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陈子庄绘画风格的体现与作品的传播

2022-04-29 00:44廖绪能
文学艺术周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黄宾虹山水画绘画

陈子庄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画家。他对传统中国画进行探索,在大量的写生中形成了独特的“子庄风格”,在线条、构图、笔墨上都有革新。陈子庄生前﹐其作品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后,其作品的价值重新被发现,受到了美术界的一致认可。研究陈子庄的绘画风格,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其作品价值的再现,对其他被埋没的美术作品也具有启发意义。无论其绘画风格还是作品价值,都能对当代的中国画创作起到借鉴帮助的作用。

一、陈子庄生平

陈子庄,原名陈富贵,字子庄,有兰园、南原、十二树梅花书屋主人等号,为20世纪巴蜀地区最杰出的画家之一。陈子庄1913年出生于重庆荣昌,1976年7月病逝于四川成都,终年63岁。陈子庄的父亲为瓷碗厂画工,兼职画扇面谋生。陈子庄6岁便开始帮父亲画折扇;11岁退学为寺庙放牛,并随和尚一起习武;16岁因不满父母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在成都某肉店任管账员,同时拜在当时成都武术界拥有崇高声望的武术家马宝门下习武,平时卖画糊口;23岁参加当地武术打擂,勇夺金奖,入聘四川军阀幕僚,受聘于王瓒绪;后因王瓒绪赏识,结交黄宾虹、齐白石二位名家,并与他们朝夕相处,学习画艺,受益终身。陈子庄对黄宾虹的艺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其山水与花鸟画风格的形成受到黄宾虹的深远影响。

20世纪50年代,陈子庄迁往成都,进入四川省文史馆工作,此后再未出川。陈子庄游历四川的大好河山,有感而发,不断写生,绘画也渐入佳境,不断有佳作入选当时四川的各大画展。

1968年,陈子庄幼子溺水而亡,妻子病弱,他的心脏病也不时发作。从那时起,陈子庄改号“石壶”。一种说法是石壶本是用来装水的,但它是实心的,柴米不进,所以在虚虚实实之间,举重若轻,像个武林高手,体现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另一种说法则是“石壶”暗指陈子庄老家的石壶山,改号以表达对故土的思念。陈子庄晚年作品几乎都以“石壶”落款。

陈子庄晚年常常自称“老九”,因为他非常佩服历史上的八位大师:方从义、徐渭、朱耷、石涛、担当、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陈子庄自信能与他们比肩,所以有时自称“阿九”。提出这个观点的是陈子庄的学生王发强,但目前尚存争议。

20世纪60年代,在面临生活上的种种磨难时,陈子庄选择读书作画,休养生息,不再在乎外界对其刺耳的评价,全身心投入创作之中。这一时期,其绘画水平达到了高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子庄风格”。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陈子庄的艺术在其生前未能被充分认可,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被社会各界肯定。因此,陈子庄也被称为“中国的凡·高”。

二、陈子庄的绘画风格

(一)陈子庄各阶段风格成因

1.早期积累阶段

陈子庄的出生地荣昌是一个以折扇闻名的地方,少时的陈子庄在父亲的指导下学画折扇以补贴家用,因此获得了对传统民间绘画技法的初步认识。早期,陈子庄通过模仿古人作品卖画讨生活,虽说他有一定的绘画基本功,但没有形成自己的画风,只是单纯的模仿。

成为王瓒绪的幕僚之后,在他的安排下,陈子庄得以有了与黄宾虹、齐白石密切接触的机会,受教良多。1937年,为王瓒绪在重庆收购古字画时,他又结识了张大千。但此时的陈子庄正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会”,营救民主人士张澜,并因此入狱三年。后来他策反王瓒绪,始终以民族大义为己任。他并非专业意义上的画家,也没有将绘画作为自己人生追求。至此,陈子庄在绘画实践上几乎默默无闻,但他胸怀一腔热血、亲近大众的个性被保留下来,并呈现在以后的作品当中。

2.中期探索阶段

1955年,陈子庄被推荐到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工作,自此他得以远离纷扰,重拾画笔专注于艺术探索。此时,随着写生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陈子庄敏锐地意识到即将来临的中国画之大变革。凭借自身对艺术的理解,他选择紧随这一潮流,用写生来捕捉生动的形象,他的足迹遍布巴蜀河山,每幅画作都寄托了对这片土地的真情实感。大量的写生使陈子庄的山水画少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程式化和模板化的倾向,更多流露出简朴平淡、生活气息浓厚的灵动之感。

