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词情曲韵与演唱诠释

2022-04-29 08:48查大林
当代音乐 2022年7期
关键词:演唱分析音乐分析艺术歌曲

查大林

[摘 要]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我国大型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该作品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根据明代文学家杨慎的咏史词进行谱曲,结合了极具民族调式色彩的音乐旋律,并遵循《三国演义》剧情的发展,通过大型管弦乐队配乐、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的深情演唱,将剧中人物历经沧桑的旷达内心及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进行淋漓尽致的演绎,该曲有着慷慨悲壮的基调、巧妙融合的词曲以及荡气回肠的情感。本文将从词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细节分析和演唱诠释中的技术要领等方面进行探究,揭示词曲巧妙融合下的音乐本体特征以及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艺术歌曲;音乐分析;演唱分析;《滚滚长江东逝水》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2)07-0106-04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是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中均占据重要地位。电影、电视剧领域与文学艺术有着紧密的关联,随着影视事业的不断壮大,愈来愈多的影视导演根据经典小说的情节进行电视剧的拍摄,1994年版本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便是一部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影视巨作,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与教育意义。其中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在杨洪基老师的演唱下,更显“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深沉豪放,在电视剧播出的若干年后,听众偶闻旋律依旧能清晰识别,在人们脑海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三国情境,因此该曲具有一定的艺术探讨价值。

一、创作背景——体会文人笔下的词之内涵

(一)词作者简介

杨慎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是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在明代文学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明史·杨慎传》记载:“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此外,杨慎是明武宗正德六年的殿试第一名,官至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了《武宗实录》,创作了包括《升庵集》《江陵别内》等经典诗词。他性格刚直,遇事必直言上奏,嘉靖三年卷入“大礼议”事件,杨慎违背世宗意愿而受廷杖之责,被谪戍云南永昌卫,之后世宗六次大赦但杨慎不得还;按律满六十岁可赎身返家,但无人受理案件再一次不得返回家乡;在其年近七旬之时,因返回泸州短住被抓押解回永昌 [1]。最终,他在云南居住30余年后死于戍地。杨慎的一生经历使其诗词蕴含胸怀大志、仗节死义之风采,也饱含着自我嘲解、苍凉感叹之情感。

(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歌词内涵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杨慎创作的一首咏史词,借着讲述历史的更迭兴亡来诉说人生的哲理。为其被谪戍云南时所作《廿一史弹词》(原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 [2]。杨慎认为情感本应该是诗词的根源,提出“形于音声、协于律吕”的观点,可见杨慎的行文风格更多的强调词与情的交互,不受过多韵律的束缚。

该词分为上下两阕。词的上阕借叙述自然更替变化、历史兴亡从而抒发对社会沧桑巨变的感慨,词的下阕引用白发渔樵的形象暗示其自身豁朗旷达、淡泊名利的胸怀情操。整体基调呈现着豪迈豁朗中有含蓄,乐观高亢中有凄凉深沉。首句以一去不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都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该句为本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体现的是词作者对现状的哀叹;“是非成败转头空”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和轻视,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只是这愤慨已经渐渐没了精神和火气,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已经凝固了;“青山依旧在”是山川大地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岁月如梭;词的下阕体现着任生活惊涛骇浪,是非成败,他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在历史的长河中,浪花淘尽一切,才能显英雄,但是非、成败的这些事件转头就成一场空,而在历史中永存的是自然间的万物,青山、夕阳不会因朝代更替而消失,更不会因英雄的陨落而消亡。不论白发或渔樵,不论高贵的人还是平民们,在历史中也不过是匆匆过客,最终依旧是后人们闲聊的谈资罢了。词的开篇以“长江、英雄”等宏伟的词语奠基,切入历史的角度,逐渐转向借景喻理,通过“青山、夕阳、江渚、风月”等词语,将人生哲理蕴含其中,使之意境深邃。

后在清代康熙年间,毛宗岗父子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加以修订评刻时,发现该词的宏伟悲壮和《三国》的历史风流不谋而合,便引入此词作为小说的卷首,从此为国内外的读者所熟知,并在数百年来被广泛传颂。《三国演义》于20世纪90年代末被翻拍成影视作品,谷建芬老师担任音乐创作的曲作者,将《滚滚长江东逝水》创作为主题曲,由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老师演唱。

