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喜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然后指出辽宁省软件产业的发展基础,以及辽宁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最后,提出辽宁省要充分发挥沈阳和大连软件产业的基础优势,加固底板;要发挥辽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资源优势,锻造长板;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补齐短板;要围绕壮大新字号产业,打造新样板。
〔关键词〕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
软件产业是从事计算机程序编制、信息系统开发和集成及相关服务的产业。软件产业是现代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等特点。软件产业既是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发展的支撑,又是促进信息技术发展、推动经济转型的引领。随着软件集成度的增加、应用复杂度的增加,增值空间不断增大、个性化不断增强,同时开发沉淀成本也在增大、竞争壁垒也在增高。发展软件产业,不仅可以创造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由于强大的渗透和辐射作用,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都能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我国软件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正在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0年,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软件产业要聚焦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应用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为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2021年,全国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达到94994亿元,同比增长16.43%;软件企业数量达到42232个,同比增长4.77%。其中软件产品收入占比25.7%,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比63.5%,嵌入式系统软件和信息安全软件产品收入占比10.8%。
辽宁省软件产业起步较早,拥有全国首家软件企业上市公司(东软集团)、首个软件产业政策(辽政发〔2000〕29号文件),产业规模一度位居全国第4位,软件离岸外包連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尽管后来位次有所下降,但2019年全省产业规模仍稳定在全国第13位。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推动软件行业稳定发展,2021年全省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073亿元,同比增长11.6%,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在产业结构上,软件产品收入1008亿元,占总收入48.6%;信息技术服务收入897亿元,占总收入43.2%;信息安全收入和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7.4%和0.7%。全省软件产业实现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12.2%;离岸外包收入继续位居全国第一位。2022年上半年,全省软件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6%,利润增长11.1%,呈现持续攀升势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发展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新阶段,无论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产业数字化转型,还是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数字产业化应用,都离不开软件产业提供关键支撑。为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必须加快“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着力发展包括软件产业在内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依托产业基础,发挥传统优势,聚焦关键环节,完善政策环境,在固底板、锻长板、补短板、育新板上持续用力,率先取得突破性成效。
一、分发挥沈阳和大连软件产业的基础优势,结合推进“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转型升级,进一步充实底蕴、彰显底色、加固底板
辽宁软件基础扎实、积淀丰厚,具有明显先发优势,尤其沈阳、大连软件产业地位独特。沈阳市是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现有规模以上软件企业超千户,软件业务收入占全省62.9%。沈阳国际软件园连续荣获“中国最具活力软件园”,到2021年已入驻世界500强软件企业48户、中国软件百强企业23户、上市公司及子公司103户,入驻企业员工达4万余人。大连市是第一批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第一批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第一批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城市,同时也是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现有规模以上软件企业600户,软件业务收入占全省36.8%。大连软件园入驻企业2000余户,其中千人以上企业13户,产业集群规模超过千亿。
我们一定要巩固软件产业基础,挖掘优势潜力,不断拉长产业链条,丰厚产业集群,稳住辽宁软件产业的底盘底板。同时,发挥产学研用综合优势,依托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东软信息学院等全国领先地位,带动其他软件学院培养更多人才,夯实从学业到就业再到创业的发展根基。要适应辽宁装备制造、冶金、石化等产业转型需要,着眼装备制造业“老字号”由“硬”变“软”,石化、冶金产业“原字号”由短拉长,优先在航空航天、汽车、核电等智能制造领域,大力开发应用软件、工业软件和嵌入式系统软件。围绕“如何发展自主可控的工业设计软件”等课题,推动解决技术问题,开展信息技术服务,提供更多APP解决方案,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产业赋能增效。
二、发挥辽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资源优势,依托场景和数据资源之丰富、头部企业影响之广泛,在软件市场竞争中展长技、舞长缨、锻长板
辽宁作为门类齐全的工业基地,一方面拥有十分丰富的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一方面拥有取之不竭的数字产业化数据资源,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上有着天然优势。我们要充分依托信息技术,把这些场景资源转化为软件产业优势。沈阳市正在蓬勃发展的集成电路产业,拥有富创精密、芯源电子、拓荆科技等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已经形成了一项控制系统技术、四类重要整机装备、一批关键零部件支撑的平台,完全可以利用高端软件,为集成电路装备发展提供高水平服务。
从软件产业自身来看,东软集团、大连信华信等软件头部企业,曾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目前位列全国百强第19位和第78位,其中东软集团2021年新签合同额突破100亿元,荣获中国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排名双冠。我们要围绕软件头部企业建设产业集聚区,推动“链主”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和稳定配套联合体,形成以头部企业为主体、链条企业众星拱月的产业集群生态圈。要依托东北大学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优势,成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科学中心、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平台,突破高性能智能控制关键技术,既培养软件人才,又为软件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产业环境,加快补齐创新能力短板、人才政策短板、产业结构短板
针对辽宁软件产业竞争力不强的现状,要坚持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深化软件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软件行业专业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支持初创期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吸引创新资源,推动更多企业上云用数,特别要打通数据壁垒,促进数据互联,发展数据标注产业和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服务产业,推进软件产业集约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针对软件人才相对匮乏、高端人才流失的现状,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拓展人才智力引进渠道,形成吸引、集聚、使用和保护高层次人才机制,确保高端软件人才用得好、留得住。在产业内部,除了继续增加软件产品收入的同时,还要大力开展信息技术服务,逐步增加信息技术服务的比重。
四、围绕提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培育壮大软件“苗”产业,壮大新字号、探索新模式、打造新样板
要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壮大“新字号”、扶持新支柱、引育新动能,让创新的土壤生长出更多软件行业“新苗”,并随着“三率”的提升呈现更大的创造力。
要推动域外引进与本地培育并举、硬件产业与软件产业同时发力,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应用程序研发,为装备制造、冶金、石化等优势产业提供信息服务,延伸拓展服务半径,形成良好产业生态。同时,聚焦智能机器人、可穿戴终端、新型显示器件等网络设备,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催生和释放创新红利、数据红利、模式红利,引领辽宁软件产业实现二次腾飞。
(作者单位:中共辽宁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