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而进 乘势而上

2022-04-29 14:30胡明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9期
关键词:角色转变融媒体新闻记者

胡明

摘要:在融媒体时代中,传统的信息传播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受众的信息获取需求。广播电视新闻行业正在经历着时代巨变,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逐步占据了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新兴信息媒介的层出不穷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能够在崭新的行业背景下站稳脚跟,借势而进并乘势而上,是每一位新闻从业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融媒体时代中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变的三大前提,并结合笔者自身经验给出了几点促进新闻记者加速角色转型的措施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闻记者;角色转变;融媒体

记者是保证广播电视新闻信息质量的核心要素,在融媒体时代中,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主动出击,迎合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形式的改变方向,加速完成职业角色转型,牢牢把握行业内的发展机遇,不断拓宽自身的专业领域,增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扩大受众群体。融媒体时代中,新闻的播报形式愈发多样化,广大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开始对新闻信息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形势下,传统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收听、收视率明显下滑,改革势在必行。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身先士卒,借势而为,持续输出优质的新闻内容。

一、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变的三大前提

(一)传播范围的扩大

从表面上看来,新媒体是一项技术性的革新任务,但通过深入研究可知,新媒体的出现对于整个新闻业而言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并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则成倍加快,人们物质生活条件达到更高层次,同时开始关注精神层面上的富足。一直以来,广播、电视、报纸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其最大特点为单向度传播。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定向传播形式,各种新技术、新渠道层出不穷,使新闻信息的获取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广大受众也不再是新闻信息的接收者,而是成为了新闻信息的制造者与传播者[1]。

在融媒体时代中,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除去基本的采、写、编、评等工作任务外,还要从多层面入手,对新闻信息进行再生产和再加工,为广大受众提供更为精准的新闻服务,保证新闻产品的吸引力。不容忽视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个体正在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新闻传播队伍中,这在无形中改变了记者的角色身份,使新闻信息从之前的单向灌输转变为普遍传播。

(二)话语权的转变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以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体已经逐步进入到了融合阶段。但媒体融合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信息罗列,而是要从广大受众的角度出发,认真审视融媒体时代中的新闻创新要求,打造出线上线下相结合式的融媒体平台。并从新闻信息传播形式、传播渠道以及传播技术等多个角度入手来完成转变任务。

在当前的融媒体发展格局内,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承担着更为严峻的时代使命。为了保证新闻产品的受众群体不被压缩,要主动适应新闻传播形式的改革要求,尽快将自己打造成全能型新闻记者,获得更为均衡、更加多元的职业能力。另外,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话语权正在发生着改变,应主动走下“神坛”,深入到基层百姓身边,充分发挥出自身的金话筒作用,书百姓心中所感、表百姓心中之情,做好融媒体时代中新闻业的“把关人”。

(三)学科素养的改变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每个人的生活状态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新闻媒体作为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也必须要走在时代前端,把控好新闻舆论,将更具正能量且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高质量新闻带给人民群众。

在这一前提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转变要从学科素养处着手,从之前的“小新闻”逐步过渡到“大传播”[2]。一方面,新闻学科的研究目标是对媒体的内部体系展开全面且细致的分析,其中包括新闻史、新闻业务、媒介管理以及新闻理论等多项内容。融媒体时代下,随着新闻传播渠道的持续扩充,“大传播”理念进入视野,并逐步替代了传统媒体行业内有关于新闻信息的定义,使其朝向更为宽广、更为深入的知识领域所发展;另一方面,媒体融合速度的逐步加快,正在悄然推进社会治理的深入交融。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作为整个行业的吹哨人,应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丰富自身的新闻学专业知识,并积极掌握融媒体时代中的“大传播”方法,把握新闻话语权的同时,为广大受众提供多元服务,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参与到记者队伍中。