二、艺术特点——分析曲调的音韵特征

(一)曲式结构分析

以钢琴伴奏下的声乐演唱版本为例,本曲是一首 bB羽雅乐七声调式的抒情艺术歌曲,4/4拍,呈现二段体结构(如下图)。歌曲的速度奠定了音乐演唱时,要赋予深沉和苍劲有力的音色。作品由十小节的引子进行展开,在大字组不协和音程的演奏中拉开序幕,随后钢琴先后出现32分音符加之震音的演奏,烘托出一种紧张、深沉的气氛,用震音来模仿呼啸的风声,描述出战场的画面。

A段即诗词的上阕部分,共有两个小乐句,即:a、b两个乐句,每个乐句4小节。在此段落,钢琴的伴奏从震音转为多用四分音符的长时值、柱式和弦作为伴奏,体现出音乐的沉重感;经过2小节的过渡,音乐情绪从沉郁、无奈、感叹转向对未来理想生活的感慨,音乐形态较A段而言,更具律动感与前进感;B段即诗词下阕部分的c与d两个乐句,从笔者的角度来看,乐句c更像是音乐中承上启下的环节,钢琴伴奏的音乐向两侧音域不断扩宽,在第24小节右手采用紧密型十六分音符的八度上行进行,加之左手八分音符的八度反向弹奏,通过音域的夸张拉伸以及节奏的紧密连接,加强音乐的戏剧夸张性,从而将音乐推向高潮,更自然的过渡到第25小节;B段的乐句d,则是全曲的高潮,为了凸显高亢激昂的情绪,作曲家提升了演唱的音域,且将十六分音符代替了前几个乐句伴奏中沉稳的柱式和弦,呈现紧密且连绵不断的伴奏音响,提示着听众该乐句已是本曲的情绪制高点,最后结束在调式主音的高潮段落中,让听众意犹未尽。

声乐演唱版本的曲式结构图

(二)词曲相融下的音韵表达

谷建芬老师将音乐和诗词完美地融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艺术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既体现了词作者杨慎的悲壮一生,也为《三国演义》奠定整体情绪基调。

“歌唱性的诗词,并不仅仅执着于某种规范化的格律、语言和结构,更重要的是诗词所具有的内涵。” [3]旋律和诗词有着紧密联系,诗词可以通过音乐的烘托被读者所感知,并且以此形式得以更广阔的流传演唱,而乐也因有诗的背景与蕴意而加深了其内涵。

“逝水”有隐喻生命、历史、丰功伟绩的逝去,因此在音乐的创作中,旋律以不协和音程二度级进下行,用旋律的下行和诗词的流逝相映衬;相较前一乐句,在“是非成败转头空”时,改变了平稳的节奏型,突出了词的强弱,更能传递情感。此外,装饰音前加入的倚音,为一直平稳进行的旋律增添婉转的色彩,连续滑动的音符,正如描绘在人生前进过程中不停回头观望,在前行中流露出忧郁和徘徊的内心历程;“青山依旧在”和“几度夕阳红”,在音乐的乐汇上采用的是问答的方式,更像是呢喃自语,“依旧在”的音型上扬代表着自信与希望,反之“夕阳红”对应的下沉是在对比问答中感知人与事在这个多变的环境中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化;针对结尾句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句带有讽刺而无奈意味的词句,“谈”与“中”两字分别用了下行五度和下行三度进行终止结束,此外,用连续长时值的音符以及全曲最高音“Fa”的运用(翻译为简谱是五声调式中的角),将英雄的“悲、叹、沧、颂”以一音叹尽。

三、伴奏织体——了解织体色彩与内涵

(一)交响乐伴奏的特点分析

以《三国演义》电视剧片头的交响乐版本为例,伴奏一方面为了与三国古代场景相呼应,另一方面为了通过音乐渲染情绪。加入中国民族弦乐类乐器、打击乐等丰富的配器色彩,音响所传递的和声排列、连接等伴奏色彩与情绪有着紧密的联系。