创作于1959年的画作《峨眉道上》,将空间感和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引入作品当中,展示了陈子庄这一时期的绘画探索。这一时期,陈子庄的作品以山水花鸟居多。在国画中,山水花鸟各有其画法,而陈子庄却能尝试用花鸟画法来描绘山水,突破了中国画的程式化,使山水画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立体,并且强化了写意性。此外,陈子庄通过研究黄宾虹用墨、用水的技巧,领悟出自己的一套方法——利用笔墨水色在宣纸上随机浸染产生的偶然的效果来表现物象。这种随机的变化展示出其笔墨的灵活性与生动性,也使得他的山水画变化多端。这一时期,陈子庄用笔凌厉、画风险峻、构图奇崛、设色明丽,画面也充满了灵动感和生动感。其弟子陈滞冬评价:“他早期山水画构图单调,没有层次,但有奇崛之趣,采用花鸟画的用笔技法,探索实验的痕迹很明显。”

3.晚期成型阶段

1968年,陈子庄的小儿子溺水身亡,此后妻子卧病在床;他的工资减少,入不敷出,大量绘画工具被没收。此时的陈子庄仿佛走进了生活的绝境,一度心灰意冷。就在这一年,他改号“石壶”,这既有对故乡的思念,又有种自嘲的乐观态度蕴含其中。通过自我心态的调整以及长期的自省与思考,陈子庄似乎看透了世间冷暖,反而放下世俗之事,专注于艺术创作,达到一种澄澈的境界。因此,他此时的绘画风格呈现出自然、率真、平淡的特点,再到后来日趋质朴,直至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

陈子庄画风的形成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陈子庄和所有艺术家一样,希望能够在艺术上有所成就,但总是有志难伸。陈子庄是孤独的,却也是孤傲的。大多数人都反对陈子庄的画风,这反而激起了他的倔强本性。陈子庄曾经说:“其他画家认为我的画很‘野,所谓的‘野是指我跳出前人框框,但我认为我的画还不够‘野,还要去掉很多前人的弊病。”

因此,陈子庄后期作品风格特征变化明显,用笔外柔内刚,色调多变,远看杂乱、融为一团,近观却层次分明、构图简洁,增强了画面的趣味性。他的画风独树一帜,于平淡天真中不经意间流露出自身的孤傲。

(二)陈子庄绘画艺术特色

从构图上看,陈子庄的很多山水画看似构图相似,但细细观察则会发现它们其实很少重复。陈子庄很少采用全景式构图来强调空间的纵深感,也很少精雕细琢地刻画,而是以即兴抒发为主,采用扁方形构图,画面内容开门见山,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呈现,因此画幅不大,跳出了传统山水画程式化的窠臼。在一平尺之内的纸上表现蜀山巍峨、浑厚、深远、淡泊的气象,草木华滋的景致,是极其难得的。其画作在构图上灵活多变,好似从“三远法”中解放出来,无论画面大小都具有完整性。这时他对中国山水画进行的独特改造。

在陈子庄看来:“绘画是反映精神世界。地面景物我们都尽量简化,只要能表达出意境就行了。”因此,陈子庄用极简的线条追求简致的笔法和笔意,用线条来表达绘画的境界与乐观豁达的态度。

前面我们提到过,经过长期的对景写生,加上对黄宾虹在用水、用墨上的理解,陈子庄领悟出一套自己的笔法,即充分利用水墨的渗透来表现偶然性的笔法。因此,陈子庄山水画中的山水、田园、屋舍,都没有积墨,几乎一次成型,很少再次涂染,且颜色薄而不平,层次变化分明,画面厚重依然。陈子庄善于利用水墨的随机变化,达到他所追求的平淡、天真、自然的境界。因此,陈子庄的山水画有种越画越淡的感觉,从而进入一种空灵澄澈、生趣盎然的妙境。

陈子庄的山水画风格主要体现为:构图简约、笔法简致、笔墨简淡﹐在饱含意趣、保持简约平淡的同时,又注重风格独特,避免流于时弊。

陈子庄敬重担当和尚、八大山人朱耷,在他们的山水画中,观者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到“简”的意境。陈子庄对“简”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在《陈子庄谈艺录》中写道:“中国画的结构法则,可以用‘以简驭繁,以少驭多八个字概言之。”

陈子庄的作品虽然第一眼看上去简单,但从构图、笔墨、立意、造型各方面细究,都是十分讲究的,且画面中透露出一股强烈的热爱生活、生命、自然的气息。总结其艺术风格,引用美术评论家薛永年的概括十分恰当——平淡天真、迹简意远。

三、陈子庄作品的遇冷与传播

我们谈陈子庄作品的传播,首先要澄清一个观点,即大多数文章流传的“陈子庄与凡·高经历相似,生前穷困潦倒,一幅画都没有卖出,死后其艺术价值才被社会所重视”﹐这一观点是相当错误的。把中国本土艺术家与西方艺术家对比,似乎成了一种惯用的手段﹐更多是为了捆绑推销,以此制造热点。追根溯源,还是文化自信不足。

