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下培养留守儿童法治意识策略探微

2022-04-29 00:44:03施昕辰
新教育·科研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全媒体留守儿童

施昕辰

【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利用全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法治意识,构筑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师搭建网络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才华,利用媒体能扩充各种教学素材,学生可以在网络搜索身边的案例,深化体会,也可以利用云技术搜索各种学习资料。利用网络能构筑翻转课堂,引导学生在线沟通交流,组织在线互助小组,让教学形式更丰富,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关键词】全媒体;留守儿童;小学道德与法治

全媒体指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效媒体,利用全媒体有助于构筑“家庭、学校、社会”多元整合的教学模式,能对留守儿童起到监督和引导作用,让他们参与到生动有趣的在线活动中,将法治教学变得更亲近学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一、利用网络,扩充教学素材

1.再现身边案例,深化体验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积极进行法治教学,但是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不在家中陪伴孩子,导致孩子的规则意识不强,没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很多学生觉得法治学习比较枯燥乏味,没有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现身边的案例,让学生搜索网络对这些案例的评价观点并分析,这样他们的体验更深刻,学习效果也更好。

《我们的公共生活》的学习要点是让学生了解公共设施的功能,并学会正确使用公共设施和知晓保护公共设施的措施,用多媒体课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体验效果。首先展现生活中不同公共场所的设施,并突出展现各种公共场所的标志,让学生说说这些标志表示什么意思,并思考自己是否有过破坏公共设施的情况。由于留守儿童平常的生活缺少家长监督,所以教师还特别设置了网络小游戏“我该怎么做”,在游戏中展示若干图片,体现了公共场所的日常状态,如遛狗的时候没有牵着狗、乱扔垃圾、高空抛物、乱穿红绿灯等,让学生说说其中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尤其要找出其中的违法行为。如高空抛物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是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按照《刑法》的规定是要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进行定罪的,如果导致人伤亡或者损害公私财物的话,甚至还会被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在网络小游戏中展示的都是身边的例子,唤醒学生生活体验,认识到要避免做出哪些行为。

在利用案例法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设置具体的案例,并展示互联网上的各种不同的观点,让学生进入到特定事件情境中,深入体验角色,并参与分析、探讨案例,自主探究学习,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逐步提升法治意识。

2.借助云技术,寻找新素材

全效媒体也是全媒体的特点,通过增强传播效果从而实现传播者的传播目的,突出信息传播的时效和高效。很多留守儿童缺乏家人引导,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法治学习的效果较差,教师要借助云技术,在线指导他们寻找新素材,促进自主学习,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生活离不开规则》的时候,教师提出:“大家上网寻找一下,看看生活中有哪些规则,如果没有规则会怎样。”很多留守儿童缺乏家人的监督,在出现违规行为的时候,没有人及时阻止他们,导致他们规则意识淡薄,但是结合网络进行搜索的过程中,学生看到了相关信息,提升了认识。

采用云技术能让学生快速接触到各种信息,并利用电脑程序进行数据分析、筛选等工作,从而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在主题探究的时候,学生也能利用在线获取的新素材,提升自己的体验效果,拓展眼界和知识面,提升学习效果。

二、利用网络,丰富教学手段

1.建构翻转课堂,自主探究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监督学习,所以学习态度不够良好,学习积极性也不足。全媒体包括全程媒体的意思,指在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中,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利用多媒体构筑生动形象的课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家中自主探究,然后回到学校课堂中探讨深度问题,这样就有效地构筑了翻转课堂,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的时候教师设置了翻转课堂,让留守儿童能在家中自主学习,思考如何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在多媒体课件中,教师展现了各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要如何才能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如何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留守儿童的身份,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围绕这些问题讨论,解决问题。有学生提出:“附近有一些调皮的孩子知道我是留守儿童,所以经常欺负我。在学校里有老师和同学保护,我很安全,但是在回家的路上,我每次都很担心被欺负。”教师鼓励大家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说一说留守儿童要通过哪些方法保护自己。有学生提出可以和几个同路的学生结伴同行,这样就能防止被外人欺负。但是也有学生认为这样的方式治标不治本,应该寻求法律援助,如向巡逻的民警寻求帮助等。在讨论中,学生解决了具体问题,对如何构筑良好的公共秩序也有了更多了解。

翻转课堂能让留守儿童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学习,通过充实的学习活动消除独自留守在家的孤独和寂寞感。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大家利用网络及时沟通,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能让他们在同伴的帮助下感受到温暖,自主探究的兴趣也会更浓厚。

2.开展主题讨论,深度辨识

随着互联网媒介迅速发展,学生足不出户也能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媒体信息。但是由于留守儿童存在隔代教养等问题,矛盾很多,情感缺失,他们对互联网过于依赖,但是本身的分辨能力却不足,所以容易受到不良信息蛊惑,导致行为失格。全媒体展现出全员媒体的特点,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教师要强化引导,让大家围绕网友有分歧的观点进行主题探究活动,在辩论中提升思维能力,懂得明辨是非。[2]