引子先用中国大鼓独奏前几小节,弦乐以长时值的持续音形式铺垫在旋律下方,演奏主音,增强旋律的稳定感;后大军鼓、定音鼓、大锣等打击乐依次进入,定音鼓敲击的节奏多变,同时搭配上吊镲的声音,鼓作为领奏,群乐响应,增强了低音节奏的厚度;速度由慢到快,在引子最后一小节速度回到开始的慢速上,既预示着引子的结束,也暗示着主题演唱的开始。在风声的衬托下,一副金戈铁马的宏伟画面映入眼帘,形象描绘出汉代古战场的震撼景象。在音乐创作上值得关注的是弦乐以32分音符密集地、快速地向上不断推进、增强,与此同时长号吹奏低音区里三声凝重、低沉有力的战斗号角,圆号四个声部和小号三个声部吹奏的不协和长音,此时,音乐创作从速度、节奏型、音色三个要素同时增强音乐的紧张情绪,这也体现出汉代“军中乐”的鼓吹风格和特点。古筝音色的运用可谓是增添光彩,古筝奏出只有五个音组成的简短旋律,将音乐从宏大的历史场面拉回到主题旋律的演唱上,古筝弹奏的五个音分别是:“la do re mi (sol)”,即五声调式的音阶,展现了民族音乐的五声音阶调性,其中“sol”是由古筝滑音滑入,并非单独演奏,且五声音阶的五个音“do re mi sol la”,也正是本首作品在每个乐句结尾的主要音;作曲家利用古筝的余音音色,将民乐和西洋乐搭配结合,即利用古筝用低音区的深沉来展现音乐的沧桑有劲,同时也与男中音演唱的浑厚嗓音相映衬,为主唱进入做铺垫。

进入A段,伴奏音乐在交响乐团的铺垫下,民族器乐箫、琵琶、古筝成为了主要伴奏乐器,箫的悠扬、配合上琵琶轮指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及琵琶滑音滑出的悲凉感,将诉说悲伤的情感推入更深层次。B段的主要伴奏乐器仍是民族乐器琵琶,在B段的第二乐句起伴奏乐器转变为交响乐团的铜管乐器,用管乐的音量、气势表达出悲伤的高潮,最终,乐曲在高潮段落的强拍中戛然而止,让人深深感慨英雄在历史长河中流逝的悲壮及惋惜。

(二)交响乐伴奏的内涵解读

电视连续剧片头曲中的交响乐伴奏具有三个层面的内涵特征。首先是音乐孕育情境,情境的渲染引起听众的情绪感知:呼啸的寒风音色、低沉暗淡的音域、极具民族性的配器编制与演奏调性将听众快速带入到电视剧情节所表达的情境之中,部分片段表达含蓄又深沉的情绪,而情到深处时的听觉音响辉煌且浓厚,因此为音乐各部分的情境发展起到一定的渲染作用。其次是中西配器的音色融合与和弦变化推动着音乐的发展:中西配器的协作与人声的演唱有着高度的匹配,主次分明,在人声演唱过程中交响乐伴奏作为陪衬声部,在不超越主角光芒的基础上,通过色彩和弦的变换交织展示着伴奏的丰富变化,使音乐层层递进,颇有层次。此外,交响乐曲调与中国诗词的韵味有着紧密呼应:以尊重古诗词的韵律、情感、意境与内涵为基础,巧妙地融合音乐技法,使《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作品既不失传统民族性,又发挥着制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体现着创新性。

四、演唱诠释——词与情的音响呈现

《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恢弘大气又略显沧桑的旋律将听众引向到那久远的战乱年代,在声情并茂的旋律演唱中将英雄们各领风骚的豪气情义淋漓尽致的进行了体现,杨洪基老师以浑厚沧桑的音色让人似乎听到一位来自久远历史的沧桑老人在娓娓道来其人生舞台的巨变 [4]。

