观赏性与可读性。同时,在如今新媒体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与新型媒介不断产生更新与融合,新闻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也愈发多元化。受众在接收新闻信息时,不仅会对国内外的新闻事实产生兴趣,更会将零碎的休闲时间花费在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新闻中。基于此,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因此,各种新闻媒体都开始调整自身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通过适当降低严肃性新闻在报道中的整体占比,使新闻报道能够与人们的生活实际更加贴近,并且通过强化新闻报道的因果性与故事性,使受众能够在新闻报道中感受到浓烈的人文和人情。此外,使用故事化的表达方式能够使新闻工作者在发表新闻的过程中更加关注新闻信息的细节,进而确保在提升受众阅读体验的同时,可以对新闻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充分发挥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3]。

(二)能够有效拓展新闻报道的形式

新闻报道的故事化表达,能有效拓宽新闻的报道形式。首先,在新闻报道中加入故事写作的形式,能够大幅强化新闻信息对受众的吸引力。在以往传统的新闻报道稿件撰写工作中,新闻编辑通常会严格把控新闻信息的准确性与客观性,极少在新闻报道稿件中运用故事化、艺术化的表达方式。传统新闻报道方式虽然能够对新闻信息的客观性提供有效保障,但也会导致新闻报道在受众阅读时显得缺乏温度和人情味。而通过故事化的表达方式,新闻编辑能够在新闻报道中适当运用艺术化的表达手法,不仅能够使新闻报道更加丰满立体,提升受众的阅读体验感,还能为新闻报道注入人情因素,而引发受众心理层面的共鸣,进而达到增强新闻报道感染力的目的;其次,新闻报道故事化的表达方式还能使新闻记者对新闻线索的嗅觉变得更加敏感。在新闻报道故事化表达中,新闻记者在收集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新闻信息的同时,还需要重视新闻信息是否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在收集新闻线索时需要改变以往的方式,深入人民群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既能够真实反映人们日常生活,又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新闻故事,进而有效提升新闻报道在受众群体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在编辑故事化新闻报道时,新闻编辑也需要以受众的实际阅读需求为基础,在确保新闻信息完整性与真实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最后,新闻报道故事化的表达能够使新闻记者在撰写稿件时更加注重代表时代发展趋势及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新闻,如就业、医疗及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也会尽量减少对工作简报等内容的撰写,使广大受众能够在新闻报道中获取更多对自己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三、新闻报道故事化表达的优化路径

(一)将保障新闻报道真实性作为基本原则

新闻报道在传播过程中要始终确保新闻内容及新闻报道相关元素的真实性,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新闻报道故事化表达成功应用的关键。但是,从现阶段我国部分新闻媒体的情况而言,部分新闻工作者在撰写新闻报道时,为了充分融入故事化的表达方式,会使用虚假、夸大的词句,导致新闻报道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新闻报道的故事化表达正处于发展繁盛的时期,各类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工作时或多或少都会加入故事化的表达方式,但是讲故事的行为本就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又因为部分新闻记者会在采访环节缺乏对新闻事件背景故事的深入了解,因此在进行新闻报道稿件的撰写时会借助自身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将新闻素材中缺失的情节进行补充。这样做也许能够为新闻报道故事的完整性提供保障,但是会导致新闻真实的丢失。

因此,各类新闻媒体应在新闻报道中做到不忘初心,不论是在新闻素材的采集还是新闻故事的发掘阶段,都应当时刻谨记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编辑新闻报道时,明确新闻事件与故事化叙事的主次关系,故事化表达方式只是为了增强新闻报道的趣味性和可读性,目的主要在于强化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但是不能主次颠倒,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才是基础。对新闻记者而言,保障新闻报道真实性需要通过细致的采访才能做到,需要深入人民群众发掘新闻事件内在的新闻价值,厘清新闻事件背后的详细故事,在确保新闻报道真实性和客观性的情况下,在不受任何主观情绪和主观思想影响的前提下,用好故事化的表达方式[4]。