二、融媒体时代中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

(一)解读者

专业的新闻记者同“全民记者”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虽然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每个人都有成为记者的机会,似乎只要拿起手中的手机,就可以将身边发生的事件传到网上成为新闻。但新闻媒介所给出的报道活动绝不是“有闻必录”,而是要运用专业技术,在海量的新闻素材中进行科学取舍和加工,这一过程就是新闻产品最初的生产阶段,因此我们又可以将新闻记者称为“把关人”。新闻记者身上肩负着重大的社会使命,他们不仅要保证新闻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还要兼顾到广大受众的新闻信息获取需求。事实上,融媒体的到来衍生出了诸多新闻乱象,各种虚假新闻频频曝出,这是一种丧失新闻精神与缺失“把关人”职责的表现[3]。由此可见,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正在面临着公信力下降的危机,其角色形象与职业操守也受到了质疑。如何在相对混乱舆论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受到人们信任,有责任且有担当的新闻工作者,才是记者最终的角色转变目标。

时代的发展脚步不会停止,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界限也在逐步模糊。整个网络环境的传播形式正在朝向去中心化的态势转变。尤其随着微信、微博以及自媒体平台的快速兴起,很多新闻从业者开始将交互式传播、碎片化信息当作自身两大法宝,忽略了内容深度的重要性。另外,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部分媒体机构已经开始尝试利用机器人来进行新闻信息的批量写作,这些转变都在逐步弱化新闻记者的“把关人”角色、解读者角色以及生产者角色。因此,融媒体时代中,新闻记者的工作重点从之前的怎样发、如何发,转变为对新闻信息的评析与解读。同时还要顺应广大受众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分别从新闻生产、加工、传播等环节着手进行深度开发,避免被机器人与“全民记者”淘汰。

(二)记录者

在传统的媒体形势下,新闻记者虽然没有“官方”赋予的头衔,但却是新闻信息获取的第一道关口,对于整个新闻业而言至关重要。每位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不仅具备优秀的文字功底和独到的个人见解,同时还要拥有强大的内心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唯有如此才能够配得上“守望者”“吹哨者”“记录者”的称号。但在融媒体时代中,随着人们信息传播意识的不断提高,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传播形式已然到来。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正在逐步降低,尤其是在“全民记者”中,记者已经褪去了“精英化”的特点,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人人也都有资格成为记者。例如,抖音、快手、梨视频等平台均拥有着强大的视频录制系统,人们只需要在平台内注册账号,即可随时随地发布新闻信息,此种新闻的时效性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

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使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边界与报道边界逐步模糊。在很多媒体平台的评论区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网民随意戏称记者为“小编”,并经常性批判新闻报道的不实、不详、无味。若再不找到突破口,将会大幅削弱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力[4]。

三、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借势融媒体实现角色转变

(一)增强现场掌控与语言传递能力

当意外事件出现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会表现出不知所措或情绪激动的状态,在缺乏专业人士疏导和管理的情况下,事件现场很容易陷入混乱。如果想要保证新闻信息内容的可靠性、详尽性与准确性,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尽快抵达事件现场,并从最佳的观察角度入手,系统化布置调查与采访工作。如果此时的新闻现场已经处于节奏失控或十分混乱的局面,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更要做到沉着冷静,发挥自身的专业素养,利用新闻敏感度来搜索事件现场的有价值元素,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更好地掌握事件现场的各种新闻细节,避免整个事态朝着更为恶劣的方向发展。而前文中所提及的现场掌控能力,正是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必备素养,这也是区别于“全民记者”的另一大要素。在融媒体时代中,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精英化特点虽然被削弱,但这也是提高其专业能力的一大机遇。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逐步强化自身的新闻判断能力与事件观察能力,在新闻现场做好部署,使后续的采访工作得以高效落实,快速且精准地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保证新闻材料的可靠性、新颖性与准确性。对一些突发类的新闻事件,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无法做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必须凭借一己之力展开现场采访,通过与新闻当事者的一对一交流获取有用信息。此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自然性、灵活性以及委婉性,避免激发采访人的负面情绪,从客观的角度入手,引导采访人将整个新闻事件尽量详尽描述出来。此外,还要运用行之有效的采访技巧缓解新闻现场的焦虑氛围,彰显记者角色的专业素养[5]。