在具体演唱诠释的过程中,由于主旋律音域范围广,跨越两个八度,低音浑厚且充满力量,音乐沉稳但充满律动。因此对演唱者的气息提出一定要求,音和乐是相辅相成的。尽管本首作品的整体情绪起伏不大,但对于情绪的控制要求较高,例如:在开始的两句(谱例1),音乐的旋律变化幅度不大,两音之间基本处于二度级进,情绪起伏保持稳重的姿态,旋律基本保持平稳进行。这要求演唱者需要保持充足的气息支撑浑厚低音的演唱,起音“滚滚长江”要唱出叹气的感觉,“东逝水”中“东”字字头强调重音,带点滑音演绎,演绎出独特的旋律韵味。第二句“浪花”的字头应表现夸张,“淘尽”的“淘”字带着滑音歌唱,表现出波涛汹涌的长江日夜不停地向东奔流,多少英雄豪杰像翻滚的浪花一样消逝了。

谱例1:

“是非成败转头空”特别注意“头”字上倚音的准确性和韵味,“几度夕阳红”音区较低,歌唱要注意胸声的运用,喉位低,唱出醇厚的男中音音色。演唱“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时,音乐由感慨转入叙述的口吻,演唱上更为婉转,伴奏的弦乐用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使得旋律更具有流动感,琵琶的旋律演奏使得音质柔和、流畅,衬托着独唱旋律的主要地位,其伴奏音型的改编、演唱情绪的转变都是为了产生“侃侃而谈”的效果。“惯看秋月春风”和“一壶浊酒喜相逢”这两句的演唱情绪从平静稳定转向慷慨激昂,同时演唱者在保持充足气息支持的基础上做到音随乐走,将情绪的转变通过演唱进行表达。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歌曲结束部分,也是高潮部分,作曲家巧妙地把这部分进行了反复乐段的处理,要求演唱者高歌吟唱,充分体现出词作家看破红尘,对过往世事名利的淡泊和轻视,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从而大彻大悟。此段音区较高,在男中音换声区,难度较大,虽是高声区,但仍需要对气息进行一定的控制。“一壶浊酒喜相逢”(见谱例2)的演唱仿佛叹气,用气带声,其中“浊”“相”字要唱出抛腔的韵味,且有连贯性。“逢”字上颤音的字头要强调,具有拖腔的戏曲韵味。

谱例2:

末句在坚定的语气,递进中渐强渐快的语调下进行演唱,需表达看破红尘的豁达心态,对以往丰功伟绩的一笑而过。(见谱例3)体现了作者与世无争,大彻大悟的人生价值观。作曲家将“笑”字放在歌曲的最高音小字二组f上,并且延长了七拍,巧妙地与词作者看破世事的心境相融合。

谱例3:

此曲需要演唱者用浓厚纯正的男中音音色演唱,在气息支持下,演绎出三国英雄争霸的豪迈场景和历史长河中的时光飞逝,历经沧桑终又回到起点的感叹。全词似怀古,似咏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洪流,在景语中预示哲理,意境深邃;在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正所谓岁月流逝,流不走的是不堪回首的记忆;面对现实,感到的是无可奈何的花落去,这一切的一切都将付于笑谈之中。

结 语

谷建芬的歌曲追求民族性、时代性、大众性、抒情性的结合,并善于创造出与内容紧密结合、饱含内心情感的旋律,而这也正是其作品生动形象、感人至深的关键因素 [5]。作品有着简练的音乐结构、缜密的乐思布局、配合有极具民族性的音韵词调、配器音色等,始终将凝重深沉的历史感和宏伟磅礴的气势融合在音乐中,真正做到用音乐在诉说着人间的史诗情怀。在将作品从五线谱演变为声乐艺术时,需要通过演唱这个媒介来实现,这就要求演唱者结合词作者的创作情绪与曲作者传递的音乐细节,以饱满的情感进行艺术歌曲的二度完整诠释。原唱杨洪基深沉而磁厚的嗓音以及饱满的情感表达,将词、曲、情三者融合于一体,俨然一位老者在娓娓道来,最终演绎出广为流传的经典力作。

(责任编辑:韩莹莹)

猜你喜欢
演唱分析音乐分析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歌剧《江姐》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演唱分析
声乐套曲《冬之旅》第十一首《春梦》歌曲演唱分析
歌剧《女人心》中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歌剧费加罗婚礼《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演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