(二)促使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得到有效提升

从现阶段新闻报道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时间是媒体行业的市场竞争中十分重要的元素,哪个媒体能够在新闻报道的竞争中掌握时间的主动性,就能得到成功的保障。尤其是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的环境中,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迅速发展,能够做到即时发布最新新闻信息,给传统媒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新闻信息内容更丰富,传播速度更快,受众能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新鲜度,强化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才能使新闻报道获得更多受众的支持与认可,进而拓展自身占领的市场份额。基于此,新闻媒体在选取新闻报道素材时,并非要完全紧跟时下关注度最高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也可以通过深入发掘已发表新闻的方式,寻找具有报道价值的资料,或是通过搜集可塑性较高的新闻素材进行详细报道,进而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虽然发掘已发表新闻的背景故事欠缺一定的时效性,但是对受众而言依旧充满新鲜感,因此能够得到更多受众的关注和认可。此外,在故事化表达的新闻报道中,将已发表新闻的背景故事作为创作基础,更容易与悬念内容相结合,进一步吸引受众的关注度,达到提高新闻报道传播率的目的。

(三)科学合理地使用同期声作为辅助报道

纸质媒介在进行新闻报道工作时,通常是通过直接引语来提高新闻报道的趣味性和真实性。而电视新闻报道则是可以借助同期声来替代引语的作用。但是在使用同期声进行辅助报到时,需要确保同期声使用的科学合理。电视新闻记者在对有人物参与的新闻报道进行表述时,需要尽可能丰富自己的报道语言,使受众能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感。

通常情况下,电视新闻报道的故事化表达会以人物讲述的话语为基础,传播者再借助自己的语言进行进一步的故事化丰富,以此推动新闻报道中情节的发展,这样新闻报道才能够带给受众强烈的真实感。由于我国大多数电视新闻报道在故事化的表述中更加重视情感的表达,针对这种类型的新闻报道,就更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同期声作为新闻报道的辅助。一方面,新闻编辑需要对现场人物的语言进行适当剪辑,在确保新闻内容没有被曲解的情况下制造情感冲突,这样就够轻松将新闻故事推往发展高潮,进而起到吸引受众关注;另一方面,需要科学使用解说词。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与同期声直接突显情节发展情况与人物活动不同,解说词通常是为了表现新闻事件中人物的心理特征,解析新闻事件背后的情感。简单而言,解说词就是在新闻报道的故事化表达中填补事件人物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内容。在电视新闻报道的故事化表达中,可以适当采用倒叙的方式拓宽解说词的使用空间,将新闻事件发生的始末更好地串联起来,使新闻报道更加严谨有序[5]。

(四)准确掌控新闻报道故事化表达的程度

故事化只是新闻报道的一种表达方式,并且故事化并不是唯一的表达方式,因此需要把控好故事化表达的程度,坚持适度原则。在新闻报道发布前,需要对选题尺度进行把控,确定该类型选题是否适合故事化的表达方式,并非所有的新闻报道都适合故事化的表达方式,如时政新闻、政府资讯等类型的新闻报道就不适合故事化的表达方式,新闻工作者不能为了吸引流量就不断地泛故事化,而是需要精准区分适合故事化表达的新闻类型。还需要注重情节尺度的把控。在新闻报道中要对详细的细节做出理性化的思考,既能够保证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也能够突出新闻资讯的社会价值。需要注意新闻报道内容细节的尺度,严格按照新闻事件的真实走向进行表述,不能盲目制造不存在的冲突。

四、结语

新闻报道的故事化表达有优势也有弊端,针对新闻报道故事化中存在的问题,新闻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做出相应的改善,达到推动新闻媒体行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罗茜.从新闻故事化角度分析人物通讯的细节描写:以近3年中国新闻奖人物通讯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160-161.

[2] 曾照宇,王云康.聚焦基层讲好中国故事 地市网媒彰显更大作为:怀化新闻网“支书故事”系列励志微故事报道的启示[J].中国地市报人,2018(12):78-79.

[3] 吴玉兰,孙奡.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新闻调查》的叙事策略研究:以《新闻调查》抗击新冠疫情相关报道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2):62-67.

[4] 丁建庭,曹斯,郑佳欣.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反映大变化:以南方日报“广东日记”全媒体报道为例[J].青年记者,2019(30):19-20.

[5] 张莉,陆洪磊. 影响国际议题报道的全球化和本土化因素的再思考:基于“一带一路”报道的比较研究[J].现代传播,2018,40(10):45-51+62.

猜你喜欢
缺陷新闻报道优势
矮的优势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画与话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印度电商为两大“缺陷”苦恼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