学习《我们的公共生活》时,教师组织大家围绕“交通出行须知、构筑安全小区”等主题引导大家专题讨论,说说在社区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哪些矛盾,是否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然后辩论。如围绕“构筑安全小区”这个主题,有学生提出养狗要注意安全,出门要牵狗绳,避免出现狗伤人的情况。但是有的留守儿童因为孤独寂寞,在家中养了狗,对狗有感情,因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我觉得有的狗很乖,就不用牵狗绳了,因为它是我们的家人,你会用绳子绑着你的家人吗?”该学生的观点也代表了一部分网友的观点,教师组织大家辩论,思考要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如有学生展现了网络搜索中发现的一些信息,如老人被大狗咬伤,但是狗主人拒不承认,受害人无奈找到电视台帮忙,也没能处理这个问题。在社会多方的关注下,狗主人才承认错误,解决了问题。学生因此而提出由于某些人的素质不好,所以我们需要借助相关的法律规定解决这些问题,减少“投诉无门”的窘迫情况。因此公众利益还是要靠维护法律,遵守法律才能得落实,这样才能构筑美好的社区,让公共生活更美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的辩论活动中,也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自主辩论。如学生对某法律问题产生了分歧,就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在线交流工具进行及时辨析。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辨析活动中,适当进行引导,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3.互助学习小组,共同进步

组织互助学习小组,这是课堂教学中常常采用的形式,如果利用网络,就能将互助小组的活动从课堂拓展到课外,能给学生更多讨论交流的机会,促使共同进步。

如在学习《生活离不开规则》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后参与自主学习,尝试找出生活中有哪些规则。但是很多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学习。此时可以引导他们利用在线互动学习小组,向同伴求助。教师提示学生尽量不要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同伴,而要尽可能地指导对方掌握学习方法。如有同学提出:“我觉得可以查看一些和法律有关的网站,里面一定会有相关的信息。”还有学生上传了网址,介绍了一些相关的网站。这样就促使学困生找到了更好的学习方法,明白可以利用网络搜索信息,辅助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具有趣味性,也能提升同学之间的友情。

学生可以利用微信、腾讯会议等软件建立网络互助小组,如遇到问题则可以在线讨论,解决问题。同时,学生还可以分享各自的学习方法。这样就将课堂互助学习活动拓展到了课外,能让学生共同提高。

三、利用网络,充实课余生活

1.搭建展示平台,上传作品

一些留守儿童因为缺乏家人照顾、监督学习,成为学困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想展现自己的能力,教师要给这些学生搭建网络展示平台,让他们上传作品,促使其体现出创造力,让学困生提升自信心,更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

如在学习《我们的公共生活》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公共生活才更和谐、更美好,学生可以将学校或者自己生活的小区作为例子,出谋划策,提出改善小区居住环境的方法,然后将自己的建议上传到网络上。有一名留守儿童性格比较内向,他很少和周边的人交流,所以也总结不出学校或小区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一方面鼓励这名学生变得勇敢一些,大胆地和他人讨论,获取他人的看法;另一方面则提醒他可以利用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该学生得到启发,发现在班级和小区的微信群中,常常会有人提出一些观点,谈到公共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于是他就从微信中获取信息,试着解决问题。最后,该学生也顺利完成了作业,上传网络。教师肯定了他的想法,并建议其他学生也可以借鉴他的做法。

一些留守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在课堂学习中不敢举手发言,在小组互动中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利用网络给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才华可以被他人看到。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升,逐步变得开朗、主动。

2.组织网络活动,丰富生活

很多家长担心留守儿童独自在家的安全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组织各种在线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既能让父母放心,又能让孩子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消除留守儿童孤独寂寞的感觉,让他们感觉生活十分充实。

如有学生在学习了《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后,提出想法:“在这堂课的学习中,我们看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法律法规,都可以维护公共秩序,那么,在网络上,是否也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呢?在网络生活中,我们是否也有可能会出现违法的事情呢?”教师组织了“网络秩序”主题活动,首先让学生利用微博等渠道发起网络投票,看看普通的网友对于网络秩序的看法是什么,在收集了投票后,学生发现绝大多数网友都认为应该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网络秩序,但是他们却并不知道具体的内容。此后学生又展开了网络调查活动,在贴吧等地方发表帖子,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身边是否有违规的网络行为,并说说解决方法是什么。学生发现,在网络上,常常会出现盗用他人的照片、视频等问题。在这次网络调查采访中,学生认识到网友对于网络秩序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容易忽略一些问题,同时他们也认识到一些相关的法律也有待完善。

网络活动十分多样化,教师还可以将网络活动和线下活动结合在一起,让活动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这样学生的参与兴趣更浓厚。

3.邀请专业人士,拓展资源

专业人士具有榜样模范的效应,很多留守儿童喜欢刷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如果教师能利用这一点,让他们观看法治博主的视频,阅读其言论,那么就能拓展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信息。

在学习《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后,教师让学生拓展资源,上网搜索各种法律法规,设立关键词,如“交通”,然后进行整理归纳,看看生活中有哪些不同的法律法规。学生还可以参考《刑法》《交通安全法》等法律,看看各种违法行为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如有学生认为:“交通肇事引起死亡,应该按照交通法规处罚。”但是也有学生认为:“这就是故意杀人,应该按照刑法的规定处罚。”此时教师推荐他们浏览各种网络知名法律博主的文档、视频,看看他们是否说到了类似的问题,找到解答。在浏览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原来法律博主并不全是严肃的,有一些博主的短视频不仅能让人了解法律知识,而且还生动有趣,由此提升了学习兴趣,找到了网络学习的新途径,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长不在身边,他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了法律问题,常常会不知所措。教师要积极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遇到了什么困扰,并邀请专业人士和他们在线沟通,帮助其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强化法治意识,认识到要积极寻求法律援助,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

利用全媒体进行法制教育,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能让留守儿童内化法治意识,有助于留守儿童利用网络和家人、社会多元沟通,能缩短法治教育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提升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吉海荣.用好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平衡之道[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9(07).

[2]邬云礼.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后强化[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0(02).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全媒体留守儿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考试周刊(2018年46期)2018-05-18 09:31:38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16:54
基于情感需求的农村留守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全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教育建设的思索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28:14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15:37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