(二)维持良好心态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拿出更加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切记不可让自己陷入到自怨自艾的怪圈当中。第一,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明确自身的角色转变方向,坚守新闻业的职业使命,不仅要维护好传统电视媒体在整个行业内的舆论引导作用,同时还要顺应广大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获取需求,提高新闻传播的时效性;第二,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让自己扎根于群众,利用传统媒体形式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切实关注民生,帮助民众解决现实问题。将广播电视新闻打造成反映民众诉求的新渠道,通过此种方式来增强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第三,网络环境具有高度的开放性特点,其中混杂着大量来源不清、真实度不明的新闻信息。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尽快强化自身的互联网思维,借助于正确的渠道和适合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分辨信息来源,保证广播电视新闻的输出内容可以绝对真实可靠,坚决杜绝虚假新闻的出现;第四,传统媒体要主动与新媒体融合,利用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新媒体传播平台,扩大新闻线索的获取范围,让广大受众可以灵活选择平台获取新闻信息,增强广播电视新闻在融媒体时代中的影响力。

(三)拓宽新闻传播途径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已经不再是新闻信息的唯一传播主体。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主动走出舒适圈,灵活运用新媒体平台,开拓新闻信息线索的采集与传播渠道范围,以此为着力点来加速角色转变速度,更加从容地面对融媒体时代中的诸多创新性要求。例如,在完成日常工作之余,应拿出一部分时间主动学习各大网络媒体平台的传播形式与传播技巧,了解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的用户特征,掌握新闻编辑要点后,明确自身在平台内的价值定位。例如,抖音、快手等平台主要以短视频输出为主,在对新闻信息进行编辑报道时,应当保证报道内容的简洁明了与节奏轻快,要一针见血突出主题,吸引广大用户的注意力;再如,微博平台主要面向的是年轻人群体,在编辑新闻信息时,要重点关注新闻信息内容的可读性,并搭配适当的图片素材。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微博的话题发布功能,与微博用户进行在线沟通和交流,吸引更多人关注广播电视新闻产品。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还要着重提高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同其他同事共同做好衔接与合作分工,加快每一道工序的推进速度,突破传统媒体的时效性限制,为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

(四)增强新闻写作能力

新闻写作能力是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立身之本。虽然在融媒体时代中文字信息的力量似乎被削弱,但无论是以音频还是视频的形式输出新闻内容,都需要有文字底稿作为支撑。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在规定时间内对新闻内容与产生原因进行精准表述,还要从客观的角度入手,对新闻展开合理评价,发挥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在对新闻稿件进行创作时,要严格遵循以群众为本的创作原则,将传统媒体作为广大群众表达意见的渠道和窗口,发挥服务作用。例如,某地方电视台推出了以“国道插秧”为主题的新闻节目,在节目中对某地群众的日常出行实况做出了真实报道,将国道上插秧的“奇景”展示了出来,并在节目中对这一现象做出了客观评价。在视频画面中,我们能够看到到处都是绿油油秧苗的路基,以及挂满了灰尘的汽车,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此外,在文字报道中也精准点评出了新闻中公路存在年久失修的问题,并呼吁有关部门及时予以解决,十分简洁易懂[6]。

四、结语

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优秀的文笔水平,是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得以傍身的两大技能。在未来的角色转变历程中,不仅要保证新闻信息来源的准确性与发布的时效性,同时还要保留传统媒体的原有优势与记者职业的“精英性”特质,顺利完成角色转变任务。

参考文献:

[1] 刘铭红.浅析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实现角色转变[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1(8):151-152.

[2] 马芮.融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要求及应对措施[J].西部广播电视,2020,28(2):136-137.

[3] 汤昌隆.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4):115-116.

[4] 尹连根,王海燕.失守的边界:对我国记者诠释社群话语变迁的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8,40(8):6-24.

[5] 吴忆雯.浅谈记者的职业要求与使命变迁:以《中国青年报》近10年来记者节相关报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8(23):61-62.

[6] 王潇婉.新媒体时代如何培养主流媒体记者: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网红记者”为例[J].传媒,2018(5):40-41.

猜你喜欢
角色转变融媒体新闻记者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谈新课改后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理念的浅显认识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