陈子庄16岁就开始卖画糊口,一张画都未卖出实属谣言。而陈子庄的作品,当时是有一些人能读懂的。原四川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吕林、吴凡,画家赵蕴玉、张正恒、任启华等业内人士﹐都对陈子庄的绘画风格很认可。也有许多地方约请陈子庄作画,例如陈子庄曾免费为武侯祠作《古柏》、为乐山大佛纪念馆作《苍山如海,残阳如雪》、为眉山三苏祠画《东坡图》。因此,当时陈子庄作品遭到冷遇更可能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个人原因

天才总是偏执的,陈子庄是一个偏执、狂野、充满批判精神的艺术家。他这样评价齐白石﹕“齐白石有的东西也单薄,但是他笔墨雄强,压过了,要很有眼力者才看得出。但有时也失之琐屑,如他的贝叶就画得细,太过巧了,一天画一片叶,有何意趣?”他如此评价黄宾虹﹕“一幅画当然要有墨彩。如果重复画了几次,笔痕被搅坏了,就很难有彩。黄宾虹就常犯这病。”而他评价自己说﹕“我的画常人看不懂,因为它是哲学。”

陈子庄其实非常尊重齐白石与黄宾虹,从这样的评价能够看出陈子庄对摹古之风强烈不满,他希望山水画不要过多承袭古人,尽量避免程式化,要融入自身对生活的体悟。

然而当时人们对他夸张、飞扬、凌厉的大写意画风不认可、不接受,认为画得太“野”。陈子庄并不愿意迎合主流、改变自己,导致其作品在当时的市场上受到遇冷。

(二)时代原因

20世纪60年代,中国画家的生活、工作环境都不甚理想。虽然后来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得到了一些发展,但题材也受到限制,大多是政治宣传画。陈子庄擅长的山水画、花鸟画并不在此列,普通民众自然不会购买他的画作。

(三)地域原因

四川画坛当时有陈子庄、刘豫波、谢无量、冯灌父、姚石倩、伍瘦梅、江凡众、刘既明、赵蕴玉、岑学恭、黄纯尧、周北溪、刘东父、吕林、吴凡等一众画家。他们多是通过师徒传授走上绘画之路,并没有经过美术院校的系统性学习,理论水平较低,因此想要突破,拥有自己的绘画风格和观念就极为困难。与广东的岭南画派、陕西的长安画派、上海的海上画派、江苏的金陵画派相比,巴蜀画派没有自己的风格,画家们各自为政,也没有一个可以独挑大梁的领军人物。巴蜀画家的作品离开四川后很难进入和占据其他地区的绘画市场。

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新加坡画家、收藏家佘金裕入川,在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吕林、原四川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凡的推荐下,购买了黄永玉、范曾、王敬恒、陈子庄等人的作品。其中陈子庄的作品最为佘金裕所喜欢,收购多达数百幅。这批作品进入新加坡后,经过佘金裕先生办画展、写文章宣传,迅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波及当地的华侨收藏圈。之后,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大批收藏家入川打听并购买陈子庄的作品,引起了国内画界的重视。此后,陈子庄的朋友任启华、吕林、吴凡四处奔走宣传,于1981年在四川举办了“陈子庄遗作展”,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1988年3月、9月、10月又分别在北京和中国香港两地举办了“陈子庄画展”。至此,“陈子庄热”迎来了高潮,其绘画作品的价格一路飙升,众多藏家为之倾倒。

四、结语

陈子庄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在四川画坛,一开始也有类似齐白石风格的花鸟画问世。20世纪60年代开始画山水画时,其风格很不稳定,后来逐渐以花鸟画的方法画山水,色彩明快、造型简练、用笔硬朗。后来,陈子庄的山水画画法出现变化,并开始重视写生,风格平淡天真,用笔外柔内刚,对自然界的观察与体验更为深刻。其绘画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造型绝不因袭前人;自身的构图也无一雷同,无论怎么看都没有重复的感觉。

回顾陈子庄的作品,从不被认可到如今市场看好﹐其作品构图随意,却又能寄托思想、表达情感,用大自然的千沟万壑展示独属于创作者自己的旨趣,这些是其被大众所认可的根本原因。当然,这也离不开与其意气相投、患难与共、为了帮助其举办画展不遗余力的众多朋友。除此之外,“八五新潮”之后的绘画倡导传统,实力强大后的祖国提倡文化自信,也为传统艺术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作者简介]廖绪能,男,汉族,四川成都人,成都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艺术管理。

猜你喜欢
黄宾虹山水画绘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黄宾虹《致昂青信札》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灿然一灯——再读黄宾虹笔记一则
浅析黄宾虹入蜀画作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黄宾虹的1952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